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生活常識>

養胃小常識:吃什麼可以養胃?

學問君 人氣:1.89W

胃不好的人少吃三種水果

養胃小常識:吃什麼可以養胃?

水果多吃對身體也不好,有沒有發現吃得胃有些不舒服?建議一些“老胃病”應該少吃三種果兒。

獼猴桃通便但“燒心”

獼猴桃可以通便,富含維生素C,被稱爲“水果之王”,但是專家提醒,獼猴桃屬寒性,過食損傷脾胃的陽氣,會產生腹痛、腹瀉等症狀。

另外,獼猴桃中所含的大量維生素C和果膠成分,會增加胃酸、加重胃的負擔,產生腹痛、泛酸、燒心等症狀,天氣寒冷時症狀還會加重。在目前這樣寒冷的季節裏,胃病(脾胃陽虛)患者應當少吃甚至不吃獼猴桃。

鮮棗好吃但棗皮扎胃

冬棗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專家提醒,鮮棗不宜吃太多,否則會傷腸胃。

這是因爲大棗的膳食纖維含量很高,一次大量攝入會刺激腸胃,造成胃腸不適。膳食纖維大部分存在於大棗的棗皮中,而大棗的棗皮薄而堅硬,邊緣很鋒利,如果胃黏膜剛好有炎症或者潰瘍,會加重疼痛和不適。

山楂開胃易致結石

很多人覺得山楂開胃,酸甜可口,因此一不小心就會吃很多。但專家說,脾胃不好的人少吃山楂,過量吃山楂有可能導致胃結石。

因爲山楂中果膠和單寧酸含量高,接觸胃酸後容易凝結成不溶於水的沉澱,與食物殘渣等膠着在一起形成胃結石,結石可引起胃潰瘍、胃出血,甚至胃壁壞死和穿孔。但是把山楂煮熟了吃會減少單寧酸的影響。

養胃小常識:

1、防:首先注意胃部保暖,及時增添衣物;其次避免吃生冷食物,防止腸胃受涼不適。

2、養:腸胃病,“三分治,七分養”,對於有腸胃病史的人更要注意養護腸胃。比如,早餐喝小米粥,就特別養胃;晚餐,注意適當減少豆類、糯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的`攝入,減輕腸胃負擔。

3、治:一旦腸胃“急”病要早治療,最好選擇中成藥而非西藥“調養”兼治療,否則長期的消化不良、腹瀉等會使腸胃向慢性胃炎和慢性腸炎等轉變。

4、加強營養應選用易消化、含足夠熱量、蛋白這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稀飯,各種豆製品及各種水果、蔬菜能。

5、限制多渣食物,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纖維較多的芹菜、韭菜等粗糧。

6、不吃刺激性太大的食物,禁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肉湯、生蔥等。

7、注意制定合理的飲食制度,定時定量,細嚼慢嚥,減輕胃的消化負擔。

8、忌狼吞虎嚥。

食物進入胃內,經儲納、研磨、消化,將食物變成乳糜狀,才能排入腸內。如果咀嚼不細、狼吞虎嚥,食物粗糙,就會增加胃的負擔,延長停留時間,可致胃粘膜損傷;另外細嚼慢嚥,能增加唾液分泌,而使胃酸和膽汁分泌減少,有利於胃的保護。

9、忌咖啡濃茶。

咖啡、濃茶均爲中樞興奮藥,都能透過反射引起胃粘膜缺血,使胃粘膜的保護功能遭到破壞,從而導致潰瘍發生。

10、忌濫用藥物

容易損傷胃粘膜的藥物主要有三類:一是乙酰水楊酸類,如阿斯匹林;二是保泰鬆、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物;三是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藥物。故應儘量避免服用這些藥物,如必須使用時,則要控制劑量和療程。

11、忌精神緊張

一個人在緊張、煩惱、憤怒時,其不良情緒可透過大腦皮質擴散到邊緣系統,影響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直接導致胃腸分泌出過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縮、幽門痙攣、排空障礙,胃粘膜保護層受損,最終形成潰瘍。

12、忌過度疲勞

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如果過度疲勞,都會引起胃腸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調,胃酸過多而粘液減少,使粘膜受到損害。

13、忌酗酒無度

酒精本身可以直接損害胃粘膜。除此之外,還能引起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反過來加重胃的損傷。

14、忌嗜煙成癖

吸菸將使胃粘膜血管收縮,減少胃粘膜的前列腺素合成,這是一種粘膜保護因子。與此同時,吸菸還會刺激胃酸和蛋白酶的分泌,加重對粘膜的破壞。

15、忌飢飽不均

飢餓時,胃內的胃酸、蛋白酶無食物中和,濃度較高,易造成粘膜的自我消化;而暴飲暴食又易損害胃的自我保護機制。胃壁過多擴張,食物停留時間過長等都會促成胃損傷。

16、忌飲食不潔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胃病和十二指腸潰瘍的重要病因之一。在潰瘍病人中,該菌的檢出率高達70%以上,而潰瘍病治癒後,該菌亦消失。潰瘍病人可透過餐具、牙具以及接吻等密切接觸傳染,不潔的食物,也是感染的原因之一。

17、忌晚餐過飽

很多人喜歡把一天的食物營養集中在晚餐上,或者在睡前吃點東西。這樣做,不僅會造成睡眠不實,容易導致肥胖,還可因刺激胃粘膜使胃酸分泌過多而誘發潰瘍形成。

養胃的食物:

1、牛奶

味甘、性平,歸肺、胃經。

作用:補肺胃,生津液,潤大腸。宜於陰虛胃痛,津虧便祕;近代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習慣性便祕。腹瀉、脾虛證、溼證者忌食。

2、粥類

粥類容易消化,尤其八寶粥,裏面含有花生、杏仁、白糖等,熱量更高更豐富,對胃有好處。而新鮮的花生富含蛋白質、脂肪,能有效地保護胃。確定適合養胃的早餐食物,原則有三:易消化,防刺激,多營養。如:雞蛋羹、雞蛋湯、煮雞蛋、大豆、豆製品、蔬菜、水果等。

推薦食譜:酸奶1瓶或新鮮牛奶半磅、燕麥粥、蒸或煮雞蛋1個、水果(西瓜、香蕉)或麪條。建議時長:20分鐘左右。

3、湯水

比較養胃的東西首選不是粥,而是湯,湯還不能是肉湯。肉湯也含酸多,菜湯較好,什麼菠菜、粉絲、雞蛋能上的都上。再加點雞精調味。

4、主食

最養胃的,是麪條。米中含酸多,所以少吃米飯。如果熬粥,少放點蘇打進去,對胃有好處。另外就是餅乾。

5、蘋果

味甘、性涼。

作用:健脾補氣益胃,生津潤燥。宜於脾虛食少,胃陰虧虛,陰虛胃痛。

6、包心菜

有健脾養胃、緩急止痛、解毒消腫、清熱利水的作用,可用於內熱引起的胸悶、口渴、咽痛、小便不通、耳目不聰、睡眠不佳、關節不利和腹腔隱痛等症。其含有的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止痛及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捲心菜與薏米、陳皮、蜂蜜同煨可用於治療胃脘脹痛、上腹脹滿及胃、十二指腸潰瘍,與赤小豆、冬瓜、冰糖煨熟可消腫利水。大便溏瀉及脾胃虛弱者不宜多吃。捲心菜富含防衰老的抗氧化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增進身體健康的功效。鉀對防治高血壓很有益處。維生素K有助於防止血液凝固,增強骨質。維生素U具有保護黏膜細胞的作用,據說對胃火及胃潰瘍的預防與治療有較好的效果。

7、菠菜

味甘性涼,能潤燥養肝,益腸胃,通便祕。《食療本草》載:“利五臟,通腸胃,解酒毒。”菠菜可促進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慾,助消化;豐富的纖維素還能幫助腸道蠕動,有利排便。不過,菠菜草酸含量高,妨礙鈣質吸收,應避免與豆腐、紫菜等高鈣食物同吃,或在烹煮前輕汆,除去草酸。

8、紅薯

性平,味甘,補脾益氣。《綱目拾遺》記:“補中,暖胃,肥五臟。”天寒食用,正氣養胃,化食去積,兼可清腸減肥。很多人認爲吃完紅薯放屁多,其實是胃腸蠕動所致。糖尿病患者食用。

9、南瓜

《本草綱目》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消炎殺菌、止痛。其所含的豐富果膠,可“吸附”細菌和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鉛等,起到排毒作用。同時,果膠可保護胃部免受刺激,減少潰瘍。可用南瓜煮粥或湯,滋養腸胃。

10胡蘿蔔

性味甘平,中國醫學認爲它“下氣補中,利脾膈,潤腸胃,安五臟,有健食之效”。豐富的胡蘿蔔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能明目養神,增強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胡蘿蔔素屬脂溶性,和肉一起燉最合適,味道也更好。

養胃中藥:

中藥健脾養胃可服用人蔘健脾、參苓白朮、四君子、香砂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