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實習報告>

地理實習報告範文彙總9篇

學問君 人氣:1.65W

在生活中,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理實習報告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理實習報告範文彙總9篇

地理實習報告 篇1

寫 作 要 求

1、報告內容要以自己的野外觀察和記錄爲主。在把各種野外資料加以總結、概括的基礎上進行寫作。

2、在充分掌握前人資料的基礎上,以自己的野外觀察和記錄爲主,立論正確,依據可靠,敘述簡練,圖文並茂,主次分明,邏輯性強,富有創造性,內容真實、豐富、簡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圖件美觀。

3、實習報告可以手寫,也可打印。圖片可插入,草圖要求手繪。

4、實習報告必須自己獨立完成,如有抄襲或雷同情況,視具體情況給予雙方同學降低成績等級、判爲零分等處分。本次實習作廢,重新安排參加下一年級野外實習。

5、字數一般在1500字左右。

6、實習報告必須用統一的泰山學院旅遊與資源環境系地理野外實習報告書模板。其中的格式、字型、字號等一律不得擅自改動。

實習報告的基本內容

題目:×××地理野外綜合實習報告書

一、前言

主要說明實習地點、目的、意義、實習內容及路線安排等。

二、實習區概況

1.實習區的範圍、地理位置、交通概況等(可附位置圖)。

2.實習區自然地理概況

區域地質概況(構造、地層)等、地形地勢基本特點及成因、河流、氣候,植被、土壤等概況。

3. 實習區社會經濟概況。

三、具體實習內容

可以以實習線路爲主線進行介紹。主要說明實習點、實習方法、內容、結論、收穫。也可以寫專題報告。

四、結束語

概括性地總結野外實習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穫和體會;野外實習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實習收穫最大;野外實習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將來參加工作的意義等。

地理實習報告 篇2

陝西自然地理綜合實

習報告

姓 名: 王士華 專 業: 地理科學

班 級: 20xx級教本3班 學 號: 20102613642 指導老師: 杜國雲 孔祥生

20xx年XX月XX日

目錄

前言

實習地點1:咸陽師範學院 實習地點2:口鎮

實習地點3:咸陽乾縣大北溝

實習地點4:張家山

實習地點5:咸陽歷史博物館

實習地點6:南五臺國家森林公園

實習地點7: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引言

自然地理學是地理專業中的主幹課程之一,它是一門實踐性、區域性、地方性很強的科學,並在國民經濟與生產建設中發揮着積極的作用。自然地理學研究的許多內容、資料、許多程序、環節、許多方法、手段,需要進行大量地實地調查、考證和分析。在教學實踐中,自然地理學教學離不開實踐教學這一重要環節。自然地理實踐教學既是自然地理教學內容的基本組成部分,又是開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時、空方面的思維等方面的重要途徑與手段。其目的是透過野外實習與實踐活動,驗證、落實課堂和書本上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擴展學生的實踐科學能力和整體素質,讓學生初步掌握野外調察和研究的方法。爲了更好地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配合自然地理學的理論教學,以及適應省級試點課程“自然地理學”教學改革的需要,結合我院21世紀教改項目“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方式及其考覈指標體系研究”,根據地理學科特徵和教學的具體要求在野外實踐。

一、 實習目的

實習目的是對野外教學工作的總的目標和具體任務的敘述。自然地理野外實習的目標是要使我們得到綜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訓練。實習內容包括了地質、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關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內容,使我們在較短的實習時間內,能夠接觸比較多的和比較典型的自然地理內容,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野外教學突出實踐教學的特點,尤其是野外調查的方法和步驟。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圖的判讀,地質羅盤的作用及地質測量,地質地貌現象、植物等的觀察與描述,上述這些方法與野外技能的訓練對我們從事該專業的工作將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礎。

二、實習時間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三、 實習地點

陝西省西安市。按實習的先後順序,實習的地點依次爲:口鎮、冶峪河;乾縣大北溝、水土保持所;張家山、涇惠渠;咸陽博物館;南五臺;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等。

四、實習工具

羅盤,捲尺,GPS,地質錘,植物標本夾等。

四、 實習區自然地理概況

陝西是遠古文化的搖籃之一。陝西從西周起,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周族是陝西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周人以周原爲活動中心後,就有了文字記事,把卜辭和占卜有關的記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後來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文。周代的古陰陽曆,就是我國最早的歷法。秦阿房宮、秦始皇陵、漢陽陵、乾陵等都記錄印證了博大精深的陝西古代文化,其中已開發的秦始皇兵馬俑坑,就展現了一個巨大地下雕塑藝術寶庫,反映出當時高超的藝術水平,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光輝篇章,號稱世界第七大奇蹟。 當今的陝西猶如鑲嵌在中國內陸腹地的一顆明珠,地處東經105°29′至110°15′、北緯31°42′至39°- 4 -35′之間,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80公里,東西寬

約160~490公里。全省縱跨黃河、長江兩大水系,是第二亞歐大陸橋亞洲段的中心和中國西北、西南、華北、華中之間的門戶,周邊與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慶、甘肅、寧夏、內蒙古8個省、市、區接壤,是國內鄰接省區數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東啓西、連接南北的區位之便。總面積20.5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爲3762萬人(20xx年),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4%以上,境內還有回族、滿族、蒙古族等。 陝西境內主要河流有黃河、渭河、漢江等。北山山脈、南山山脈(即秦嶺)橫斷陝西,將全省分爲三部分。境內最高峯爲秦嶺主峯太白山,秦嶺的華山、終南山、驪山、五臺山(南五臺)、翠華山都久負盛名。境內第一大淡水湖爲紅鹼淖。 當今的陝西猶如鑲嵌在中國內陸腹地的一顆明珠,地處東經105°29′至110°15′、北緯31°42′至39°35′之間,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80公里,東西寬約160~490公里。全省縱跨黃河、長江兩大水系,是第二亞歐大陸橋亞洲段的中心和中國西北、西南、華北、華中之間的門戶,周邊與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慶、甘肅、寧夏、內蒙古8個省、市、區接壤,是國內鄰接省區數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東啓西、連接南北的區位之便。總面積20.5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爲3762萬人(20xx年),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4%以上,境內還有回族、滿族、蒙古族等。

五、 實習路線

咸陽師範學院

地理實習報告 篇3

大連對於我們這些遠離海邊的學生們是那樣的陌生。我們對於這個新奇的城市,充滿了好奇憧憬。

大連位於遼東半島南端,黃渤兩海交匯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南與山東半島相望,是我國北方重要的不凍港和旅遊城市,享有“北方香港”的美譽。作爲東北重鎮,更因其地理位置的優越,帶動了當地經濟文化發展。

大連的城市格局突出地採用了歐洲城市常用的廣場--放射形街道的形態。已建成的大小廣場四十多個,其中最著名的老廣場有中山廣場、友好廣場;新建廣場中,星海廣場、希望廣場、虎雕廣場等最爲壯觀、漂亮。廣場已成爲大連的市之魂,形成了特有的廣場文化,廣場化的公園和商業設施也成爲大連的獨特景觀。

廣場(星海廣場、中山廣場、友好廣場) 星海廣場

星海廣場佔地面積110萬平方米,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城市廣場,面積要比兩個天安門廣場還要大,落成於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之際。漢白玉華表 廣場中心全國最大的漢白玉華表,高19.97米,直徑1.997米。

華表底座附有八條龍,柱身雕着一條龍,九條龍寓意中國九州。華表頂端坐着金光閃閃的望天吼,高2.3米。圍繞華表的的漢白玉石柱高12.34米,各自托起的是一盞宮燈。

星海會展中心是大連市的一個標誌性建築。會展中心主要來強化沿海中心城市的功能,把大連建成資訊中心、貿易中心,進一步促進大連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的對外交流。

大連貝殼博物館是亞洲展品最多的貝殼博物館。

大連現代博物館 (國家4A級景點)。 館內設23個展廳,全面的展示大連一個世紀的風雲變化。 星海廣場俯視圖 星海會展中心

大連百年紀念城雕,一部分是足跡浮雕,一部分是弧形似翻開的一本書的臺式廣場。1000雙腳印寓意大連剛剛走過的滄桑百年,天真的兒童雕像寄託着大連人足跡浮雕

民的希望,面向海天敞開的大“書”則彰顯這座城市開放向上的胸懷;城雕不遠屹立着百年燈塔和新停泊的奧麗安娜遊輪。

中山廣場

大連中山廣場,位於大連市中山區。廣場周圍建築大多建於本世紀初,有

羅馬式的、哥特式的、文藝復興風格和折衷主義等,歐味很濃。玉石鋪裝的中

心圓臺典雅醒目;廣場周圍的建築多是日俄時期修建,這些建築現大部分被金

融機構使用,所以也是大連市的金融中心。

記得歌德曾經說過建築是凝固的交響樂,當你站在中山廣場上環望四周的

典雅的建築時,完

和跌宕起伏。有的

建築完全是由大

塊岩石堆砌而成,

本來出自荒山野

嶺的毫無美感可

言的頑石,經過設

計師的精心詮釋卻彷彿有了的靈性,整座建築經過百年的風

雨洗禮後卻仍能煥發出無限的活力,讓人不得不感嘆設計師

的功力。

有的建築採用典型的歐洲風格的巨大圓柱作爲門面,在

柱子底下仰望柱子頂端的巴洛克風格的雕花,真的能感受到

巴黎廣場上的那種濃郁的浪漫奢華情調。

從建築上看,大連並不是一般的殖民地,“而更像是殖民者爲自己建造的懷鄉所”,中山廣場更是保留了不同時期不同殖民者用他們的懷鄉情結所建造的最優美的建築,從這點上看中山廣場是全中國獨一無二的廣場。或許不應該將所有的精美建築都一一介紹,留下點遐想的空間吧,讓你親臨時能主觀的感受到中山廣場建築羣的獨特風格。 中山廣場金融中心 全會感受到如交響樂般的恢弘中山廣場金融中心

友好廣場

友好廣場,爲紀念中蘇友好而建於50年代,鄰近電影院和娛樂場所比較

集中,故又被稱作大連市的文化中心。 1996年,廣場內建起了巨大水晶球,

托起水晶球的是黃、黑、紅、白、棕五種顏色的巨手。此與五大洲不同民族膚

色一致,也與中國傳統的五色土相同,象徵着五大洲各族人民友好相處,共同

建設一個星球,合力托起大連這顆美麗的明珠。

友好廣場

高校(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理工給我們的共同感覺就是樹多,所以大連理工大學素有森林大學之稱。此大學環境幽靜,適於學子研究學習。

透過這次大連實習,我們不僅學到了一些新的知識,同時也鞏固了在學校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擴大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更多地瞭解了不同的建築風格,爲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提供了更多的創作想象空間。透過實習,增強了自己對專業的熱情,讓自己更有興趣將來能在建築行業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這次實習中,我才發現原來建築行業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職業,如果將來能在這個行業工作,對我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爲了以後能夠勝任這份工作,現在就必須踏踏實實地學好技術。不論是建築行業還是別的行業,都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爲人服務的行業,所以我要改掉自己的不良行爲,增強自己的交際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實習雖然結束了,我相信自己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會體會到更多的東西,同時也會在下次實習機會中更加努力。我堅信在此次實習中,透過實踐積累的經驗將會對我終身受益,這種經驗將會在我畢業後的工作中的得到很好的詮釋。爲了將來更好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會倍加努力。

地理實習報告 篇4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學及其相關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野外教學實習對本專業本科學生來說是一次啓蒙教育,是以認識爲重點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基)訓練的實踐過程。其目的旨在透過短期的野外實踐使同學們對自然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瞭解,進一步鞏固和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爲以後我們的學習與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爲了加深們對上學期所學習的關於土壤和植物的有關知識內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們環旅學院09級地理科學與地信學生在辛曉十等老師的帶領下在桐柏淮源國家森林公園進行了爲期五的野外實習考察。

這次實習主要是透過老師講解、實地考察與實際操作等方法,來識別不同的植物種類、觀察土壤剖面及劃分土壤剖面的層次(水簾洞東)、垂直帶觀察(太白嶺)、採取與製作植物樣本(桐柏山腹地)、觀察植物羣落演替的變化及對植物羣落的調查(桐柏縣城郊鄉劉灣村龍潭風景區)。

二.桐柏自然地理與經濟地理概況

桐柏縣位於豫南桐柏山腹、南陽盆地東緣、國道312公路和寧(南京)西(安)鐵路縱貫縣境東西,土地面積1941km2,轄9鎮7鄉,總人口42萬。千里淮河於此處發源,南北氣候在這裏交替,桐柏山連起豫鄂兩省,中原與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資源豐富,區位優越。桐柏地處,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種類繁多,宜林山坡164萬畝,連片草場40萬畝,森林覆蓋率50.1%,被專家譽爲“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資源富集,尤以旅遊、礦產、林果、畜牧、水產、土特產著稱,被譽爲“全國特大資源寶庫縣”。已探明礦藏56種,全縣人均可採礦量價值是全國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採礦量價值是全國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鹼儲量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譽爲“中國天然鹼之都”。有全國最大的露天金礦銀洞坡金礦、全國四大銀礦之首的桐柏銀礦。盛產木瓜、板栗、茶葉等農副土特產,被稱爲“木瓜之鄉”。

桐柏山屬於秦嶺——大別山褶皺帶,崛起於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於中生代的燕山運動,中間經過加里東運動。大致走向爲西北——東南走向,其西爲長江流域,東爲淮河流域,其分水嶺大致爲固廟——太白頂盤山公路一線。特殊的地質形成過程使地貌結構複雜,由南向北,溝谷發育,切劃深度較大。因而奇山異石較多,地下礦產十分豐富,初步探明礦藏達60種,原礦價值人均佔有量是全國人均數的14倍。這裏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質純鹼礦,有位居國內四大銀礦之首的露天開採金礦,還有在世界首次發現,被國際礦物質學會命名的“桐柏礦”和“圍山礦”。國際礦物質學會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學者到這裏考察,桐柏山被學術界稱爲“中國地質之謎”、“地質博物館”、“地質櫥窗”。紅石崖爲景區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層,高數百米,望若紅霞,上多溶洞、瀑布、溫泉,爲景區不可多得的勝景。桐柏山還是南北氣候的過渡帶,江淮兩大水系的分界線。既有北國山體的雄渾,又有南疆風光的秀麗。因此,奇山異石衆多,山泉瀑布隨處可見,植被完好,動植物各類紛繁,南北交匯,相互滲透。具有良好的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植物區系南北相容,稱爲中原獨特的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和自然博物館,自然植被成爲景區一大獨特的景觀。

三.土壤地理實習(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選擇標準: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帶性,還要儘量減少人爲的影響,不應在道路兩旁,也不能位於山腳因爲山腳有山上土壤堆積,不具代表性。應該選擇在山腰地帶。

②挖掘標準:土壤剖面應挖掘一個寬 1m、深達母質的坑,必須沿山坡垂直與水平挖下去,剖面與山坡的等高線平行,爲了便於觀察剖面應呈鬥型。還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葉層。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則會影響腐殖質層性狀。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實習(部分)

(一).認識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護區內有植物種類20xx多種,我們在實習的第一天主要是認識一些植物,然而我們所認識的植物卻不足100種。下面就簡單介紹下我們所認識的部分植物種類:

1、國槐:豆科,喬木,奇數羽狀複葉,葇狀花序,豆粒狀果實。

刺槐:豆科,喬木,又稱洋槐,帶托葉刺。

龍爪槐:豆科,喬木,是國槐的變種,在生長期時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狀複葉,卵形、基部圓形,兩邊都有白色柔毛、穗狀花須。

2、辛夷:木蘭科木蘭屬,又名木蘭、紫玉蘭,爲中國特有植物,年幼時皮光滑,年長時皮粗超。花紫色,落葉,是優良的綠化植物,可入藥。

3、梧桐:樹幹通直,樹皮淺綠色光滑。葉子厚紙質,有缺刻。

地理實習報告 篇5

緒論:自然地理實習是自然地理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是使學生在課程理論學習基礎上,透過對基本自然地理(地質、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並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理論理解,獲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實習工作對於提高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課程的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地貌學

考察地點:新鋪地質公園花江大峽谷北盤江大橋龍宮格凸河

考察時間:10月28日——31日

考察目的和要求:

1,透過實習,使學生初步瞭解安順主要地貌類型,基本特徵及其分佈規律,並分析其成因。瞭解地質、水文、氣候、土壤與植被對地貌發育,地貌災害與防治的影響。

2,使學生學習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過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資料收集、野外觀測、標本與樣品的採集等

3,透過實習,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瞭解掌握有關一起和工具(羅盤,海拔儀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考察內容;

(一),區域地貌觀測實習

1,認識安順主要的地貌類型及其特徵。

2,透過對地形圖地貌的判讀,觀察安順地貌的分佈規律。

3,認識地貌災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

4,初步分析地貌對農業產業佈局的影響。

(二),北盤江河流地貌觀測實習

1,觀測河流侵蝕地貌特徵。

2,觀測河流階地地貌特徵。

3,觀測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徵。

4,觀測河流乾流交匯處的地貌特徵。

(三),喀斯特地貌觀測實習

1,觀測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徵和分佈規律。

2,觀測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徵和分佈規律。

3,觀測喀斯特地貌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實習心得:透過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學們不僅訥訥掛鉤親自動手來操作實驗,而且還置身於不同的地質,地貌類型之中使我們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得到了聯接,補充了我們平時在學校學習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透過這樣的考察,提升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不管雜實習前和考察後,我們的同學都認真的投入到準備資料和收集數據成果的過程中,學習氣氛更加濃厚。第三,在考察過程中,同學們不僅能夠互相幫助,而且還能在考察,實驗中互相協作,這使得同學們之間的感情得到了增強,集體感更加強烈,對我們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幫助。

水文學

沿貫城河考察:

地點:玉碗村污水處理廠寧谷

水溫:15.05度15.73度15.64度

ph值:888

透明度:22.2釐米28釐米26釐米

經過分析此水爲劣五類水,造成貫城河污染的原因有:

(1)大氣降水

(2)農田排水

(3)城市生活污水

(4)工業廢水

(5)工業廢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

龍宮風景區

測水深:用一根繩子吊一個大石頭沉入水流底部,然後讀取數據

測透明度:先套上盤子再吊上石頭沉入水中直到看不到盤子爲止

第7小組測量結果:水深2米,透明度1.17米

實習心得:透過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學們不僅訥訥掛鉤親自動手來操作實驗,而且還置身於不同的水文條件之中使我們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得到了聯接,補充了我們平時在學校學習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透過這樣的考察,提升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不管雜實習前和考察後,我們的同學都認真的投入到準備資料和收集數據成果的過程中,學習氣氛更加濃厚。第三,在考察過程中,同學們不僅能夠互相幫助,而且還能在考察,實驗中互相協作,這使得同學們之間的感情得到了增強,集體感更加強烈,對我們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幫助

地質學

實習地點:關嶺國家地質公園,花江大峽谷

試驗方法:羅盤的使用方法

羅盤的使用主要是中央的磁針,天池外的內盤是鋼製的,天池底色一般是白色的,底部劃有一紅色直線,有一端是有兩個紅點在紅線的左右,紅線是以南北定位的,有紅點的一方是子方(正北方),另一端是午方(正南方),上面有一根很靈敏的磁針,磁針有一端是有一個小孔的。使用羅盤時,雙手分左右把持着外盤,雙腳略爲分開,將羅盤放在胸腹之間的位置上,保持羅盤水平狀態,不要左高右低,或者前高後低。然後以你的背靠爲坐,面對爲向,開始立向。這個時候,羅盤上的十字魚絲線應該與屋的正前、正後、正左、正右的四正位重合,如果十字線立的向不準,那麼,所測的坐向就會出現偏差的了。固定了十字魚絲的位置之後,用雙手的大拇指動內盤,當內盤轉動時,天池會隨之而轉動。一直將內盤轉動至磁針靜止下來,與天池內的紅線重疊在 一起爲止。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磁針有小孔的一端必須與紅線上的兩個小紅點重合,位置不能互掉。這時顯示坐向方的魚絲線(是橫的那一條)與內盤各層相交。我們要找尋的各種數據和資料,就顯示在這條魚絲線所穿越和涵蓋的區域上。然而,羅盤上有十多二十層,究竟那一層纔是坐向呢?就是二十四山那一層了。它就在天池附近。魚線向方上的那一個“山”,我們用它表示向,魚絲坐方上的那一個“山”,我們用它表示坐。譬如說,向山是子,坐山是午,我們便稱之爲坐午向子。知道自己宅中的坐向後,將羅盤放在全屋的中心點,便可以由坐向求出全屋的方位(或宮位)。

關嶺國家地質公園:

關嶺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安順以西100公里,花江大峽谷北岸新鋪鄉,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展示2.2億年前(晚三疊世)海生爬行動物和海百合化石爲特色的國家地質公園。200多平方公里範圍內普遍出露的三疊紀海相地層中,埋藏有2.2億年前古生物海百合、菊石、蚌類、海龍、魚龍、楯齒龍等化石,共同構成了極其豐富、美妙的古深海系統。出土化石的種類多而且數量大,體形完整,形態精美,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龍化石經專家研究,首次用“中國龍”、“關嶺魚龍”、“瓦窯龍”、“新鋪魚龍”、“貴州魚龍”等地名命名龍的種屬。

實習心得:透過學習我瞭解到,產生地質作用的力。來自地球內部的稱爲內能,主要有地內熱能、重力能、地球旋轉能、化學能和結晶能。來自地球外部的稱爲外能,主要有太陽輻射熱、位能、潮汐能和生物能等。

更重要的是羅盤的使用方法,爲以後的實習打好了基礎。

土壤學

實習地點:花江大峽谷板貴鄉

實習內容:板貴鄉土壤的測定與取樣

土壤的容重:1,用環刀取土,兩邊用刀削平。

2,用天平稱出環刀和土的質量;404.5克

3,用天平稱出環刀和石子的質量,67.5克

4,算出環刀的體積,石子體積,201.816立方厘米

最終算出結果爲:1.8克/立方厘米

土壤質地:成細條,易斷裂,爲中壤土

酸鹼度:8

土壤含水量:取一塊土,先稱出其質量(15克),再把其烘乾,再稱其質量(12克),算出水分的質量(3克),然後用水的質量除以總質量即爲土壤含水量(1/5)。

土壤結構:土壤結構是土壤固相顆粒(包括團聚體)的大小及其空間排列的形式,不僅影響植物生長所需的土壤水分河養分的儲量與供應能力,而且還左右土壤中氣體交流、熱量平衡、微生物活動及根系的延伸等。

土壤是由固體、液體和氣體三類物質組成的。固體物質包括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微生物等。液體物質主要指土壤水分。氣體是存在於土壤孔隙中的空氣。土壤中這三類物質構成了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它們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爲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條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

實習心得:透過學習我認識到土壤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土壤組成;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土壤的發生和演變;土壤的分類和分佈;土壤的肥力特徵以及土壤的開發利用改良和保護等。其目的在於爲合理利用土壤資源、消除土壤低產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方法。

總結:經過爲期五天的實習考察,我對綜合自然地理的瞭解更爲深刻,不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識,而且更是對課堂知識做了更好的補充。更多的瞭解地質地貌,水文土壤在現實生活中的形態特徵,完善了我們的知識體系,讓我們明白了地理科學研究的價值所在,意義深刻,終生難忘!

建議:1,希望每個學年都能有這樣的實習考察機會。

2,在以後的野外考察中能多做點不同的實驗,以及給我們多講解不同的機械儀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以後的考察地點能更具有代表性。

4,以後的試驗希望能夠很好的帶動同學的集體,協作意識。

展望:1,能夠延長考察時間,使同學們更好的掌握考察知識。

2,希望能夠出省,考察到外省一些好的人文,自然地理資料。

3,希望能和別的高校進行學術交流。

地理實習報告 篇6

一、地貌學的意義

地貌學是研究作爲人類生存環境的固體地球表面及表層的物質形態特徵、物質組成、內部結構、空間分佈、成因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地貌學研究的對象及研究方法隨着人類社會及科技發展而發生改變,隨着人地關係的改變而改變。地貌學研究,不僅在理論上作爲人類對地球家園最基本、最直接的特徵——地貌形態的形成規律的探索和解釋,而且在實踐上可以爲資源開發利用、土地利用、環境管理、災害預防、區域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服務。地貌學的研究成果可應用於資源開發、環境保護、自然災害防預、工程建設、可持續發展管理等方面,對於國家的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於研究地貌方法的敘述,突出野外的現場工作、實驗室分析方法和技術、數據處理方法、過程和機制的研究方法、數值模擬方法、高新技術,多學科交叉等,以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但由於條件的限制,我們只進行野外考察,學習,認識一些典型的地貌類型。

二、 花崗岩地貌

紅色風化殼花崗岩本是地下深處形成的岩漿岩類,後因構造隆升以及地表受到長期的侵蝕作用而出露地表。花崗岩在地表分佈廣泛,可佔地表火成岩面積的20%~25%。國內外地質、地理學家對花崗岩地貌研究認爲主要有兩種:一是形成高山峻嶺;二是形成雄偉渾圓的山體和低矮的丘陵崗地。前者爲構造侵蝕的花崗岩峯林地貌,這種地貌主要發育在高差的山區,多由巖株狀的花崗岩體組成,花崗岩岩石祼露,巖體內多組斷裂和節理髮育,受冰川或流水強烈切割和風化侵蝕後形成了雄偉高聳、峯巒重疊、谷深坡陡的奇峯深壑,往往成爲風景旅遊勝地,如我國著名的黃同、九華山、 天柱山、三清山、華山等風景名山。後者由穹隆狀的花崗岩體形成,在氣候條件的作用下,巖體上常發育厚層的,形成紅土丘陵地貌,如我國華南花崗岩丘陵地區,或經風化剝蝕後也可形成雄偉渾圓狀山體,如海南島的五指山等。花崗岩紅土丘陵表層結構鬆開的風化殼極易發生散流沖刷和暴流侵蝕,成爲崩崗侵蝕等水土流失災害的高發區,這類花崗岩地貌以我國的華南地區最爲典型。以上這兩類花崗岩地貌均與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瞭解其特點和形成機制,有助於更好地開發和保護花崗岩地貌旅遊資源,以及因地制宜地開展花崗岩風化丘陵地區的土地退化的防治工作。

XX年5月25,上午8點,在學校出發,往南寧的東北方向前進,經過五塘,老師跟我們解釋說南寧市正北方向是寒武紀巖,我們往東北方向可以看到寒武紀地層,背斜山。該階段爲邕江及小型支流衝出來的小形盆地,呈現波狀地形,臺地和河谷,該地區以植水稻、玉米爲主,少量的花生,由於雨水較充足,丘陵上的種桉樹,這種耗肥需水大的經濟樹種。公路兩側是寒武紀砂岩、沉積岩,能清楚地看見地層節理。

再往前走地形變化較大了,可以看到花崗岩風化殼,花崗岩是塊狀結構的岩石,堅硬密緻,孔隙率約爲1%,因而透水性比頁岩還要差,只有頁岩的1/5。花崗岩屬於不透水的岩石,容易產生地表散流與暴流的沖蝕。巖性結構堅硬,抵抗侵蝕能力很強,所以花崗岩能夠形成高峻的山地,然而,花崗岩巖體有豐富的節理,在節理或斷裂集中的地方往往出現崖壁,因爲那裏的地下水活動較強,巖體抗剪力較弱,易於進行重力崩塌作用,加之巖體結構堅硬透水性差,節理交錯,因此花崗岩容易風化。土壤相當貧脊,以高嶺石爲主,礦物機質較少,植被難以生長,且水土易流失。如果植被不好即遭到人爲的破壞,導致崩崗,崩崗地貌是一種發育於熱帶,亞熱帶山區的嚴重水土侵蝕地貌。通常指發育在紅土丘陵地區(特別是花崗岩丘陵)的沖溝溝頭部分,經不斷地崩塌和陷蝕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圍椅狀侵蝕地貌。因此該地區人煙荒蕪,有零星村落分佈。

到達崑崙關,看典型的花崗石紅色風化殼,沿着節理進行的風化作用,可以向巖體內部深入形成很厚的風化殼。地層在三十米以上。我們來到花崗岩崩崗侵蝕區,用地質捶敲打岩石,判斷此處岩石多爲白雲母。其巖性主要爲粗粒或中粗粒(斑狀)黑雲母花崗岩、黑雲母花崗岩、有局面中粒(斑狀)角閃黑雲母二長花崗岩、肉紅色黑雲母花崗岩。我們用地質捶敲該岩石,易於散裂,說明花崗岩風化殼粘粒含量少出粒較多,膠結性弱,結構疏鬆。

在車輛行駛的路上,我們看到一閃過的灰色岩石。老師說那是火山凝灰岩,三疊紀噴發出來。這主要由粒徑<2mm的火山灰(炭屑,晶屑,玻屑)及火山碎屑等(含量50%以上)固結而成的岩石。分選性差,碎屑多具有棱角。岩石外貌有粗糙感,可以清楚看見層理。我們近距離地觀察看了風化不夠徹底的紅色風化殼,其碎屑較多,是三疊紀形成的,層面較薄,長期發展下去最終形成高嶺石、氧化鐵、氧化錳等氧化物。人爲破壞植被會形成坡面細流。不過,我們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雨水沖刷的坡面細流而是挖土機挖出的爪痕。

三、峯林窪地地貌

在前往上林的途中,可以看到峯林地型。峯叢、峯林、孤峯及溶丘可總稱爲峯林地形,它們是岩溶地區的主要正地形,都是在高溫多雨的熱溼熱氣候條件下,長期岩溶作用的產物。其成因複雜,是巖性純、厚度大、產狀平緩、分佈廣的碳酸鹽巖地區地表水的侵蝕、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蝕、以及沿節理裂縫所進行的機械崩塌等綜合作用的結果。峯叢多分佈於碳酸鹽巖山區的中部,或靠近高原、山地的邊緣部分。峯叢頂部爲尖銳的或圓錐狀的山峯,而基部相連結簇狀。在峯林地形中代表發育較早階段的地形,但也有人認爲它是峯林、窪地地形形成之後,地殼擡升,岩溶進一步發展改變而成。廣西西部,西北部,靠近雲南,貴州高原的邊緣部分都是發育了峯叢。而峯林主要發育在溼潤熱帶、亞熱帶(年均溫)>20℃,年降水量>1500毫米)老師說這是發育不成型的峯林,成分不純,雜質較多,叫錐狀峯林,桂林地區的峯林叫塔狀峯林。這裏的下邊地層爲不可熔岩,上邊是可熔岩。

到了上林,我們在那裏吃了午飯。

從金龍洞出來我們往西北方向前進,坐着車上,我們看見一些沒有水的坑,老師說,那是幹谷。幹谷爲岩溶區特有的景觀。岩溶地區發育了古河谷,當地殼上升,地表河流不是隨之下切,而是沿着後期在谷底上發育的岩溶孔道(漏斗、落水洞等),將水吸乾,谷底乾涸遂形成幹谷。有些幹谷在暴雨季節尚排泄部分洪水,則稱半乾谷。幹谷的形成也可以由於河流發生地下截彎取直現象,使原來的地表彎曲河流段變爲幹谷。因此在幹谷地段常保留昔日河流沖積物的殘餘。在岩溶地區,由於地表河流常發生遇落水洞或溶洞而轉爲地下伏流的現象,這種河谷遇石灰岩而突然截斷,當這種河谷變爲幹谷時就稱盲谷。

來到古零鄉,該地區屬於峯從窪地,地層漏水嚴重,以種植玉米爲主。 在高大宏偉的靈陽寺下面,老師說這是典型的白雲岩(18)我們用地質錘敲打和用放大鏡觀察,發現白雲岩和石灰岩的區別。白雲岩是指以白雲石爲主要成分(50%以上)的碳酸鹽巖,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礦物,石膏等雜質。外貌雖與石灰岩相似,但硬度略大,較堅韌,滴稀鹽酸(5%)不起泡或微弱起泡,而石灰岩是起很多的氣泡。白雲岩風化面常有白雲石粉及縱橫交叉的刀砍狀容物。途徑古寨路口,老師給我們介紹該地區爲淺窪地,地表水出不去,只能從地下水出去,形成喀斯特幹谷。串株狀窪地,土層薄,植物難以生長,當地居民飲水質量很差,經濟落後。

傍晚,我們在周圍都是山的馬山縣住宿。

四、 岩溶地貌

岩溶(或稱喀斯特),是一種發育以碳酸鹽巖等可溶岩地區的特殊自然過程,其基本特徵是其區域地貌發育形成一系列與岩石的可溶性相關的獨特地貌和水文特徵。包括各種封閉窪地、漏斗及地下水系,地表岩石表面可以形成特殊的溶蝕形態,地下可以形成洞穴及相應的洞穴堆積物,其外在表現爲區域特殊地貌和水文現象,形成人們通常所說的奇峯異洞,如峯林、峯叢、石林、石芽、暗河、天生橋、盲谷、豎井、天坑以及形態各異的岩溶洞穴等。我國岩溶地區分佈廣泛,集中分佈於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湖南、山西、西藏等地。岩溶發育的主要區域碳酸鹽巖地層分佈面積約137多萬平方千米,如果再加上埋藏於地下的碳酸鹽岩溶,則總面積可達300多平方千米,約佔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1/3.岩溶地貌常常形成特殊的風景資源,成爲旅遊勝地,如我國世辦自然遺產中的九寨溝、黃龍寺、桂林山水,世界地質公園雲南石林,以及衆多的旅遊洞穴。

影響岩溶地貌的因素

作爲岩溶發育的物質基礎——岩石主其可溶性特徵,實際上屬於地質條件範疇。從沉積學的角度分析,不同沉積相的碳酸鹽巖可以形成不同的碳酸岩結晶狀況、岩石結構和岩石構造,並導致了溶蝕作用的差異,進而對地貌發育產生影響。不同沉積相碳酸鹽巖之間的裂隙也同樣是岩溶發育的重要基礎。不同類型地層的組合,如砂岩等非岩溶岩層與巖深岩層的組合方式,可以影響到區域或小範圍地下水活動,造成不類型的岩溶地貌發育,如半岩溶、全岩溶。岩溶地區水文現象具有地表分水嶺與地下水嶺不重合的現象,地下河的存在則是岩溶地區特殊水文現象。岩溶地區的地貌與水文是相互作用的。地表、地下水流的流體力學性質、流動性及流量對於侵蝕或沉積地貌的形成均有較大的影響。經常流動的水體,透過多種化學過程(如混合溶蝕)和機械過程,能較大地提高水的溶蝕力。岩溶地區不同地下水動力帶的地下水不同運動方式,具有不同的岩溶溶蝕特徵並直接導致了不同類型的洞穴系統的發育。此外,岩溶地區土下存在一個特殊水文帶——壤下帶(subcutaneous zone),是土下可溶岩體頂部次生裂隙發育的地帶,此處溶蝕作用活躍並對岩溶地貌形態發育影響巨大,是直接與特殊地下水動力相關的表層岩溶對岩溶地貌形態發育影響巨大,是直接與特殊地下水動力相關的表層岩溶(epikarst)地貌帶。

到了大龍湖水庫,我們下車沿着公路走,觀看了兩邊的巖性,是二元結構,泥盆紀和石炭紀交結而成,形成峯叢窪地,這裏水庫漏水嚴重,在這裏修建的水庫都要進行多處的人工修補。巖性以石炭紀方解石爲主,植被較少,其表層風化程度較深,可以看見多處的沿着節理風化的方解石似乎要崩塌下來。還看見與灰質巖相似 藻類苔蘚系巖。

我們來到了水庫邊上的岩溶洞,這裏主要成分是常溼鈣質淋溶土。溶洞的形成是早期的地下河崩塌溶蝕,以化學沉積爲主,形成的自然拱。在岩溶地區,溶洞是指由於岩溶侵蝕作用及後期的沉積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洞穴。溶洞是岩溶作用形成的各種洞穴的總稱,而洞穴則是指可以容納人們進入的地下空間。廣義上包括地下大小不同的各種類型的洞穴,包括落水洞,豎井和複雜洞 穴系流等。狹義的溶洞是指發育在潛流帶或季節變動帶內形成的水平延伸爲主,通常有地下河作用的曲折分佈的洞穴。溶洞是喀斯特地貌區別於其他地貌類型的最爲顯著的特徵地貌類型。地下河是岩溶地區沿大型岩溶管道或洞穴廊道集中排泄,具有較穩定流量的地下常年徑流,也稱暗河或伏流。地下河對地下水運動而言,從分散層流運動形式或發展爲線性集中紊流運動。從地貌作用上,從簡單的化學過程(溶蝕,澱積)發展爲兼有化學溶蝕澱積,流水沖蝕機械侵蝕和堆積,崩塌等複合過程。地貌營力大大加強,地下河可以有河牀卵石及兩側漫灘卵石沙粒堆積,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洞壁上有很多的鵝卵石。

這個洞很大,我們下去後可以看見洞頂往下有很多的石鐘乳,表明水有波動,蒸發出來,濺水沉積而成。確切的說,石鐘乳是洞穴沉積中常見的類型,是由於洞頂裂縫出滲出富含碳酸鈣水流發生澱積,從洞頂向下垂直懸掛生長的碳酸鈣沉積體,由方解石成層結晶構成,懸掛如古鐘,外形如乳,下端常有短鵝管凸起,故得名。石鐘乳內部呈層狀結構,垂直剖面中心常有鵝管。石鐘乳的生長速度快慢不一,而且有階段性,大多每30-50年生長一釐米。在破損的石鐘乳上,我們可以看到雪白的晶粒岩石,是方解石。在洞頂上,我們還發現了旋窩腳洞,這是地下河小型支流衝出來的。腳洞是溶蝕作用在岩溶石山基部水面附近形成的淺洞,其成因一般認爲是與池沼靜水環境或靜水滴水環境下水面溶蝕作用相關。腳洞發育後期可以成爲地表水轉入地下通道,故腳洞可以成羣分佈並相互貫通,成因上仍然是與地表,地下水的溶蝕侵蝕作用相關。也常與河流沖蝕或差異溶蝕有關,也有的是溶洞崩塌破壞的殘餘。我們深入伸手不見五指的洞裏,聽見一些滴水聲,是從巖洞頂部滴落下來的。洞裏還瀰漫着泥土的味道夾雜着腥味,仔細一看是蝙蝠屎,用電筒往上照,發現黑黑乎乎的一片蝙蝠,說明洞裏是非常潮溼陰暗的。

5月26日,8點40分,我們往馬山縣的東北方向前進,地勢逐漸陡峻,是典型的峯叢窪地也叫溶蝕窪地,巖性以石炭系的碳酸鹽巖爲主,石多,土少,水缺。溶蝕窪地是岩溶地區的負地形,在峯叢或峯林之間呈封閉或半封閉狀。平面形態爲圓形或橢圓形,長軸常沿構造線而發育,面積約數幾到數十平方公里。窪地底部呈線凹形,有時因漏斗及落水洞的分佈而略有不平。表層堆積有厚度不等的殘餘紅土及水流沖刷來的紅土堆積。窪地與峯林地形同步形成,開始在峯叢之間可能形成一些由岩溶漏斗、落水洞集中的小凹地;而後小凹地水流集中,使地表及地下的岩溶作用均強烈發展,漏斗落水洞逐步擴大,遂形成今天看到的窪地。地殼相對穩定時期越長,窪地面積越大。在地殼間歇上升區,可以形成不同標高的窪地,或在溶蝕窪地之中形成類似“谷中谷”現象。該地區的淺窪地方種植玉米,山坡上種植根系發達的竹子。爲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政府出資在山坡上修建了很多小型的蓄水櫃。

我們到達了裏當鄉民樂村,下車觀察了此處的窪地。老師說窪地至少有一個排水口。這地區易旱易澇。旱是因爲地下漏水,儲存不住水。易澇是因爲地下河有的地方管道過小,泥沙進入管道造成擁塞,來水太猛就無法消去,洪水一漲就淹沒了窪地。我們仔細觀看了白雲母灰質巖。老師說由於沖蝕風化,生物作用如苔蘚類植物作用,使岩層上逐漸形成土壤。我們還真看到岩層上面的小渦有一層薄細粒。不過我懷疑是風把周圍的土吹上去的。老師撥開岩石下面的土壤,發現土壤掩蓋的岩石部分很光滑。用手觸摸感覺涼絲絲的,很溼滑。老師說這是土下溶蝕。我們還去看了傳說中的地下河,感覺很平常,不像想象中那樣急流、洶涌,倒像地溝水。用手觸摸,沒發現與平常水有什麼不同。

五、流域地貌

河流是陸地表面的一種自然水體,是流水與地表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大氣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的水,彙集在地表低窪處,在策略作用下經常地或週期性地沿低窪的地方流動,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途接納支流,形成的干支流系統,就是水系。每一條河流或每一個水系的流域。兩相鄰流域之間地面高程最高點的連線,就是兩個水系的分水嶺。水流不間斷地作用於河谷,而河谷又反過來約束水流。兩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河流地貌。

1、河流地貌過程

沖刷會使河牀減低,擴大過水斷面;而淤積引起河牀擡高,縮小過水斷面。由於過水斷面的擴大或縮小,流速減小,輸沙力降低,沖刷就逐漸停止。斷面縮小,流速加大,輸沙力加強,不再發生堆積。這種自反饋機制,稱爲河流的自動調節作用。它反映了水動力、泥沙與河牀形態之間相互作用的關係。實際上,反映了水與岩石(包括鬆散沉積物)相互作用,塑造河流地貌的過程。

2、彎曲型河牀

彎曲型河牀是最常見的河牀。河牀曲率等於或大於1。5,平面上河牀蜿蜓曲折,河漫灘寬廣,深槽緊靠凹岸,最深點位於凹岸頂點偏下游處,河彎的曲率半徑愈小,水深愈小,水深愈大。河牀橫斷面不對稱,凹岸深槽與凸岸邊灘位於兩個反向河彎之間轉折點,通常稱其爲過渡段淺灘,故縱剖面亦具有階梯狀坡折。

彎曲河牀的生成因素有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是單向環流作用。當水流經過微彎河牀凸岸時在離心力作用下,水流射向凹岸,,使凹岸水位擡高,由此產生了水面橫比降和橫向壓力,該力作用方向凸岸,力的大小由水面到水底相同。由於離心力在水面大,水底小,它與黃壓力相加產生的合力方向是:表層向着凹岸,底層向着凸岸。水流也隨着合力方向而運動,即表流流向凹岸,這樣就構成了單向環流,由於它發生在彎道,故又稱爲彎道環流。這種環流與河流的縱向流水結合起來,構成了一種螺旋形的環流。單向環流與河流中射向凹岸的表面及其下降水流,流速大,侵蝕力強,結果使凹岸後退,其河道形成深槽。底流是從深槽流向凸岸的上升流,流速慢,搬運能力減弱,造成堆積,形成邊灘。上、下兩個深槽之間的過渡河段,也因上升流而堆積出河心淺灘。在凹岸不斷侵蝕後退,凸岸不斷堆積前移之下,原來微彎的河牀也就變成彎曲河牀了。

再往北東東方向前往賓陽不一會地形驟變,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寬闊無垠,綠油油的水稻。這是河流(紅水河)掃出的的平坦地面,以彎曲河流掃蕩爲主。由於彎曲河流凹岸不斷侵蝕後退,凸岸不斷堆積喬移,日長月久就形成了平原。由於該地區水水份充足,光照條件好,因此可以大規模的種植水稻。衝擊平原是人類文明發源較早的地區,經濟發達,文化深厚。

我們前往大龍湖人工水庫,途中我們下車觀看了一條季節性河流衝出的河谷。現在河流已乾涸,能看見許多的鵝卵石,這些鵝卵石大多是沒有被磨圓的,說明河水沖刷不夠。河周圍生長着矮灌木叢,其中稔子樹很多,正值花開時期,很漂亮。

我們原路返回馬山縣,在白沙鎮觀看了擺在路邊的觀賞石。由於此類觀賞石在大化最爲典型,因此也稱爲大化石。這類觀賞石在紅水河形成,成分主要是碳酸鹽巖,經地熱形成變質岩。由於形狀怪異,自然構造美,因此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接着,我們繼續往東南方向前進,這是二疊紀石灰岩形成的峯叢,地勢較平坦,種植水稻,坡上種植桉樹。到達兩江,我們沿河流上游走,真切看到河流的側向侵蝕,凸岸露出一些鵝卵石。

老師指給我們看了河漫灘。當河流洪水氾濫時,除河牀外,谷地部分也被淹沒,被淹的河底灘地就是河漫灘,平水期初露。當河流發育到一定階段,旁蝕(測蝕)作用占主導地位,河谷不斷展寬,爲河漫灘發育奠定了基礎。分佈在河牀兩側洪水時被淹沒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灘。

通常情況下,v型谷的谷底幾乎爲河牀所佔據。粗粒沉積物一部分在河牀上堆積,另外在河流凹岸地段,由於流速較緩也有堆積,形成濱河牀淺灘。隨着曲流的發展,淺灘不斷展寬加高,以致在平水期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雛形河漫灘,並與谷坡的坡積裙相連。這時因河谷還是比較狹窄,洪水期與平水期流速相差不大,所以雛形河漫灘上主要沉積了粗粒河牀相的推移質沉積物,較細的懸移物質被帶往河流下游。河谷再繼續展寬,淺寬的灘上水流速度更加變小,即使在洪水期時粗粒碎屑物已不能被帶上灘地,只有較細的懸移質能沉積在這裏。這樣,便形成了具有二元結構的河漫灘沉積。

而河漫灘沉積的表層往往爲細粒的粘土和沙粉,而其下往往是粗粒的河牀沉積物,這就是典型的.二元相沉積結構。平原河流河漫灘具有二元沉積結構,下部是粗粒的河牀相沉積,而且越近底部顆粒越粗,越到上部顆粒越細。河漫灘上層的細粒沉積物是洪水氾濫時懸移質沉積,多爲粉砂淤泥。隨距河牀距離的增加,沉積物有逐漸變細和變薄的趨勢。

河裏和河岸的鵝卵石都是從大明山沖刷下來的。鵝卵石成分多種多樣。有含有晶粒的石英,有易敲碎的泥岩和砂岩,有花斑洞的花崗岩,有較硬的變質岩,有黃銅礦、錫礦,花崗岩寒武紀輕變體,變質程度較深的鉛變巖等。同學們拿着地質錘敲打各種岩石,辨別其成分,玩得不亦樂乎。

此次地貌野外實習課完滿結束,我們學習到了很多課本上描述不是很清楚的東西。透過實踐,我們收穫了很多。

地理實習報告 篇7

一、實習概況

爲了配合自然地理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鞏固教學成果,使同學們對自然地理知識有更加感性直觀的認識,我們山西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地理科學專業10級的同學們在高老師、郭老師和衛老師的帶領下,到西部進行了爲期13天的自然地理實習。

本次暑假實習從8月7日開始,從山西師範大學出發,途徑楊凌鎮、西安市、蘭州市、青海省、中衛市、銀川市、包頭市,經過了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三大地貌單元。到8月20日結束,返回臨汾市。主要認識了崩塌地貌、堰塞湖、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背斜、向斜、斷層、草原、沙漠等,不僅使我們見識到祖國大好河山的秀麗和壯觀,也使我們對已學過的地貌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二、實習內容

1、翠華山崩塌地貌、冰洞與風洞、堰塞湖翠華山是自然風景名勝區,位於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嶺北脈,海拔2132米,面積1785公頃。以“終南獨秀”和“中國地質地貌博物館”著稱。翠華山旅遊景區由碧山湖景區、天池景區和山崩石海景區三部分組成。

山崩時,巨大的礫石相互碰撞、擠壓、壘疊,在巨礫間留下許多幽深的縫隙。冰洞和風洞就是這類縫隙中最特殊的兩種。冰洞和風洞位於翠華峯崩積體的上部,海拔約1200米。冰洞較深,洞內地勢低陷,形成形狀不規則的外洞與內洞。由於缺少與洞外進行冷暖空氣交換的條件,因而洞內外夏季溫差可達到23℃以上,外洞陰冷,內洞結冰常年不化。風洞是由兩塊巨大礫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撐而形成的狹長縫隙。洞呈狹長的三角形,長30餘米,高15米。洞內常年不見陽光,氣流經過時,速度加快,風力變小。遊人進入洞內,便覺涼風嗖嗖。

山崩地質形跡和地貌類型儲存齊全,特別是山崩凌空面及冰風洞以北的崩塌石海區由於巨石相互疊置,高低錯落,植被茂密,通達性極差,加之石體本身的耐受性,遺蹟儲存的更加完好。山崩後山谷兩側形成的垂直斷裂面,天然大壩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間流水,在壩後1公里處,形成一個面積爲0.14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堰塞湖。可划船、垂釣等。此湖有“秦嶺明珠”之稱,爲秦嶺72峪唯一一處堰塞湖。

2、劉家峽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發育於中上、白堊系紅色陸相砂礫岩地層中、由流水侵蝕、溶蝕、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牆、石峯、石柱、嶂谷、石巷、巖穴等造型地貌,是紅層地貌的一種類型。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是一種水平構造地貌。所謂“紅層”就是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爲“紅色砂礫岩”。現在懸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細相間的沉積層理,顆粒粗大的岩層叫“礫岩”,細密均勻的岩層叫做“砂岩”。它是指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峯和陡峭的奇巖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岩層中沿垂直節理髮育的各種丹霞奇峯的總稱。主要發育於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這種地貌以粵北地區韶關市內的丹霞山最爲典型,所以稱爲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主要分佈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中國分佈最廣,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

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並使紅色盆地擡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窪處集中,沿岩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爲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着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岩面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岩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範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峯、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隨着進一步的侵蝕,殘峯、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岩層中有不少石灰岩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華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鐘乳。3、青海省青海湖

青海湖,位於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由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湖盆邊緣多以斷裂與周圍山相接。距今20到200萬年前形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個大淡水湖泊,與黃河水系相通,那時氣候溫和多雨,湖水透過東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黃河,是一個外流胡。至13萬年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周圍山地強烈隆起,從上新世末,湖東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來注入黃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於是青海湖逐漸變成了閉塞湖,加上氣候變幹,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漸變成鹹水湖。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陸性氣候的特點,光照充足,日照強烈;冬寒夏涼,暖季短暫,冷季漫長,春季多大風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熱同季,乾溼季分明。

4、中衛騰格裏沙漠、草方格沙障

中國第4大沙漠。位於阿拉善地區東南部,介於北緯37°30′至40°,東經102°20′至106°。面積約4.27萬平方公里。行政區劃主要屬阿拉善左旗,西部和東南邊緣分別屬於甘肅民勤、武威和寧夏的中衛市。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嶺和南部的騰格里兩部分,習慣統稱騰格裏沙漠。

沙漠內部沙丘、湖盆、山地、平地交錯分佈。其中沙丘佔71%,湖盆佔7%,山地殘丘及平地佔22%。在沙丘中,流動沙丘佔93%,餘爲固定、半固定沙丘。高度一般爲10至20米,主要爲格狀沙丘及格狀沙丘鏈,新月形沙丘分佈在邊緣地區。高大複合型沙丘鏈則見於沙漠東北部,高度約50至100米。固定、半固定沙丘主要分佈在沙漠的外圍與湖盆的邊緣,其上植物多爲沙蒿和白刺。在流動沙丘上有沙蒿、沙竹、蘆葦、沙拐棗、花棒、檉柳、霸王等,生長較巴丹吉林沙漠爲好。在沙漠西北和西南的麻崗地區還有大片麻黃,在梧桐樹湖一帶沙丘間有天然胡楊次生林,頭道湖、通湖等地,有1949年後營造的人工林。

騰格裏沙漠形成的兩個主要原因,就是乾旱和風。加上人們濫伐森林樹木,破壞草原,令土地表面失去了植物的覆蓋,沙漠便因而形成。沙漠的形成,除了乾旱氣候條件與濫伐森林樹木,破壞草原外,還要有豐富的沙漠物質來源,它們多分佈在沉積物豐厚的內陸山間盆地和剝蝕高原面上的窪地和低平地上。沙源有來自古代或現代的各種沉積物中的細粒物質。如中國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沙源於古河流沖積物;騰格裏沙漠、毛烏素沙漠和小騰格裏沙漠的大部分沙源於古代與現代的沖積物和湖積物;塔里木河中游和庫爾勒西南滑幹河下游的沙漠都來自現代河流沖積物;騰格裏沙漠和賀蘭山、狼山-巴音烏拉山前地區的沙丘來源於洪積-沖積物;鄂爾多斯中西部高地上的沙丘來源於基岩風化的殘積物。

氣候終年爲西風環流控制,屬中溫帶典型的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終年盛行西南風,主要害風爲西北風,風勢強烈,風沙危害爲主要自然災害,但光熱資源豐富,發展農業具有潛在優勢。

草方格沙障是一種防風固沙,涵養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在沙漠中紮成方格形狀。在中國的典型應用是寧夏的沙坡頭的治理,其治理的起因是爲了保護此地鐵路線(如附近的包蘭線)免受沙漠淹埋。草方格沙障一是能使地面粗糙,減小風力,再一個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層含水量,有利於固沙植物的存活。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費工大,但對於保護交通幹線非常有效。

三、實習總結

大學的第一次長途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習中更使我們提高了繼續學習的熱情。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自然地理學知識的瞭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自然地理學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並且學會了一定的考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瞭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學會基本的考察報告的寫法,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家鄉和各地的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地理實習報告 篇8

海子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20xx年xx月xx日,我跟自己說:從明天起,做一個無悔的人民教師,教書、育人,獻身教育。從這天開始,我將要揹負教師的使命,在順德均安中學開始我教師生涯。

根據我們的實習計劃,我們要先進行爲期兩週的聽課。在這兩週裏,我保證了每天至少聽3節地理課,而且我即選擇了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的課,也選擇了一些新教師的課程;即有聽重點班的課,也聽普通班的課。每節課都能讓我獲益匪淺,這些地方有每個教師對教材的不同理解,同時也有教師對課堂的把握和調控。在每一節課後,我都會跟上課的老師討論一下自己對該節課的看法,希望老師能夠給與我更多的意見,自己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而在聽課的這兩週我深深感受到我們平時在學校中學習的知識的侷限性;我們平時雖然一直都有到微閣練習師範技能,但是我們的練習對象距離實際是那麼的遙遠,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所提出來的問題很多都是我們不能理解的,而我們僅僅用我們的思維去備課和上課,學生還是會出現各種各樣我們想象不出來的問題。所以,學會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學生的角度來備課,是成爲一位稱職的教師必不可少的一步。

而在這個聽課見習的過程中,我把我暑假準備好的教案根據本學校學生的情況作了調整,並將這些教案交給指導老師,讓他給我提一下意見,好讓我回去可以修改我的教案,爲下一個部分的上課準備。

由於學校的進度比較慢,我們剛剛去實習的時候還是在學習第一章第二節的部分,而第三節地球運動是比較抽象,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所以我也不敢向老師提出要上這一部分的要求,但是在國慶節前兩天,老師突然向我提出讓我上一下地球公轉的意義,我抱着試一下的心態跟老師提出先讓我備課,再回復他。但是,由於時間比較急促,而且內容也比較抽象,我在那麼急促的時間中根本無法集中精力備課。最後,我還是覺得讓老師去上這一節課,我還是先聽一下老師上的課,自己沉下來好好備課再去上,要不我會浪費了這一個機會。第二天,講過我的備課,還有老師的修改意見,我終於上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節課,真真實實的一節課。在這一節課上,我結合了flash動畫和自制的地理教具,讓學生化抽象爲形象,讓他們理解了晨昏線的定義以及地球上晝夜長短情況的變化,透過課堂的練習,我能夠了解到學生能夠基本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對於我的第一節課,指導老師給與我肯定和建議,他肯定了我的教態以及對本節課教學流程的認識,但是,他提出的建議更值得我深思:

1、提問的技巧,提問的時候要學會區分集體回答和個別提問,並且不要提問一個學生不懂就自己講下去了,應該要繼續提問,瞭解一下這個問題是個別學生不懂還是很多人不懂,而決定講解的詳略。

2、掌握畫板圖和寫板書的大小,粉筆的用力。

3、將每一個知識點儘量落實到書本上,讓學生少抄筆記,多聽講。

4、課件上的字數不要太多,控制好每張幻燈片停留的時間,如果一閃而過的幻燈片那就沒有用了。

上完這一節課後,我根據指導老師給我的意見修改了課件,同時反思自己。我覺得這一節課我沒有相信我的學生,這是我最大的失敗之處。可能在接近兩個星期的聽課中瞭解到學生的基礎不是太紮實,而作爲一名新老師的我希望得到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響應,無論從練習的選擇還是課堂上提問的問題都是選擇相對比較簡單的,所以導致學生在我的地理課上不斷的重複着簡單的記憶內容,這樣的重複記憶教學方式既沒有給與學生應有的信心,更把寶貴的課堂時間浪費在重複知識點上,沒有對知識點同過練習來深化,這是非常愚蠢的一種教學方式。

在第一節課之後,陸陸續續開始了我實習的上課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我上了5節新課,5節重複課,或者對比起同專業的很多同學,我的課遠遠要比他們的少。但是,我覺得每上一節都需要一個思考,沉澱,昇華,成長的過程,如果我們的實習在備課和上課忙忙碌碌,完全沒有自己思考的時間,我們只會落得一個庸庸碌碌的下場,很難有進步。所謂的進步,是要在實踐和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反覆練習的過程。所以,我會做好每一節課,珍惜每一節課,反思每一節課。

在10月25日,我有幸代表我們實習隊上一節面對學校領導的彙報課。但是由於通知比較緊急,我的準備時間非常少。我根據老師給我的建議製作了課件,準備好了上課講課的稿,先在一個普通班上了這一節課,出乎意料的他們掌握的不錯,讓我也挺有成就感的,那一節課老師沒有過去聽我的課,也讓我放開了來上課。下午的第一節,終於到我的彙報課了,早早的來到了課室,課室後面陸陸續續的走進來了學校的領導和我們的實習隊隊員,把本來就不大的課室擠得滿滿的,但是,我一點都不覺得害怕,我覺得站在講臺上的我,眼中就只有我的學生,留意不到那些要來聽課的老師和隊友們。值得要提一下的是我要上彙報課的是這一個年級中被老師們說最“活躍”的一個班,但是,他們在上課的過程中都能夠做到認真聽講,配合我課堂提出的要求。課後,我詢問了來聽課的地理教師的意見和建議,指導老師認爲我的這一節課有幾個問題:

1、上課要注意要多用專業的術語,講話不要太過生活化。

2、語速太快,感覺在趕課。

3、選擇練習的時候知識點重複了,練習不夠典型。

但是當我去問其他的老師的時候,他們看到了我的另外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1、要繼續琢磨教材中的知識點,儘量用一個圖來講通知識點,圖不要換來換去。

2、重點應該放在地質構造的實際應用中。

3、讓學生多多思考,特別在課堂的活動中,可以將課堂活躍起來的,但是,煽動力和引導能力還不夠。

從老師們的建議中,讓我思考一個問題,每一個教師對於課本都有不同的理解,每一個教師都有不一樣的教育理念,所以他們對一節好課的評價是不一樣的,對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的想法也是不一樣的。那麼,我們要怎麼尋找到自己的教學中心呢?我覺得最終我們還是把我們的教學目標建立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上,只要學生能夠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能夠產生了對地理濃厚的興趣,這就是達到了我們一節課的標準。所以,我希望我自己能夠講出我自己的教學風格,我只希望我能夠成爲麥豔嫺第一,而不是誰誰誰的第二。

除此之外,我還在另外一個問題上思考了很久,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課堂的效率我們應該怎麼取捨?對於高一的學生來說,地理是一門副科,在均安中學裏一個星期地理課只是開了2.5節課。面對了總多的學科爭時間的現象,我們教師的確應該考慮如何最好的利用課堂的40分鐘,讓這40分鐘發揮最高的效率。與此同時,高中地理必修一是自然地理爲主的,我認爲這是很適合讓學生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和愛的一個學期,能夠引導學生引導正確的科學觀,也可以利用多講實例,多聯繫新聞來提高學生對地理的興趣。但是,提高興趣就要花費課堂寶貴的時間,那麼我們應該拿捏好這個度呢?我不同意那種以考試優先的教學,我希望能夠讓學生接觸到一個不一樣的地理課堂,別開生面,與現實密切相關的地理課堂。因爲我自己也曾經是一個愛學地理的高一學生,所以我最後選擇上了這一條地理的道路。

作爲一名地理教師,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教師的難,要上好節課的難。而且,實踐對於我們教師這一個職業是多麼的重要。在這兩個月中,我深深地愛上了這一個偉大而神聖的身份,我希望以後能夠抱着這樣的一份熱情和愛,上好每一節課,做一個優秀的地理教師。

地理教育頂崗實習報告20xx年xx月xx日,我被安排到汨羅市黃柏中學進行爲期一個學期的頂崗實習。實習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地理教育教學;二是班主任管理工作。在實習期間,我積極努力地投入實習工作:一方面認真備好每一堂課,並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探討交流地理課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跟隨原班主任學習班主任管理的一般流程以及注意事項等。同時,利用實習之餘,我還在實習學校針對初中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興趣開展了教育調查。此次調查,主要是爲了透過掌握目前中學生對地理課學習興趣情況的第一手資料,針對調查所反映的現狀探討出其中的原因,並最終提出一些具體可行的解決措施以方便的今後的教學工作。

一、調查概況

剛來到黃柏中學不久,我便發現該校學生的地理成績普遍較低,而且成績跨度較大,透過與該校地理老師的交流與探討,我發現這兒的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都不是很高,而且此種現象在這片區域的其它中學也比較普遍。爲了找出這一現象的原因,我開展了這次調查,希望透過調查結果,可以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成績。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當前中學生對地理課學習興趣的現狀

2、探討出現這一現狀的具體原因

3、針對原因制定相關解決措施

(二)、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

三、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涉及本校初一、初二各2個班,主要以發放問卷,訪談,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50份。從回收的有效的問卷來看: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程度狀況並不樂觀。對地理課非常感興趣的學生有28人,佔總人數的18.7%;對地理課比較感興趣的學生有36人,佔總人數的24%;對地理課排斥討厭的學生有30人,佔總人數的2x%。從調查情況來看,對地理課的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佔較大比例,而真正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不到五分之一,這就說明目前初中生對地理課這一門課程的學習情況處在一個整體不感興趣的狀態,儘快找出學生對這門課程失去學習興趣的原因並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已成爲一個刻不容緩的趨勢。

四、調查結果原因分析

1、地理課內容抽象枯燥

在本次調查中,許多學生都認爲自己不喜歡地理課的原因就是地理課的內容太過於單調,枯燥無味,學起來沒勁。地理本身是一門涵蓋範圍很大的學科,其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之外,而有一些計算類的知識與數學聯繫密切,涉及學科比較廣,讓學生學起來感覺枯燥乏味。而且絕大部分學生最喜歡的授課方式是將地理課理論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聯繫起來講解,然而對於那些對於生活不是很實用的一些數據性內容是無法做到的,這樣自然就會減少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興趣。

2、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偏向功利化

從調查結果來看,存在30%的學生認爲地理課的內容缺乏工具性、實用性,感覺自己學了以後根本沒什麼用途。其實這也反映了目前的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出現了偏差,他們把目前的學習只是作爲實現自己功利目標的一個手段。對於地理課的學習,他們老是喜歡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該課程的實用價值,實用價值大的部分就有更高的學習興趣,而實用價值低得部分學習興趣就偏低。同時他們也要求地理課能夠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一旦達不到他們的要求,學習興趣自然就會下降。

地理實習報告 篇9

今年7月中旬,爲了深刻認識和鞏固地質學和自然地理學知識,我們13級人文城規跟隨着唐院長來到韶關進行我們大一暑假的實習。韶關位於間歇上升區,流水侵蝕作用強烈,造成峽谷衆多,山地陡峭,以山地丘陵地貌爲主。而且地質構造複雜,地層發育基本齊全,岩溶地貌廣佈、種類多樣,巖類以紅色砂礫岩,砂岩、變質岩、花崗岩和石灰岩爲主,丹霞山更以獨特的紅巖地貌聞名於世。

第一天我們在去帽峯山的途中觀察到典型的平臥褶皺,沉積時是水平的,後來由強烈的擠壓力和構造變動使地表發生塑性變動,主要是碳酸鹽巖和石灰岩,厚度都大於1米,屬於巨厚層沉積。

馬路的對面採石場,有典型的斷層構造,中間接近水平,兩邊近於直立,根據山體兩側岩石的顏色和巖性差異,判斷可能爲正斷層。不難看出,這一帶的泥盆紀的地質運動比較活躍。可以推出,平臥褶皺受到斷層干擾。

隨後,我們來到帽峯公園南部,沿着公路由北往南走,出露地層由新到老,觀察岩層產狀及性質,可以明顯發現開始是以泥灰岩爲主,伴有粉砂岩、泥質灰巖、頁岩,後來以石灰岩爲主。中部存在較多層間揉皺,小型斷層,考慮到屬於海相沉積,初步判斷爲潮間帶到潮下帶過渡類型,地層由幾釐米的薄層變爲幾米的厚層,說明沉積環境由複雜多變變爲穩定,北側爲帽子峯組,南側爲天子嶺組。

最後,我們來到武江邊觀察河流的發育,河流在彎道處存在橫向環流,使凹岸侵蝕後退,凸岸堆積生長,而在河流一側可觀察到三級河流階地。

7月10號我們乘車到達廣東韶關芙蓉山國家礦山公園,首先觀察的是石炭系下統、石凳子組的斷層構造,觀察到上盤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所以判斷爲逆斷層。返回出口的路上觀察到灰白色帶狀的方解石脈。

步行到達芙蓉山的石炭系下統測水組的煤窯所在地,主要成分爲煤矸石。往上步行到達古生物化石的沉積地點,圖示爲挖掘化石所獲。

在登山終點,我們觀察到喀斯特地貌中的溶蝕窪地、峯叢及芙蓉湖的秀美景觀。芙蓉湖岸邊,我們觀察到山體的向斜構造,向斜判斷依據爲岩層受到水平地質運動擠壓後岩石由老變新以及地形起伏狀況。

第三天,我們去到了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世界上由紅色陸相砂礫岩構成的以赤壁丹崖爲特色的一類地貌均被稱爲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這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隨後,我們進入了丹霞山景區。一路往上走,我們來到了的陽元石景區。陽元石已經有30萬年的歷史,被譽爲“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絕景”。它的性質是蝕餘石柱,其巖性屬於碎屑岩類(包括砂岩、長石石英砂岩、礫石巖)。陽元石是由於地殼擡升後,兩組岩層相互交叉,流水沿着節理面侵蝕搬運,即是由垂直節理髮育而形成的。在陽元石的表面我們能看出水平層理,這是由於岩層巖性軟硬不一,軟層被侵蝕凹陷,硬層不易侵蝕被保留而形成的。

後來我們又坐上車,來到了一處性質爲水平韻律層理與節理髮育的地貌點。它是由於地殼擡升後巨大巖塊由錯落方法墜落形成,而又由於其下錯的巖塊形似向上爬行的鱷魚,故稱“鱷魚上山”。其岩石的本色是紅色和白色,但因雨水沖刷而發黑。岩石的沉積層基本上爲水平層理,其上的黑色條帶上有鵝卵石,反映了河流相與湖泊相轉換的古地理環境;岩石的紅色部分反映的是交錯層理和斜層理,其傾斜方向代表古水流方向和流速大小。

第四第五天我們來到馬壩人遺址、大峽谷,這是實習內容的最後一部分了。在路上我們還看到一個滑坡體現場,我們親自爬到滑坡體的對面進行觀察,老師們給我們介紹了滑坡體形成的特徵以及我們面對滑坡體可以採取的一些防護措施。真正到野外實習了我們纔會發現,原來生活中,身邊的事物就蘊含知識。在你經過一大堆黃土的時候,你絕不會想到那叫滑坡體,也不會想到我們還總結出它們的特徵以及應對措施。

要觀察大峽谷,光有觀察力還不夠,還要有體力。在大峽谷中我們可以看到跌水、瀑布等,在汗流浹背之際感受水流衝下來引起的氣流,真的是應了那句廣告詞“透心涼,心飛揚”。當然,那一千多級的階梯更是考驗人,所以我覺得我們去實習不僅僅是收穫知識,更是磨練人的一個過程。當有想偷懶的同學問院長可不可以不爬的時候,院長調侃地說,你可以不上來,但一定要下去。是的,大峽谷下面沒有纜車,所以只能透過爬樓梯的方式上來。但是當你重返“地面”的時候,你會爲自己自豪的。

最後一站就是馬壩人故址。在炎熱的夏天我們步入溶洞之中,不禁佩服古人竟會找到如此宜居之地。

爲時五天的實習,你會發現你不僅僅在思維能力上得到極大提高,更能練就堅持的毅力。和組員一起分工合作,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不一樣的視覺來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