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說課稿範文錦集四篇

學問君 人氣:1.11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說課稿範文錦集四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課文透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美得很有特點,各民族的小學生身着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同學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裏,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這是一座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羨慕。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夥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裏對所提示的內容要進行思考。本文對第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學們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向國旗敬禮。

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後以自豪讚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鐘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編排本篇課文的意圖是,透過學習本篇課文,學生要能體會到學校生活的美好與幸福;並感受到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友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透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讚美之情。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正處於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實際,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學情分析】

三年級是第二學段的起始段,本篇課文是本冊教材的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一篇,學生處於低年級和中年級兩個年段語文學習的接口處,要透過本組課文的學習,來幫助學生儘快適應中年級的語文學習,逐步完成由低年級向中年級的學習過渡,讓學生初步養成較爲穩定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語文積累,從而提升語文學習的能力。如何給第二學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較爲濃厚的學習興趣,則是我們作爲教師應着力思考的問題。

【說教法】

在語文教學中,要講究訓練的科學性,體現訓練的層次性。我設計以下手段:

1、品味重點詞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加強讀的具體指導,我們不贊成純技巧的朗讀指導,但是我們認爲建立在文章內容基礎上的朗讀技巧的指導還是必要的。注意讀的層次變化,從自由讀到指名讀,加強讀的評價,再齊讀,再指導。在反覆朗讀中,引導感悟,激發情感。

3、加強學法指導。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透過圈劃,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透過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透過比較句子,促進語感。

 【說學法】

語文學習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因此,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變“我學會”爲“我會學”。結合本課情境奇特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用“自讀自悟、美讀交流、入景體驗,昇華情感”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體驗探究自然之樂。

 【說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暢談收穫

師:透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推測:生字詞,讀課文,課文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讓學生暢談上節課的收穫,旨在複習舊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交流中歷練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把話說完整的習慣,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

二、自讀課文,感悟語言

1、快速瀏覽課文,你對文章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爲什麼?

2、生自由朗讀課文。(預設學生會說:上學、上課、下課等)

設計意圖:巴士卡里雅曾說:“只有自由,才能學到知識。”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由選擇學習方法,是對學生閱讀個性的尊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纔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的主人,創造活力纔有可能在學生身上迸發。

三、細讀品味,體會情感(根據學生的回答,選擇先學的部分)

1.第一自然段

a.你們願意怎樣讀就怎樣讀,比如,同桌互讀互聽,小組比賽讀。想一想讀着這部分課文,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這樣孩子們就會樂於讀書,主動參與到讀書中去。而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對學生合作精神及意識的培養,有助於

因材施教,有助於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差異衆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從而真正實現每個學生都能得以發展的目標。】

b.學生讀後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後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

c.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

教師評點後再指名練習。

d.配樂朗讀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當,噹噹!當,噹噹!”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麼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後交流。

比較句子: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體會感嘆號帶來的強烈的語氣,突出聲音的好聽,學生上課的認真。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整齊響亮,聲音抑揚頓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隻小鳥、蝴蝶或者一隻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麼認真,課文朗讀得這麼動聽,你會怎麼做?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彷彿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裏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

反覆朗讀這幾句話。爲什麼作者不直接寫上課認真,而要寫小動物們的表現呢?

【體會間接描寫的作用及其情趣性。寫小動物一是更加突出地表現邊疆民族小學的特色,二是突出孩子們讀書認真專注,小動物們不忍打擾了,引得小動物羨慕,突出學生幸福。】

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麼?操場會是怎麼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作者在這裏也沒有具體描寫課間活動的情況,卻又寫了“連小鳥、松鼠、山狸也趕來看熱鬧”,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讓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引導讓學生再次體會間接描寫的作用及其情趣性。然後教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讀出下課後的熱鬧來。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4.第四自然段。

a.這所民族小學留給你什麼印象?交流感受。

b.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瞭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麼美麗的民族小學,多麼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c.抒情地齊讀這一自然段。

【營造與課文內容相適合的情境,迴應匯入時“假想參觀”,既引導學生自然抒發對民族小學、對美好的學習生活的讚美,又首尾銜接,自然作結,使教學過程圓合無縫。】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安排的,目的是透過文字中關鍵詞句的理解,透過讀中感悟、聯繫、想象,讓學生既明白課文內容又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而最後一個問題的設定,把教師置於空的狀態,無疑是一種對待學生個性化閱讀課文秉持的態度,也是一種欣賞並悅納學生獨特感受的心態。

四、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語文學習是語言積累的過程,是學生內化文字的過程,讓學生在背誦中積累語言文字,感受文字所要表達的情感。】

五、自由選擇,加強積累(“自助餐”式作業)

1、摘錄文中優美詞句。

2、積累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課外閱讀相關資料,完成資料袋。

4、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記錄自己的快樂生活,爲綜合性學習作鋪墊。

設計意圖:“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僅僅以本爲本,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慾的,語文學習的最終目標是達到知識、情感、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依託教材,把教材延伸到課外。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本板書設計,一是突出主要內容,寫了民族小學的特點;二是表現表達的情感自豪與讚美;三是能給孩子們直觀的形象,教給孩子們整體把握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

  1、我們的民族小學

  團結

  美麗

  自豪 讚美

小學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小數乘小數》。它是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教學小數的計算,教材一共安排了兩道例題和一個練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

小數乘以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小數及整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小數除法學習的基礎,也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教學要求:

1、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透過學生的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和老師引導,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掌握算法,並能正確進行估算、口算、筆算。

2、在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與概括的能力和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3、使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不斷探究、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悅,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學生自己探索獲得“小數乘以小數”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

透過轉化探索活動,使學生髮現因數中小數位數與積中小數位數的對應關係,悟出“兩個因數中的小數位數就是積中的小數的位數”。

二、說教法、學法

緊緊依託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順應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取向,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和討論交流,在不斷地“產生疑問、進行探索、釋疑、運用”這一循環過程中,自然地發現“積中小數位數與因數小數位數”的關係。

1、以學生爲主體,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

數學課堂教學要注重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能力,着眼於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爲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條件,積極營造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學習中來感悟、探究、發現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和算法,讓學生經歷對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比如課堂中首先呈現房間平面圖,啓發學生獲取資訊,提出問題,列出算式說明及依據。教學計算要善於捕捉差距,關注生成。比如:透過以上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與經驗,緊接着出示陽臺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兩位小數與兩位小數相乘中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係。並在小組裏討論過程中學生自主生成,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從而真正體現是學生邁過學習,自主獲得知識的生成過程和計算方法。

2、正確把握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係。

本課力求在每一個環節的推進過程中都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究,再讓小組合作討論探究,老師只起穿針引線的作用,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與信任,提供其廣闊的思考空間與交流機會,使其透過個體思考,小組或組際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認可的計算法則或規律,充分體現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比比如:教材重點組織學生探索筆算的方法,先告訴學生可以把豎式中的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來計算,再結合直觀圖示討論,按整數相乘後怎樣才能得到原有的數?啓發學生理解,把兩個因數看成整數,等於把原來兩個因數分別乘以10得到整數,因數擴大100倍,積也就積也就相應擴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來算式的積,應用整數相乘的積反過來除以100。除此以外,學生可以透過單位換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積後再換算成平方米。學生可以透過對筆算結果與估計結果的比較,判斷筆算結果是否合理,從而確認相應計算方法的正確性。在引入“3.6X2.8”時要求學生先用兩種方法估算,並說明正確答案的範圍,根據以上推斷,讓學生獨立計算,爲接下來筆算方法提供一種支援。

三、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數學問題”。

數學來源於生活,透過對學生熟悉的住房面積計算,既複習了舊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課要探索的新知,同時,賦予了計算一定的生活意義與實際意義,使學生感悟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認識到計算確實是一種需要,產生急於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慾望與興趣,爲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創造了良好的心理條件。比如在創設情景引入的過程中,老師問:“你獲取了哪些資訊?”可以體現老師創造性使用教材,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識變成善於學習的知識。

2、對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個過程中,老師放手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去探索,憑學生自己的理解來尋找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再透過相互的交流,不斷產生認知衝突,思維產生碰撞的火花,營造出繼續探索規律,解釋新問題的氛圍。

(1)獨立嘗試。學生在獨立計算4.2×3.6時,勢必會根據對前面小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小數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來進行計算,這一嘗試可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讓老師充分了解學生計算小數乘以小數時在認知上的難點,爲老師接下來有針對性、有重點的教學找準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與想法。在交流中,老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暢談自己的算法與想法,及時掌握學生不同的思維生長點和認知區別。比比如在計算小數乘小數的過程中,老師首先讓學生估算2.8X3.6的結果最大是多少,然後讓學生再進行計算。老師充分尊重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創造性地參與到計算的探索過程中來,對學生算法、算理和結果上的對與錯不作判斷,而是把各種不同的算法與想法展示給全班學生,讓其產生思維的碰撞與衝突,爲其留下思維的空間。

3、運用規律來解決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算理,獲得方法。

運用學生自己發現的規律來指導計算,一方面可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提高對算法的感性認識,爲歸納出小數乘以小數的法則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比如在課堂練習環節中,設計了練一練的習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再指名在全體學生面前談自己的想法與算法,透過計算與交流,學生對小數乘以小數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同時對因數中有幾位小數,積中就有幾位小數這一規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運用法則,進行專項訓練與開放訓練,以拓寬思維,促進發展。

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是對小數乘法算理在操作層面上最簡單的概括,對學生在計算時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是思維的簡約化,是解題策略的優化。爲此,設計了一些專項性習題,根據算式特點在積或因數中點上小數點的正確位置,以更一步強化積中的小數位數由因數中小數的位數來決定這一規律。爲了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空間,安排了一組開放性練習,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落實,也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開發,探索能力得到訓練。最後還安排了一個實踐題:一種西裝面料,每米售價58.5元。買這樣的面料5.2米,應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數,在計算)並應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計算出物品的總價。讓學生在頗有興趣的計算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將探索獲得的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工作中去,應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一些生活問題。

總之,本課力求改變以往計算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少,以計算技能的培養爲主,以正確計算爲最終目標的教學方法,而是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運用過程中,透過自主學習、同桌討論、合作交流,去發現和創造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和算法,從而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思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養和發展,使數學思想方法得到滲透。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蝙蝠和雷達》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三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組課文的專題是“大自然的啓示”,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透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啓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文中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能激發學生閱讀科普的興趣,拓寬視野,並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對於科普文的閱讀有一定的興趣,作爲第二課時,在教學中,我們根據年段特點、教材特點及本課的寫作特點,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讓學生了解飛機能在夜間安全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啓示,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科學聯繫。

2、培養學生樂於讀書,查閱蒐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是:

1、抓住重點詞句,弄懂科學家是怎樣發現蝙蝠飛行的奧祕的。

2、瞭解雷達和蝙蝠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弄清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和蝙蝠之間的關係。

三、說教法和學法

簡單概括爲三句話:1、反覆誦讀,靜心默讀,在體悟感受中把握科普文語言的邏輯性; 2、邊讀邊畫,刪減對比,畫示意圖,在學法探究中把握科普文的科學性;3、課外擴展,遷移寫作,在仿寫課文中把握語文味。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在漆黑的夜空,飛機怎麼能安全的飛行呢?它不怕出危險嗎?繼續學習本課,透過設定懸念,讓學生帶着期待的心情去學習課文,十分自然的進入新課教學。

(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

爲了弄清楚飛機到底是靠什麼安全飛行的,科學家們發現蝙蝠在夜裏飛行,無論情況多麼複雜,它都不會和任何東西相撞,它靠的是什麼?

尋找該問題的答案,有如下幾個環節:

1.先讓同學們讀幾遍課文,然後小組合作討論,按照試驗順序、方式、結果、證明的問題四步填寫PPT上的表格。

試驗順序

試驗方式

實驗結果

實驗結論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鈴鐺一個也沒響

蝙蝠飛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鈴鐺響個不停

蝙蝠飛行要靠耳朵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

鈴鐺響個不停

蝙蝠飛行要靠嘴巴

透過這個表格,學生們馬上就明白了 蝙蝠在夜間飛行靠的是嘴巴和耳朵。

2、比較這兩個句子,學習第六自然段,同時讓學生自然地過渡到:蝙蝠的嘴和耳機是怎樣配合起來探路的?這個問題,引出第七自然段。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來探路的。

3、學習第七自然段

A、邊默讀邊思考,邊畫出重點語句。

B、讓學生上黑板畫出蝙蝠探路的示意圖。並結合示意圖說說蝙蝠飛行過程。

C、引導同桌看着示意圖互相講述蝙蝠的探路過程。

這個過程不僅讓學生直觀地理解了書本上蝙蝠是如何將嘴和耳朵結合起來探路的,更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D、透過提問科學家們又是怎樣揭開這個祕密的?引出“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這個句子,反覆閱讀後發現關鍵詞“反覆——終於——”

用造句的訓練方法體會科學家經過不懈努力才解開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的。

(三)明白原由,啓發創造

A、弄清楚蝙蝠是運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原理,讓學生瀏覽課文第八自然段,然後仿造蝙蝠探路示意圖,畫出雷達的工作原理圖。

B、比較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麼相似之處,完成書後填空練習。

比較蝙蝠和雷達的工作原理,學生們能得出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嘴巴)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嘴巴發出的超聲波)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此環節有效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舉一反三,教學效果較好。

(四)拓展訓練

“紙上得來終覺淺”,語文應該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充分利用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豐富學生學習,拓展學習,開闢資源空間。大自然是人類的好老師,人類的許多發明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啓示,讓同學們透過自己閱讀查找,從動物身上得到啓示,得到其他的發明創造呢?(這個環節不僅拓展學生知識面,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們的模仿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五)佈置作業

1、根據課標要求“要注意課內和課外的聯繫”,這堂課佈置學生看有關仿生學書籍,觀察身邊的動物、植物,想一想能從它身上得到什麼啓示,想發明什麼,然後動筆寫一寫。

2、積累本課讓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五、說板書設計

障礙物

耳朵

板書設計直觀地體現了本課時的重點也是難點內容,弄清楚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並且在學生上黑板板書的同時也達到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讓內容和形式相得益彰。

小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我講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7課《未來的智能汽車》。這是一篇說明文,按照總分的結構展開。透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透過閱讀了解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及其在現代化中的作用,掌握一些說明方法,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爲科技事業而勤奮學習的自覺性。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瞭解未來智能汽車的特點和功能理解“科技會推動社會進步”的道理。激發學生熱愛科技,學習科技的興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從整體到部分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難點是:

1、瞭解未來的智能汽車的特點與功能

2、學習從整體到部分的說明方法

二、說學生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對說明文的理解不是很容易,如何閱讀說明文、分析說明文,採用什麼方法學習說明文學生還比較模糊,教會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方法是本節課的一個主要目的。

三、說教法、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教學始終堅持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教師主要做牧者,適當的點撥和引導。把課堂還給學生,爲學生搭建認知的平臺,創建展示的舞臺。引導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會新知,提高能力。

四、說教程

本節課的設計是這樣安排的:首先以談話方式匯入,激發學生對未來智能汽車的閱讀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走進課文。接下來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自由讀文,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透過初讀課文,來對課文進行整體瞭解。在精讀課文這一環節,我讓學生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合作交流,然後彙報學習成果,主要是弄清未來的智能汽車具備的特點與功能,課文的這一部分採用了從整體到部分的說明順序從而瞭解先總寫後記述的說明方法,這一環節的設計突破了教學重點。之後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思維創新和表達能力訓練“我當小小推銷員”。之後繼續學文,再回歸整體,延伸拓展,結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