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有關高中化學說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學問君 人氣:1.6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學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高中化學說課稿範文錦集十篇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學課文《氧化—還原反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此次課選自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學》上冊第一章。氧化—還原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研究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和規律,對學好化學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許多重要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識時,凡涉及元素價態變化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所以本節內容在本章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參照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確定一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加深對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氧化—還原反應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學會用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理解氧化還原的實質。

能力培養:透過對氧化—還原反應分析,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思想: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科學品質:激發創造意識,培養勇於探索認識新事物的優良品質。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認識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難點:從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過程。

二、教學方法:

以講解、分析、體溫、概括爲主體,抓住化合價變化跟電子得失的關係着一關鍵,透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鈉在氯氣中燃燒等例子,從得失氧、化合價升降、電子的轉移等一一揭示反應的實質,這樣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又教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透過講 練 提問 討論 歸納 總結的程序將問題逐步引向深入,使學生在瞭解程序下一步步完成學習化學的思維活動,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使學生對知識有清晰的認識,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讓學生明白氧化—還原反應是矛盾對立的,同時又是統一的,以此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三、學法指導:

複習初中學過的知識,注重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採用講練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的。鼓勵學生做筆記並思考,分析歸納總結,讓學生參與“學中練,練中學”。在練習中,可讓學生依老師的思維模式,將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理解後再按適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記憶,最後將知識轉化爲能力。

四、教學程序:

1.匯入新課:

複習初中學生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自然過渡到新知識,使學生的思維很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導語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寫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同學思考回答:

“氧化銅失去銅,發生還原反應,氫氣得到氧發生氧化反應,像這樣一種物質被氧化,另一種物質被還原叫氧化—還原反應。”同學們在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已經掌握了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基礎知識,現在我們就進一步學習有關知識。

2.講授新知識

以Na在Cl2中燃燒和H2與CuO反應爲例,透過得失氧情況和價態分析,總結如何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即: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外部特徵:化合價升降。啓發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元素化合價變化原因,認識反應前後元素化合價的改變是氧化還原反應的主要特徵。

(二)氧化—還原反應的內部本質:電子轉移。電子得失、電子對偏移,氧化反應,失e、價升;還原反應,得e、價降。從而解除疑難,進行下一環學習。

(三)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劑,得電子的物質(化合價降低),具有氧化性;還原劑,失電子的物質(化合價升高),具有還原性。就這樣邊講課邊板書,在化學方程式上畫線,標明化合價及電子得失,啓發學生分析討論,並總結歸納。教會學生用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即:化合價降低,得2e,被還原

化合價降低,得2e,被還原氧化劑 還原劑

爲了理解,加深記憶,讓學生先看幾分鐘書,然後讓一位學生上臺寫出H2在Cl2中燃燒這個化學反應,並分析,即:

價升,(電子對偏離)發生氧化反應; 價降,(電子對偏向)發生還原反應。

爲了使知識更清晰,可以給出小節,並給出類似題型的練習題,達到鞏固加強。最後一起總結出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即:

接受電子 失去電子

化合價降低 化合價升高

被還原 被氧化

具有氧化性 具有還原性

四、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和記憶方法:

1.總結:元素化合價升高則原子失去電子,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該物質是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元素化合價降低,則原子得到電子,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該物質是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2.分析四種類型的化學反應,總結出複分解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得看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後有無變化。

3.聯繫反饋:

寫出Zn與HCl反應,Cu在Cl2中燃燒的反應式,並標出化合價、氧化劑、還原劑並同時佈置課後作業,以達到鞏固新知識,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發生學生的理解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透徹講解,使其完全理解。

4.小結

5.佈置作業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起始節。元素化合物知識是中學化學重要的基礎知識,也是學生今後在工作、生活中經常要接觸,需要了解和應用的基本知識。透過這些知識的學習,既可以爲前面兩章所學的實驗和理論知識補充感性認識的材料;又可以爲在化學2中學習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化學反應與能量等理論知識打下重要的基礎。本節學到的鈉是一種典型的金屬元素,是必修化學課程標準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識,也是高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種金屬元素,學習本節內容對以後其他金屬元素的學習具有指導性作用;本節內容安排在氧化還原反應之後,可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做進一步鞏固;而在本節學習中所用到的許多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歸納法等也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方法,所以學好本節內容可爲後繼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方法論基礎。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着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節教學的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能說出鈉的主要物理性質;認識鈉的還原性,能描述鈉與水、鈉與氧氣反應的實驗現象,並會書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動手實驗,學會科學、合理地運用觀察方法,體會實驗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透過探究活動,親身參與實驗的操作,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透過奇妙的化學實驗的操作(如鈉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學實驗現象(如鈉的燃燒反應)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鈉在不同條件下和氧氣的反應以及如何從實驗的角度揭示反應過程

教學難點:由於學生以前沒有看到過鈉,更談不上鈉的化學反應了,燃燒後得到的過氧化鈉化學式特殊,學生比較難以接受,因此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及其產物的比較分析是本節教學的難點。同時也應該由點到面,能夠學會幾種金屬之間性質的比較具體情況,以及金屬的性質和金屬原子的結構之間的密切關係,這些都是本節教學的難點所在。

二、說學情

對於高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理論,初步建立了從物質類別和化合價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方法基礎,但學生觀察能力不足,對實驗現象的觀察不全面;表達能力不足,對實驗現象的描述和現象的解釋可能會辭不達意;知識遷移運用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足。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有強烈的好奇心,雖然處於抽象思維階段,但還需藉助直觀演示等方法進行學習,因此本課注重實驗探究。

三、說教法

(一)教學方法

1.實驗法。這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建構理念。我演示和學生實驗相結合,讓學生去實驗,去體驗,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去思考。

2.談話法。在做實驗的同時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展開討論。可以是老師提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可以是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也可以是師生討論。

3.講解法。在做實驗、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對重要知識點及難點進行講解。

(二)教學用具:

實驗儀器:燒杯、鑷子、小刀、濾紙、坩堝、鐵架臺、火柴、酒精燈、滴管、玻璃片

實驗試劑:金屬鈉、蒸餾水、酚酞

四、說學法

1.實驗探究。透過做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分組準備實驗,分組討論,使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五、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讓學生自己暢所欲言,去列舉在生活中瞭解到的金屬的反應,比如鐵的生鏽,銅綠的產生,鐵質菜刀爲什麼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銀白色等,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學習興趣。

(二)實驗探究

初中已經接觸到一些金屬,這裏複習金屬的物理性質,讓學生認識金屬的通性;複習和金屬相關的化學性質,並分類歸納: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生置換反應等。最後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的相互關係。

由此及彼,提出問題。鐵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麼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可以讓學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情況。

1.發現問題

透過多媒體展示網上新聞-- 一炸起千層浪 珠江"水雷"迷團待解,播放"水雷爆炸"的模擬視頻。透過設定情境,使學生從中發現問題,鐵桶中裝的什麼物質?爲什麼會爆炸?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從而爲本節課的講授打好基礎,同時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問題的能力。

2.提出假設

透過新聞可知,鐵桶內裝的是金屬鈉。透過直觀的認識,引起學生對實驗時鈉的用量的重視。接着請學生從一個化學專業者的角度,根據新聞中描述的有效資訊對鈉的性質做合理的假設和推斷。

3.實驗求證

提出問題讓學生透過實驗進行探究,問題如下:怎樣取用金屬鈉?應取多大的鈉塊?我對實驗過程進行指導,告知學生用鑷子取鈉塊置於玻璃片上,用濾紙吸乾表面的煤油,並用小刀切下綠豆大的一塊鈉。

接着進行實驗。問題(1)鈉能與水反應嗎?讓學生透過實驗探究驗證鈉與水反應後生成的溶液成分。請學生邊實驗邊記錄現象,同時交流實驗時觀察到的現象。

問題(2)鈉能不能燃燒?把一小塊鈉放入坩堝中加熱,()會有何種變化。寫出鈉與氧氣反應生成淡黃色過氧化鈉的方程式,同時請學生標出電子轉移數目與方向。由此,鞏固氧化還原反應舊知識,明白反應條件對結果的影響。

再次提出問題:鈉的化學性質爲何如此活潑?使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明確物質結構決定其性質。

4.得出結論

透過提問的方式請同學描述:

(1)在鈉與水反應的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原因;

(2)推測生成的是什麼氣體;

(3)鈉燃燒時的現象及原因。透過對實驗現象的描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提取化學資訊的能力。

學生回答後,教師投影出鈉的物理性質:

(1)金屬鈉外觀像石頭,灰白色。鈉很軟,可以用小刀切開。(硬度小)

(2)切開金屬鈉的斷面,能觀察到金屬銀白色的光澤,但光澤很快變暗,重新變成灰白色。(易被氧化4Na+O2=2Na2O)

(3)金屬鈉可以與水劇烈的反應: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變成光亮的小球(熔點低且反應放熱)、四處遊動、發出噝噝的聲音、有氣體產生、有白色煙霧產生等,向生成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後變紅(生成氫氧化鈉)。

(4)得到的氣體是氫氣,可由元素組成進行分析。

(5)鈉燃燒時發出黃色火焰,生成一種淡黃色的固體,過氧化鈉。(有的略帶黑色)

請學生書寫出鈉與水、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並標出電子轉移數目與方向,改寫爲離子方程式。從而鞏固化學用語,複習氧化還原知識及離子反應知識。

(三)拓展應用

我提出問題,使學生將本節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繫,使學生能根據新學知識指導生活生產實際。問題如下:1.鈉應當如何儲存?2.鈉着火時能否用水撲滅?爲什麼?3.如果金屬鈉着火,該用什麼滅火?

(四)課堂小結

透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由點到面,讓學生思考金屬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很多金屬可以和非金屬氧氣發生反應,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到這些反應中金屬都體現出還原性。這樣和前面的氧化還原反應相呼應,並和本節課開始的時候金屬的物理性質的通性相呼應,增強課堂的完整性。還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從反應的難易程度入手讓學生認識到不同金屬還原性的強弱區別。

(五)佈置作業

1.請學生設計檢驗鈉和水反應生成氣體的裝置圖。

2.從鈉的用途和鈉的製取角度,試着追查新聞中提到的這些鐵桶可能的來源或去處?

六、板書設計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必修2專題四《海水資源的開發和應用》。

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及其確定依據、教材處理、教法和學法、課堂設計、板書設計和作業設計八個方面來展示我的說課內容。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衆所周知,化學研究和應用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開發和利用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爲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和能源基礎,同時,應該注意到這一過程必須同自然環境相互協調,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也是貫穿本章始終的核心觀念。

以金屬礦物、海水和化石燃料等爲例,瞭解利用化學變化實現物質間的轉化,以及這些過程和產物在我們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作用的背景和角度,有利於學生加深體會化學在綜合利用自然資源中的作用,學會辯證地看待人類和自然協調發展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並培養作出明達決策的意識和能力;從學科知識的角度,右;利於學生將前面所學過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必要的梳理歸納和拓展。因此,本章作爲高中必修模組的結尾,不僅對於學生總結複習很重要,而且對於學生進一步確定、學習後續的選修模組乃至選擇自己未來的升學和就業方向都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2.內容編排

本節海水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分爲水資源的利用和化學資源的利用,體現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律。

二、學生分析

知識方面:透過前面實驗的基本操作和元素化合物的學習,學生具備了這兩方面的一些基礎知識,因此本節課從這兩方面入手比較容易;

能力方面: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實驗能力,爲本節課的實驗教學提供了能力方面的保證;

情感方面:學生有資源合理開發和應用的意識,透過這一節課的簡單介紹能讓學生充分體會資源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學習目標及其確定依據

教學目標是學習活動的指南和學習評價的依據。根據教學要求對海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作了認識化學在自然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重要價值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瞭解海水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學在其中可以發揮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結合前面以學過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識進一步加深水資源的利用、從海帶中提取碘的方法和實質的瞭解,達到理論聯繫實際,溫故知新的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當今全球資源、能源供應緊張與人口迅速增長的矛盾日益突出,化學在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上顯得尤爲重要,透過該節內容的學習,有助於幫助學生認識和體會化學在自然資源開發和利用中的意義和作用,揭示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關係,樹立資源保護意識及合理開發意識。

四、教材處理

(一).重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依據教學要求和考試說明,結合學生的認識水平確定本課的重點爲海水的蒸餾、海水中溴的提取和海帶中碘元素的提取。由於蒸餾裝置比較熟悉,因此難點是海水中溴的提取和海帶中碘元素的提取。

(二).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爲了便於教學,新課程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重過程探究,突出規律方法揭示,使學生透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瞭解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依據以上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分爲海水中水資源的利用和化學資源的利用兩部分。課堂教學中遵循低起點、小步子、快步走的教學設計。

五、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由於本節內容比較易接受,我較多的採用多媒體,放大現代技術效應,注意學生的參與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只處於指引方向、啓迪思維、設疑解惑的地位,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探究知識,積極思考的主動學習狀態中。

(二)學法

對象是剛上高一的學生,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都較弱,但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勇於動手的有利因素,創造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加強過程與方法的培養,使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法,並內化爲自己終身受用的方法。

六、教學內容及課堂設計

1.引課設計

從問題入手:利用多媒體從“海水是美麗的,也是富饒的”入手介紹海水資源的特點→提出問題:利用海水資源,要解決哪些問題。

2.關於重點、難點的教學設計

實物呈現:海水淡化裝置→實驗演示(原理分析)

給出蒸餾裝置,讓學生自行組裝完成整套裝置。

多媒體呈現:海水化學資源概況→問題探究:海水提溴,海帶提碘→實驗→研討:自然資源的開源節流

3.例題和習題的設計:設計一些與水的淡化,海水提溴、碘的綜合習題起到及時反饋的作用,保證課堂訓練到位。完成書後作業中鎂的提取的題目,強調海水的綜合利用。

七、板書設計

海水資源的利用

一.水資源的利用

直接利用

間接利用

二.化學資源的利用

溴的利用

碘的利用

三.海水的綜合利用

八、作業設計

按教學要求讓學生收集海洋資源及其利用方面的資料,撰寫從海洋資源中提取鎂、溴、碘等物質的小論文或製成PPT文稿,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鞏固知識,完善知識體系。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不當之處希望各位批評指正。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4

怎樣使化學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起來,我們發現開展說課活動是一種比較有用的做法。“說課”是青年教師刻苦鑽研教材,探討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業務水平的一種好方法,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後,青年教師進一步學習教育理論,用科學手段指導教學實踐,提高教科研水平,增強教學基本功訓練的一項內在要求。但不管是剛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還是已在教育戰線上工作過多年的中青年教師,往往對“說課”一詞並不熟悉,一些老師不知道什麼是說課,不知道怎樣進行說課,不知道說課與上課之間的區別,中公教師考試網整理了中學化學教師資格說課技巧文章,本文將圍繞這些問題談談化學學科的說課:

一、什麼是“說課”:

說課是教師透過對教育目標本身的分析,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通俗的講就是要說清: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這麼教。??“說課”以說爲主,是教師對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說明,是一種口頭敘述爲主的教案分析。狹義的說課是指以教師口頭語言表達爲主,以教育科學理論和教材爲依據,針對每節課的具體特點,以教師爲對象,在備課和上課之間進行的教學研究系統。廣義的說課是指以教師口頭語言表達爲主,以教育科學理論和教材爲依據,針對每節課的具體特點,以教師爲對象,對其進行培養和培訓的組織形式。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促進教師深入備課,提高教師素質而提高教學質量的教研活動。

二、說課的主要內容:

化學學科說課的主要內容是:1、說教材;2、說教學方法;3、說學法指導;4、說課堂教學程序。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具體材料。因此,說課首先要求教師說教材。分析教材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1、教材的前後聯繫和所處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每一課時教案所包含的內容是不同的,它們在每一學科的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也是不同的,有些課時所含的教學內容極其重要,與今後授課的內容相關密切,是階段性的關鍵點,甚至是本教材的重點內容,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教師如何認識每一課時教案在學科教學中的地位,進而如何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至關重要。我們一些有經驗的老教師爲什麼能稱之爲“把關”老師,也就是因爲他們

熟悉了學科知識體系中的要點和關鍵,並善於抓住這些知識關鍵點來指導學生,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確保教學質量。分清每一課時教案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是青年教師必須下功夫掌握的極其重要的一項基本功。

2、教學目的要求。教學目的要求是一堂課的指導思想,是講課的出發點和歸宿。有了明確的目的要求,教師安排教材、選擇教法、設計教學程序纔有依據,教學纔能有的放矢。教學目的是一堂課的中心任務,所有教學環節都是爲它服務的,所以要定得明確、具體,這樣才能切實對課堂教學起到指導作用。制定目的時要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準確地確定若干條。教學要求要根據學生實際考慮可能達到的程度,然後定出具體要求,不能要求過低,也不能憑空拔高。目的要求的制定應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要學生學會哪些基礎知識;第二,要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第三,要求學生接受哪些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目的要求確定之後,還要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來具體說明制定教學目的和要求的依據。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知識系統中,有些內容是關鍵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內容,對於鞏固舊知,學習新知起着決定性作用,這些內容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是學生難以理解和領會的內容。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規律及學習水平來準確地確定難點,以便在教學中巧妙地分散難點,化難爲易。這些都需要“說課”教師在說課過程中掌握並說清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

由於各單元、各章節、各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求不同,因此各自的重點、難點也不同,教學的重、難點要根據課標要求,要根據所說教材內容,教學目的和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說課者要將這些內容,即確定重點、難點的依據,述說清楚、具體。

(二)說教學方法

教師說教法,不僅要說選擇哪些教法,還要說清楚爲什麼。教師要說好課,就要研究教法,研究教法的選擇和運用,教法的改進與創新。

對於說教法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要明確各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和作用,做到教法合理優選,有機結合。

教法多種多樣,且各有優勢和特點,以及適用的範圍和條件。如:爲了提供豐富的感性知識,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可以選用演示法、觀察法;以理解爲主的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以實踐爲主的方法有練習法、實驗法。各類教法均有其優點和侷限性,要有針對性地選用和靈活組合,纔會發揮其更大的效用。不同的教學階段具有不同的教學任務,要完成不同的教學任務,需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2、教法的選擇和運用應以啓發式教學爲指導思想。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使學生掌握規律性的知識,由此及彼,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3、選擇教法的理論依據要準確、具體、針對性強。

說課者要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去闡述選擇教法的理由。選擇教法的依據可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1)根據教學目的選擇與之相適合的教法。教學目的不同,使用的教法就會不一樣。如果一堂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傳授新知識,就要相應的選用以各種方式的講授法爲主,結合運用談話法和演示法等;如果一堂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形成學生技能、技巧,就要相應的選用以練習法爲主,結合運用實驗法等。

(2)根據學校條件和教師自身特長選擇相適合的教學方法。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爲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爲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展。對於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節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爲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生產等的緊密關係,在學生了解了水污染產生的嚴重後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義之後,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後的其他章節中去,而把本節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本節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透過本節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透過實驗現象引出的氫氣,又爲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透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瞭解水的化學式;c、透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係,並可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2)能力目標:a、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b、培養學生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3)德育目標:a、透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b、透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污染的錄像,增強環保意識。

3.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2)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宏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

二、說教學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爲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 以問題匯入新課,簡潔明瞭在講授新課前,透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繫實際的問題,然後進入新課。

2.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展示一杯水,培養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3.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後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於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透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氧氣和氫氣,然後學生根據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變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屬於化合物,重點知識得以解決。

(展示課件)分析了水的組成後,接着展示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從討論中發現,問題得到解決,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難點也得以突破。

4. 課堂練習鞏固,達標檢測。

5. 觀看錄相:有關水資源及其污染。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採用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織,並體現以下特點: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屏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象都展現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透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透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於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麼構成的?),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後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爲具體,變靜態爲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枯燥爲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爲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爲特徵的求知慾望。

3.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資訊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爲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佈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一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污染"的錄像,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優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探究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組合。透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共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和最佳狀態,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序時,力求符合探究學習的三個特徵:

(1)學習者由問題或設計任務出發;

(2)學習者透過觀察、假設、實驗等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解釋;

(3)學習者透過表達和交流,檢驗或修正自己的解釋。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xx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六個方面對本節課作以分析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化學 第 章,第 節,第

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

,本節課的學習爲

奠定基礎,因此本節內容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高二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

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xx

2、xx

過程與方法目標:

1、xx

2、提高邏輯推理、抽象概括以及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抽象、聯想、想象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2、從生活出發學化學,體驗化學對生活、生產及科技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xx

難點是:xx

四、教法

結合本節知識的特點,我採用的教學模式,並藉助實驗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我將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展開學習活動,結合實驗、層層深入、多層次教學,讓學生成爲真正的主體,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並使知識的學習系統化。

五、學法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是目的。因此,教師要啓發、引導、層層深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學習。本節課,學生透過“問題情景—實驗探究—質疑討論—f分析推理—整合運用”的學習方法。此外結合反饋補救法,透過學生的習題檢測,注意觀察學生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每一位學生”。

六、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節:知識回顧,新課引入。“匯入舊概念,提出新問題。”

第二環節:新課學習,全民總動員。

首先:xx

其次:xx

再次:xx

第三環節:歸納總結,佈置作業。

透過本節課的講解、實驗探究得出本節課的重要結論,並對本節課的重難點進行回顧,使學生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學習方向和側重點,最後佈置相應的習題,來鞏固本節課的所學內容。

總之,本節課我是根據高二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知規律,結合本節知識的特點,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採用實驗探究法、知識遷移法、類比法、分組討論法以及學生自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實驗演示、多媒體動畫等教學手段,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離子反應》是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內容,本節課着重介紹“酸、鹼、鹽在水中的電離”。這在中學階段基礎理論知識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物質的分類,這爲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後面《氧化還原反應》內容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透過學習瞭解電離,電解質的概念;能用電離方程式表達常見、典型的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並從電離理論的角度認識酸、鹼、鹽;透過酸、鹼、鹽的本質探究,感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透過實驗探究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更深的層面研究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意義,培養學生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電解質的判斷、電離及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二、說學情

對於高一年級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雖然對化學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但程度參差不齊,差別較大,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有強烈的好奇心,雖然處於抽象思維階段,但本節概念比較抽象,應適當增加實驗和電腦動畫以使微觀離子的活動變得直觀。

三、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實際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教法爲指導發現法、微觀演示法。

四、說學法

根據本節課實際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學法爲分組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將學生分組,進行小組探究。探究活動爲:讓每組學生根據所提供的物質(銅片、石墨、氯化鈉固體、氯化鈉溶液、無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餾水、自來水、硫酸溶液)進行思考並動手操作,怎樣才能使燈泡亮起來?透過小組內統一分工、互相協作,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探究、學會組內交流評價,參與評價。

探究結束之後,各組推薦一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把本組的做法邊用實物投影展示,邊進行介紹。動員全班同學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對每小組展示的成果進行綜合評價,找出本組的優缺點,確定最佳小組,並說出最佳的理由。透過此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新授

引導學生利用上節課所學的分類方法,對導電材料進行分類。然後引導學生從純淨物和混和物、單質與化合物等分類標準對能導電的物質進行分類,從而引出電解質概念。在此過程中,使學生掌握分類的標準,學會分類。

之後,讓每組學生透過自主學習的方式來理解電解質的定義,把自己的理解與其它組員交流,組內形成統一意見,舉手發言。我引導學生總結,並對學生的說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與學生交流。同時爲了加深對電解質定義的理解,讓學生說出開始呈現的物質哪些是電解質。結合學生回答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學生開展評價,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電解質概念。(電解質是在水溶液裏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如, 酸、鹼、鹽等。)

提出梯度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帶着問題自主學習課本相關內容。問題1:氯化鈉是電解質,爲什麼氯化鈉固體不導電,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狀態下能導電呢?利用flash課件展示氯化鈉固體不導電,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本質。從而引出電離的概念,像NaCl這樣溶解於水或受熱熔化時,離解成能夠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稱爲電離。同時強調電離的條件有2個:溶於水或受熱熔化,酸、鹼、鹽在溶解於水或受熱熔化時都能發生電離。)

問題2:如何來表示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電離生成了自由移動的離子呢?從而引出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後開展組內討論,提出預設。讓學生走上講臺試着書寫電離方程式,教師對學生書寫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糾正。學生閱讀課本,學習電離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和注意點(寫電離方程式,要遵循質量守恆定律和電荷守恆定律)。透過自主學習、不斷探究,培養學生熱愛化學的積極情感,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分析鹽酸、硫酸、硝酸的電離的特點,推匯出酸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寫出NaOH、KOH、Ba(OH)2的電離方程式。

NaOH=Na+ + OH-

KOH=K+ + OH-

Ba(OH)2 = Ba2+ + 2OH-

學生透過分析上述電離的特點,總結出鹼的概念。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

接着進行探究學習,請學生寫出Na2SO4、KNO3、NH4Cl的電離方程式。

Na2SO4=2Na+ + SO42-

KNO3=K+ + NO3-

NH4Cl=NH4+ + Cl-

引導學生分析上述電離的特點,總結出鹽的定義,即,電離時能生成金屬陽離子(包括NH4+)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

(三)小結

透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髮言,自主概括本節課內容(電解質、電離的概念,需要掌握電離方程式的書寫,知道酸、鹼、鹽的定義)。透過學生的回答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並調整教學策略。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1-4題

2.書寫下列物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

(1)硫酸鈉溶液 (2)氯化鐵溶液 (3)硫酸鋁溶液(4)氫氧化鋇溶液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8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鈉的重要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點之一,本節知識是鈉單質性質的延伸和發展,鈉單質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轉變爲鈉的化合物,所以鈉單質和鈉的化合物之間存在着必然的因果關係。只有既瞭解了鈉單質的性質又瞭解了鈉的化合物性質,纔會比較全面的瞭解鈉這種金屬。透過鈉單質及鈉的重要化合物的學習,既複習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又爲學習其他幾種重要金屬化合物奠定基礎和提供理論模式。

2、教學目標

根據《化學課程標準》,結合教材,本着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

2)、透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對比實驗,學生能瞭解兩者性質的差異、掌握二者的轉化關係及鑑別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透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對比學習,學生應初步掌握對比、推理、歸納的能力。

2)、教學中透過學生的實驗和探究。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實驗探究的過程,學生更容易體會到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到動手合作的樂趣,在交流中養成團結合作的良好品質。

2)、透過學習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對世界制鹼工業、我國化學工業作出的巨大貢獻,增加學生民族自豪感。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及學生特點和已有知識,我確定如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過氧化鈉的性質,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轉化。

教學難點:Na2O2的性質。

二、說學情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以及鈉單質的性質等知識,能夠對化學反應的得失電子情況及離子反應的本質做出正確的判斷。在能力上,學生已經初步具備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喜歡透過實驗探究的方式來研究物質的性質,可以透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對比,歸納出實驗結論。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課程標準確定的“課程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有助於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課程性質,結合以上的學情,我確定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設疑激趣、實驗探究、分析對比、理論聯繫實際等教學方法。以趣味實驗→產生疑問→提出問題→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

2、學法: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綜合運用的學習方法和實驗探究、對比討論的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教學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生入境

設計“滴水生火”趣味實驗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思維。

第二環節:知識探究、思維培養

1.“滴水生火”實驗探究

透過實驗首先讓學生觀察Na2O2的樣品,得出Na2O2的物理性質。緊接着設疑:水一般用來滅火,而我們的實驗卻是滴水生火?

棉花爲什麼能夠燃燒?燃燒需要什麼條件?透過一系列問題的層層遞進,將學生對Na2O2和H2O反應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接着從方程式的角度對反應進一步進行分析,得出Na2O2中的-1價氧元素化合價既升高又降低,強化了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5分鐘)

2.“吹氣生火”實驗探究

結合上述對Na2O2與H2O反應的探討,又引入 “吹氣生火”實驗,學生很自然地得出Na2O2與CO2反應的產物。同時我引導學生聯繫人在呼吸時吸入的是O2,呼出的是CO2的實際,講述Na2O2能用在呼吸面具上和潛水艇裏作爲O2的,這樣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繫起來,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在妙趣橫生的實驗探討中,學生帶着強烈的興趣學習,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然後在多媒體上以表格的形式總結歸納Na2O與Na2O2性質。(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8分鐘)

爲了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得以應用和鞏固提升,我設定了如下兩個交流思考。

【交流思考1】鈉着火了怎麼辦?

【交流思考2】鈉單質放置在空氣中,最終變成了什麼物質?

以上兩個問題的設定,既是對鈉的氧化物知識的複習和運用,又自然而然的引入了Na2CO3與NaHCO3知識的教學。(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4分鐘。)

第三環節:Na2CO3與NaHCO3性質對比

對於Na2CO3與NaHCO3兩者溶解性差異實驗及水溶液性質的檢驗。操作比較簡單,但有些差異比較細微,除了需要用眼仔細觀察外,還需要觸摸感受。所以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實驗。採用了分組討論,實驗探究的方法。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觀察、分析、探究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6分鐘)。

Na2CO3與NaHCO3熱穩定性實驗探究。我設定的是演示實驗,透過一組對比實驗,學生透過觀察,很容易得出兩者熱穩定性的差異。

實驗做完後,在多媒體上的表格中總結歸中Na2CO3與NaHCO3性質對比。(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8分鐘。)

在完成Na2CO3與NaHCO3性質對比後。我又設定兩個交流思考。

【交流思考1】如何除去Na2CO3固體中的NaHCO3?如何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HCO3?

【交流思考2】如何鑑別Na2CO3和NaHCO3?

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完成以上兩個問題,我及時給予點評、總結。(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6分鐘。)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此時,教學活動已接近尾聲,我啓發學生回顧、再現知識,並把本節課的主幹知識寫到黑板上,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3分鐘。)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

五、說板書

本節課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所以板書主要簡明扼要的寫出Na2O與Na2O2,Na2CO3與NaHCO3的主要性質即可。(見附表)

教學評價:

本節課依據構建主義理論,我設定了“滴水生火”和“吹起生火”兩個趣味實驗,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從而使學生很想知道什麼物質具有這樣的性質,激發起學生強力的求知慾。營造了很好的課堂情趣。同時又依據知識特點,用實驗探究來完成對鈉的幾種化合物的認識,充分體現了化學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主體意識。既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又可以使學生學習到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品德,除此外還大量運用了對比的學習方法,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來,使學生一目瞭然。完成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上升,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板書設計

鈉的重要化合物

一、 Na2O與Na2O2

1. 物理性質:色、態

2. 化學性質

Na2O2與H2O反應:2Na2O2+2H2O=2 NaOH+ O2↑

Na2O2與CO2反應:2Na2O2+2 CO2=2 Na2CO3+ O2

3. 用途:

二、 Na2CO3與NaHCO3

1. 物理性質:色、態、溶解性

2. 化學性質:

(1) 與酸反應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2) 熱穩定性 2NaHCO3=Na2CO3+H2O+CO2↑

(3) 用途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9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將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需的。所以,本節教材對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後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 不可少的工具。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瞭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週期表,利用週期表查取一些簡單資訊。

2.過程與方法

透過對元素知識的探究學習,聯繫生活和地殼中元素含量,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合作學習,學會與人相處,對生活中一些物質元素含量的確定,更加關心社會,關心自然。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

難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含義,元素週期表查取一些簡單資訊。

課時:2課時

二、學況分析

1.知識基礎:此前學生把元素當成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現在他們已經學習了原子結構,就應該從微觀的角度對元素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學難點,因爲它比較抽象,而且對於“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中的“一類原子”這一定義,在沒有同位素知識準備時,學生難以理解。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再加上前三個單元學生學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多(主要是空氣、氧氣和水),感性知識不充分,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調整,降低了教學要求,不過分要求把握概念的嚴謹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學生能結合實例正確使用概念,理清他們的區別就行。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與指導學生閱讀、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並與多媒體有機結合。

在教學中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和難度。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 設定問題:

(1)什麼是元素?

(2)元素與物質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3)元素與原子的關係如何?

(二)新課教學

1.元素概念

透過說明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使學生對“元素”有初步的印象。進一步分析,氫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相同質子數的氫原子。同樣,氧分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質子數。元素的概念在舉例中匯出。

2.學生討論

①元素的種類由什麼決定的?

學生總結: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決定的。也就是說質子數不同,元素的種類就不同。

②單質和化合物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學生總結: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種。

教師講解:物質的簡單分類。

3.元素只講種類,不能講個數。

設疑:元素和原子有什麼關係?

分析: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宏觀概念。而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講種類也可以講個數。

舉例: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不能講成水是由2個氫元素和1個氧元素組成的。

4.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

透過學生閱讀教材中地殼中各物質的含量,使學生認識物質的種類非常多,而組成這些物質的元素並不多,已經發現的元素只有100餘種;並要求學生記住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利用“養閨女”的諧音,幫助學生記憶。

引導學生閱讀有關生物細胞中元素分佈的資料,使他們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由100餘種元素組成的。

(三)知識遷移

分組討論:課本P73,學生討論活動。

利用討論讓學生領悟化學反應中什麼粒子一定改變?什麼粒子一定不變 ?元素種類是否發生變化?

學生總結: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發生改變,而原子只是進行重新組合,沒有發生變化;元素的種類也沒有發生變化。

(四)本節小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五)知識反饋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前3種元素是( )

A.硅 鋁 氧 B.鋁 硅 氧 C.氧 鋁 硅 D.氧 硅 鋁

2.元素之間的根本區別是( )

A.核內質子數不同 B.核外電子數不同 C.核內中子數不同 D.原子的相對質量不同

3. 水是由__ 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構成的。

4.某物質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則該物質中一定含有__元素,還可能含有__元素。

(六) 課後作業

1.從生物學或科普刊物中查找幾種食品的元素組成,並列表說明。

2.查閱資料,瞭解地殼中含量交大的集中元素及其存在。

3.背誦課本P75,常見元素名稱及元素符號。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10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要說課的內容是,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節課作如下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高中化學 ,第 章,第 節,第 課時的內容。這一

節 ,而這一節的學習會使學生 。因此教好 ,不僅能直接幫助學生掌握好本章中的 ,而且也爲以後進一步學習有關的計算打下基礎。所以,教學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

透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2.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

B、

(2)過程與方法

A、

B、提高邏輯推理、抽象概括以及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c、透過以問題爲驅動的自主實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類比推測、分析解決問題和觀察的能力 、實驗綜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透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透過學習概念的推導及應用,形成相信科學、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思想。

B、養成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及不斷進取、創新的優良品質。

c、培養學生抽象、聯想、想象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D.從生活出發學化學,體驗化學對生活、生產及科技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教材的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透過仔細鑽研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A、

B、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A、

B、 難點的依據: 較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教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那麼,結合本節知識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採用講授法、問題探究法、實驗探究法、知識遷移法、啓發式教學法、類比法、分析推理法、比較歸納法、分組討論法以及學生自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發現、對比、啓發、綜合)並藉助實驗教學,教學模具和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手段,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使知識的學習系統化,讓學生成爲真正的主體,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學情分析:從知識層面看,在必修階段已經具備有機化學基本的類別概念,知道一些典型有機物的性質。在選修5第一、二章的學習過程中對官能團決定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基團的相互影響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有待完善。

從能力層面看,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分析簡單實驗的能力;對“結構決定性質”這一普遍規律比較熟悉,因此具有性質預測的知識基礎,知道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具備進行探究活動的能力。

因此在 學法指導上: 和教法相呼應,引導學生採用觀察、對比、,遷移、分析、和實驗探究等學習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是目的。因此,教師要啓發、引導、層層深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學習。本節課,學生透過“問題情景—實驗探究—質疑討論—f分析推理—整合運用”的學習方法。此外結合反饋補救法,透過學生的習題檢測,注意觀察學生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每一位學生”。)

四、說教學程序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結合化學新教材的編寫特點,爲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節:知識回顧,新課引入。“匯入舊概念,提出新問題。”

(熟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繫實際,呈現給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這將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二環節:新課學習,全民總動員。

首先:

其次:

再次: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

適當的課堂練習一方面是學生對本節課學習情況的反饋,另一方面,能夠鞏固加深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使學習得到正遷移。

第四環節:學生小結,教師補充

請同學進行課堂小結,適當的課堂小結是必要的,它不僅僅是本節教學知識的回放,還可將本節知識貫穿聯繫起來,同時還鍛鍊了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不僅是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概括,更重要是能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使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因此十分重要。好的板書體現一個好老師的教學水平,也能夠幫助學生消化吸收課堂教學內容,順利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