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實習報告>

地基檢測實習日記

學問君 人氣:9.52K

每天或經常把發生的事、處理的事務或觀察的東西寫下來的記錄,尤指個人活動、思考或感覺的每日記錄。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地基檢測實習日記,一起來看看吧!

地基檢測實習日記

星期三

天氣:晴

今天可以看到鋼筋工進行鋼筋連接,這個不像模板工程或者混凝土工程比較常見,鋼筋的連接只在書本上接觸過,在去工地的路上我還在回憶着昨晚溫習的關於鋼筋連接的知識點。到了工地,已經有幾個焊工開始工作了,經過一天的混凝土的適當條件的養護,對於它的強度我已不再有疑心,安安心心的從腳手架爬上了現場,近距離參觀電渣壓力焊。只見焊工托起一根鋼筋豎直放入卡具內固定,用電渣灌滿焊接桶狀結構中,隨後將引弧導電鐵線圈夾緊上部待連接的鋼筋,隨後迅速轉動操作杆,上部鋼筋隨即下降插入藥劑之中,由於引弧距離適當,在高壓下端部鋼筋受熱融化,操作杆在焊工手中靈活操縱着,三五秒後只見焊工師傅突然迅速轉動操作杆,上部鋼筋在這作用下迅速下降1~2釐米,稍等片刻,焊工師傅開啟盛有電渣的圓筒,倒出剩餘電渣,兩根鋼筋就這樣被焊接在一起,我上前觀察焊接接頭,是呈扁球狀的光滑平整的鋼筋包。原來這就是一個完整的電渣壓力焊的過程,看着塔吊不停的在往這裏運輸鋼筋,看來鋼筋的焊接還會持續幾天。

星期四

天氣:陰

天氣比較涼爽,早上來到現場原本平整的樓面堆滿了鋼筋,有剪力牆焊接用到的受力鋼筋和綁紮暗柱的成堆的箍筋。在數週前的混凝土課程設計中對於鋼筋下料有了初步的感觀,也知道箍筋的用量非常大,但如此多的箍筋還是讓我大吃一驚。在昨天的焊工工作後樓面上立起了密密麻麻的鋼筋,整棟大樓也是這樣透過一根根的鋼筋串聯起來,包裹上箍筋,填充上混凝土完成的。上午在辦公室看了看三號樓的施工圖,聽技術員說,明天要回填三號樓裙房的地基土,接下來就是防線、支模、澆築、綁紮鋼筋看來接下來有新的工作要做了。下午沒什麼工作幫得上忙,就一個人來到焊接鋼筋的現場繼續看焊工們的實際操作,我觀察焊接成型的接頭,柿子狀,表面光滑透亮,我掰了掰上部鋼筋,感覺這樣的連接比我想象中要穩固的多,鋼筋彎曲時時平整部位的彎曲,接頭處沒什麼變化,回憶了一下剛結構中對鋼筋焊接的計算,電渣壓力焊形成的接頭在成分上是與鋼筋相同的,而且有效的截面面積擴大了50%

以上,這些對於結構來說都是較爲富裕的安全儲備。

星期五

天氣:晴

這個時候的施工科是比較清閒的沒什麼實地操作的工作,來了在工地轉悠了一圈,待在辦公室,等着挖掘機來現場平整三號樓裙房的地基。平整場地就需要用到水準儀了,開始我只是在旁邊看兩位施工員操作,我也很好奇數十米外的兩個人是如何交流某一點的高度是偏高還是偏低,偏差有多少,只見立標尺的技術員擺好標尺,觀察水準儀的技術員調節方向和焦距尋找標尺後,手掌向上形成一個“4”並規律的向上擺動隨後遠處的技術員從周圍撿來土塊墊在尺子下重新立好標尺,此時負責觀測水準儀的技術員手臂水平一擺,看樣子是高程滿足條件了。這確實是很有效的方法,於是我自告奮勇的當起了觀測員,有些工作就是看着容易做着難,雖然在學校曾組織過同學一起完成了測量實習,但學校的測量相對目標比較明確,故標尺是很容易就能在鏡頭中找到。但工地上非常空曠,這樣在廣闊的視野中找到細窄的標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個東西沒什麼技巧可言,只有用的熟練了大概估算這旋轉的角度並尋找附近的顯著目標點,就這樣,在磕磕絆絆中,平整場地的工作還算是順利的完成了。

星期六

天氣:晴轉小雨

來工地實習已經一個星期了,感覺對於工地上的工作還有很大的新鮮感和好奇,因此也沒有產生懈怠的心理,二號樓的主要工作還是連接鋼筋,但爲了加快流水步距,不產生窩工現象,有鋼筋工已經開始在部分已焊接完的部位綁紮箍筋。鋼筋工程量是很大的,光焊接這一塊兒估計還得兩天,再加上綁紮的箍筋和剪力牆裏綁紮的鋼筋(hpb235的鋼筋12mm),應該還得4天左右,二號樓的裙房地基現在處於建築廢料集中地和模板的加工場所。上午在工地轉了一圈,在這個200×130m的地皮裏,光鋼筋加工車間就有4個,每個車間的鋼筋工人都不停歇的加工鋼筋,有的在平整,有的在截斷,有的在做箍筋。。。下午下了點小雨,師傅安排我在辦公室審查剪力牆暗柱配筋圖,開始並不習慣,而且剪力牆中的yyz,yaz等代碼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代號編排也沒什麼規律,這樣找起來很是費勁,我透過手機查詢了yyz(約束邊緣柱)等代碼,改變尋找對應柱子的方式,從某一根柱子開始向四周逐個對照審查,很快完成了審覈圖紙的任務,並還真在其中找到了一些圖紙的紕漏。

星期日

天氣:晴轉小雨

上午到工地時已經八點多了,施工科的同事們早已到三號樓的裙房開始給基礎承臺做定位放線,由於承臺的允許誤差相對較大,所以今天房間的工具不是盒尺與墨斗,而是較爲簡陋的大卷尺和石灰粉,但工具簡陋,實際操作起來並沒有輕鬆多少。放線還是要不停的站起蹲下站起蹲下,一上午的時間也只完成了軸線,和不到三分之一的承臺的放線工作,下午科長有事,只有我和兩個年輕的技術員繼續放線。由於軸線已經放完,所以只剩下正方形的簡便的承臺和地樑,就在我們將要完工的時候突然滴答開了小雨,我們三人都很沮喪,想着今天的工作估計是白做了,我突然想到昨天在鋼筋加工車間有30釐米左右長的成堆的鋼筋廢料,就提議用鋼筋廢料做爲定位點,在所有有角的部位插上鋼筋,這樣即使石灰粉被水打溼變的模糊,也可以很快的重新把線放好,這樣我們輪流就近從鋼筋車間取來鋼筋廢料並固定好。雨慢慢下起來了,我在牆角看着雨水中的定位鋼筋想着,今天的辛苦總算是沒有白費。明天木工就會在放好線的地方支模了,工地上的工作雖然繁瑣,但仍然顯得井井有條。

星期一

天氣:晴

早上剛到現場,就看着塔吊在高空運送着方木到昨天放線的裙房地基處,我問木工師傅是否需要重新放線,他說不用,有鋼筋定位就差不多夠了,我想着我們只是放線昨天都在着放了將近一整天,木工師傅又要找合適長度的方木,還要調節加工,加固,就裙房基礎這工程量怎麼也得他們幹到明天。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上午下班的時候就幾乎已經鋪設完成了,不過在遠處看起來,整體的施工質量只是差強人意,承臺還好說,地樑墊層的模板做的並不平整,甚至歪歪扭扭的。好在這只是底部,尺寸要比實際設計圖紙上的偏大,好在不會影響上部的'基礎。下午來了輛混凝土罐車,是要爲三號樓一層的樓梯澆築混凝土。由於是細部的澆築,所以不方便用泵送,只見塔吊將一個一方左右的料斗放置於出了口,隨着罐車轉動混凝土灌將混凝土傾倒出來,隨後塔吊將混凝土料斗高空運輸到澆築地點,泥工開啟出了口,混凝土便被倒在支好的模板中。就是普通的三跑樓梯,還空運了四次才澆築完。今天只打了兩個樓梯,明天還得繼續。

星期二

天氣:晴

上午去三號樓現場巡視,鋼筋綁紮工作進度還算正常,但走到昨天新澆築的樓梯時我發現在休息平臺上出現了幾條細小的裂紋,這一定是昨天澆築完後沒有及時澆水,混凝土乾燥收縮造成的,雖然混凝土課上老師強調過,混凝土結構都是帶裂縫工作的,而且裂縫只要在規範要求之內,就可以正常使用,對正常承載力的影響不大,但看着這些細微的裂縫在我腦中總是浮現出裂縫逐漸變寬變長的場景,轉了一圈我感覺這是比較嚴重的情況,就回辦公室將情況通告了師傅,師傅隨後帶我去現場看了看,並找來代班的班主,要求他儘快安排人做澆水處理,看得出班主覺得我們有些大驚小怪,推脫說水管還沒有接上來,沒水可以用來養護樓梯,師傅也很着急,要求他們就是用桶提也要把水從下邊提到現場。這樣做雖然不是很人道,但從施工工藝,結構安全上考慮這確實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不一會兒,工人師傅提着水桶從施工樓梯上來,澆在澆築好的樓梯上,雖然於心不忍,但我還是叮囑工人師傅在中午下班之前再上來澆一次,中午太熱,水分蒸發快,對混凝土強度的提升有不好的作用。

星期三

天氣:晴

聽說明天二號樓的地下一層就要拆模了,上午師傅叫我跟他去地下一層裏看看,由於工程用的模板都是現場製作拼裝的,所以樓板的模板應該是用滿堂腳手架支撐起來的,我們走到一個預留洞口,師傅反覆叮囑我要小心,腳要踩實,手要抓穩,千萬注意安全,當我鑽進去才明白師傅爲什麼這麼說,地下一層的層高是4.2m,我們是在腳手架上鋪着的方木,木板,鋼板上行走,說實話每一步都走得很是艱辛,而且橫向的腳手架偶爾有突然很高的,還得從上面跨過去,再加上混凝土硬化放出大大量熱量、陰暗潮溼的環境,讓我沒走十幾米就已經滿頭大汗,師傅在前邊很快的前進,明顯我已經跟不上了,在架子上行走讓我感到很是危險,在牆角處我爬下腳手架,直接在地上行進。地上有不少水,應該是養護時候留下的。在有的地方還有小堆的混凝土,應該是澆築時漏漿了,這就是說模板製作的並不緊密。走着走着我發現,整個工程的地下一層是相通的,在底下我找到了商場的地下一層停車庫,這是一個框架結構建築,筏板基礎。回到辦公室,感覺今天的收穫還不小,近距離觀察了滿堂腳手架,對它的認識又深刻了。

星期四

天氣:晴

早上三號樓的裙房基礎墊層澆築很早就開始了,技術員告訴我,過一兩天又得在這放線了,這回就是精密的爲條形基礎放線了。二號樓外牆的模板開始拆除,我上現場近距離觀察了一下拆模的過程,木工先行拆除對拉螺栓,大小鋼楞和連接鋼管,自上而下的逐次拆除,但模板拆除後,據我的觀察,整體性並不是很好,首先成型的混凝土牆體表面並不平整,甚至看到是一塊兒一塊兒的,就像是又預製的混凝土板砌築而成的,這表明模板的連接不夠緊密,而且平整度不夠,旁邊的監理顯然對這樣的施工結果不太滿意,要求項目經理購買全新的木模板,今後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下午我也爲我做的混凝土試塊“拆模”了,開啟之後發現表面有不少氣孔,而且一組三塊兒都是這樣的,我把技術員做的也開啟了,看見他的試塊就要平整的多,我想這是我在成型時對它的振搗不到位,這樣的小工序被我忽視了,雖然做過試塊但對這樣的工作顯然還是做得不夠到位,我想學好課本的知識只是一方面,多實踐,熟練掌握實際的操作技能纔是我們在施工現場工作最重要的

星期五

天氣:晴

三號樓的鋼筋綁紮的差不多完工了,監理明天就要檢查了,今天師傅讓我拿審覈好的圖紙去跟着檢查一下鋼筋工程,我們分爲兩組交叉檢查,同一組中,一個讀圖一個檢查鋼筋,檢查了幾根柱子之後我們的進度很慢而且在複查的時候科長斥責我們檢查結果漏洞百出,這包括兩個主要錯誤,第一,把剪力牆的鋼筋算到柱的配筋裏,這樣一來我檢查過的剪力牆暗柱的配筋大多都有問題,反覆數才數對,第二,單純檢查箍筋的數量夠不夠,卻沒檢查單肢箍的具體位置合適不合適,我的檢查結果直接被否定了,我有些泄氣,但也不得不從頭開始,不過找到問題後就都好辦了,注意到容易出錯的地方,檢查的時候就會格外留心,由於審查過一次圖紙,所以看起來這些鋼筋柱子顯得有了活力一般從圖上蹦出來,單肢箍的綁紮果然是出錯率最高的地方,而且有的柱子不只綁紮錯了一個地方,箍筋的作用主要是承擔構件中的剪力,並是受力鋼筋跟混凝土形成整體。所以箍筋位置出現偏差應該會對結構承受剪力有一定影響,建築工程上的一點小疏忽都不能落下,任何的疏漏造成的結果都可能是非常嚴重的

星期六

天氣:大雨

今天的雨下的很大,但沒什麼猶豫的,早上還是毅然決然的撐着傘來到了工地,昨天已經把二號樓裙房部位的一個臨時模板加工的車間轉移走了,最近的工期顯得有些拖沓,看得出項目部的領導們都有些着急,甚至單位的老總也天天來現場催加快施工進度。由於爲了暫時的施工方便,二號樓裙房的基礎被當成了簡易的建築垃圾堆放處,拆下的、準備拼裝的模板,支撐模板的鋼管,方木,廢棄的鋼筋,還有製作模板是留下的大量的木屑。。。。。。在施工時候很方便,但是清理起來卻非常費勁。所以,開工前的施工組織和場地安排是很重要的,合理的安排會節省施工時間,提高進度,同時還能儘可能的減少工作量。由於下的大雨,場地泥濘不堪,我們幾個人小心翼翼的整理着雜物,把模板,方木,鋼管分別堆好,然後指揮塔吊運走,由於工地場地安排緊張,只能把這些雜物暫時堆砌在一個較爲空曠的場地,等再過些日子再整頓。下午雨依然很大,二號樓開始製作模板了,在辦公室對照着建築圖集看模板圖,沒有任何頭緒,看來只能在支模時多留心觀察了

TAGS:實習 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