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事蹟材料>

好婆婆好媳婦事蹟材料(通用5篇)

學問君 人氣:1.31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後進的作用。想擬事蹟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好婆婆好媳婦事蹟材料(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好婆婆好媳婦事蹟材料(通用5篇)

好婆婆好媳婦事蹟材料1

面對別人的稱讚,她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知道他的人都說:她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XX年,21歲的XX帶着女孩的純真走進了這個家庭,XX多年來,她默默地爲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着。XX年XX月,和她生活了10年的婆婆突患腦梗塞導致半身不遂,她爲了讓婆婆早日康復,每天下班後無論多忙多累,她都要扶婆婆在院子裏練習走路。

後來,婆婆的病情加重,她每天爲婆婆喂水餵飯,洗洗涮涮。常言說“久病牀前無孝子”,但婆婆在牀上躺了六年。她爲婆婆洗澡、梳頭、理髮、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從不厭煩。婆婆逢人便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我家小芬待我比親閨女還親。”

爲照顧臥病在牀的婆婆,她很少走孃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親戀戀不捨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愧疚。XX年XX月,最疼她的老母親去世了,她在母親的墳前長跪不起,她說:“媽,別人都說我是一個好兒媳、好妻子、好母親,但我卻不是一個好女兒,這一生最對不起的人是您啊!”XX年XX月,80歲的婆婆帶着滿足安詳地離開了人世,鄰居們感念她的孝心,一個個自發地前來幫忙。

出殯那天,她流着淚跪在老人的身邊說:“媽,讓我再最後侍侯您一次吧!”她爲婆婆理順散亂的白髮,淨面、打粉底、撲粉、塗口紅,自始至終都傾注着一個媳婦對婆婆的孝心。在場的親鄰都被她的舉動所感動,鄰居一位老人說:“我送走過那麼多的老人,從來沒見過這樣孝敬的媳婦。”婆婆去世後,她怕80多歲的公公寂寞,每天都要給公公講一些外面的新鮮事和報紙上的新聞。

公公有眼疾看東西不太清楚,爲了減少磕碰,她每天都要把飯菜盛好端給公公,一天三頓,一年360天,這已成了雷打不動的規矩。公公有氣管炎,每到冬天就會犯病,爲使公公不犯病,剛入秋,她就將兩牀棉被彈成一牀鬆軟的被套給公公鋪上。冬天上班之前,她總是把飯菜盛好溫在煤火上,讓公公什麼時候起來都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公公愛乾淨,她總是把公公的衣服牀單洗得乾乾淨淨。

公公在公療醫院做白內障手術,她一有空就到醫院跑前跑後、幹這幹那,同室的病人都認爲她是老人的女兒,老人也感動的說:“我早就把她當成自己的親閨女了!”這麼多年,老人無論大病小病,總是第一個給她打電話。

如今,老人已年近90,身體硬朗、精神舒暢,走起路來根本不象90歲的老人,鄰居說他有福氣,他說:“都是媳婦照顧的好”。XX年至今,她的家一直被縣婦聯評選爲“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當公公聽說縣婦聯要往市裏推薦好媳婦的消息後,非要把她推薦上去,她說什麼也不答應。她說:“爸,作爲小輩,我們孝敬您是應該的,爲什麼非要讓別人知道呢?”

弟媳說:“姐姐的孝心感動了我”

身教勝於言教,以前孃家父親和弟媳關係處的很緊張,媳婦說公公太倔強,公公說媳婦不孝順,她勸了父親,勸弟媳,但都無濟於事。後來弟媳因爲照顧學生在她家住了一個多月,看到姐姐每天都像親閨女一樣侍奉公公,弟媳被深深地打動了,她說:“都說姐姐孝順,耳聽爲虛,眼見爲實,我真的服了。”回家後她主動和老人冰釋前嫌,髒活重活搶着幹,老人見人就講媳婦孝順了,弟媳也說老人變的通情大理了。如今,孃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丈夫說:“她的支援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

丈夫在縣委辦公室從事資訊工作,從事文祕工作的她瞭解丈夫、理解丈夫,爲了支援丈夫幹好本職工作,她承攬了全部家務。爲了做家務,這麼多年她中午從不睡午覺,晚上忙到12點多。2003年10月,遂平縣組織一批科、股級幹部到沿海發達地區離崗鍛鍊,當時丈夫也在推薦之列。丈夫爲上有80多歲的父親,下有正在讀高中的兒子而猶豫不決。

她知道了丈夫的想法後,就對丈夫說:“這正是鍛鍊你的好機會,去吧,這個家有我呢!”當她把丈夫送上南下的火車後,才意識到自己又許下了一個沉重的諾言。那年,她揹負着工作、家庭、老人、孩子的沉重包袱吃力的在家庭和單位這條直線上奔波着、忙碌着。

爲了讓丈夫安心在外鍛鍊,公公病了,兒子因打籃球扭傷了手,自己頸椎疼的厲害......她都一個人扛着,從來不告訴遠在南國的丈夫。在她報喜不報憂的一個又一個電話中,丈夫在深圳踏踏實實地工作一年,既開闊了視野,又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管理理念。

兒子說:“媽媽是我最好的老師

學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着子女。兒子從小到大,她沒有過多的嘮叨,也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影響兒子。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小小年紀就充滿孝心、愛心、上進心。

每次買了兒子最喜歡吃的東西,兒子總是先拿給爺爺奶奶吃,爺爺奶奶不吃就硬往他們嘴裏填;奶奶去世時,十多歲的.兒子跪在奶奶的身旁鄭重地給奶奶磕了三個頭,以回報奶奶對自己的疼愛之情;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爺爺病了,兒子一晚上不離爺爺左右,把爺爺感動的直掉眼淚;兒子上學、放學的路上常常會遇到一些行乞的殘疾人。

每次他都會把自己的零花錢全部送給他們;學校組織給困難或患病的學生捐款,兒子捐的總要比別人多;坐公交車遇到老人時,兒子趕快讓座並把老人攙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兒子總是主動把雨傘讓給離家遠的同學。如今,已讀大二的兒子尊老愛幼、勤奮好學,學業優秀,任班幹部,多次被評爲“三好學生”和“優秀共青團員”。

領導說:“她幹工作一個頂倆”

她從事辦公室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十多年來,她從商業到城管,走到哪裏就把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帶到哪裏。凡和她共過事的領導、同事一提起她就會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說:“勤奮敬業,踏實能幹,工作上巾幗從不讓鬚眉”。她以工作爲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無怨無悔地耕耘在辦公室這塊園地裏。

她對自己起草的檔案高標準、嚴要求,精益求精。特別是任城管辦機關辦公室主任後,工作忙、任務重,可謂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爲趕材料,她和男同志一樣加班加點到凌晨;爲趕材料,她很少過星期天和節假日。兒子說她是“拼命三郎”,丈夫說她是“工作狂”。今年“五一”節,兒子和她提前預約要到駐馬店買衣服,但因縣人大要聽城市管理工作的情況彙報,她又變卦了。

原本是一諾千金的她,因對工作的執着而一次又一次失信於兒子,望着兒子失望、無奈、寬容的複雜表情,她常常覺得對不起兒子。幾年來,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她被評爲“市女職工先進工作者”,縣“巾幗建功標兵、三八紅旗手”,政府系統辦公室工作“先進工作者”,年年被縣工會評爲“工會工作先進工作者”,城管系統“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今年,被駐馬店市文明委評選爲“市文明市民標兵”。

同事說:“她待我們情同手足”

她說能在一起共事是緣分,她把同事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無論誰有困難她都毫不猶豫地去幫助。幾年前,單位一位同事下午下班後突患急病,因其丈夫在鄉法庭工作一時趕不回來,她就把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交給丈夫看管,自己在醫院照看病人,直到病人家屬趕來。

XX年,單位一位同事得了胰腺癌,她聽說後立即從財務股借了100元錢送到那位同事的手中,同事知道她手頭不寬餘說什麼也不收,她硬是把錢塞進同事的手裏。她還經常抽時間去看望她,鼓勵她增強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

同事感動地說:“小芬,我真的沒有看錯人,你就像我的親妹子一樣啊”!像這樣的事情她已記不清自己做了多少次,每當別人向她提起時,她總是說:“是嗎?我早忘了。”

她勤奮敬業,她尊老愛幼、她團結鄰里、她關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在炎炎的夏日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爲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

好婆婆好媳婦事蹟材料2

她叫XX,是XX鎮移穰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多年來,她一直從事養羊事業,是我們XX鎮乃至XX縣唯一的一名養羊女能手。她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在致富路上創造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弘揚傳統美德、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的“五好文明家庭”建設活動中,譜寫了一曲可歌可頌的讚歌。

XX老人今年已80多高齡,身邊無兒無女。她和太夫(生前)思想覺悟頗高,勤勞致富起了好頭。他們自食其力,艱苦創業。她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開始做起了家庭花圈加工,年均收入達到了2000元以上。雖然不算很富裕,但阿趙玉珍始終不忘國家、不忘集體。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開始,她就做軍鞋、捐糧食支援部隊;到和平年代她仍時刻不忘國家、集體和有困難的人民。在籌建“巖會鄉中”期間,她一次性捐款450元贊助教育;她還爲報紙上刊登的困難學生某某捐款100元;老人做花圈期間,每逢“六一”,她都要爲移穰村幼兒園、小學的孩子們捐款或贈送學習用品以表達對孩子們的節日祝賀。

同時,爲了紀念英烈劉胡蘭,她堅持每年向“劉胡蘭紀念館”寄去相當於一個花圈的錢來表示她的哀悼、敬仰之情;在抗洪救災中,她主動向災區人民寄錢慰問;得知山西唯一的、透過陽泉、平定家鄉的太舊高速公路動工建設,阿趙玉珍老人一次向指揮部捐款1000元人民幣。此外,爲了使自己的一技之長能夠傳下去,並且帶動更多的姐妹、兄弟富起來,她主動幫助殘疾人(啞巴)王香平等三個家庭做起了花圈,等等等等。

老人多次被縣政府評爲勞動模範,被市、縣、鎮婦聯評爲“三八”紅旗手、文明家庭、“捐資助教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由於老伴楊永生年前和她一樣熱衷於公益事業,所以致使老伴前年去世時家裏的積蓄甚少,只有百十來塊錢,連買棺材都不夠,更別說辦喪事了。作爲侄媳的陳美恆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她說:“佰大媽,作爲一名老黨員,爲黨、爲國家奉獻了一輩,現在大伯去世了,大媽一個人孤單單的,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幫大媽把大件的喪事辦了……”陳美恆說着就從家裏拿出了2000元錢。

之後她又主動承擔起了贍養XX老人的義務。這樣,陳美恆和阿趙玉珍這兩個“文明家庭”又重新組合成了一個新的文明家庭。常言說“媳婦不是婆養的”,更何況陳美恆僅是老人的侄媳呢?可陳美恆這個侄媳還真是勝過了親閨女。去年,爲了更好地照顧阿趙玉珍,她把自己家的羊全賣了。她說,以後有機會再發展她的養羊事業。現在她的村子裏的石料廠工作。

XX雖說是個女人,可她比男人還能幹。十隻羊的小羊羣經過十來年的奮鬥,硬是發展成了擁有百隻羊的大羊羣。風裏來,雨裏去,實屬不易啊。現在不放羊了,卻又到了村裏的石料廠工作,她家離大媽住的家有2裏遠,每天她都要往返好幾個來回,下午下班後,她要先給老人做好飯,然後再回到家裏給太夫做飯,收拾完,每天晚上都已是九十來點。

不管時間多遲,她總是再獨自一個人黑燈瞎火回到婆婆這頭伺候婆婆,因爲婆婆離不開生活了一輩子的小房子、小院子,加上換了地方老人就睡不着。XX兩頭跑爲的就是更多的方便婆婆。她說:“現在還年輕,跑跑不礙事。只要我能幹活,有飯吃,就絕不讓婆婆受一天罪。”

今年八十多高齡的婆婆,身體不太好,總離不開人照顧,經常生病XX總是精心照料,端飯、喂藥,照顧得無微不至。按理說,老人沒有兒女,家庭又沒有收入,把她交給社會或村委會,或者靠家“五保”或“低保”,完全符合條件。

但是XX沒有這樣,而是把自己的一片愛心真誠地奉獻給大媽——婆婆。這正是我國傳統美德在新時期勞動婦女身上的發揚光大,在陳美恆和阿趙玉珍老人身上我們還看到了社會主義和諧農村的時代風貌,看到了當代婦女崇高的思想境界,看到了“五好文明家庭”之花正盛開在神州大地的每一個村落……

XX把贍養老人看成是自己的神聖使命,她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把老人推向集體或國家,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一腔的真愛,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的新家庭,譜寫了一曲“孝老愛親”的時代讚歌。爲此,黨和政府給了她崇高的榮譽。曾多次被評爲“雙學雙比女能手”等;是我們當代婦女的真實寫照,是當之無愧的“五好文明家庭”。

我們深信,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今天,我們身邊一定會出現更多的、千千萬萬個XX和XX,和她們一樣,把自己的愛、把一片赤誠之心奉獻給社會、奉獻給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們。那麼,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乃至我們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好婆婆好媳婦事蹟材料3

她,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四十年如一日服侍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婆婆,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從不言棄,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邊羣衆,她的事蹟傳遍周邊村鎮。

1948年出生在一個地道的農民家庭,父母老實淳樸、厚道正直,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親的教育薰陶下,自幼就是一個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愛幼、和藹可親的女孩。1966年嫁入**鎮*村組,與大她3歲的李繼春結爲夫妻,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農民,純樸熱情。當時婆婆陳回秀42歲,性格開朗隨和,婆媳關係融洽。婚後儘管家境貧寒,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諧,一家人也就其樂融融。然而,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77年婆婆陳回秀因病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不僅家裏花費了大筆的醫藥費,而且婆婆從此由一個健康人變成生活難以自理的殘廢。婆婆是個急性子,一時難以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常耍性子,發脾氣。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生怕婆婆想不開,尋短見。於是日夜陪伴婆婆,苦口勸導,耐心疏導,對她說“癱子也要過日子,何況你能行走,我會服侍你。”在兒媳的鼓勵勸導下,陳回秀慢慢擺脫了陰影,樹立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走上了生活的正軌。陳回秀生育了二子一女,女兒遠嫁銀坑,無法常伴身邊,次子李陽春今年52歲一直未成家立業,常年四處流浪,漂泊不定。對母親的贍養也是視而不見、不了了之。

作爲長嫂,她是恨鐵不成鋼,對婆婆贍養服侍他們夫婦一概扛起,從不奢求弟弟負擔,1978 年公公去世,他們未要求弟弟付一分錢喪葬費,有次弟弟帶回個女友,夫婦是既當哥嫂又當爹孃,挽留他們在家過春節,旁人笑話又養娘又養弟,說:“我付出點算什麼,只要弟弟有個伴,成個家我就心滿意足了”。然而,不爭氣的弟弟仍與女友分道揚鑣,過起了流浪生活。婆婆陳回秀剛過起失明失聰的生活時,心理也產生了深刻的變化,疑神疑鬼,對誰也不信任,有次鄰居做喜酒,在家制土糕點,香氣四溢,陳回秀誤認爲家裏做糕點不給自己吃,很是生兒媳的氣,心疼婆婆要是不失明就不會產生這樣的誤會,於是請鄰居作了解釋,這才解開婆婆心中的結,至今婆媳倆談起此事,還忍笑不止。用博大的胸懷包容着家庭成員的不足,用孝心敬奉長輩,用愛心呵護晚輩,把一個清貧殘缺的家勉強經營得和和美美。

自1977年陳回秀老人失明失聰起,至今已40餘年,一直待在婆婆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從不言棄。俗話說,久病牀前無孝子。然而陳回秀老人卻是久病牀前有孝媳。當初,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參加集體勞動,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牀,做好飯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後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務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貪黑,披星戴月,任勞任怨,毫無怨言。婆婆有晚餐喝酒的習慣,習慣性地每晚備一杯酒;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個便桶在牆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備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無一不安排得妥妥當當。四十年來,很少在外過夜,到十里八鄉喝酒,都要趕回家侍奉婆婆,否則心理不踏實。有次內侄婚慶,要到孃家幫幾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帶到了孃家。改革開放後,兩個女兒相繼成人成家,家境日漸寬裕,爲了讓婆婆過得舒心,她買了一臺微型電視機放在婆婆牀頭,替她清寂解悶。這些年,丈夫李繼春身患高壓血也常需要照顧,有時情緒不好語言上衝撞了老孃,勸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寶,我們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裏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煩呀!雷鋒同志曾說: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用四十年的實際行動踐行着她的孝道,印證了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尊老愛幼、淳樸真誠的博大情懷,塑造了一個農村媳婦博愛、仁慈、善良的光輝形象。

在精心照料下,陳回秀活得有滋有味,雖然84歲了,仍然精神矍爍,容光煥發。她逢人就說:“就是我的好女兒,她是好人,好人有好報呀!”左鄰右舍都說沒有孝敬之心,陳回秀活不到今天呀!這個家也就不像個家。兩個女兒和女婿,在感染下,他們都十分尊重孝敬阿婆。尊老愛幼成了這個家庭的家風,代代相傳,根深蒂固。孝順婆婆,敬重婆婆的舉動,深受周邊羣衆的好評,也深深感染了周邊村民,事蹟在周邊村鎮廣爲傳頌,大家在傳頌中受教育,在傳頌中受感動,在傳頌中昇華思想,在傳頌中學習榜樣。有力地倡導了尊老愛老,敬老養老的優秀傳統美德,爲創建和美家庭、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表率,樹立了榜樣。

好婆婆好媳婦事蹟材料4

王傳霞,今年48歲,家住邵崗鄉邵崗街道,現從事婚娑攝影服務工作。她有兩個孩子,兒子已結婚,卻都還住在一起。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裏充滿着祥和氣氛。

王傳霞是當地出了名的好媳婦好婆婆。問起王傳霞對於如何做個好婆婆有些什麼竅門時,她說:“人和人之間哪會沒有什麼矛盾呢?更何況老年人和年輕人在思想觀念上又有着很大差異。因此,和睦相處主要靠彼此寬容,平時我也儘量不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她們年輕人。”她兒媳婦補充說:“我婆婆不僅是好婆婆,還是好媳婦呢!我們奶奶在得病的時候,我婆婆很細心地照料她,給她洗澡,換洗衣服,倒便盆等。”

王傳霞對“孝順”有着自己獨特的理解:花錢爲父母、公婆買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東西是“孝”,而不讓老人生氣、擔心則叫“順”。人到老年,老人不太講究吃穿什麼的,只要心氣好,比啥都重要。

結婚時,由於婆家兄弟姐妹十三人,加之當時經濟條件比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王傳霞決定婚事新辦,一切從簡,彩禮一份不要,對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鄉親們的好評。婚後她們跟公婆一起住,努力的工作,爲家庭增加了不小的經濟收入。生活富裕了,公婆心裏也樂滋滋的。工作之餘,王傳霞包攬了家裏的所有家務。公婆不識字,王傳霞和丈夫商量,給公婆買了個大收音機,並手把手的交給他們如何使用,把他們樂得跟孩子似的。

後來,她們有了孩子,一家老小更是其樂融融。可在兒子三歲時,公公卻得了重病,經多方治療,病情有了好轉,可後遺症非常嚴重。她見婆婆一個人忙前忙後的侍奉公公,怕她吃不消,便關閉了婚娑攝影店面,和婆婆一起照顧老人。爲了給公公治病,幾乎花掉了全部積蓄,到過的大小醫院不下二十幾家,只要有一線希望,她們就不放棄,就這樣,終於留住了老人。

婆婆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人,過去的苦日子,讓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胃病、神經衰落、腰痛病、心臟也不太好,爲了讓婆婆身體健康,王傳霞帶她四處求醫,在飲食上,也是儘量調劑着吃,最近還特意爲老太太買了“孟氏拔罐”,和專治腰痠腿疼得膏藥。老太太對媳婦是打心眼裏喜歡。 長時間同婆婆的和睦相處,她們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一樣的性格、相同的愛好、喜歡一樣的顏色、就連喜歡吃紅薯、南瓜、和胡蘿蔔都一樣。婆婆常說“俺這個媳婦真是隨俺!”二十多年的朝夕相處,她和婆婆從沒有紅過臉,儘量滿足老人的要求。耳濡目染,孩子們也爭着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逢年過節也都要給奶奶買上點小禮物。今年春節,王傳霞建議排全家照,老太太非常高興,兒子爭着跟奶奶合影、媳婦也搶着跟奶奶和照、孫子孫女更是爭着、搶着更她拍照,把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

王傳霞的丈夫一直在機關單位從事小車駕駛工作20多年,因工作經常外出,隨叫隨走。在家時間很少,且不固定,家裏家外全靠她一個人張羅。爲了支援丈夫工作,不讓丈夫分心,她沒有說過一句怨言,每次丈夫出差臨行前都再三囑咐,注意安全。

二十多年的婆媳生活,使王傳霞更加深深的理解了“孝順”的含義。作爲媳婦,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容易,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終會有回報的。

好婆婆好媳婦事蹟材料5

王淑珍,家住馬家村大房東屯,今年58歲,與丈夫劉文科結婚30多年,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一邊照顧公婆一邊開創自己的事業,靠自己的努力開辦了一個繅絲廠,多年來一家人是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受到鄰里的廣泛好評,被評爲十星級文明家庭。

她公公至今已去逝十多年了,老人在世的時候,王淑珍就精心照料他,公公生病,腳上的面板潰爛得不成樣子,幫他清洗腳上創面的時候,公公問她:“這傷口是不是有臭味啊,俺兒子進屋都說有一股兒味兒。”而她總是笑笑說:“不臭。”然而,怎麼能不臭呢?但是臭也得忍着,不能表現出來讓老人跟着心裏難受,就這樣她一直把公爹伺候到過世。

婆婆現在80多歲了,患直腸癌十年,初期經手術治療,病情大有好轉,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從2010年1月份到現在,她的病情又加重了,臥病在牀,生活就不能自理了,大小便沒有知覺,生活起居全靠她一個人照顧。王淑珍家開繅絲廠,每天早晨四點來鍾就得爲來上班的工人做早飯,但是每天她都堅持先給婆婆做早飯,煮兩個好嚼又有營養的荷包蛋,然後用羹匙一口一口喂婆婆吃,看着婆婆吃飽了,在去給工人張羅飯菜。一天三頓飯,她都堅持先給婆婆餵飯,再給工人做飯,天天如此。

侍候老人不單單是給她一頓飯一件衣裳那麼簡單,最難的還是給老人擦洗,收拾屎尿。婆婆臥病在牀,大小便根本就沒有知覺,拉尿在褲子裏那是常有的事,不但氣味燻人,而且一收拾準的弄得滿手都是屎尿的,最多一天她給婆婆擦過7次大便,她委屈的哭了,但她從來沒有責備過婆婆,沒少給她擦洗收拾,也沒少餵過她一頓飯。她小姑子在莊河一家養老中心幹活,她看她這樣侍候老人太辛苦,心疼的對她說:“嫂子,老人不能吃太多,不運動,吸收不好,大便次數就會增多。”而她卻覺得,跟婆婆生活在一起30多年了,從她嫁過來起就一直把她當母親對待,跟她建立了很深的婆媳感情,要是少喂婆婆點飯吃,看她吃不飽,她就會很心疼,只要婆婆能吃飽飯,吃得好吃得開心,她心裏就踏實了,多擦幾次大便辛苦點又算得了什麼呢?自從婆婆生活不能自理,她堅持每天都給她洗2-3次手,經常給她洗頭、洗牀單、換洗衣服,每天最少給她換尿不溼3次,費用達10多元錢。在她的照料下,婆婆臥病在牀這麼長時間,身上從沒生過褥瘡。

都說“久病牀前無孝子”,老人病時間長了,就不招兒孫待見了,但是她卻覺得照顧婆婆越久,心裏越是牽掛她,越是放不下。今年2月份,她姐姐因病去逝,她去姐姐 1 家幫忙料理後事,但是心裏始終放不下婆婆,總覺得心裏不踏實,她不在家她怎麼辦呢,誰照顧她吃飯,誰照顧她大小便,能照顧得好嗎?勉強在姐姐家住了一宿,第二天早晨一大早她就給她愛人打電話,問婆婆早晨怎麼辦,誰照顧她吃早飯,誰給她收拾屎尿?她愛人說她不在家他都不知道怎麼辦纔好,她一聽就更不放心了,馬上讓丈夫開車接她回家,給婆婆做飯收拾屎尿,收拾停當之後纔去姐姐家幫忙。她愛人一共兄弟姊妹9人,他三哥看她很辛苦,要幫她僱一個保姆照顧婆婆,她沒有答應,不是心疼錢,就是覺得老人跟她在一起那麼長時間,就跟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她要用自己的孝心來回報她,悉心照料她,讓她幸福的渡過自己的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