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三字經>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

學問君 人氣:1.31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三字經有感3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1

《三字經》,誦讀朗朗上口,歷史典故也多,既能多識字,又明白道理,對我的啓蒙教育影響很大。

上幼兒園時,我就開始背誦《三字經》了。爸爸說,意思不懂沒關係,只要有興趣背誦,上學後就會慢慢的明白其中的道理。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我就把《三字經》當成兒歌經常背誦,到了上學前班時,差不多能全部背誦了下來。

上小學之後,我仍然不斷誦讀《三字經》,從中學到了許多歷史、地理知識和人生道理。如“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從小就要尊敬師長,學習各種禮節,孝敬、體諒父母。“融四歲,能讓梨”,就是要懂得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頭懸樑,錐刺股;如囊螢,如映雪。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就是告誡每一個人,要想學有所成,一生都要勤奮學習。

以前我對爸媽百般依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啥事都幫我安排好。重新讀了《三字經》,覺得非常慚愧。今後我一定自強,能做的事情盡力做,多體諒大人辛苦,幫做一些家務,孝順父母,好好學習。和同學們在一起時,禮貌謙讓,團結互助,友好相處。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2

《三字經》人人都會背,可大家背了而做到了嗎?而我就承認我只做到了一點,而另一大半都沒有做到。

就像《三字經》裏寫的“惜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一句話,可同學做到了嗎?沒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一句話講的是孟子的母親孟母第一次把家安在了墓地附近,孟子學人掘土築墳;孟母第二次把家遷到離屠宰場不遠的地方,孟子學人殺豬宰羊;第三次把家遷到了學宮旁邊,孟子纔開始好好學習。沒想到有一天孟子覺得學不進去了,就逃學回家,孟母看見孟子逃學回來,就拿把剪刀剪斷了織布機上的線,孟母告訴了孟子一些道理,孟子領悟了母親的教會,就發奮篤志勤奮學習,最終成爲了一位傑出的思想家。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大人們和老師是多麼不容易,我們不要在和大人們鬥嘴,我們要認真聽取他們的勸告,認真學習,不讓他們生氣,認真對待你做過的每一件事,當然,我們做事之前,先考慮大人們會不會同意,這件事會不會給特人帶來損失,如果有什麼對自己他人都不好就千萬不要去做,現在,我們好好學習就很開心了。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3

《三字經》這本書我非常喜歡,書中不僅有又富有哲理性的語言,還有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其中,《鐵鑄磨針》這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這個故事講的是:李白小時候很貪玩,有一天,他書讀到一半就心煩意亂,到河邊去捉蜻蜓玩,他老遠就看見一位老婆婆在河邊磨東西,他走近一看,原來老婆婆在磨鐵棒,便問:“老婆婆你磨鐵棒幹嘛?”老婆婆說:“女兒要出嫁,把它磨成針來做嫁衣。”李白很吃驚:“這麼粗,怎麼才能磨成針呀?”老婆婆說:“孩子,我天天磨,害怕磨不成針麼?”他聽了很受啓發,從此以後發奮學習,後來成了歷史上一位傑出的詩人。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我鄰居的大哥哥,記得我8歲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急着上廁所,拉開燈就去了,回來時看見鄰居家大哥哥的房燈還沒關,我回屋一看都12點30了,大哥哥還在學習雖然他成績很好,但他從不驕傲,我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終於,在去年他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

無論是李白的故事,還是大哥哥的故事,都讓我明白了:勤奮努力學習一定會獲得成果,遊戲,懶惰絕對沒有益處。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4

狂天,我捧起《三字經》這本書讀,其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這句話是:“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這句話的意思:年輕時不好好學習,這是很不應該的,如果你在年輕的時不刻苦讀書學習的話,到老的時候,能有什麼成就呢?

讀了這句話,讓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朋友,他的學習很不好,在班裏老是後幾名,他的數學作業差不多錯完了,有時候星期天他的作業都不寫,星期一上學時抄別人的作業,他在家裏時,我見他屋裏沒有幾本跟學習有關的書,差不多全是漫畫書,他屋裏還有一個遊戲機,他每星期就打一天的遊戲。成績一天一天的下降,爸爸媽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而他卻想沒事人一樣,照樣如此。

狂天我讀了這一句話,我知道我們要把握好現在的時光學習,不要到老才學習,那樣纔會有成就和作爲。回頭我也要把這句話讓我的朋友好好讀讀,明白其中的道理。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5

前一段時間,我們背誦了《三字經》。由於光理解字面意思不太好懂,所以我們買了《三字經》書。裏面既有通俗易懂的解釋,又有充滿哲理的故事。

《三字經》中,含有許多深刻的人生哲理,生動的民間故事,日常的百科知識,古今的歷史記載。開啟《三字經》,彷彿推開了知識的大門;翻動《三字經》彷彿正在汲取知識的精華;閱讀《三字經》,彷彿正在和學問淵博的古人對話。《三字經》是文學的寶庫,知識的精華,讓我對知識充滿了渴望。

《三字經》中,有許多讓我受益匪淺的句子,比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告訴我年輕時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這樣等到老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會做,又有什麼用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一塊很好的玉石,如果不經過玉工雕琢,就不能成爲一件精美的玉器;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明白事理。所以小時候努力學習是將來有所作爲的關鍵。

《三字經》被譽爲“千古第一奇書”,他可以帶領我們走上一個純淨的思想世界,能夠對我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使我們在古典文化的陽光裏茁壯成長!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6

我讀《三字經》有感哪!

《三字經》這本書說它難又不難,說它簡單又不簡單,在幼兒園時我就開始讀它。它能用簡簡 單單的幾個字表示出許多道理。比如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就是人剛生下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這種本性原先都很接近,但後來,習性就越差越遠了。還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的意思是玉石要是不加以琢磨,不會成爲有用的東西;人要是不努力學習,就不會知道爲人處世的道理。在例如:香九齡,能溫席,孝於青,所當執。這一句的理解是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給父母暖和被窩,讓勞累的父母睡得暖和一點,向黃香這樣孝順父母的所作所爲,本來就是天下子女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而“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的意思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將大一點的梨讓給哥哥吃。像孔融這種恭敬兄長的道理,從小就應該知道。

《三字經》告訴我們許多道理:不能有邪惡之心,要孝順。從小要努力學習,不能讓父母失望。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7

今天,我捧起《三字經》這本書讀,其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這句話是:“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這句話的意思:年輕時不好好學習,這是很不應該的,如果你在年輕的時不刻苦讀書學習的話,到老的時候,能有什麼成就呢?

讀了這句話,讓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朋友,他的學習很不好,在班裏老是後幾名,他的數學作業差不多錯完了,有時候星期天他的作業都不寫,星期一上學時抄別人的作業,他在家裏時,我見他屋裏沒有幾本跟學習有關的書,差不多全是漫畫書,他屋裏還有一個遊戲機,他每星期就打一天的遊戲。成績一天一天的下降,爸爸媽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而他卻想沒事人一樣,照樣如此。

今天我讀了這一句話,我知道我們要把握好現在的時光學習,不要到老才學習,那樣纔會有成就和作爲。回頭我也要把這句話讓我的朋友好好讀讀,明白其中的道理。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8

我是從三歲多時開始認識《三字經》的,那時,媽媽常常給我聽《三字經》的錄音,慢慢的我記住了幾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上小學以後,老師又帶領我們一起誦讀《三字經》,在誦讀的`過程中,我漸漸明白了許多的故事和道理。

從“昔孟母,擇鄰處”這句中,我更加了解了《孟母三遷》這個故事。

從“香九齡,能溫席”這句中,我知道了尊敬、關愛自己的父母,是孩子應該做的。

從“玉不琢,不成器”這句中,我知道了一塊好玉,不經過雕刻成不了玉器,人也一樣,如果不好好學習,就不會懂得各種知識和道理,所以,以後我會好好學習。

從“幼不學,老何爲”這句中,我明白了我們必須從小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有所作爲。

從“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句中,我明白了做晚輩的要尊敬長輩。

從“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句話中我明白了連動物都知道透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換取勞動果實,人如果不學習,還不如“動物”呢。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誦讀《三字經》,教會我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學習,如何對待自己的長輩,如何去做事,所以,以後我要繼續誦讀《三字經》。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9

《三字經》中蘊含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它讓後人感悟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日記大全

《三字經》中還有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讓我們明白做人的道理、學習的重要!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10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還記得這叫什麼嗎?對,是《三字經》。讀完後,我的感想很多。如我們應該好好回報社會,好好報答父母。《三字經》裏的每一句話,都有着一個感人的故事。每個故事裏說的都是懂孝敬的古人,這些都是千古留傳的佳話,它教導着後人,從中能學到怎樣感恩父母。

先從黃香說起吧!黃香,在九歲時,夏天爲了讓父親入睡,他把席子扇涼了讓父親睡。冬天爲了讓父親不涼,先用自己的體溫把被窩弄熱,再讓父親上牀入睡。再說說“盧衣順母”,一個小孩子小時候母親去世了,父親爲他找了一個後媽,後媽很壞,給她親生的穿好的,給他穿盧草做的衣服。後來被父親發現了,父親要休妻子,他懇求父親不要,之後後媽也轉變了,也開始對這孩子很親了。這兩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怎樣孝敬父母。

其實,當父母將我們生下來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應該孝敬他們。以前,我們不知道孝敬的真正含義,現在懂了,就要好好的孝敬他們。就是現在的生活再好,也不能忘記“孝敬”二字。

就讓我們一起學會感恩,孝敬父母吧!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11

寒假裏,我按照學校的要求,誦讀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之作《三字經》。雖然,我只會背誦一點點,但是裏面的故事讓我很感動,很受啓發。

有一句話是“香九齡,能溫席”。媽媽給我講了這個故事: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那時候的冬夜裏,天氣特別寒冷,而且農戶家裏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人們很難入睡。小黃香心裏很不安,爲了讓父親少挨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裏,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裏,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他的故事人人稱讚。

今年過了年,我也九歲了,和那時候的黃香一樣大。我從來沒有認真想到過要爲爸爸媽媽做什麼事情,有時候我認爲我爲爸爸媽媽盛飯或者自己洗一雙小襪子,我還覺得自己很能幹,很了不起呢。看了這則故事,我很慚愧,我以後也要多孝順父母,像黃香學習。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12

從小父母就告知我:中國是文化禮儀之邦,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沉澱了太多的文化。《三字經》就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優秀文化,它使我更懂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讓我知道了人人都是好的,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從而讓我懂得要以一顆珍藏和善良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

“昔孟母,擇鄰處”讓我瞭解了我們的父母真是爲我們操了很多的心,體現在生活、飲食、學習等各方面。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從而讓我更加的知道要體貼和關愛父母。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未來。

“融四歲,能讓梨”讓我知道做人要懂得尊重和團結兄弟姐妹,要懂得血濃於水,兄弟情深。特別是作爲我們小男子漢更要做到這點。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讓我知道了民以食爲天,吃是第一等大事。同時更讓我明白了要愛惜每一顆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因爲粒粒皆辛苦。

透過學習《三字經》,我知道了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關愛手足、珍惜糧食。同時要珍惜時間,好好對待愛我和我愛的人。從小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13

《三字經》是我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書中包含了許多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知識和豐富的哲學道理。每個人都應該好好讀讀。

當我讀了《三字經》後,我才知道它的內容博大精深。其中讓我深受感動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說的是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冬天用體溫給父親暖被窩;“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說的是四歲大的孔融,就知道把較大的梨子讓給哥哥吃。

每當看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以前,我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有的事情都是老爸老媽安排好的,想着想着,我不由得羞紅了臉。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孝敬父母親,體諒父母,幫助父母。各同學、朋友在一起時,不要逞強,要懂得禮讓。

《三字經》裏值得我們學習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我將花更多的時間認認真真把它看一遍,從中汲取學習、生活的精神食糧。這真是一本好書呀!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14

我這幾天正在背《三字經》,爲了方便我背誦,媽媽每一段都給我講解意思,讓我在理解的基礎上再來背誦,果然快許多。我不但背了《三字經》,還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字經》一開始寫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段話告訴我們:每個人出生之初,天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來因各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形成的生活習慣不同,才使人們的性格產生了巨大的差異。如果從小不進行教育,其天生的善性就會因外界的不良影響而改變。《三字經》每一句裏短短的三個字卻蘊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感觸最深的是這一句: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這一段話告訴我們,要珍惜年少的黃金時期好好學習。讀到這,我很慚愧,因爲有時候我沒有好好寫作業,經常邊寫邊玩,還容易被別人的一舉一動給吸引去,這些毛病讓作業的正確率很低,浪費了很多時間。讀了《三字經》,我明白了:如果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將來就會碌碌無爲。

《三字經》不僅講了做人的道理,還講了許多歷史故事,值得我們好好去品味。

讀三字經有感300字15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透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