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事蹟材料>

家庭典型事蹟材料(通用5篇)

學問君 人氣:3.05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家庭典型事蹟材料(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家庭典型事蹟材料(通用5篇)

家庭典型事蹟材料1

丈夫李振基,40歲,中共黨員,江海區江南小學進階教師、校長、黨支部書記,市級優秀教師,第七屆江門市十佳青年;妻子伍素紅,40歲,中共黨員,江海區外海中心小學進階教師,教導主任,學科帶頭人,市級優秀教師文明家風,和諧家庭。兒子李嘉駿,16歲,共青團員,江門一中學生。公公,72歲,中學退休老師,中共黨員。婆婆,72歲。我們五口之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是全家人遵紀守法,崇尚科學,積極進取、樂於助人,相敬相愛,家庭和諧、溫馨,深受單位、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敬業愛崗,互相促進

1984年7月,我和丈夫都畢業於新會師範。因爲我們有着共同的理想——忠誠人民教育事業,而走在一起。儘管當時教師地位低下,收入微薄,跳槽風勁吹,仍沒有動搖我們的信念和追求。我們互相鼓勵、支援,在收入微薄的情況下,一起自費參加大專函授學習,提高專業水平,在取得大專畢業文憑後繼續自費報讀本科,先後獲得了本科畢業文憑。在工作上,我倆兢兢業業,刻苦鑽研教育教學理論,探索最佳的教育教學方法,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成績名列街道的前茅;我們先後成爲了學校的教學骨幹,參加街道、區的教學比賽都先後獲得一等獎。我倆以真誠和愛心成功地轉化了一批又一批後進生,也培養了一批批的優等生.能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撰寫教學論文,並熱心指導、扶助年輕教師。我夫妻倆的工作表現得到單位、家長、社會的高度評價。先後入了黨,評上小學進階教師。丈夫先後擔任了教導主任、校長,被評爲“江海區先進教育工作者”、“江海區優秀校長”、“江門市優秀教師”、第七屆“江門市十佳青年”;我也先後擔任學校語文教研組長、教導主任,被評爲“江門市優秀青年教師”、“先進青年德育工作者”,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獲市級以上獎勵。在近十年來,我倆每年都評爲街道文教支部的優秀黨員,我在XX年曾光榮地出席江海區第六屆黨代表大會,今年九月還被江海區評爲首屆名教師。

二、夫妻恩愛,同舟共濟

我夫妻倆恩愛和睦,一起承載工作、生活的重壓。我們都戰鬥在教育第一線上,都擔任學校的領導工作,工作繁重,但我倆能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援。生活上能同舟共濟,共同承擔家務勞動。由於公公、婆婆不是經常住在我這兒,有時回家鄉照顧我小叔的小孩,所以,當他們不在時,我夫妻倆下班後就分工合作做家務,邊做家務邊交流工作情況、商量生活事情,溝通感情,如果誰的工作任務重,對方就主動做好家務,減輕對方的工作負擔。因此,我倆很少因生活瑣事而吵架。1996年4月是我夫妻最經受考驗的一段時間,我剛做完人流的第二天,婆婆的闌尾發炎要做手術,第三天,4歲的孩子又出麻疹,不能去幼兒園,真是禍不單行。我們三個人都需要人照顧,而我丈夫又剛被調到離家較遠的小學當校長,許多事都千頭萬緒,不能請假照顧我們,我理解他,體諒他。爲了不影響他的工作,他請住在會城的姐姐請幾天假來照顧住院的媽媽。我也請了三天假在家照顧兒子兼買菜煮飯,做一些可口的飯菜送去醫院給婆婆吃,看望婆婆。丈夫也體貼我,晚上回來後馬上幫忙做家務,照顧媽媽。這段時間我雖然疲憊不堪,身體虛弱,但沒有怨言,因爲夫妻之間必須有一方要付出。就這樣,一家人互相關心,同舟共濟,平穩地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丈夫的工作也未受到影響。在共同的生活中我夫妻倆的感情更深厚。孩子長大了,就教他學做家務,要求他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會分擔家庭責任。因此,他放學回來看見我們還沒下班,就主動做家務,然後邊做作業,邊等我們回來吃飯。

三、尊老愛幼,家庭和睦,

在我的家庭裏,雖然各人的年齡、輩分、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衝突,大家能互相體諒,尊老愛幼、民主平等、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當公公、婆婆退休的時候,我和丈夫就把他們接過來一起住,因爲贍養父母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我把公公婆婆看作是自己的父母來孝敬。每天早晨起牀後或放學回來都親熱地問候他們,凡事多向他們請教,聽取他們的意見,交流對問題的看法;平時多做家務,邊做家務邊與婆婆聊天、學習廚藝、溝通感情。平時從不同途徑、用不同方法孝敬他們,如和他們一起到出外活動、買好吃的食物、好的衣服給他們等。婆婆年老多病,我從不嫌棄她。一發現她身體不舒服,就馬上送她去看病,端茶送藥,搽油、捶背、按摩手腳,精心照料。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象催化劑使婆媳感情融洽、家庭和睦、快樂。難怪婆婆感動地說:“你比我的親生女還要親啊!我在這兒生活很快樂、很幸福!”其實,兩位老人同樣把我這個媳婦當作親女兒來關愛。我生孩子坐月,丈夫沒空照料我母子倆,還沒退休的公公婆婆就把我母子接回家鄉精心照料,不讓我做一點事情,好讓我儘快恢復健康。我擔任學校的教導主任後,工作很忙,常常很晚纔回到家。婆婆很心疼我,又從家鄉回來幫我做家務,照顧小孩,有時侯,還燉雞湯、煲魚湯等給我補補身體,我感動不已的同時,也不好意思,因爲婆婆的身體也不怎樣好。婆婆說:“不用不好意思,一家人不成禮,誰有空誰做(家務),在工作上,我幫不了你,唯有在家務上幫你忙。看到你這麼辛苦,我們心疼啊!”這一句樸素的話包含她對我多少關愛、理解和支援。她和公公要把自己所有的愛奉獻給我們後輩,要成爲我們最堅強的支柱,成爲我們翅膀下強勁的風,托起我們高飛。

家庭典型事蹟材料2

於桂芹是一名中學進階教師,她自20xx年退休後就步入了社區工作。曾任先鋒辦事處老年協會副主任,現任長江社區第一黨支部的黨支部書記。她和老伴退休後,有了更多的時間學習和爲左鄰右舍鄰居服務的機會。她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在爭先創優活動中做出重大貢獻,展示出當代一名退休共產黨員在社區生活中的模範帶頭作用。

一、他們努力爲老年朋友服務

她和老伴都是勤奮好學的兩位老人,爲了活躍老年朋友的文化生活,在他們的眼裏老年朋友的健康、快樂是她最大的幸福。爲了活躍老年人的生活,還把自己家的保健磁帶拿出來,並親自到綠園小區和宣慶小區學習各種舞步。學習新十六步、十六步、二十步、五十六步等,然後在所住的小區裏親自教老年朋友。大家在教與學的過程和休息中,嘮嘮家常,增進了瞭解和友誼,愉悅了心情、鍛鍊了身體,同時也增進了小區的和諧與穩定,豐富了老年朋友們的萬年生活。

爲了讓老年朋友們能坐到一起嘮嘮家常,從而消除部分老年人的寂寞。他們自己用手一針一線地縫了七、八個椅墊,放在樓下的報亭裏,誰來誰坐,以免老人們着涼。

於桂芹還和老伴爲了增強保健知識,訂購了《老年報》、《老年學習生活》、《退休生活》,還購買了洪昭光的《讓健康伴隨着您》、《生活方式與身心健康》等書籍。並利用手中的學習材料爲依據,編寫或老年朋友通俗易懂的老年保健知識,給予老年朋友們進行老年保健知識講座。如:《熱敷可緩解老花眼》、《下蹲運動促健康》、《運動抗癌保健康》、《老年人不宜空腹晨練》、《散步是常壽“祕訣”之一》,《延年益壽“五字”經》、《預防老年人跌倒的平衡》、《每日健康行爲的基本準則》、《常吃胡蘿蔔預防關節炎》、《有些老人不宜大笑》、《幾種食物堪稱天然腦黃金》等。多年來進行老年保健知識講座60餘次。兩位老人爲使廣大老年朋友健康,長壽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同時他們也成了大家的知心朋友。

兩位老人利用自己學習的知識,協助社區認真搞好有關宣傳工作。宣傳《老年權益保障法》、《防火安全》、《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創建和諧社區首先要提倡孝道》、《青少年綠色上網》、《中小學生在什麼情況下尋求警方救援》等。爲增強社區老年朋友依法維權,教給老年人如何依法維權,爲在社區內形成敬老愛老的良好的社區風尚,爲增強大家的環保意識和防火觀念,以及青少年的安全意識,做出了他們的努力。他們還在社區發表了《創建和諧社會更需要孝道》的文章,指出父母給了兒女生命,盡了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兒女應盡贍養和孝敬父母的責任,實施孝道是家庭和諧、社區和諧的基礎,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在文章中向廣大的青少年提出要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的倡議。這篇文章的發表爲推動社區重孝道、創建和諧社區起着一定的作用。

二、爲創建文明樓到獻計、獻策

在創建文明樓道的過程中,他們倡議:創建樓道文化,讓樓道文化逐漸規範人們的行爲,從而提高人們的素質。在他們的倡議下,《八榮八恥彩畫》進樓道、《共產黨員職責》進樓道。《五愛》《四有》進樓道,爲了美化環境,他們還把自己家的六盆花獻了出來,分別放在走廊的窗臺上,還每天負責澆水。在她的呵護下,花開四處香。在環境美化和淨化的過程中,隨地仍碎紙的現象沒有了,亂寫亂畫的現象沒有了,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了,真正達到了創建文明樓道的目的。

三、關愛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於桂芹是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關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成了她的職責。雖然她已經退休在家,但她始終不忘教育青少年的責任。他們老兩口給社區中小學生講了《中小學生爲什麼不能喝酒》,指出了青少年正在長身體時期,喝酒容易傷身,影響健康,酒精刺激影響記憶力,使記憶力減退,影響學習。喝酒過量使人失態,甚至幹出違法亂紀犯罪之事,葬送自己的前途。

大家都知道有一個黨員叫於桂芹,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她的身影,他們儘自己所能默默地奉獻着自己的愛心,用愛架起了鄰里之間友誼的橋樑,用愛創建社區的和諧。用愛譜寫共產黨員爭先創優新篇章。

家庭典型事蹟材料3

陳宏瑞是大通區洛河鎮淮建村村委會主任,同時還是淮南市綠佳園園林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他在當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不僅是因爲他在事業上取得的成績,還因爲他和他的家人有很強的環保意識,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工作,自覺維護公共環境。“綠色環保,從我做起”,是陳宏瑞一家的響亮的口號,他們不只是這麼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樹立環保意識,節能環保從點滴做起

陳宏瑞是做園林工程的,所以他有極強的環保意識,這是長期養成的習慣。陳宏瑞和他家屬在家庭中帶頭開展環保行動,並用自己的行爲習慣去教育、感染孩子,經常提醒家庭成員在各方面從環保定位,從思想上營造綠色氛圍,生活實踐中創建綠色家庭。

他們平時注重學習和運用環保知識,並把環保落實在行動上,處處以環保標準爲依據。購買家電首選環保節能產品,購置電腦選防輻射的顯示器,購置電視機選擇防靜電產品,電冰箱也是無氧的綠色冰箱。在節能方面,家裏的廚房和廁都按上節水龍頭,大廳裏使用的是節能燈,並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平時,用過的洗菜水和洗衣水都存着用來拖地;沖淋浴時站在洗澡盆裏,節省下來的水用來沖廁所,淘米的水用來澆灌花木。用他的話說,這是“廢物利用”。爲了減少一次性產品的消費,他要求家人杜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爲了降低白色污染,他堅決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飯盒。他是這樣做的,並且時時提醒身邊的人,向別人宣傳節能環保知識。

二、將“綠色”引入到淮建村經濟發展中

淮建村有三十多年蔬菜種植歷史,發展至今,已經有了千餘畝的基地規模,是淮建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也是村民致富的主要來源。但是多年來,菜農們一直沿襲舊時的蔬菜種植技術,旱了就漫灌,大量的施化肥、噴灑農藥,不僅浪費資源,還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且這樣種出來的菜還賣不上價。這個問題急壞了一直以“節能環保”爲宗旨的陳宏瑞,他經過苦思冥想,多方打聽解決方案,最終帶領羣衆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引導菜農施綠色肥,到淮南農場拉奶牛糞便製作綠色肥,不僅能減少污染,還能減少農藥對人體的傷害;他請來市農委和農科所的專家,教授如何透過物理方法解決病蟲害的問題;爲了解決灌溉問題,他多方籌資,爲蔬菜基地修建了石渠,並引導菜農採用科學方法澆灌蔬菜。如今淮建村的蔬菜不僅打出了自己的市場,註冊了“淮建村”品牌,還被農業部認定爲“無公害蔬菜”,淮建村被認定爲“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三、大力提倡沼氣池建設,建設綠色環保新農村

在農村大力發展沼氣池:能有效地節省燃料,據統計,建造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可以解決一家5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燃料,農戶每年累計節省燃料費用約1500元;能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一座沼氣池年產沼肥約27噸,相當於尿素300公斤,磷肥500公斤,硫酸鉀200公斤;能提高土壤肥力,施用沼肥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地力,降低生產成本;能保護森林資源,發展沼氣後,農民用沼氣代替柴草爲燃料,從而換來了青山綠水,促進林業生態的發展。總之,有利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改善生態環境,而且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改善農村公共衛生環境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陳宏瑞在瞭解了建沼氣池的好處後,他大力提倡村民“改廁、改廚”,走村串戶宣傳建沼氣池的好處,並且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經過他的宣傳發動,淮建村有50戶村民建立沼氣池,並在使用中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對淮建村建設綠色環保新農村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陳宏瑞一家,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時刻牢記“節能環保”的宗旨,並用自己的行爲去感染他人,是不少村民的模仿、學習對象,爲我們村百姓養成節能綠色的生活習慣做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家庭典型事蹟材料4

我叫魏玲,今年46歲,高中文化,平橋辦事處平電社區計生專幹;丈夫黃萬明,44歲,中共黨員,專職志願者。我們的家庭是四口之家,是一個非常平凡而普通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而是用我們自己辛勤的努力守望着家的幸福,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夫妻恩愛,同舟共濟

家庭,不僅僅是夫妻恩愛,白頭偕老的長相廝守;不僅僅是尊老愛幼,其樂熔融的和諧氛圍。家,意味着責任、奉獻、寬容和理解。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1994年我與丈夫結婚,一年後生育了一個女兒黃婧。當時儘管我們工資微薄生活窘迫,但我們夫妻相互關愛、相互支援,一起承載生活工作的重壓,使我們婚後的日子過的和諧而溫馨,我倆不管是誰上班出門前,總會聽到另一半溫馨的祝福。2012年夏天,丈夫在南方得了腸梗阻病生命垂危,在武漢手術後,我一個人忙前顧後護理精心照顧我的丈夫,經過一個多月的陪護使他轉危爲安,是我給予丈夫第二次生命和生活的希望。20年來我倆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夫妻恩愛,很少因生活瑣事而吵架。

二、尊老愛幼,家庭和睦

古訓有言: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我公公2000年有病去世,婆婆喜歡清靜一人生活。婆婆身體好,懂禮數又能幹,我很喜歡。有人說“婆媳難過”但我不這麼認爲,經常把婆婆接到我家居住,逢年過節總要帶上禮物到婆婆家中看望。婆婆每次有病住院我都會到病榻前侍奉;平時還不斷給婆婆買衣服、送零花錢、爲她過生日,婆婆逢人就誇我孝順。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我們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以身作則,孩子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所以我們總是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談舉止,當好女兒的好榜樣。一有空閒,我就會叫女兒去幫奶奶揉揉肩、捶捶背,讓老人美美地享受一把天倫之樂。

爲了培養女兒成才,我與天下大多數父母一樣,對孩子,我們總是無怨無悔地愛着。但對待孩子,光有愛是遠遠不夠的,孩子更需要良好的.教育。由於丈夫工作忙,常年在外地工作,女兒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和學習輔導工作,基本上全有我一個人承擔。所以我不但悉心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還隨時關注着她的心理成長,鍛鍊她獨立解決問題和樂觀生活的能力,並引導她養成勤儉節約、嚴謹做事的良好習慣。20xx年,女兒不負衆望以優良的成績考入上海師範大學。

三、互幫互助,鄰里和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能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工作中,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嚴於律己,寬於待人。我們夫妻近二十年來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我是一個熱心人,對鄰居總是以誠相待,每天見了面主動打招呼問個好,鄰居家有事兒總忘不了主動幫忙。從老家帶來一些土產品也不忘分一些給鄰居,看到鄰居家的孩子總要拿出點心水果給他們吃。真心待人是我們全家的處事態度,我們一家人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我們都熱心幫助。我們一家人都希望透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爲那些貧困的家庭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爲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熱愛公益,回報社會

在大病初癒後,丈夫也由衷地感到生命的脆弱,便立志做一名全職志願者,以此來回報社會。20xx年3月份在身體稍微恢復一點後,我和丈夫、女兒便一同加入了信陽公益志願者聯合會,成爲一名光榮的志願者。

爲推動志願者工作,全家經常在一起探討如何更好開展志願服務,在丈夫的提議下,20xx年5月份,我們在平電社區成立了全市首家民間社區志願者服務站,全家也成爲志願者服務站的第一批志願者。我們濟貧助學、扶老愛幼、義務獻血、服務環保,積極做善事、做好事,遇到了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義務爲她們捐助生活必需品並長期提供經濟資助,受到了當地羣衆的一致好評。20xx年,我丈夫黃萬明被平橋區區委、區政府評爲“平橋區十大道德楷模”、“信陽市文明市民”榮譽稱號,丈夫並把所得獎金5000元人民幣捐給了信陽公益志願者協會。

五、崇尚科學,勤儉持家

我們的家庭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我和丈夫常教導孩子:“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裏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如:水龍頭壞了,換個皮墊、加個螺帽就廢物利用起來;全家人的洗衣水總是用盆接起來拖地或沖刷廁所;家中進行垃圾分類等料;平時做到人走燈滅,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噸水。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併成爲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還在在房前屋後都種植了樹木、花草,爲家庭創造了一個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

幸福是什麼,腰纏萬貫不一定幸福,位高權重也不一定幸福,一家用夫妻的相敬如賓,尊老的一顆孝心,助人的一股熱情,創業的同舟共濟,育人的言傳身教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一個幸福的家庭,應當是一個和諧的家庭、勤勞的家庭、學習型的家庭、環保型的家庭。今後,我要繼續加強學習,嚴於律己,不斷提高充實自我,用自己的言行去帶動更多的人,建設幸福和諧的社會主義大家庭。

家庭典型事蹟材料5

在舒莊鎮大顧村張寨自然村,有一個和睦、溫馨、幸福的家庭。這個家庭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但無數點滴卻匯聚成一個愛心之家。他們就是姜志靈、張孝俠家庭。姜志靈,現年52歲,是舒莊鎮大顧村黨總支書記。妻子張孝俠,現年50歲,他們與88歲的老母親、三個兒子,兩個兒媳,三個孫子女組成了美滿幸福、四世同堂的十一口之家。家庭成員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團結鄰里、攜手並肩共擔生活中的風雨。

一、互敬互愛,和諧持家

由於夫妻兩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姜志靈同志還努力做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與別人喜歡熱鬧,將時間花費在喝酒打牌等娛樂活動上面相反,他把工作之餘的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目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身爲一家之主,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作爲丈夫,他愛護妻子,與妻子互相關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爲小事爭吵;作爲父親,他以身作則,注重對子女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孩子節儉、謙遜、自強的良好品質,教育他們獨立自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妻子張孝俠一直站在姜志靈的身後,扮演着賢內助的角色,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她不但獨自承擔起家中10餘畝承包地的耕作,而且照顧着一家人的飲食起居,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窗明几淨,以此默默支援丈夫在外的事業。

和諧的家庭是和諧社會重要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諧的堅實基礎。姜志靈與愛人張孝俠在生活中他們相互照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援,結婚多年來,幾乎沒有因爲什麼事情紅過臉,當意見不統一時候總是能夠用理智的態度去溝通。這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常常引來鄰里、親朋的羨慕和稱讚。

父母言談舉止,一點一滴對孩子產生很大影響,大兒子姜偉大學畢業後進入聯通公司工作,現在是界首市沙南片負責人,大兒媳在郵政儲蓄銀行上班。二兒子在外務工,二兒媳在家開了一個小型超市。三兒子尚未結婚,在外務工。兩個兒子一直沒有分開另過,而是和睦相處,婆媳間、妯娌間從未紅過臉。由於姜志靈、張孝俠夫婦平時待人接物的一言一行,感染、教育了三個兒子養成獨立的品格,孝親敬老,尊重他人,做事嚴謹,謙虛謹慎,有遠大理想,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搞好鄰里關係,熱心社會公益。

姜志靈一家人能做到在生活中熱心、善良,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經常幫助鄰居解決家庭中困難。村中的紅白喜事,大家都會找姜志靈張羅,節假日主動走訪鄰里,街坊鄰居關係融洽。樂於爲鄰里辦實事,辦好事。哪家有個大事小情,都有他們夫婦忙前忙後的身影,用一腔熱情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該家庭能保持良好融洽的鄰里關係,尊重鄰居,能帶頭做好村裏要求的有關事項。積極參與村裏的各項活動,配合村裏開展相關工作,熱心公益事業。在自己的位置上,盡職盡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文明和諧家庭,爲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以身作則,愛崗敬業

姜志靈同志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責任感,愛崗敬業,勤奮務實。他參加工作後,先後擔任過村計劃生育專幹、村主任、村黨總支書記,無論在什麼崗位上,他都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基層崗位埋下頭、紮下根,幾十年如一日,認真細緻兢兢業業。做爲一名員,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法令法規及本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工作制度及流程,從未出現一次差錯,維護國家和集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