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大班音樂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

學問君 人氣:1.22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音樂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音樂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

大班音樂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雪花飛》是一節音樂活動,選自大班上學期第八個主題《冬天的故事》中,是一首優美、歡快、動聽、充滿活力的歌曲。它講述了冬天雪花跟麥苗生長之間的關係,既形象又生動地描述了冬天麥苗蓋上厚厚的雪花被睡大覺,春天雪化了,麥苗喝足水長得壯、獲得大豐收的景象,歌曲是2/4拍旋律,中間的休止符部分演唱起來有跳躍感,聽起來更歡快。

二、說活動目標

我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

2、能力目標: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掌握休止符的唱法。

3、情感目標:熱愛冬天,熱愛大自然,抒發對小雪花的讚美。

三、說活動重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預設爲: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掌握休止符的唱法。

把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熱愛冬天感受大自然之美,作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作了如下準備:

1、準備多媒體課件(下雪時、下雪後,田野裏、麥田裏的景象)。

2、錄音機、磁帶、鋼琴。

3、白色紗巾若干。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主要採用:視聽唱結合法、圖譜教學法、提問法、鼓勵法來組織我的教學活動。

另外,我打算向幼兒採用:討論法、觀察法、表演法等學習方法,讓幼兒在看一看、聽一聽、唱一唱、演一演的輕鬆氣氛中,掌握學習的重難點。

六、說教學過程

爲了能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育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環節一:引入故事,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本活動中,我設計以故事的形式匯入:講述故事“雪花和麥苗”,匯入課題。隨着清脆、悅耳、優美的背景音樂,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師有感情的講述,給幼兒視覺和聽覺的享受,以安定幼兒的情緒、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二)環節二:學習歌曲

1、引導幼兒模仿雪花飛動作,進入下雪天的情境。

老師和幼兒一起隨《雪花飛》的樂曲模仿雪花飛的動作,提示幼兒動作要輕柔、表情要放鬆。

2、練習發聲:着重練習休止符的唱法,要有節奏感。

3、帶領幼兒學習歌曲

首先,讓幼兒看圖片講述,教師用歌詞總結。

接着,教師重點彈奏“咿呀呀德喂”的旋律,和幼兒一起演唱,注意休止符的唱法。

然後,欣賞教師完整演唱後,幼兒整首跟唱。建議幼兒用輕聲演唱歌曲第一二段,表現麥苗睡覺的情景,用自然的聲音演唱第三段,表現麥苗長高的喜悅心情。

最後,讓幼兒看幼兒用書,根據圖譜用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旋律的起伏。

(三)環節三:自由表演唱

1、播放音樂,請一半幼兒選擇一條白紗巾扮演雪花,另一半幼兒扮演麥苗,一起演唱並表演。提示幼兒用動作把麥苗睡和麥苗長的不同表演出來,表演出雪花飛時輕柔的樣子。

2、角色互換,再次表演唱。

七、活動延伸

到戶外或者表演區,指導幼兒利用能飄動的物品做道具(綵帶等),自編動進行歌表演《雪花飛》。

大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說內容

《小紅帽》的故事深受兒童的喜愛,故事中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兒童喜聞樂見,善惡美醜昭然若揭。在欣賞故事之餘,幼兒已不滿足於做故事的傾聽者,而是會嘗試着做表演者,因此我選擇了四段表現不同人物特點的樂曲,讓幼兒透過欣賞,感受樂曲的不同旋律,不同風格特點,並且在感受的過程中啓發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音樂,進一步提高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二、說學生

幼兒園裏的小朋友們非常活潑可愛,他們好奇、好動、好模仿,而且想象力非常豐富,表達能力也隨着年齡的'增長飛速提高,對待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會非常集中,但不會保持太長時間,爲此,我將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資源,增加活動內容的豐富性、活躍性和趣味性,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們的興趣,並使他們體驗到活動的樂趣。

三、說活動目標

依據教學實際及課改精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透過活動,使孩子們感受樂曲的不同旋律,以及樂曲中用來表現人物特點的不同音樂風格,並且能用不同的動作表現音樂,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透過情境創設,興致激發,使孩子們聆聽感知,體驗參與,模唱表演。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培養幼兒聆聽的習慣和對音樂的熱愛之情;同時使他們初

步明白懲惡揚善的道理,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重點:感受各段樂曲的不同風格。

活動難點:用動作來區分和表現音樂。

四、說活動方法:

根據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爲保證他們的有效參與度,我主要採取情景表演、趣味激發的方法,以使此次活動愉悅、成功地進行。

五、說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瞭解小紅帽的故事和歌曲

2.物質準備:課件(其中代表四個人物的音樂:《森林狂想曲》小紅帽;《森林狂想曲2》外婆;《波斯市場》一大灰狼;《拉德斯基進行曲》

一一獵人)

3.人物頭飾若干

六、說活動過程:

1、故事牽引,趣味激發

上課開始時,我先讓孩子們看一段《小紅帽》的視頻故事,由此引出孩子們談論故事

中的人物,並說一說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爲什麼?

(設計意圖:從孩子們熟知的故事入手,調動他們積極思維,既習舊引新,又激發了他們表達的慾望。同時在孩子們的談話中初步辨析了善惡形象。)

2、音樂欣賞,層層遞進

在音樂欣賞階段,我先讓孩子們初步感知一下整首樂曲,然後再出示幻燈片,結合人物形象分段欣賞,使他們感受到各段樂曲的不同。

(設計意圖:初步感知——再次欣賞——分段賞析這個設計流程是爲了遵循幼兒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使他們循序漸進的感知內容,不知不覺的進入活動中來。)

3、激發想象,模仿人物

在分段欣賞的過程中,我會引領孩子們走進情境,感知人物特徵,分析每段音樂都像誰?爲什麼?並帶着自己的想象學一學,做一做。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在音樂的欣賞中模仿人物,既滿足他們的活潑、好動、好模仿的心理,又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的熱情,使他們在愉快的活動中感受各段樂曲的不同風格。)

4、分配角色,情境表演

讓孩子們根據音樂的欣賞所得,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教師與他們商量分配角色進行情境表演,但在組織的過程中要求是明確的。

(設計意圖:透過商量分配角色,使孩子們知道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同時在角色扮演中使孩子們再次深刻體會到音樂中的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

5、唱遊結束,趣味延伸

在活動結束時,我會讓孩子們帶着大灰狼被打敗後的愉快心情,伴着《小紅帽》的歌曲,邊唱邊跳走出教室。

(設計意圖是:以唱遊的形式結束活動,使孩子們體驗到活動的樂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對音樂的熱愛之情。)

以上是我對此次活動的預設,我會在活動的過程中積極帶動,精心實施,保證其靈動生成,已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謝謝!

大班音樂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來應聘幼兒園教師的05號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說課的題目是大班音樂活動《精彩夏天》,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活動方法、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延伸這些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是教材分析。《精彩夏天》是幼兒園大班下冊藝術領域的內容。《綱要》中明確要求:幼兒音樂教育是以音樂遊戲爲核心,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以興趣愛好爲動力,從培養幼兒的審美素養和創新精神入手,並在教學中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

節奏樂《精彩夏天》,是一首4拍節奏明快的幼兒歌曲,描繪了夏天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透過教學一方面幼兒感受夏天的美景,另一方面透過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培養幼兒濃厚的音樂興趣,同時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表現力、創造力,透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感受夏天的美,引導幼兒輕鬆、熱情、愉快的演唱歌曲。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爲其它領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以上對教學內容和地位的分析,本次活動需要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情感目標:喜歡並願意感受自然界的美、音樂中的美。

2、認知目標:理解歌詞內容,掌握《精彩夏天》的旋律。

3、能力目標:能理解歌詞內容,做到會唱,並且可以把周圍的事物創編到歌曲中進行演唱。

根據教學內容以及目標,我將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難點設定如下:教學的重點是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引導幼兒學會唱這首歌。教學的難點是引導幼兒感受歌曲輕鬆歡快的情緒,並且可以把周圍的事物創編到歌曲中進行演唱。

二、說學情

教師在活動中要時刻考慮幼兒的需求和身心發展特點:大班幼兒具有好學、好問,好奇心和求知慾強等特點,並且能主動有表情的描述實物,具有表達與表現形式多樣化等多方面的特徵,能正確辨認熟悉的音樂作品的情緒、性質,感知作品中的細節部分,該年齡階段幼兒的音準有較大進步,大部分幼兒在琴的伴奏下能唱準音,少數幼兒在清唱時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走音現象。協調一致的能力亦有所提高,能較好地進行領唱、齊唱活動。

三、說活動方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同時,幼兒的音樂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援。應在生活情境中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透過機械記憶不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爲遵循這一原則,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將採用看圖欣賞法、節奏朗讀法幫助幼兒理解、熟悉歌詞內容,以圖譜法引導幼兒在直觀教具的提示下學習歌曲、以多樣化的表演形式、多種感官的調動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歌曲旋律與內容,做到愛唱、敢唱、喜歡唱。

四、說活動準備

世界幼教之母蒙臺梭利認爲:“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是關鍵”。幼兒園必須爲幼兒創造豐富、寬鬆的探索環境,爲幼兒的活動配置充足的物質條件。因此本次活動的準備材料包括:音樂掛圖一副、圖譜若干,在引導幼兒充分觀察的基礎上透過表演的方法深入理解運動員精神。

五、說活動過程

以上的分析都是爲教學過程做準備,爲了突破教學的重點記憶難點,我將採用環環相扣的方法,進行活動過程的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匯入是集體活動的重要一環,精彩的匯入能夠抓住幼兒的心理,激發幼兒的興趣,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狀態。我將以回顧《春天在哪裏》幼兒歌曲的形式進行本次活動的匯入,並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夏天有什麼特點嗎?今天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小朋友們想聽嗎”以這種方式引導兒童進入我所準備的情境中,激發兒童探究的慾望,將注意力轉移到活動中來。

(二)師生互動,初步感知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爲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援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在這一環節我會首先範唱,接下來出示準備好的掛圖,再次播放音樂,並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歌曲的名字是什麼,歌曲裏面都有什麼?”等問題,以邏輯提問法幫助幼兒回憶歌詞內容,在此基礎上,透過朗讀歌詞的方法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歌詞內容。

(三)直觀感受,加深印象

大班幼兒抽象邏輯思維剛開始萌芽,還不能準確、深刻的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因而需要在活動中藉助一些形象的圖片幫助幼兒與抽象的知識之間建立聯繫。在對音樂內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我將播放音樂伴奏帶並採用圖譜法,以直觀教具幫助幼兒一邊看簡筆畫,一邊熟悉音樂旋律,學唱歌。最後引導在圖示的提醒下,自主學習歌曲。

(四)多種唱法,鞏固提升

幼兒音樂教育需要引導幼兒隨着欣賞次數的不斷增加及參與方法的不斷改變,並在教師的幫助下,逐步深入地體驗音樂中更細緻的內容。爲了幫助幼兒加深對歌曲的熟悉度,在這一環節我將鼓勵幼兒透過個別表演、男女接唱、分組唱等多種形式鞏固所學歌曲。

(五)活動結束

最後我將透過組織小小音樂會的形式,鼓勵兒童大膽進行才藝展示,歌曲比賽的方法,對本次活動所學歌曲進行回顧,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

六、說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於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特別是對幼兒能力、習慣的培養,活動延伸必不可少。因此,我採用區域活動的方法,啓發幼兒在美工區繪畫與夏天有關的其他事物,進而在簡筆畫的幫助下,對歌曲進行續編的形式作爲活動延伸。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老師的聆聽!

大班音樂說課稿 篇4

人類的進步總是伴隨着無盡的戰火和銷煙,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也時有面臨戰爭的威脅,熱愛祖國,保衛祖國是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職責。所以,今天的音樂欣賞活動我選擇了歌曲《保衛黃河》。

其目的是:

1、讓幼兒在音樂欣賞中去感受歌曲雄壯、有力、氣勢磅礴的美。

2、讓幼兒在豪邁激越的音樂中想象歌曲所表現的意境,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出來。

3、激發幼兒從小熱愛祖國,反對侵略,有捍衛祖國尊嚴的情感。

目標1和3是本活動重點,目標2是本活動的難點。

活動前我作了以下準備:

1、課前認識黃河和觀看抗日戰爭記錄片。

2、歌曲《保衛黃河》的MTV和磁帶一盤。

3、紅旗、大刀、長矛、木槍等道具。

本次活動我主要用了直觀教學法和情景表演法,分四個環節來完成。

首先幼兒隨《兒童團歌》

的音樂踏步入場,營造本次活動的氛圍,教師簡單介紹歌曲的歷史背景及詞作家,提出欣賞要求後,放磁帶整體欣賞歌曲2遍,然後讓幼兒討論:

這首歌曲聽起來怎麼樣,你好像看到了什麼?讓幼兒初步感受歌曲雄壯有力、氣勢磅礴的美。

然後進入活動的第二環節:分段欣賞,深入的理解與感受。

首先欣賞歌曲的前面部分,聽聽、想想、說說、讓幼兒邊欣賞一邊想象歌曲所表現的意境,然後用語言表達出來,此環節重在讓幼兒說。

然後欣賞歌曲的後面部分,聽聽、想想、動動、讓幼兒把自己對歌曲的理解與感受用動作,表情表現出來,此環節重在讓幼兒動起來。

最後整體欣賞歌曲,比較歌曲前後兩部分旋律有什麼不同,讓幼兒跟唱歌曲最後一句“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體驗歌曲雄壯有力的氣勢,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激情與捍衛祖國尊嚴的決心。

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放影歌曲《保衛黃河》的MTV,豐富幼兒想象,增進對歌曲的理解。

最後:自由欣賞,自由表現。

幼兒用木槍、大刀、長矛,等道具,在豪邁激越的音樂中大膽創作表現,同伴間相互合作交流來表現歌曲的意境。

整個活動都是在教師有序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能動性,達到本次活動的目的。

大班音樂說課稿 篇5

說目標

1、讓幼兒學習用問答句的形式演唱歌曲《金色太陽》;

2、引導幼兒用肢體節奏感應歌曲;

3、透過活動,認知方位並嘗試創編歌曲;

4、幼兒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難點

目 標 1

重點

目 標 2、3

說準備

(錄音帶 各色太陽圖片 呼啦圈 黑板畫)其中各色太陽圖片和呼啦圈是這一活動準備中的關鍵和亮點,因爲憑我們的感官,只看見太陽外表的顏色—紅色,出示各種顏色的太陽圖片,可以幫助幼兒創編歌曲,突破重點:創編歌曲。同時用呼啦圈扮太陽,也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地方。

說過程

1、遊戲

透過遊戲“找一找”,匯入活動,讓幼兒很快的投入到學習興趣中來、併爲後面的活動作好鋪墊;

2、進入主題活動時

①、利用教具(各色太陽)和播放錄音,給幼兒直觀的感覺,同時讓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

②、透過學習用身體某些部位感應歌曲節奏,這樣可以邊聽音樂邊完整地用肢體節奏演奏歌曲,達到目標2;

③、在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分發給幼兒圖片顏色、方位,透過教師問幼兒答、分組幼兒互問互答的形式,嘗試創編歌曲;

④、利用呼啦圈扮太陽,進行遊戲,使幼兒在遊戲中鞏固歌曲,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營造快樂的氣氛。

設計意圖

在日常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我們一般就注重讓孩子們學唱歌曲,而忽視了孩子們創編歌曲的能力和想象力;僅限於用嘴唱、用耳聽,很少把動作、舞蹈和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還有爲了讓孩子們上課時保持安靜,老師經常會採取拍手的方式,讓孩子們也跟着拍。但孩子們拍節奏僅限於用手,對於嘗試用身體的其他部位拍節奏,卻很少。在這次音樂活動《金色太陽》教學中,我嘗試用我學習到的粗淺的奧爾夫音樂教學原理,結合《綱要》中提到的:“選材的內容既要符合孩子的現有水平,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讓孩子們學習用身體的部位學拍節奏,用肢體語言打招呼,即興創作等,透過遊戲的方式,從而創設快樂的活動,營造快樂的氣氛,引導幼兒快樂大膽地表現。綜合以上因素,我就設計了這節音樂活動《金色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