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社保政策>

醫療保險繳費能和退休一樣搞“延遲”嗎?

學問君 人氣:7.93K

7200多萬退休人員不需繳納醫保費就可以享受醫保待遇的日子還有多久?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一些資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醫療保險繳費能和退休一樣搞“延遲”嗎?

從2015年11月初中央公佈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到上週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求是》雜誌上的文章都明確表示,政府正在研究制定職工醫保退休人員繳費政策。記者採訪的多名專家認爲,在人口老齡化快速到來的情況下,讓退休人員繳納醫保費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前提是保障退休人員的收入不能再降低,因此必須同步配合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

“延遲退休”一波未平,“仍需繳醫保”一波又起。退休金領得晚也就罷了,退休之後還有各種費用纏身,究竟還能不能好好退休、頤養天年,引發擔憂與爭議,當然並不意外。

“退休仍需繳醫保”從財政部長口裏說出,自然不是玩笑。醫保基金已出現收不抵支,一些地區甚至已經出現了連續3年的虧損。而虧空的成因,被歸之於醫保制度沒有體現精算平衡原則。說白了,當初不小心給“算錯了”,無論是費用算少了,還是繳費期限算短了,爲了讓醫保可持續,向退休人員尋求“開源”,看來也是不得已而爲之的糾錯之舉。

應當承認,任何保險制度其實都需要精算其償付能力,因此,假如精算不準,或是出了差錯,收入連支出都無法涵蓋,遊戲自然玩不下去。商業保險如此,醫保也不例外。可見,精算平衡原則,的確是任何保險制度得以維繫的前提和基礎。而當下全國有225個統籌地區的醫保基金出現收不抵支,佔比高達32%,其中22個統籌地區甚至將歷年累計結存全部花完。全國多省份統籌基金結存甚至均偏離“6-9個月支付需求”的安全紅線。醫保遊戲要想繼續玩下去,規則的改變的確已刻不容緩。

不過,精算未能實現平衡,是不是可以隨意修改規則,醫保基金收不抵支了,是不是就可以歸之於“收少了”並以開源爲由“多收一會兒”,恐怕仍值得商榷。事實上,任何保險制度,首先是一種契約制度,既然如此,各方首先要以堅守契約精神爲底線。尤其是對於強制性的醫保制度,更不宜單方面的說變就變。否則的話,隨時可能遭遇“多收一會兒”的醫保制度,不僅有違契約精神,也難免失去參保者的信任。

其次,醫保基金可持續性差,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持續虧空。但從累計結餘來看,醫保基金的累計結餘仍然是上漲的',只是增幅在下降,且沿海地區醫保基金結餘較多,中西部地區醫保統籌基金則面臨收不抵支風險。醫保基金表現出的虧空,恐怕並非全是“算錯了”,而同樣緣於地域不平衡或統籌層級偏低。在決定“多收一會兒”之前,這些制度障礙顯然應當優先求解。

最後,醫保繳納的額度與期限,本是基於一定的精算模型得出的。即便當初的模型和算法可能有疏漏,或者趕不上老齡化社會的進度。但新的精算平衡原則如何重建,其實仍需有公開透明的機制,並獲得公衆的認同,否則,誰能保證這次不會再算錯呢。不僅如此,醫保新機制的建立,不應成爲對老契約的撕毀或違約,而更應遵循新契約建立的原則,並給予參保者選擇權。具體而言,可以效仿美國老年人醫療保險分層體系,繳滿醫保年限達10年的可享受退休基本醫保,而願意退休繼續繳醫保的,則可享受更高的報銷比例和醫保待遇。

一言以蔽之,醫保繳費機制調整,不能僅以“開源”爲由,差異化與權利保障的原則與路徑,更應被遵循,否則的話,奔着開源而去的“退休仍需繳醫保”,與真正意義上的“精算平衡原則”,恐怕根本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