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大班語言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學問君 人氣:4.15K

作爲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語言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大班語言說課稿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的思維能力,理解反義詞,豐富幼兒的詞彙。

2.體驗遊戲的愉悅感,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掌握簡單的反義詞。

活動準備:

1.兩個大小不一樣的瓶子,並裝有黑,白色的水。

2.音樂《我真的很不錯》。

3.掛圖“紅星棒”

4.字卡:長---短,軟---硬,熱---冷,胖---瘦,快---慢,高----矮。黑---白, 多---少,粗---細。

活動過程:

1,集體遊戲:《拍手歌》

教師:小朋友們好!來把你漂亮的小手拿出來和老師一起做個遊戲吧!

2.理解“反義詞”

教師:小朋友拍手拍的真好,老師拍的都好,那哪個小朋友記得我們第一次手是在哪裏拍的呢?(上面),那第二次手是在哪裏拍的呢?(下面)。對,上和下就是一對反義詞,遊戲中還有沒有反義詞呢?誰能告訴老師呢?

教師:對,還有左右,前後都是反義詞。

3.豐富幼兒觀察力。說出身體部位的反義詞。

教師:我們身體上有沒有反義詞呢?請小朋友找一找,看一看告訴老師,比一比誰的眼睛最亮。

(左---右:眼睛,眉毛,耳朵,胳膊,腿等)

(上---下:眼睫毛,牙齒)

小結:原來我們身體上也有這麼多反義詞啊!對,相反的詞就是反義詞。

4.豐富幼兒想象力,觀察力,同一物體說出多組反義詞。

教師:其他地方還有反義詞嗎?我們一起找一找,尋找:(出示兩個瓶子),哦,這有兩個瓶子。

(1)提問:猜猜這瓶子中裝的是什麼呢?

(2)提問:請小朋友說說看這兩個瓶子中有反義詞嗎?認真觀察看誰說的最多。

(3)除了這幾組反義詞外你還知道其他的反義詞嗎?說說看。

小結:小朋友都說的很好!但是不知道那個小朋友是最棒的呢?我們進行一個小比賽好嗎?對自己有沒有信心呢?先給自己加加油,鼓鼓力吧!

5.比賽遊戲:說相反

規則:(1)舉手回答問題,正確的獎勵一個紅星,錯誤的不獎勵,得到星星最多的那一組就是冠軍。

(2)介紹:記錄表,才賽隊員分4組,兩輪比賽,總結哪一組得星最多拿組就是冠軍。

大班語言說課稿 篇2

一、設計意圖

1.教材分析:《落葉》這篇散文詩篇幅適中,語言優美簡潔,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另外也運用反覆的句式結構描繪秋天中落葉的變化景象,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美麗。

2.教育價值:這是一個具有豐富教育價值的活動內容。透過欣賞散文詩可以激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讓幼兒進行仿編時可以促進幼兒的仿編能力及表達能力,透過仿編也可以促進幼兒之間的同伴交往、合作、等待能力。

3.年齡判斷:大班幼兒生活經驗豐富,爲仿編提供了知識基礎,而且大班幼兒的思維能力逐漸發展,這都爲幼兒按一定句式進行仿編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將此活動放在大班開展。

二、教育目標

根據所選內容,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之下,從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五個方面制定了一下三位目標:

1.欣賞散文詩,理解散文詩內容。

(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透過教師配樂朗誦激發幼兒欣賞散文詩的興趣;利用散文掛圖的展示來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內容,可以爲幼兒學習仿編做鋪墊。)

2.透過理解散文詩內容,學習仿編。

(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引導幼兒學習仿編並不是要讓他們學會仿編這種形式,而是讓孩子運用生活經驗進行仿編,爲他們語言領域的學習提供經驗,使孩子的語言表達更生動形象。)

3.體驗仿編的樂趣。

(體驗樂趣能讓孩子對活動更加有興趣,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在以後的學習中孩子會以更積極的心態去投入,產生主動學習的動機。)

三、教學準備

我遵循實效性、簡約性、重複利用的理念,準備了秋天景象(ppt)、圖譜、散文掛圖。

1.秋天景象ppt:是爲了引題,透過ppt的展示讓幼兒知道秋天的到來。

2.散文掛圖:是透過直觀教學法讓幼兒更加容易理解散文內容,從而爲仿編做鋪墊。

3.圖譜:是爲了在仿編這一環節中,利用圖譜一一對應的方式讓幼兒瞭解反覆句式的結構,從而進行仿編。

四、教學過程

活動過程主要有五個部分組成,分別是:

(一)出示ppt,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師:你們瞧,這是什麼季節呢?(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透過觀看ppt及教師簡單的提問,幼兒都能夠知道這是秋天的到來。)

2.師:秋天到了,落葉會有怎樣的變化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散文詩《落葉》。(教師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欣賞散文詩,從而進入第二環節。)

(二)欣賞散文詩,初步理解散文詩內容。

1.教師配樂朗誦,幼兒欣賞散文詩。(配樂是爲了渲染氣氛,讓幼兒來感受秋天美的意境。)

2.請幼兒說說秋天到了,落葉發生什麼事了?

(這裏的提問是讓幼兒回憶散文詩內容,對散文詩內容有初步的瞭解。而且大班幼兒的傾聽能力及理解能力已逐漸形成,相信多數幼兒都能夠傾聽出其中的內容,如: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躺在裏面,把他當作屋子,當幼兒回答之後教師引導用散文詩中的語言來表達,讓幼兒瞭解句式結構。當然也會有個別幼兒傾聽能力較弱,無法理解散文詩中的內容,這時我會結合掛圖再次朗誦散文詩,這也是我的第三環節。)

(三)結合掛圖再次欣賞,進一步理解散文詩內容,瞭解散文詩中反覆句式結構。

1.出示掛圖,再次朗誦散文詩。

(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爲主,利用掛圖可以讓幼兒更直觀的瞭解散文詩內容,透過也可以引導幼兒對散文詩的內容有進一步的瞭解,爲仿編做鋪墊。)

2.結合圖譜,瞭解句式結構。

(圖譜是我爲幼兒搭建學習的支架,讓幼兒透過圖譜來了解句式結構。從中我將幼兒的回答以圖譜一一對應的形式展示,然後讓幼兒結合散文中的語言進行朗誦,對於幼兒的多個回答我會以同樣的形式讓幼兒瞭解句式結構,從而進行仿編。)

(四)幼兒仿編散文詩,並集體朗誦。

1.教師將幼兒分組,請幼兒與同伴討論,落葉還會落在什麼地方。

(大班幼兒的交往能力逐漸形成,讓幼兒進行小組討論可以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促進同伴之間的交、交流能力。小組的討論也是爲了讓能力較好的幼兒去帶動能力較弱的幼兒,讓他們共同來思考。)

2.幼兒朗誦散文詩,體驗同伴合作的樂趣及仿編樂趣。

(教師以簡單的圖畫將幼兒的討論結果記錄並展示,然後引導幼兒朗誦散文詩。)

(五)延伸活動

1.請幼兒將自己創編的散文詩向家長展示。

2.請幼兒和家長共同創編散文詩,並向同伴展示。

(展示可以激發幼兒表現自己的慾望,也讓幼兒感受成功的喜悅及創編的樂趣。另外透過親子互動的方式來鞏固幼兒對反覆句式結構的瞭解。)

五、結束部分

1.效果預測:透過這樣的設計,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幼兒一定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發展。

2.亮點介紹:活動中我充分以幼兒爲主體,而且從引入主題——欣賞散文詩——再次欣賞並瞭解句式結構——仿編散文詩——延伸活動五大環節來開展活動,其環節清晰、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從使整個活動有效的開展。

大班語言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中班故事教學《微笑》。

一、 說教材:

《微笑》是一個美麗的散文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透過簡練優美的語言把弱小的小蝸牛用自己甜甜的微笑給整個森林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爲朋友做事的快樂;理解無論能力大小,都可以關心別人,給別人送去快樂的道理。中班的孩子詞彙量和種類不斷增多,對詞意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運用語言進行交往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所以我把教材中“小鳥爲朋友歌唱、大象爲朋友蓋房子、小兔爲朋友送信”改爲短句“我可以爲朋友歌唱,讓他們快樂;我可以爲朋友蓋房子,讓他們快樂”,主要是透過幼兒掌握故事中出反覆出現的短句型發展幼兒的連貫性語言。中班幼兒正是加速去除自我爲中心的意識階段,故事中小動物之間的相互友愛可以促使幼兒社會性情感的形成,培養關愛、同情、友好、合作的行爲。

二、說目標:

對於文學作品欣賞的教學不能脫離語言領域的價值,學習作品中優美的語言,感受語言所表達的情感,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引導幼兒理解作品人物形象,感受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在次基礎上擴展想象仿編或續編。所以結合故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把本次活動的目

標定位。

1.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和小動物之間的友愛,懂得無論能力大小,都可以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道理。

2.學習用“我可以讓他們快樂”的句式仿編故事中的短句,萌生給朋友送去快樂的意願和行爲。

三、說重難點

重點:因爲只有把握了故事的內容,才能進一步挖掘其教育意義,所以把目標1作爲教學的重點目標。

難點:中班的幼兒的理解和表述能力增強,但是對短句的仿編和情感的遷移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目標2作爲教學的難點目標。

四、說教學準備(爲更好地開展活動,我進行了教學前的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課件、背景音樂、大圖片(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爲主,圖片與課件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幼兒經驗準備:瞭解小動物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爲理解故事做鋪墊。

五、說過程

本次活動我預設爲四個環節:“引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分段欣賞、理解故事內容”“分析討論、感受作品的美”“經驗遷移、仿編短句”來完成活動,透過音樂的'渲染氛圍、圖片的直觀演示、有感情地講述、設疑、給難點構建支架,讓幼兒透過欣賞、發現、質疑、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與想法。

下面具體談談每一個環節的開展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你覺得你什麼時候最快樂?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講一個關於快樂的故事。

(意圖與目標:開門見山地點出快樂主題,引導幼兒有目的地去發現: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引出故事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分段欣賞、理解故事內容

我採用分段教學來欣賞作品。

1. 教師講述故事第1、2兩段分別提問

(1)小動物們都在爲自己的朋友做什麼?

(2)小動物們都是怎麼說的?

(3)討論:小蝸牛爲什麼不高興?小蝸牛能爲朋友們做什麼,讓朋友們高

興呢?

2. 教師講述故事第3段

提問:小蝸牛做了什麼讓朋友們高興?(分析:採用分段教學來欣賞作品,在次環節中使用音樂背景,讓幼兒更好地感受故事的優美,以提問的方式加上課件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討論和質疑促使幼兒發揮想象力,完成重點目標中的理解故事內容。在故事理解的過程中我會強調“我可以讓他們快樂”的句式,不僅學習語言短句,也爲解決後面的難點短句仿編做好鋪墊)

(三)完整欣賞

完整欣賞,同樣配以優美的音樂和課件。提問

1.小蝸牛是怎麼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2.小蝸牛爲什麼要把微笑送給別人?

3.小動物們收到蝸牛的微笑爲什麼都笑了?

4.森林裏的小動物都誇小蝸牛棒,你們想小蝸牛知道會會怎麼樣呢?

5.你們認爲小蝸牛、小兔、大象都是怎麼樣的小動物呢? (分析:中班幼兒在初步感知故事時,對故事的內容和情感的理解都是零碎,

此環節中我透過歸納性的提問,幫助幼兒梳理故事內容,引導幼兒感受森林裏

小動物們之間熱烈歡快的氣氛和充滿關愛的情感,懂得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

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道理。完成重點目標)

(四)經驗遷移,仿編短句

1.出示多幅有關於小動物相互幫助的圖片,引導幼兒用“我可以讓他們快樂”的句型來表述。

2.我們能爲周圍的人做什麼讓他們快樂呢?(這裏,教師要爲幼兒的擴散性思維提供一些參考,提醒幼兒可以爲生病的人、可以是父母、小夥伴、老師等等)

(分析:仿編對中班幼兒還是很難的,所以提供一定內容的圖片,是給幼兒的仿編提供一個支架,在適宜的時候撤架,在沒有提

供圖片的情況下引導幼兒擴展思維,將經驗遷移到生活中來,這樣才能激起孩子對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有真正的感悟。以建構支架和情感遷移的方式突破了難點目標)

六、說活動特色

我認爲我今天設計的活動還是有特色的。

1.注重情感的渲染:以優美的音樂來烘托情感氛圍,可以使整個活動被濃濃的關愛情感包圍,給幼兒以心靈美的情感體驗。

2.注重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活動中教師利用圖片爲幼兒的第一次仿編提供了支架,降低了方便的難度,給幼兒說的信心。第二次沒有圖片的支援讓幼兒仿編,體現了遞進性和層次性。

3.強調幼兒在前:活動中故事的理解和情感的感受,教師都是透過設疑引導幼兒主動思考。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大班語言說課稿 篇4

一、設計意圖

根據中班幼兒與人交往能力較差,缺乏友愛、助人爲樂意識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我想幫忙》這節活動。這節活動選自鳳凰康軒中班上冊語言領域《好朋友》這一主題。本活動選用了幼兒熟悉的小兔、小雞、小羊等動物形象爲角色,以主角河馬的思想、行爲活動爲主線展開情節講述。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我首先以談話匯入,創設一個幼兒想說、敢說、願意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又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出示動物形象,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透過設定懸疑問題引導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充分發揮想象,進一步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慾望和興趣。又利用情境表演環節幫助幼兒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爲樂的情感,同時培養幼兒的自信,進而學習幫助他人。

二、說活動目標:

《綱要》中提出:"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根據這一要求,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講述畫面中的故事。(體現在教學環節一)

2、能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怎麼幫的?(體現在教學環節二)

3、幫助幼兒感受與體驗河馬助人爲樂的情感。(體現在教學環節三)

三、說活動重、難點:

現在的幼兒通常生活在成人的"保護圈"裏,與人交往的能力較差,自我意識強,缺乏友愛、助人爲樂的意識,我把"幫助幼兒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爲樂的情感。"定爲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爲了培養幼兒養成說完整話的習慣,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又把"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及所用的方法。"做爲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頭飾、字卡"幫忙"

五、說教法:

直觀法、提問法、情境表演法等。

(情境表演法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內容。幼兒在情節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感受主角的快樂,又能充分展現自我,同時培養自信,學會幫助他人。)

六、說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遊戲法等。

(遊戲法的運用是爲了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鞏固對詞語的認識和理解。)

七:說活動程序:

本次活動我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一、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幼兒看圖說話,並認讀詞語:幫忙。

二、引導幼兒情境講述,進一步理解畫面內容。

三、嘗試表演,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爲樂的情感。

大班語言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我很能幹》是大班語言活動中的教材,目的是透過活動,讓幼兒知道自已都能做些什麼,會幹些什麼事,萌發自豪感,並學習用句型說話。

二、說教學目標

大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爲中心。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1、大膽說說自己會幹的事,萌發自豪感;2、學習用“會……會……還會……”的句型說一句完整的話。(3)激發幼兒自己動手做事的願望。

三、說重、難點

爲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動教育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確定爲:引導幼兒透過活動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許多的事情。活動的(難點)爲: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出手能做許多事情,激發自己動手做事的願望。

四、說教學準備

毛絨玩具小狗、課件、音樂《我的好媽媽》、《我真的很不錯》音樂視頻。

五、說學情

大班幼兒年齡在六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透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六、說教法

1、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活動中,我設計了讓幼兒《穿衣服比賽》比一比誰最能幹。在遊戲中使幼兒自然習得對手的認識,知道了手能做許多事情。

2、談話法:所謂談話法,就是圍繞活動內容,透過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答的一種方法。由於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在引導幼兒認識到自已在一天天長大,要自已動手做事。透過以教師爲主,幼兒爲輔的談話,師幼進行談話、討論,達成共識完成教育目標。

3、經驗感知法:由於幼兒的經驗缺乏又喜歡模仿,容易在經驗分享的現象。所以我精心製作了精美的課件,拓展幼兒的經驗,再透過教師適時的引導,幼兒的思路就會開啟,經驗就能較好的分享,知道很能幹,會做許多的事情,並能嘗試着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能夠有效的化解難點,突破重點。

六、說教學程序

本活動是一個語言活動,我採用角色引入----師生討論----幼兒互動小結的教學流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自然達成教育目標。具體流程如下:

先激趣引入,師幼問好,再角色匯入新課。

再透過《唱一唱》、《說一說》、《看一看》《比一比》、《聽一聽》這些環節,不僅讓幼兒顯示了自已很能幹,學習了“會……會……還會……”這樣的句型說一句完整的話,而且還讓他們明白了自已的事情要自已做,而且在家裏還要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知道體貼照顧媽媽。

最後活動在《我真的很不錯》的音樂聲中結束。

大班語言說課稿 篇6

這是一首充滿了濃濃愛意的詩歌。寒冷的冬天裏來了,媽媽給我織了一雙手套。這雙毛線手套讓我感到是媽媽的手握着我的手,我的手很溫暖,心裏也很暖。小明沒有媽媽,也沒有媽媽的愛,在寒冷的冬天裏,他沒有手套,我要請媽媽織一雙送給他,好讓他也能感受到媽媽的愛,溫暖他的手,溫暖他的心。在寒冷的冬天裏,念着這樣的詩,心裏也是暖暖的。這首詩歌的教育價值,既有語言領域的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和情境,也有社會領域的同情小朋友,愛護小朋友的價值。但我更多的從語言角度來挖掘作品。

大班小朋友生活在獨生子女家庭,以自我爲中心,缺乏同情心,缺乏關愛別人的能力,現在正值冬天,孩子們都戴上了暖暖的手套,這首詩歌教學符合季節性,孩子們又有相應的生活經驗。我試圖透過本次活動讓幼兒學習關心他人、愛護他人。這也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符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

基於對作品的分析理解和對大班幼兒年齡特徵的把握,依據布魯姆的目標分類理論,我西從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目標。

1、 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產生同情他人,關愛同伴的情感。

2、 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重點:目標1

難點:產生同情他人,關愛同伴的情感。

難點產生原因:幼兒的心理原因:以自我爲中心,生活在獨生子女家庭,缺乏同情心和關心別人的能力。

難點突破策略:

1、 媒體輔助、情境渲染

2、 多通道欣賞

3、 建構支架、圖文結合

4、 教師的語言引領(示範朗誦和教師的有效提問)

5、 有感情朗誦,昇華情感

準備:瞭解班上是否有單親家庭和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

媒體、圖文、配樂

過程

一、媒體輔助,情境渲染,喚起經驗,萌發同情心

寒冷的冬天裏我有一雙手套,小明媽媽,也沒有手套,在寒風中手凍得發紅(強烈的對比,讓幼兒產生同情心,爲後面的學習做情感上的鋪墊)

二、初賞作品

教師朗誦(清聲)詩歌一遍,提問:寒冷的冬天裏,媽媽給我做了什麼?我讓媽媽做了什麼?(提問幫助幼兒初步瞭解詩歌內容)

三、分段欣賞,理解作品

出示圖文結合的圖譜,配樂朗誦(多通道欣賞,圖文結合,建構支架,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圖文結合是因爲大班幼兒已經有一定的識字量,文字和圖結合,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同時能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

有效提問:爲什麼說這雙毛線手套就是媽媽的手握着我的手?

爲什麼說我的手很暖?心裏也很暖?

爲什麼說好讓他的手也有媽媽的手握着?

爲什麼他的手就會很溫暖?心裏也會很溫暖?(有效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幼兒才能更好地去朗誦詩歌)

四、有感情朗誦,

支架逐漸撤離,讓幼兒配樂朗誦既是對作品再理解的過程,也是幼兒情感內化、昇華的過程。有前面情感上的鋪墊,加上教師的語言引導,幼兒能夠進入情境。

遷移:讓幼兒在生活中關愛同伴

我們班上有沒有需要關心幫助的小朋友,除了關心同伴,也可以給媽媽畫手套,讓媽媽感受孩子對她的愛。

展開閱讀全文

大班語言說課稿 篇7

設計意圖:

“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是“農田衛士”,可是在孩子生活周圍卻時常看到一些販賣青蛙、宰殺青蛙的現象。本活動透過瞭解青蛙的各種知識,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使幼兒明白: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透過幼兒樂於參與教學活動,讓幼兒知道青蛙是“農田衛士”,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2、透過故事《小蝌蚪找媽媽》讓幼兒瞭解青蛙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等相關知識。

3、培養幼兒觀察事物細微變化的習慣。

4、學會摺疊青蛙的方法。

活動重點:

小青蛙生長的過程。

活動難點:

用紙摺疊小青蛙的方法步驟。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青蛙的資料。

2、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3、青蛙圖片。

4、正方形紙。

活動過程:

一、猜謎匯入

池塘有個音樂家,一到夏天呱呱呱,身上穿件綠衣裳,伸長舌頭把蟲抓。

二、交流討論

出示圖片一隻可愛的小青蛙請小朋友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青蛙的資料,瞭解青蛙的各種知識。

1、青蛙的生活環境:提問:青蛙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

2、青蛙的外形。提問:

(1)青蛙背部和腹部的顏色有什麼不同?

(2)它對青蛙有什麼好外?

師小結:青蛙的體色是保護色,可幫助青蛙躲避敵害有利於捕食。

3、青蛙的捕食,提問:青蛙吃什麼?

(青蛙是有益動物,據統計,每隻青蛙每天大約吃60只害蟲,從春天到秋天的8個月中,一隻青蛙可以消滅一萬隻害蟲。

4、青蛙的冬眠。提問:青蛙在冬季裏是怎樣生活的?它躲在什麼地方?

5、討論:

(1)青蛙對人類及自然界有什麼作用?

(2)我們應當如何保護它們?

6、小結: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一個物種,是農田的衛士,我們應當保護它。

三、故事引導。

1、幼兒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思考提問:

(1)你喜歡聽故事中的哪一段,根據幼兒回答不同的小結。

(2)爲什麼小蝌蚪看見媽媽都呆住了?

(3)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小青蛙的?(課件演示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在觀察中掌握難點。)

師總結:小蝌蚪是慢慢在變,過了幾天,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很小的後腿,再過幾天,兩條前腿也長出來了,而且身體的顏色也發生了變化,呈黃綠色,蝌蚪的眼睛也有些鼓起來了,隨着小蝌蚪的不斷變化長大,它們的尾巴也逐漸變小退化最後變成了青蛙。

(4)拓展:除了青蛙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它們呢?

活動延伸:

出示“美麗的夏天池塘”圖畫,教幼兒折青蛙,摺好後,貼在圖畫上。

活動反思:

本活動設計了四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鍛鍊了小朋友們的觀察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及保護青蛙的情感,從小樹立了環保意識,爲幼兒的終身教育和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幼兒興趣,瞭解小青蛙的外形特徵及生長過程,激發了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在活動中,我收集了大量有關青蛙的知識和圖片,引導幼兒全面瞭解有關青蛙的各種知識,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探究慾望,孩子們不但學會了能用對比的方法去觀察事物,而且還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能夠運用感官去探索事物的變化規律,同時,還透過幼兒參與有關青蛙資料的收集和課堂上的交流,使孩子們充分認識到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是農田衛士,我們應該保護它,並開動腦筋說出了許多保護措施,增強了幼兒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充分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2、創設環境情境,活躍幼兒興趣,學會摺疊青蛙,鍛鍊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我設計了讓孩子們學會並掌握摺疊青蛙的方法和步驟,孩子們用靈巧的小手摺疊出逼真可愛的小青蛙,既培養了觀察思考能力,又鍛鍊了動手動腦能力。

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注重以幼兒爲主體,注重師幼關係的民主平等、注重幼兒的全面參與讓幼兒充分“動”起來,使幼兒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突破了重難點,創設了觀察、交流、想象表述和展示的機會,讓幼兒在發現、解決實際總題的過程中,自己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可愛的小青蛙“充分體現了”三維目標的落實。不足之處,在組織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我過多地注重了自身的教育行爲和教育目標的完成。

大班語言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詠柳》一課位於義務教育課程西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本單元以“親近自然”爲主題展開,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體現人文精神,歌頌着生命的美麗。

本課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物佳作,詩歌歌詠了早春的柳樹,既有鮮活的形象、新奇的比喻,還有響亮的音節。整首詩基調清新、明快,借物抒情,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二)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對低年級古詩教學的要求,結合本課特點,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準確識記本課生字,並能正確書寫課後的8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引導學生由整體到局部觀察柳樹,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4、能說出“誰裁出、似剪刀”等重點詞語的意思,並結合圖畫,聯繫生活,在反覆朗讀中感受柳樹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提高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對二年級學生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識字,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瞭解詩句的意思。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的侷限性,把感受柳樹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確立爲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低年級學生需要在老師指導下感悟詩歌意境。因此我採用導讀、演示、創設情境等教學方法。依據“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誦

讀爲主線”的原則,引導學生運用朗讀、交流和勾畫圈點等方法學習,在多姿多彩的視聽環境中朗讀詩歌,感受春天之美、中華語言之美。 我將用一課時來完成這首詩的教學。

 三、說教學程序

整個教學程序分爲六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投影春天的圖片,喚起他們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問題:“這是什麼季節?”學生回答:“春季。”我順勢引導:“你怎麼知道是春季呢?”生答:“柳樹剛剛發芽。”接着我小結:“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樹,唐代大詩人賀知章被柳樹的美所陶醉,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詠柳》。”(板書:《詠柳》)把學生帶入對文字的學習中。

(二)初讀古詩,讀寫生字

1、讀準字音。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的範讀是讓學生感知教材、生髮情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進行範讀,然後讓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學生練讀之後,我採用指名讀、挑戰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古詩,根據學生讀的情況適時進行讀音的指導。

2、識記字形

識字寫字教學是二年級語文學習的重點。學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因此我讓學生找出古詩中的生字讀一讀,利用已知的、自己認爲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說順口溜、換部首變魔法等識記字形,再全班彙報。之後利用生字卡做開火車的遊戲檢查指導認讀生字,讓學生在快樂中牢固記憶生字。至此,生字教學已解決了字音、字形的問題。

3、指導書寫生字

面面俱到,等於不到。我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時特別注重有重點地

指導。“裁、垂、誰”是學生識記和書寫的難點。爲突破難點,我利用課件指導學生寫好“垂”等難寫的字,然後讓學生書寫,在學生書寫時我關注他們的書寫姿勢,筆順、筆畫是否正確。讓學生在書寫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4、整體感知。

生字障礙掃除後,我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再整體感知古詩內容,讀一讀自己認爲寫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歡的詩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三)、指導朗讀,感知詩意

1、指導朗讀前兩句詩。

我讓學生觀察柳樹的圖片。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柳樹,由整體觀察柳樹,描述柳樹的樣子。再局部觀察那些倒垂下來的柳枝,想象他們像什麼?我根據學生說的情況,及時的加以補充、描述:“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裝飾成的一樣,翠綠晶瑩,美極了。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這時,柳樹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栩栩如生,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朗讀出“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但在觀察想象中解詩意,悟詩情,而且在讀中明白了“碧玉、絲絛”的意思,體會出詩句中比喻的精妙。我又說“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樣來讀這兩句詩?”來激發學生讀的興趣,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進一步感受詩歌的節奏美,感知柳樹的高大碧綠、婀娜多姿。

2、學習3、4句。

再讓學生局部觀察柳樹,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柳葉的細小,想想詩人由此想到些什麼?引導學生體會“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兩句詩。放手讓學生自己朗讀,注意節奏。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誰裁出”,“似剪刀”來了解柳葉的細小以及春風的靈巧。我讓學生想象:二月春風這把剪刀還裁出了什麼?使春風由無形化爲有形,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靈巧,感受春天的美好。進而在

一次次朗讀中瞭解詩人不僅讚美柳樹,還讚美了春天的創造力。

(四)、體會意境,熟讀成誦

古詩作爲一個整體,傳達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這恰恰是一首詩的精髓所在。我安排了下面的環節

(1)體會意境

我再次配樂朗誦《詠柳》,讓學生閉目想象意境,之後學生交流想到的畫面。這樣既強化了古詩的意境美,使他們置身於古詩創造的藝術境界之中,又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使自己的感情得到昇華,認識柳樹美,春風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

(2)讓學生吟誦本詩。

透過“我來做詩人”的活動。學生可以配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古詩。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加深對詩意的理解,領悟詩人把對柳樹的讚美,昇華到讚美春天的創作用意。

(五)、總結全文,拓展思維

這時候我引導學生看板書進行總結:春天來了,高高的柳樹垂下碧綠的枝條,晶瑩透亮。那在風中輕揚的細長柳葉,原來是二月春風巧手裁剪出來的。

最後,我用課件出示幾句跟春天有關的詩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讀,既積累了古詩,又增加了識字量。

(六)、自主作業,遷移能力

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我就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讚美春天。(說說、畫畫等)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四、說板書設計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在板書設計中,我利用簡筆畫,清晰直觀的把柳樹碧綠的顏色、體態輕盈的特點展示出來,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