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幼兒園大班《風在哪裏》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2.29W

一、說設計意圖

幼兒園大班《風在哪裏》說課稿

大班多數幼兒性格活潑、開朗,他們想說,但由於部分幼兒年齡偏小,他們雖然想說,但又不敢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平時的生活中和活動中他們好學、好問,對事物的好奇心強,爲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望,激發他們對詩歌的興趣,我以自然現象中的風爲切入點,設計了語言活動《風在哪裏》。它選自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材。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短小精悍,以優美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風的存在。詩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風的情境作了巧妙的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柳樹翩翩起舞,花朵頻頻點頭,草兒輕輕晃動”這都和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象緊緊相扣,能夠豐富孩子的詞彙。在活動中調動幼兒的主動性,擴展幼兒的想象力,鍛鍊幼兒創造性應用語言的能力,在玩玩、看看、說說中體驗活動的愉快。大千世界中的生靈萬物,都是我們鼓勵幼兒接觸的事物。既是物質固有的特徵,又富有濃郁的情感含義。透過平時的觀察,引發幼兒與它們之間發生互動,這對幼兒在認知建構方面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激發幼兒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三月是一個多風的季節,“風”對孩子們是一個相當熟悉的話題,我們便可利用現實生活,讓幼兒親身體驗、感受,看,聽風的存在,在春天來臨時,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感官發現自己周圍的事物。用語言來表達它們的美,進而激發孩子們根據已有經驗朗誦和仿編。

二、說目標定位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散文詩鮮明的結構特點,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很好地爲幼兒所接受。加上現在三月份是一個多風的季節,這個實際情況,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的特點,我將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

理解並學習朗誦詩歌,知道風與樹、花、草和四季的關係。

能力目標

豐富詞彙“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晃動”,進一步體驗春風的特點。

情感目標

感受詩歌的意境,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仿編詩歌。

教學重難點

教師要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感知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另一個方面,我主要是創設一種積極的語言環境,利用環境和生動的課件讓幼兒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的想象和發現,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來解決仿編這個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爲了使活動順利開展,我準備了錄音磁帶和生動的電腦課件,這樣可以讓靜態的、呆板的畫面變成動態的、生動的情景。並以散文詩的內容爲畫面配以充滿感情的朗誦,能吸引幼兒,誘發幼兒學習的願望,從而達到培養幼兒理解和想象的目的。活動前讓幼兒去觀察景物,主動去發現獲得有關的知識經驗。爲本次的活動打下基礎,爲此我做了以下的準備

1、錄音機、配樂詩磁帶、風的聲音、背景音樂

2、表示詩句能容的電腦flash動畫《風在哪裏》

3、詩句的結構圖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法

孩子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有趣的東西所吸引,因此在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的動作來感染幼兒,還要積極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於是,我選擇了以下的方法進行教學:

1.提問法

問題是思維活動的起點,有了問題才能引起思維,才能進行探索,傾聽詩歌,設計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引出主要內容。

2.聯繫法

圖片聯繫實際,讓幼兒把已有經驗與事物圖片進行聯繫,這是對幼兒已有經驗更好的體現。

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健康性的和諧統一。

五、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到探索活動中,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次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有:_ 兒童網

1.多方位的參與

新《綱要》中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因此,在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大膽的觀察,講述,表現。

2.觀察法

讓幼兒對詩歌的前半部分進行觀察,發現它們的相同之處,然後鼓勵孩子朗誦詩歌,最後根據相同的句式進行仿編。

總之,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運用感官參與活動。透過動口、動腦積極參與,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是積極主動學習的。

六、說教學過程

我的說課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知識掌握程度,我採用了逐層深入,環環相扣的方法來組織本次活動,基本流程爲:感官激趣——欣賞理解——深化知識——學習朗誦——交流學習——遊戲體驗——仿編詩歌——活動延伸。

感官激趣

放颳風的聲音,引出主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就給孩子創設了一個自由想象的活動空間,並進行提問,爲最後的仿編奠定了一個基礎。

欣賞理解

欣賞散文詩《風在哪裏》

在第二環節,基本活動中,我主要是讓幼兒欣賞散文。在第一遍欣賞教師有感情的配樂朗誦目的是讓幼兒大致瞭解一下散文詩的基本形式和內容,第二遍利用課件讓幼兒邊看邊聽,視聽結合。

深化知識

教師演示與詩句內容相符的前三句內容與幼兒以問答的形式進行朗誦。引導幼兒理解前三句詩的語言、結構。(鼓勵孩子找出‘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晃動’啓發幼兒用動作表現內容)

透過提問,讓幼兒觀察,找出詩歌的共同之處,找出好聽的詞彙,透過教師講解知道詞彙的含義,並做動作深化對知識的鞏固。

學習朗誦

觀看flash課件。幼兒朗誦詩歌的前半部分,強調好聽的詞要用好聽的聲音表現,並引導幼兒理解後五句詩歌的語言、結構。聽後半部分。

此環節的目的是起到了一個承上啓下的作用,鼓勵孩子們去朗誦,表現。符合《綱要》中所說: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幼兒教育網

交流學習

完整的欣賞一次flash動畫,強調了孩子傾聽,擴展了幼兒的經驗,爲幼兒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使教學活動的設計遵循了動靜交替、循序漸進的原則,爲幼兒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保證。發現中表達交流。把詩歌所表達的內容向幼兒展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視、聽、講的高度統一,爲幼兒全面掌握散文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遊戲體驗

引導幼兒在音樂伴奏下,看課件隨錄音完整的朗誦一遍,鼓勵孩子們用表情、動作、聲音來表現。

透過課件、語言、動作……變幻多種有趣的形式,體會到詩歌的優美。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動作等多種形式說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在詞語的學習上,老師啓發幼兒用身體動作加以表現,一方面達到幫助理解加深印象的效果,同時又做到了教學活動的動靜交替,這種做法改變了由教師確定詞語學習範圍的做法。讓幼兒按個體經驗和需要學習。培養了幼兒的主動性。很好地突出重點,水道渠成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仿編詩歌

放多媒體課件,用“當我……那是……”仿編詩歌

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語言教育能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情色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教師適時地指導和幫助幼兒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參與仿編,培養了幼兒感知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使他們的語言豐富,鞏固了詩歌的句式,調適了語言教學過程中的氣氛和個體參與的機會,使活動生動、有效,幼兒成爲真正活動的主人。此環節突破了難點,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活動延伸

在音樂聲中帶領幼兒走出教室,到戶外體驗風就在我們身邊的感覺,拓展幼兒經驗。

這是活動的延伸環節,激發幼兒繼續探索、觀察和表現的慾望。繼續豐富孩子的思維和想象,爲繼續仿編提供支援。

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銜接自然、互相滲透。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逐層深入並拓展。使整個活動氣氛熱烈,幼兒思維活躍。在教師適當的清晰的語言,動作指導下不斷地探索、發現並表達交流。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爲主體”的教育理念,透過具有形象性、開放性、寬容性、自主性、愉悅性的活動內容和過程。所有環節都是圍繞“風”來進行,源於大自然又借鑑於生活,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讓幼兒真正體驗到了在活動中享受生活的樂趣。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我的說課完畢,不足之處敬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幼兒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