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社會實踐報告>

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關於三農問題範文格式

學問君 人氣:1.65W

大學生關於三農問題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1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制約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三農”問題也備受關注。從中央到地方,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也在不斷的加大。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關於“三農”問題的闡述佔了很大的篇幅,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對“三農”問題也做了進一步的部署和安排,會議強調: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和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的方向?

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關於三農問題範文格式

我們主要立足當地實情,深入瞭解當地情況,親身體驗當地生活,聯繫當地村委,走訪農戶,搜尋龍回鎮三益村的相關資料,考察該村在新農村建設所出現的問題,對搜尋的資料彙總分析,爲當地鎮府家及相關部門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資訊,提出新農村的新思路,新方法。

此次調查採用了問卷的形式,共設定了10道題,其中有8道選擇題,2道簡答。問卷共發出100份,回收了89份,回收率爲89%,而有效問卷有77份。就問卷中的四道選擇題進行了統計分析,選取的四道選擇題爲:

1.你對“三農”問題是否關注? a.是b.否

2.“三農”指的是哪幾個方面? a.農業b.農田c.農村d.農民

3.你對“三農”政策知識的獲得來源於: a.電視b.廣播c.報紙d.聽說

4.你認爲“三農”政策的制定對農民來說: a.有幫助b.沒有幫助c.不知道

對以上四道選擇題進行了統計分析,其中第2題是有固定答案的,而其他3道題是反映個人意見的,沒有固定答案。在回收的有效問卷中,有26份選擇了正確答案,正確率爲33.77%;而對於第1題有54份問卷選的是b答案,這就意味着有70.13%的農民對黨中央制定的政策還並不是十分關注;對於第3題有49份選的是d答案,就是說63.64%的農民是聽說的,而不是他們自己積極主動去關注去搜集有關的政策資訊。對於第4題,有42份選的是不知道,比重爲54.55%,更加體現了農民對政策意識的淡化。儘管這只是部分地區的個別反映,但卻是我國農業發展現狀的真實寫照。是我國農業落後,農民增收困難的真實反映,有此我們可以推及全國的農業現狀。

一、基本情況:

地處我鎮中北部,105國道、贛粵高速、京九鐵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三益圩地處該村,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全村人口2213人,其中黨員51人,553戶,轄13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1323畝,山地面積9000餘畝,水面面積1500畝。

近幾年來,三益村黨支部、村委會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以支部書記“雙帶致富”和黨員“十帶頭”爲龍頭,圍繞“富一方百性,促一方發展,贏一方民心”的目標,紮實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產業化進程。目前已發展纖維板廠等企業2家,甲魚養殖、鮎魚養殖、鰻魚養殖、生豬養殖、甜柚、腐竹加工等基地初具規模,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非常明顯,起到了良好的示範效應和引導作用。

爲了增強爲民服務功能,滿足村民的社會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特地設立了“爲農社區服務中心”,中心內設黨員教育、農技服務、計生醫療、自選購物、幼兒教育、治安調解、文化娛樂等服務中心,初步形成了一個功能較全,服務到位的村域經濟服務區,促進了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二、調查情況:

我國農民對農業政策的關注程度是非常低的,這也說明我國政府結構在農業政策的實施推動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還不夠充分。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政府的宣傳力度不夠。由於農民自身素質普遍偏低,他們一般不會自己積極主動地去關注政府的政策,在政府制定政策後,沒有做到有力的宣傳,使得政策沒有深入到羣衆中去,最終導致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貫徹和落實。

2.農民增收困難,城鄉收入差距逐步擴大。農民收入低,而且增加收入的途徑有限,致使農民增加收入極其困難,使得農民在擴充自己知識,瞭解國家政策的投入非常低,所以對國家的政策關注程度自然不高。而城鄉差距的擴大更襯托出農民的貧窮與落後,使農民收入表現相對低。

3.農民思想禁錮,小農意識仍然根深蒂固,進一步制約了農民積極創新,開展新事業的思維。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13億多人口,9億在農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農村教育對於提高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農村現代化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興,百業興;農民富,萬家富;農村定,天下定”.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沒有農村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就沒有全國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因此“三農”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穩定發展必然會受到影響。儘快解決“三農”問題是我國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我國迫在眉睫的緊要任務。

三:提出建議:

1.提高當地農民自身素質,增強農民的競爭意識,增強農民的就業後勁。目前,我國農業在總體上實現了溫飽、進入小康的前兩步目標,已經開始向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邁進。然而,中國農村的現狀卻令人擔憂。目前,我國農民整體素質較低,難以適應現代化農業需要的狀況,這將成爲阻礙我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這樣,如何培養大批安心在農村的專業人才和具有較高素質的農村勞動者,適應農村經濟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成爲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而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就是普及農村義務教育。

2不斷調整三益村產業結構,不斷進行創新,積極發展優勢產業。積極發展蔬菜、水果、畜牧、水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及技術密集型產業。不斷推進農業土地制度創新,生產經營組織制度創新,培養農業高科技人才,建立農業領域的龍頭企業,主導產業。爲了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各級財政要安排支援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專項資金,較大幅度地增加對龍頭企業的投入”.對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的技改貸款,可給予財政貼息。對龍頭企業爲農戶提供培訓、營銷服務,以及研發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展基地設施建設和污染治理等,可給予財政補助。創造條件,完善農產品加工的增值稅政策。對新辦的中小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要加強創業扶持和服務。

3.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建立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引導農民轉變思想意識、觀念,解放思想,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更加註重統籌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在工業化初期,農業支援工業,是一個普遍的傾向;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也是一個普遍的傾向。我國現在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今後在支農補農的政策上既要保持穩定性,連續性,又要進一步擴大範圍,加大力度,增強政策的“邊際效應”,實現農民的增富減貧。要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必須抓住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要素,切實保護好耕地,積極引導農民理性種糧,引導農民建立銷售協會等中介組織,積極利用期貨市場,開拓國際市場,避免糧食市場出現新的大起大落,影響農民增收。

4.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加大農業稅免徵減徵力度。第一,轉移農村富餘勞動,不要一門心思地儘想着往城裏送,還應該立足農業和農村,儘量將農業做大做強,讓更多的農民不需要進城,在農村就可以發家致富,所謂的農村富餘勞動力應該是一個相對的、變化的概念。相對現在農業還很落後蕭條的情況,九億農民當然是太多了,但假如我們把農業的本職工作做好了,這個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富餘”是不是會少餘一些呢?第二,加快速度,加大範圍,重點向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傾斜,並警惕農民負擔以各種隱蔽的形式反彈;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有條件的地方將提高補貼水平,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將大幅度增加;對農村教育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投入也將有較大幅度增長。

5.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着許多矛盾和問題,突出的是農民增收困難。這不僅僅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性矛盾的現實反映,也是國民經濟發展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集中體現。要解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必須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積極探索新思路、新辦法。不僅要做好農村內部改革的文章,而且要做好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文章。

從農業農村與國民經濟的關係來看,主要是“三個不協調”,一是就業結構調整與產業結構調整不協調,二是城鎮化進程與工業化進程不協調,三是資源與國民收入在城鄉之間分配不協調。農業發展面臨的環境和條件都發生很大變化。

總之,我國現在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處在探索階段,遇到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我相信在黨的政策指導下,透過農民的勤勞勇敢地奮鬥拼搏和積極主動地真抓實幹,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農業必將呈現一片豔陽天。

四、實踐收穫: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許久,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經受風雨,見識世面,增長才幹,以實際行動去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天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着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一分付出,一分收穫,有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在社會實踐中可以學到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它讓你開闊視野,瞭解社會,深入生活,無限回味。更何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閱歷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社會實踐是一種動力。看到在土地上耕種的農民,在工地上揮汗的工人,我明白了書桌的分量,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油然而生,是人民哺育了我,培養了我,給了我知識和一切。作爲一名大學生,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我會無條件地把所學的知識和一切奉獻給祖國和人民。

在實踐的這段時間內,感受着農村的氛圍,這些都是在學校裏無法感受到的。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裏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儘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着學生的身份。在這次實踐中,這一點我感受很深,所以只有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才能是一名真正的新世紀大學生。

最後要說的是我們的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我們青年大學生的活動是不會結束的,我們將繼續爲一些社會弱勢羣體送去我們的關懷,讓我們大家一起去感知社會,去回報社會。

大學生關於三農問題的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2

一、實踐目的:

調查農村經濟發展狀況,瞭解三農問題落實情況,並在調查過程中瞭解社會,接觸社會,使這次實踐活動成爲投身社會的良好途徑;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透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這次社會實踐,讓我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農村的感情,拉近了我與中國國情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纔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爲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爲堅實的基礎。更加明確學習的動力與使命!

二、實踐內容:

瞭解三農問題及農民收入情況,瞭解實踐地基本情況。對基層經濟建設情況深入瞭解,關注三農基本問題。透過走訪等形式,發現現存問題與優點,從農民收入來源,農民子弟的受教育程度,農民的業餘活動,農村的面貌變化等不同方面來展現農村這些年來的巨大變化。同時也要調查農村發展過程中的不足與缺點。

三、實踐結果:

(1)農村經濟發展狀況

淺口村的村民熱情大方說起這些年來的變化,老鄉們可是有說不完的話,遠了不說,就說五六年前,農民收人還主要來源於糧食作物的兌換。小麥、玉米、等是農民的生活資料,在賣出的同時—定要留下至少—年的口糧。花生、芝麻等經濟作物自然是農民經濟的主要來源。糧食收入以後,該賣的賣,該留的留,農民收人微薄。當時副業養殖也是農民的收入之一,在農村幾乎每家都養兩三頭豬,此外還有牛、羊、雞等家禽,這些增加了農民收人,在種植上除去種子、化肥、灌溉等方面,技術不斷更新,在養殖上,品種培育,疾病預防等方面不斷創新。農村經濟穩步發展。隨着國家對三農問題的不斷完善,農民的收入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蔬菜大棚成爲“時尚”,技術指導·商品運輸業都逐步解決,易於管理,操作簡單,收成好,具有豐厚利潤。部分村民(男性居多)選擇外出打工,近年來村裏的留守婦女不僅務農,還找到了新的收入來源,編制汽車墊·織假髮等手工製作。更有村民經商致富。

但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着許多不足與弊端。留守兒童成爲不可迴避的焦點,沒有父母在身邊教育,爺爺奶奶的過分溺愛使很多的孩子輟學在家,難以管教,沒有得到應有的教育。子女在外打工,留下年邁的'父母無人照看,只能守着諾大的房子,自我照顧,生病無人管。農村文化娛樂較少,不少農民缺乏娛樂活動,不利於家庭和睦。不可否認農村和城鎮還存在着不小的貧富差距,但村民與村民之間也有不小的差距,有的村民認識落後,行爲懶散思想意識沒有更高的追求,或者家中勞動力缺乏等原因。有的村民經商,跑車拉貨,帶來可觀收益,貧富差距明顯不平衡。由於不合理的治理,村裏部分地段沒有及時規劃建設,村莊裏,舊屋閒置很多,大都是八·九十年代修的。有的在村邊新修樓房,老屋拋荒空閒,造成土地資源浪費。生活垃圾沒有合理處理,以至於垃圾遍佈地,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

(2)關於三農問題

我們瞭解到三農問題的基本內容:農民·農村·農業,其中

農民問題:是“三農”問題中的核心問題,集中表現爲農民的經濟收入低,增收難,素質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貧富差距大。

農村問題:集中表現爲農村面貌落後,基礎設施不齊全,經濟不發達。

農業問題:農業仍然是制約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集中表現爲農民種的東西賣不出,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沒有形成規模經濟,農業產業化程度低。

三農問題產生的原因:

農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這是三農問題產生的根源。

土地資源不足,農村勞動力嚴重過剩,及土地產權模糊。中國由於人多地少的國情,因而農民得到的土地很少,甚至有些地方的農民沒有土地,所以在農村種就出現了勞動力過剩的現象。在我國,土地的直接所有權屬於鄉﹑村社集體,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城市經濟日益發達,因而城市經濟的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加劇,使得地方政府和村社集體不斷改變土地使用方式,獲取農民的土地,修路建工廠等改爲他用,地方政府以“經濟發展”的名義過分使用土地的代理權,從而村社集體對土地的使用權日益模糊。

投入少。農民由於收入少,增收難,就越來越少的投入資金在農業上;國家雖然撥發了大量資金用於經濟發展,但大部分都用於二﹑三產業,因此在農業和農村上的投入很少,缺乏強勁的經濟後盾。

農民的素質普遍較低。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經濟的發展需要高科技的支撐,農業也一樣,但很多農民由於素質低,缺乏知識,不能掌握高科技術,不能將其轉化爲生產力。

農業產業化程度低,這是引發三農問題的重要原因。在我國,還是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爲主,並沒有完全形成規模的經濟。

透過十天左右的實踐,我們不但瞭解到在黨中央的支援下農村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實踐中鍛鍊了自我,提高了自我,使我們更能接受社會,適應社會。透過實踐我們清楚地看到黨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重視程度,黨中央對農村經濟建設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實踐地認真執行了這一政策,由原來的單一的糧食作物極少數的如棉花等經濟作物,逐漸發展到蔬菜大棚等經濟作物,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是進行農村稅費減免,免除農業稅並增加農業補貼,進一步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農村扶貧開發農村合作醫療成爲可圈可點的焦點,解決了農村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爲廣大農民羣衆帶來實惠;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充分利用農村剩餘勞動力。推舊房蓋新屋的事情接連上映,年久失修的街道也在換新貌,在一片欣欣向榮的氣象中,卻依然存在一些問題,農村與城市人均收入差距巨大,娛樂活動較少,國家優惠政策落實不夠全面等問題,這些都應引起我們的重視與注意.透過這次活動我切身感受到了人民對現在生活的滿足與一些擔憂,更加感受到了我們與農村息息相關,就應該爲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四實踐總結與心得:

經過社會實踐調研發現農村基礎設施正在不斷完善,修路築房着力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業和農村的發展能力;農村社會事業有待開發,着力提高農村文化、教育、衛生保障水平;完善基層政府和基層組織的職能,着力提高農村基層組織的行政管理和服務水平。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小組深刻了解農村發展之艱辛,需要我們這一帶更加努力,肩負着祖國發展的重任;同時,我們也深刻體會到團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