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實習報告>

暑期電視臺實踐總結報告

學問君 人氣:3.16W

暑期電視臺實踐總結報告不知道怎麼寫?下面爲大家蒐集暑期電視臺實踐總結報告,很希望能幫到你!

暑期電視臺實踐總結報告

  暑期電視臺實踐總結報告一

實習目的:

爲了能夠更好把課本知識和透過自己的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更明白、更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這樣纔可以爲以後的工作做更好的鋪墊,同時也爲了能夠把自己的專業學得更好,還可以進一步的瞭解社會,這對我們將來步入社會是非常有幫助的。

實習時間:20xx年7月27日至20xx年8月24日

實習內容:

根據學校安排,我在xx人民廣播電臺開始爲期一個月的暑期實踐,被分到新聞廣播採訪部。在實習期間,或親身體驗、或靜觀其變,在一些細微之處,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受到了很多啓發,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一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很短,要學的東西很多,但直接接觸媒體行業並參與第一線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書,期間經歷、學習的事情都使我終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實習的心得報告。

我的指導老師是xx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採訪部的趙老師,主要跑口爲黨校、農業、消防、人大和部隊等。由於選擇在廣播電臺實習,不同於平面紙質媒體,所以前期主要學習了錄音筆的使用、音頻檔案的編輯和電話採訪的錄音等相關技術,並初步瞭解了電臺新聞的播放流程。

作爲一名實習生,去現場、參與新聞採訪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在實習第二天,我就正式開始跟隨老師跑新聞。實習期間,由於老師跑口的緣故,大多參與的都是一些會議新聞的採訪工作。雖然比較簡單,但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卻是瞭解採訪流程和學習會議新聞寫作的重要機會。此外,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了幾次活動的採訪,學習了現場活動的新聞寫作方法。不僅如此,能夠獨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軍區等單位也成爲我非常難得的經歷。由於大一暑假曾經在西安《三秦都市報》實習,兩次不同媒體的鍛鍊使得本次實習有較大收穫。

首先就是對不同級媒體新聞寫作的體會。大一時在市級都市報的實習,老師非常注重新聞報道可讀性要求,要儘量還原現場,用細節增加生動性。而這次在省廣播電臺的實習,老師專門提醒我注意語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識。比如一次我獨自參加省人大的主任會議,回來在寫稿時,老師叮囑我要注意領導的出場順序,並交我寫一些此類會議新聞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語等內容。

其次是學習到廣播新聞與平面新聞寫作的差異。因爲廣播新聞藉助人們的聽覺傳播,所以在寫作時語句不可過長,儘量使用短句;不可過多使用數字,否則反而不易讓聽衆捕捉資訊;儘量使用口語化、簡潔易懂的詞語,避免生僻詞的使用。此外,爲突出廣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響原聲的使用,尤其是對於現場活動的報道。比如我在實習第二天採訪的《軍事科技知識展覽舉辦》,那是一項爲豐富小學生假期生活舉辦的活動,現場有不少前來參觀的小朋友。在採訪時,老師就告訴我要注意對小朋友的採訪,並錄下現場活動的背景音樂。透過後期製作,讓這篇普通的活動報道從口播新聞變爲音響報道,大大增強了新聞的現場感和可聽性。

再次是學會了音頻檔案的剪輯技術。因爲廣播新聞最後的新聞成品是以聲音的形式讓廣大受衆接收到的,所以音頻檔案的剪輯就成爲廣播新聞的基本編輯手段。由於之前從未接觸過相關內容,老師簡單地指導一番後,確實花了我不少功夫練習那個專業軟件的使用。老師爲了讓我深刻體會到廣電媒體對於技術參數的嚴格要求,還專門多次讓我到錄音棚去學習、比較不同格式下音頻檔案的效果差異。當我聽到錄音棚的老師對於拿來製作的稿件要求在秒以後的單位時,才深刻體會到廣電系統對於技術的要求是多麼苛刻。

最後就是獨立採訪和採寫深度報道的經歷。大一時雖然也已經有機會體驗獨立採訪,但回到報社後的稿件都是一些小“豆腐塊”消息,只是一種初級採寫的鍛鍊。而這次在省電臺的實習,採訪部正好在做一組關於初高中亂收費的深度報道。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獨立採訪了當地一所名校亂收費的情況。採訪前,老師教我如何在閒話家常中滲透敏感問題的提出,既減少採訪對象的警惕性、又增強了所需資訊的真實性。採訪結束後,加上老師給我的其他學校的採訪資料,就開始準備亂收費問題的一組深度報道。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就有點迷失在大堆資訊之中,老師就告訴我要對所有資訊進行分類整理,使得雜亂的採訪資料可以共同形成幾個主題,分析幾個主題之間的邏輯關係後列出採訪提綱。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又搜了一些網上有關教育亂收費問題的範文,用了整整一個下午才寫完了這組報道的初稿。雖然寫作的過程很辛苦,但能從採訪到寫稿完整地瞭解深度報道的採寫過程,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確實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實習總結:

暑期實習非常短暫,但留給我的確是彌足珍貴的經驗。新聞學科不同於其他專業,具有非常強烈的實踐特徵,這是我在學校課堂上無法培養和鍛鍊的技能。而實習期間,我不僅得以把平日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以實踐運用,而且還了解到新聞產品的生產流程,感受到非常鮮活的新聞工作第一線的感覺,並加深了對於新聞價值、新聞時效性、真實性等新聞理論知識的認識。不僅於此,暑期實習帶給我最強烈的震撼還是心理角色的轉變——從學生到工作者,需要的是承擔責任的勇氣和能力。當成爲社會中的一員時,已經沒有機會讓我任性、偷懶,面對指導老師和主編的時候,我必須要拿出稿件說話,否則就是工作的未完成。突然的轉變的確讓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明白這同樣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一堂必修課,我必須快快適應。透過這次短暫的假期實踐經歷,爲我大三下學期正式實習儲備了經驗,也爲我今後進一步在新聞學道路上前行打下了基礎。

  暑期電視臺實踐總結報告二

我於20XX年七月七日至七月二十日在莫旗電視臺新聞部實習。在進電視臺實習之前,懵懂的我曾單純的幻想電視臺的無限風光及作爲新聞工作者的那種與生俱來的神聖莊嚴與不可推卸的責任,腦子裏認爲在大衆的耳目喉舌的新聞業,新聞工作者實際操作的時候一定會水到渠成的,前期採訪、後期剪輯、節目合成到最後的錄製播出等一系列電視節目的運作環節也必然會如魚得水的。然而,當我真正踏入新聞傳媒之時,才發現原來的想法是多麼的淺顯,是那麼的好笑。電視臺實習叫我受益匪淺。

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曾經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透過假期的實習,我不僅鍛鍊了專業實踐能力,體會了新聞工作的艱辛和新聞工作者責任的重大,對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和基本素質有了新的思考和深切體驗。透過這段時間的實習,我學到了許多許多大學校園這個象牙塔裏學不到的東西,收穫了好多好多。首先自己的新聞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鍊跟提升,也學會了團隊合作,瞭解了人際溝通的藝術。但是一直以來,我認爲學校學習的新聞理論知識和業務知識是沒有什麼用的,甚至覺得學不到什麼東西,一切只是爲了考試,爲了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去的。但是實習之後,我發現理論和實際是息息相關的,如果沒有理論知識做基礎,那麼可能連自己現在在幹什麼都不知道。其實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已經潛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實踐中,特別體現在指導我們如何去做和採訪活動的操作上。只有瞭解了理論基礎,纔不會對眼前的活動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之前我的專業學校開設了有關新聞方面的課程,同時老師也留給我們類似的實際作業,因此是我的優勢。所以我認爲在學習了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注意鞏固,不要埋沒自己的優勢。

我進入電視臺新聞部主要進行電視新聞採訪報道的工作,帶我的是劉老師——一個經驗豐富的新聞工作者,我非常敬重他。實習期間正好趕上少數民族自治旗搞旗慶,帶我的劉老師就要我跟着記者哥哥去拍片採集資料回來播報。我跟着哥哥信誓旦旦的過去了。回來後他用簡單的語言從新將整個事件拉了一條線索,然後讓我們考慮幾分鐘,再把自己將如何策劃這個專題的想法,以及下一天我們將採訪些什麼人,採訪什麼內容,稿子將怎麼下筆,需要些什麼鏡頭等說給他聽聽。幾分鐘之後,我把想法說了一遍,劉老師的一席話叫我醒悟過來,找新聞要從受衆的角度去找,才能贏得更多的受衆。之前一直以爲自己什麼都知道什麼都能做的我,這個時候才清楚,原來之前我的想法都太過幼稚。

而開始採訪的時候,有些開不了口,不知道該問什麼,怎麼問。覺得自己缺乏信心。而且開始的時候問的問題不能深入實質,只能在邊緣徘徊。但記者也有很多無奈,不僅是對自己,還有對別人的命運的無奈。有的時候雖然你辛辛苦苦跑出來一個新聞,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卻發不出來稿子,雖然有些傷心,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被扼殺了,真的很無奈而且很傷心。特別是關於別人命運的新聞,發不出來,更爲別人的命運的無奈。

本地新聞節目對本地受衆更具有接近性一般來說,人們在收看電視新聞的時候,不可能一網打盡,具有很強的排它性。即經過挑選,細心看自己願意看的新聞,其它新聞可能一帶而過或根本不看。而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觀衆對於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新聞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其原因就是本地新聞節目的這種貼近性。現代社會的受衆不管身在何處,都會從安全感和交往等心理需求層面,更加關心周圍發生的事情。

非常幸運的是,在新聞部實習期間,劉老師給了我很多跟着記者哥哥姐姐一起去實地取材報道的機會。電視臺各個部門上上下下都非常忙,十分感謝同部們長輩們的耐心幫助與教導。導播、動畫、剪接、字幕等都是他們在完成自己的新聞工作後協助幫忙的。我知道了一條新聞、一個節目都是非常多的人用心血完成的。現場進行採訪並寫出採訪報道。由於以前從未接觸過新聞採訪工作,所以只有將課本上的知識運用於實踐中,進行此次採訪報道,這次活動讓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新聞採訪的魅力,使我更加喜歡新聞行業,對新聞事業有了新的認識。實習正值酷暑,但不管氣候條件如何惡劣,只要有任務,記者就得出發。臺裏的哥哥姐姐們加班趕稿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家常便飯,甚至爲一次暗訪而通宵達旦。因此,回過頭看,我深深感到,勤奮對於一個新聞工作者的重要,唯有勤奮才能做一個稱職的記者。

機會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堅韌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術業有專攻,是永不改變的硬道理。作爲傳媒人必須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職業素養。學做事更要學做人,崇高的人格魅力是成就事業的重要基石。 細節決定成敗。透過實習,大家對於新聞工作的危險性也有了一定的認識。透過實習,同時我也認識到了作爲新聞記者,勇敢無畏氣概和勇往直前精神的必要和可貴。記者一定要大膽,多問,帶着闖勁;年輕人要敢闖敢拼;不能懷疑自己的能力。我自己也認識到,勇氣是從事新聞工作最基本的素質,是新聞工作的起點。新聞工作看似風光無限,實則處處都有挑戰和風險。如果沒有敢於拼搏、無所畏懼的氣概,就不可能採訪到有價值、有份量的新聞,也就不可能真正完成新聞工作的使命。

知道是我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非條件反射而顯得過於內向,還是我自認爲很外向的性格在新同事面前難以表達,剛到電視臺實習的前兩天的我並未和任何記者出去做過任何採訪.奶奶覺得電臺的人過於高傲,讓我放棄那裏的實習工作.我也很高傲,我也很自負,但是面對這樣一羣特殊的羣體,面對一個我曾經期盼許久的工作單位,我卻放下了我心中的那份孤傲,和他們主動打起交道來。可是真正實習了我才發現,怎麼總是覺得找不到感覺,我確實是留心的學習,觀察記者老師的每一個工作步驟,每一個細節,可是覺得真正的東西卻怎麼也沒有掌握,時間久了發現自己好象只是一個跟班的,幹苦力的.我依然沒有從記者老師那裏得到他的真傳.眼看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實習階段馬上就要結束了,我開始考慮爲什麼會是這樣?細細的琢磨之後發現其實我和記者老師之間有一層無形的隔膜,它使我們成爲兩個毫無聯繫的獨立體,使我不能夠和他真正的溝通交流,這個隔膜成爲了阻礙我學習的屏障!這時我想起了班主任在我們實習之前對我們說過的話: 實習重要的不是怎樣去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而是怎樣去處理好人際關係. 直到現在我才真正領悟了這句話的真諦!

回想起來我確實沒有把搞好人際關係作爲重點,記者老師不是大學班主任,他沒有義務教你,雖然我從來沒有出過什麼差錯,都是聽記者老師的話,做好他交給我的一切.我每天都像是一個旁觀者每天隨記者出去採訪,看着他用非線性編輯機把片子編好,然後播出。除了這些我們沒有更多的交流。日子久了也會另記者反感,因爲天天身邊都會跟着一人,又什麼也不會,他會把你當成一個負擔。這是很失敗的事情,因爲這樣記者和我就永遠都會有距離,設想一下對於一個陌生人你還會把子幾多年來積累得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嗎?這樣的情況對自己的實習太不利了。開始跟隨編輯學習編稿。在學習的同時也嘗試着改寫新聞素材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東西,也逐漸認識了我自己,明白眼前的我需要做的和必須做的事情。透過這一個月的實習認知,我對學習和生活有了新的認識和打算。應該說這整個過程就象海綿吸水一樣,是個大量吸收的過程。此外,透過實習,我也深刻意識到了知識積累、創新精神和個人主觀能動性對新聞工作的重要。

在電視臺裏,是分秒必爭的,也許每個節目播出不到一小時,有的新聞不到一分鐘,卻需要各個單位部門全力配合,才得以完整呈現。實習給我提供了一個機會和平臺,得以將課堂所學予以運用和發揮,鍛鍊了自己的新聞業務技能。因爲平時在學校中的課業資源有限,使得實習時往往只限於前期採訪、寫稿,後期製作這一塊經常插不上手。爲此實習採訪過的我看着臺裏的人進行後期製作只能心癢癢,暗自下決心實習結束後一定要多多學習,彌補自己的空白。

實習雖然短暫,體會卻是深刻。和第一天來電視臺實習的時候一樣,當我離開的時候,我仍然是一個需要時刻學習涉獵的學生,但現在不同的是,我心間增添的那份將來要致力於新聞工作的堅定信念。或許以前,我更多的是把傳媒當成一個專業來學習,而如今,我卻把它當成一種使命,希望能夠早日用我的手,寫出真實而客觀的報道;用我手中的筆,呼籲民聲,爲傳媒經營與管理這座大廈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