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實習報告>

三峽實習目的

學問君 人氣:1.62W

學校組織我們去三峽大壩實習,我們來到了三峽的一個實習基地,開始了我們爲期四天的三峽大壩實習,久聞三峽大名,這次的實習學習了好多。一起來看看其實習的目的吧。

三峽實習目的

前言

在大四下開學的第二週,學校組織我們去三峽大壩實習。經過六個小時汽車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三峽的一個實習基地,開始了我們爲期四天的三峽大壩實習。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久聞三峽大名,卻從未新眼目睹其雄偉,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這次的實習給了我們一個難得的機會,在實習的同時既觀光了三峽的風光更重要的是能學習到有關本專業的知識,爲以後的工作和科研打下牢固的基礎。

本次實習的任務側重點並不在於能夠學到多少新的知識,而是在於透過參觀實際的電廠,將已有的理論知識鞏固並具體化。作爲對課堂知識講授的重要補充,我們在實習中透過對真實的電廠的參觀,對重型機械的認識,對各種液壓設備的理解,瞭解並熟悉本專業的現代化技術。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我們真正的瞭解過去所學的機械知識,並加深印象。

此外,參觀葛洲壩、三峽這樣全國聞名、舉世矚目的水利水電工程,能夠有效地瞭解我國電力的發展現狀,體會到本專業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從而促使我們在學習以及日後的工作中培養出強大的興趣。

實習安排

本次實習的主要場地是三峽大壩展覽館、三峽大壩、葛洲壩電廠、設備公司倉庫。同時還登上了三峽大壩,近距離觀看五級船閘工作狀況。

具體安排如下:

3月4日 :7:30乘車出發,中午抵達培訓中心,整理住地 ,下午參觀三峽工程展。 3月5日 :上午參觀電站廠房及水輪機結構,分析三峽大壩、船閘原理及結構,下午聆聽三峽工程總體介紹。

3月6日:參觀汽車式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平板運輸車。

3月7日:上午參觀葛洲壩大壩及電廠水輪機,下午返校,此次實習結束。

根據三峽大壩工作人員和帶隊老師商量的時間安排,雖然實習時間只有短短的4天,但在實習期間對我們的安排緊湊、充實,現場近距離參觀和員工師傅的講課仍讓我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三峽工程紀念館參觀

第一天下午,來到三峽工程紀念館,由講解員引領觀看。首先看到的是一個三峽大壩的總施工簡略,它是一個按照航拍照片做成的模型,比例是1:660。模型一眼將三峽大壩的地理位置,整個樞紐的概況一覽無餘。隨後講解員就地講解,介紹大壩的情況,壩體長度、雙線五級船閘、泄水孔,同時介紹工程所涉及到的國計民生以及和孫中山、周恩來等風流人物的淵源等。其次是一個五級船閘的模型,講解員粗略介紹其技術要點以及其水位落差,施工狀況和必要性,瞭解到三峽大壩的另一重要作用,即航運。觀看汔輪機的剖面圖,瞭解其功能轉換原理。最後便是看錄像,在錄像中頻繁出現領導人的形象,感受其對三峽的重視。

參觀過程中我最有印象的是塔吊模型、混凝土皮帶機模型、水輪機模型、雙線五級船閘模型,中華鱘魚、白鱘化石。初步瞭解三峽大壩的施工背景及狀況、其對生態環境帶來的影

響等。

三峽大壩工程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93-1997年)爲施工準備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實現大江截流爲標誌。第二階段(1998-2003年)爲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實現水庫初期蓄水、第一批機組發電和永久船閘通航爲標誌。第三階段(2004-2009年)爲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實現全部機組發電和樞紐工程全部完建爲標誌。

三峽大壩具有多種效益,主要包括——“防洪效益”,“發電效益”,“航運效益”。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目標是防洪。三峽水利樞紐是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其地理位置優越,可有效地控制長江上游洪水。經三峽水庫調蓄,可使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現在的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類似於1870年曾發生過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荊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運用,防止荊江河段兩岸發生幹堤潰決的毀滅性災害,減輕中下游洪災損失和對武漢市的洪水威脅,並可爲洞庭湖區的治理創造條件。另外發電的效益更是方便了中國大部分人。三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46.8億千瓦時。它將爲經濟發達、能源不足的華東、華中和華南等地區提供可靠、廉價、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對經濟發展和減少環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最後是航運,三峽水庫將顯著改善宜昌至重慶660公里的長江航道,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港,周恩來言道,若是因爲三峽使航運不通,便毀了三峽,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船閘的實地教學

第二天是實地參觀雙線五級船閘。三峽工作人員帶我們到現場,觀看船隻進入並上升到壩上游的過程。工作人員現場講解教學,並說明了雙線五級船閘的一些基本數據,基本情況,包括過航時間3到4個小時,人字門設計;採用油壓動力啓閉。最讓我覺得驚歎的是門軸底部支座的巧妙,採用弧形球面,塗上黃油減少摩擦和動力損耗。門的設計也是非常的精妙,要使門受到大的壓強而不漏水,是很難的。門緣不是一個平面,而是一個弧面,關門時鑲嵌在一起,解決了漏水問題。我們現場看到的也是如此,僅僅有一小股滲透,但這和進水量相比微乎其微。

船閘護壁穩定與高邊坡處理也是當時設計的一大問題。岩石邊坡破壞主要包括滑動、傾倒、楔體失穩等,而巖體的結構是決定巖質邊坡的穩定和可能失穩型式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考慮到專業問題,講解員沒有深入講解。

壩體的參觀

第一站是升船機。升船機在建造中,升船機的結構全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需承重3000噸水,還有船舶,升船機的動力很大。其在建成後仍在使用,主要用於維修。

參觀時正值枯水期,沒有看到壯觀的泄洪。三峽大壩泄洪採用挑流的方式,挑流可以在空中混流、翻滾中消耗大量的能量,是非常的消能方式。若是能在泄洪時觀看,是何等的壯觀。泄洪洞又分泄洪表孔和泄洪深孔一般情況下是不採用深孔泄流,除發生緊急情況,如戰爭時期,三峽大壩易成爲打擊目標,提前放水以備無患。

三峽工程總體介紹

這是一次“馬馬虎虎”的課堂,“馬馬虎虎”這個詞是從講解員口中學到的。

三峽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發電和航運。而我比較感興趣的恰好是它的反面:三峽工程帶來的問題。其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點,在工程總投資中,用於移民安置的經費便佔到了45%。當三峽蓄水完成後,將會淹沒129座城鎮,其中包括萬州、涪陵等兩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會產生113萬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絕無僅有。並且如果庫尾水位超出預計,還會再增加新的移民數量。到了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後,爲促進佔庫區移民總數85%的重慶市在移民問題上的積極性和主導性,中央政府決定推動重慶升格爲直轄市,並在1997年3月14日由全國人大以88%的贊成票透過。

泥沙淤積和水位問題由於有三門峽水電站的前車之鑑,因此泥沙問題始終是三峽工程技術討論的重中之重。據測算,長江上游江水每立方米含沙1.2千克左右,每年透過壩址的沙量在5億噸以上。在三峽工程未建前,這些泥沙大量淤積在曲折的荊江河段,擡高了河牀水位,並危脅到整個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危。當三峽水庫形成後,受水勢變緩和庫尾地區回水影響,泥沙必然會在水庫內尤其是大壩和庫尾。不過樂觀者認爲,長江的.含沙量有季節性差異,汛期江水中的含沙比例比枯水期來得大,因此三峽水電站可以採用“蓄清排渾”的方法來應對。但是工程的反對者認爲,長江上游河流所攜裹的除了泥沙,還有顆粒較大的鵝卵石,在三峽大壩築起後將極難排出,會造成堵塞,進而影響重慶。此後國務院批准承建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和向家壩等四座巨型水電站,其建設目的之一就是爲了分擔三峽庫區的泥沙淤積。

與泥沙淤積問題同樣極具爭議的,還有水位問題。在三峽蓄水至135米後,有人發現從大壩到庫尾之間的水位落差多達34.7米,遠遠超過了工程論證報告認爲的0.4米,因此擔憂重慶可能會在三峽完全蓄水後被淹沒。

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爭議非常廣,其中對庫區的影響最直接和顯著,對長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響,甚至還有人認爲三峽工程將會使得全球的氣候和海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庫區人們對三峽工程影響環境的最大擔憂來自於水庫的污染。

起重機實地參觀

起重機參觀是在本次實習過程中與我們機械專業相關性最大項目之一。所以在參觀起重機的時候老師也給我們進行了非常詳盡的講解。我們參觀的是三峽大壩在建設過程中使用的起重機,主要是德國生產的克虜伯起重機。當時師傅帶着我們,親自將其開出車庫,並升起其起重臂,在這臺起重機下面進行了很詳細的講解。這是一臺德國生產的起重機,使用至今,沒有出現過任何大的故障毛病,無故障執行10幾年。這臺起重機使用液壓減震,時速最高可達100多公里每小時。當時師傅還說笑道:“這臺起重機坐起來可比你們的大巴舒服多了呀!”這不得不讓我們對德國機械工業的技術感到佩服,而國內較好的起重機如三一重工,徐州重工生產的起重機卻仍然比德國,美國生產的起重機差了幾個檔次。不僅僅是使用壽命上不如外國的起重機,在性能和可靠性上相對外國起重機也差了不少。我們還參觀了其它的一些機械,其中的平板式運輸車給我的記憶尤爲深刻,其輪胎之多不可想像,控制其轉向精度之高、技術之深不可置信。其轉向採用連桿控制,一級級傳輸給輪胎,其動力由液壓桿控制。

機械工業一直是我國的一個弱項,要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實現生產的機械化,機械製造技術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爲一個機械專業的大學生,更是應該學好知識,打牢基礎,

TAGS:三峽 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