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三字經>

三字經讀書心得【熱門】

學問君 人氣:7.19K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字經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字經讀書心得【熱門】

三字經讀書心得1

每個人都可以背,但是每個人都可以背並且做嗎?我承認我只做了一件事,而另一半沒有。

就像《三字經》寫的那句“珍惜孟母,選擇鄰居,不學習,打破機制”,學生能做到嗎?不是的,“過去孟母選鄰居,孩子沒學,機器壞了”這句話講述的是孟子的母親孟母最早在墓地附近安家,孟子的學者們挖土建墳。孟母第二次把家搬到離屠宰場不遠的地方,孟子學者殺豬宰羊。這是孟子第三次舉家遷往學堂宮,他開始努力學習。沒想到有一天孟子逃學回家了。當孟母看到孟子逃學時,他拿了一把剪刀在織布機上剪線。孟母告訴孟子一些道理。孟子瞭解母親的教會後,努力學習,成爲一位傑出的思想家。

所以,我想告訴你,成年人和老師有多難。我們應該停止和成年人爭吵。我們應該認真聽取他們的建議,努力學習,不讓他們生氣,認真對待你所做的一切。當然,我們做事之前,要考慮成年人是否會同意,這會不會給特殊人羣帶來損失。如果有什麼事情對別人不好,我們就永遠不要做。現在,我們很高興努力學習。

三字經讀書心得2

我們上三年級的時候,學校發給我們一本《三字經》。我開啟一看,就讀了起來。可是不管我怎麼讀就是不懂裏面的意思,後來經過老師的講解,我這才明白《三字經》中的意思。從那以後,我就越來越喜歡讀這本書了。因爲它告訴我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受感觸。“幼不學,老何爲”呢?所以我們現在要勤奮學習、刻苦鑽研。“人不學,不知義”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讀書時,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愚,有不滿,則進步”……

書上還有“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這兩句已成爲我的座右銘,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爲的。我常用這兩句告誡自己:抓緊眼前的光陰,好好的學習。我也常想起這樣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是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杵。

李白問:“老奶奶,您磨鐵杵做什麼呀?”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疑惑地又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說:“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能磨成針。”李白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後來成爲大詩人。李白的故事教育我學習要勤奮,要持之以恆。經過讀《三字經》我知道了:學習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而不是讓別人去爲你努力。學習是需要有耐心的,總有一天你會從這裏面脫穎而出。

讀了《三字經》後,我更喜歡這本書了,因爲我還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說:“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鬥力,要有高尚情操等好的品質。

《三字經》真是我的好老師、好朋友!

三字經讀書心得3

最近正在讀《三字經》,頗有心得,夜不能寐,思緒萬千,五更時分輾轉難測,披衣起早,寫出心得。

《三字經》成書於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時期,自問世以來,就作爲兒童的識字教材,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它與《百家姓》、《千字文》合成“三百千”,被視作傳承儒家思想和修身勵志的啓蒙教材;此經雖短,短短千餘言,但是卻能夠流傳至今,一直被世人傳誦至今,它的生命力是什麼,它的魅力何在?

本書雖短,但是很有特點。從形式上看,三字一句,短小精悍,讀來朗朗上口,易於記誦;品來意味深長,文化濃重。古代的兒童,入學的第一部書就是它。孩子們一邊吟唱,一邊搖頭晃腦,韻味十足。

這部書不光形式上易於記誦,內容也很豐富。它以精悍的“關鍵詞”將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道德,做人典故融合在一起。《三字經》雖然是兒童啓蒙教材,但是其講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是難以改變的。它適合於任何年齡段的人去閱讀它,理解它,去在生活中運用它。孩童時代的人讀它記它,可能不知其意而背之,成年人讀它記它,有着不同的意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講的是: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習性卻各有差異;假如不去教導他,習性就會發生變化,轉變,所以要重視教育,持之以恆的教導。

我覺得,這本書中所講的道理,95%還能夠在現在社會中適用。作爲教師,更要認真拜讀拜讀。“教書育人”,我認爲育人比教書更重要,我準備利用寒假認真地學習本書,開學以後結合學校工作,把這些道理加以運用,我想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字經讀書心得4

《三字經》是小時候媽媽陪我讀的第一本書,其中有許多廣爲流傳的故事。《三字經》三個字一句,特別朗朗上口,十分好記,我非常愛看,愛學。到一年級暑假時,我已經能背誦整本《三字經》了。在《三字經》的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和“孫康映雪”這兩個故事。

“香九齡,能溫席”這個故事是說黃香九歲那年冬天,他在睡覺前用自己的體溫來給父親暖被子。黃香真是個孝順的孩子。我五歲那年冬天,我們全家從北京回長沙過年。長沙冬天很冷,屋子裏沒有暖氣,我們睡覺的被子冷冰冰的。我每天都比媽媽早上牀,總是睡在媽媽的被窩裏。有一天媽媽問我:“陽陽,你爲什麼不睡在自己的被窩裏啊?”我笑着說:“媽媽,陽五歲,能暖被!”媽媽楞了一下,然後緊緊的抱着我,摸着我的頭說:“好寶寶,真懂事!”《三字經》讓我不知不覺懂得了要從小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字經》不僅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還幫助我養成了很多好品質。“孫康映雪”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孫康家境貧寒,白天得幹活,沒有時間讀書,晚上想學習卻沒有錢買燈油,於是他就用積雪的反光讀書學習。媽媽說我在學習上從小就不怕吃苦,應該就是受《三字經》中孫康這些名人的影響。記得在我二年級的一個晚上,我感冒了,還把晚飯都吐了。爸爸媽媽十分心疼,讓我早點上牀休息。可我卻想着作業還沒做完,一定要堅持寫完作業。爸爸媽媽攔不住我,只好陪着昏昏沉沉的我寫完了作業。第三天,我病好了,上學後交上自己的作業,班主任劉老師表揚了我,我覺得很光榮。《三字經》讓我漸漸養成了刻苦學習的好習慣。

《三字經》內容豐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有很多給人啓迪的道理,真是一本讓我受益終生的好書啊!

三字經讀書心得5

星期六在家休息的日子,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讀過的《三字經》拿出來重讀,並給我講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上學前背《三字經》時,其中很多話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現在上學了,經過爸爸的講解,我能理解書中的一些含義,特別是關於古人學習方面的內容:“昔中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勤編,削竹筒,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這六段的意思是這樣的,大聖人孔子曾經把七歲的項橐當作老師,古代聖賢尚且能入此勤奮的學習;宋朝趙普讀了一輩子的《論語》,做了宰相之後,扔勤奮學習;

漢朝路溫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私削竹片來抄書,他沒錢買書,卻如此勤奮;孫普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沒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都有老師,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捉螢火蟲當作燈光看書,

孫康依靠雪的反光看書,他們雖然貧窮,卻沒有因爲點不起燈就停止學習,漢朝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朝李密一邊放牛一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

讀懂了這幾段後,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的優越條件,坐在明亮的教室裏,有辛勤的老師教導我們,書本都是新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這麼好的學習條件,是古人所沒有的,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的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嗎,將來成爲國家的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三字經讀書心得6

以前有“三、百、千必讀”的說法,這的意思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三本書必須讀!三字經的特點是三字一句,簡介明瞭。別看它簡介,可它的每一句都包含着生後的道理,比如第一句就很深奧:“人之初,性本善”。

在儒家傳統當中,有三派說法。一派,孔子的說法。他的說法是什麼呢?就是後六個字“性相近,習相遠”孔子認爲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太大,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距變得越來越大。這是孔子的說法。換句話說,孔子並沒有告訴我們,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孔子置而不論(意思是他不說),留個懸念。

一派,思想家、和法家有極深關係的荀子的看法。他認爲“人之初,性本惡”。人的天性本來就是惡的這是荀子的看法,他這個看很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因爲我們看一個小嬰兒生下來,他餓了就要吃奶他會管母親很辛苦嗎?他會管母親有乳汁嗎?他會考慮母親是不是生病了嗎?都不會,他就要吃,非吃不可。人性從這個角度來看,談不上善良。

那麼《三字經》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誰的思想呢?是“亞聖”孟子一派的的思想。但卻不明確。孟子並沒有說過人之初,性本善”。他的明確意見是,人的本性向善。

我同意孔子的看法,因爲人的本性是會變的,向孫悟空會72變一樣,有時候是善,有時候是惡……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這幾天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告訴讓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閱讀《三字經》裏的一句話。這幾句講的非常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老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老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後回報自己的父母與老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爲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爲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後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裏面講的是古聖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爲國。、爲民、爲自己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於後代。

以前,我總以爲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可以留着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可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並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着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隻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並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裏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可以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不過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後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後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不過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嚐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經讀書心得7

最近,媽媽和我一起誦讀了《三字經》,她還給我解釋了其中的含義。《三字經》的每一句話都蘊含着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它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禮貌待人。

“人之初,性本善。”,讓我知道了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好的,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在生活中就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以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讓我明白了連動物都知道透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換取勞動果實,人如果不學習,還不如動物呢。

“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四歲時,鄰居家送來一筐梨,孔融毫不猶豫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爲什麼挑小的?”他說:“哥哥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以小居大是不好的行爲。”這個經典的故事,讓我知道孔融是個明白事理的好孩子,從小就懂得尊敬和謙讓,我要向他學習,在生活中做到長幼有序,做一個孝順長輩、懂事的好孩子。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爲了讓兒子有一個優越的學習環境,先後搬了三次家,最後把家遷到了學堂邊,使孟子學到了不少禮儀和文化知識,成了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這個故事讓我更加體會到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含義,我的父母爲了我的成長和成才,不知操了多少心,可有時候我不理解,還會埋怨他們,現在想想,真是慚愧。從今天起,我要更加體貼和關愛我的父母。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和未來。

我喜歡《三字經》這本經典讀物,因爲它通俗易懂,讀起來琅琅上口,更重要的是它向人們傳誦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字經讀書心得8

最近,媽媽和我一起誦讀了《三字經》,她還給我解釋了其中的含義。《三字經》的每一句話都蘊含着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它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禮貌待人。

“人之初,性本善”,讓我知道了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好的,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在生活中就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以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讓我明白了連動物都知道透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換取勞動果實,人如果不學習,還不如動物呢。

“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四歲時,鄰居家送來一筐梨,孔融毫不猶豫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爲什麼挑小的?”他說:“哥哥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以小居大是不好的行爲。”這個經典的故事,讓我知道孔融是個明白事理的好孩子,從小就懂得尊敬和謙讓,我要向他學習,在生活中做到長幼有序,做一個孝順長輩、懂事的好孩子。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爲了讓兒子有一個優越的學習環境,先後搬了三次家,最後把家遷到了學堂邊,使孟子學到了不少禮儀和文化知識,成了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這個故事讓我更加體會到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含義,我的父母爲了我的成長和成才,不知操了多少心,可有時候我不理解,還會埋怨他們,現在想想,真是慚愧。從今天起,我要更加體貼和關愛我的父母。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和未來。

我喜歡《三字經》這本經典讀物,因爲它通俗易懂,讀起來琅琅上口,更重要的是它向人們傳誦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字經讀書心得9

“幼不學,老何爲?”是三字經當中的一句話,告訴我們少年時不努力學習,老了就不會有所作爲。我喜歡這句話,因爲這句話一直激勵我努力學習,古往今來許多名人也是從小努力學習,纔有很大的成就。

楚國的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從小家境貧寒,吃不飽,睡不暖。但是每天清晨,太陽還沒有升起,屈原已經起牀,他坐在窗前,對着江水,高聲誦讀《詩經》、《尚書》等詩文。他的誦讀聲幾乎與公雞的報曉聲同時在朦朧的天空下響起嘹亮的聲音隨風飄得佷遠佷遠,連長江上的船伕都能聽見他那抑揚頓挫、充滿激情的誦讀。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年一年地過去,屈原日復一日地堅持着,終於學有所成。毫無疑問,少時的`基本功訓練,爲屈原以後的政治生涯和文學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曾國藩是我國清代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有這樣的成就,也是因爲從小努力讀書。一次,一個小偷進了曾國藩的書房,不料,剛進書房,曾國藩也進去了,小偷只好跳上房樑,曾國藩一直在背書,小偷聽他背了很久,都背得出了,可曾國藩依然在背,小偷只好又睡了一覺,從深夜到凌晨,曾國藩一直沒停,小偷一覺醒後,天快亮了,曾國藩還沒有停,再不走就會被發現,小偷不耐煩了,跳下來,到曾國藩面前,把書從他手中搶過,一把扔在地上,氣沖沖地說:“背什麼背,你不睡覺,我怎麼偷?”接着小偷一溜煙跑了,曾國藩驚呆了。

“幼不學,老何爲?”不正是我們常說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嗎?周恩來總理從小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天,我們就是那湛藍天空下的小燕子,想要飛得更高,就得從現在出發,從我們的幼年開始努力。

三字經讀書心得10

中的一些句子是從古代儒家經典演變而來的,內容豐富多樣,更好地表達了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思想的精髓。有關於做人的句子:“第一孝,第二知;父子、夫妻都聽話……”有關於教子的句子,“不教,父有罪,教不嚴,師懶……”有關於歷史的句子,“不滅金,不居宋;到中國,還有瓊迪……”

看完《三字經》,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句,“勤奮好動,玩無用,放棄,奮鬥”。看到這裏,我想到了唐代詩人李白。小時候,他親眼看到一個老婦人,把一根鐵棒磨成繡花針。因此,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道理。從那以後,他努力學習,最終成爲一名著名的詩人。我還想到了匡衡挖牆偷光的故事,還有車胤像螢火蟲映雪的故事。

總之,閱讀《三字經》讓我受益匪淺。"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讓我知道了明責任,負責任才能爲國家做貢獻;“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讓我明白了勤能補拙的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首孝悌,次見聞”讓我知道了“百善孝爲先”的道理……

欣喜之餘,我也編了一段《三字經》:三字經,千字文,內容廣,知識博。華夏子,千古誦,增智慧,陶情操。

三字經讀書心得11

最近,我讀了中國古書的《三字經》,其中《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她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她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儘量讓父親少操心。冬夜裏,天氣特別寒冷,家裏連柴也不多一根,更不要說什麼取暖的設備,躺在被窩裏,半天仍是冰冷冰冷的,確實很難入睡。想到這裏,小黃香心裏很不安。爲了讓父親少挨冷受凍,就走進父親的房裏,給她鋪好被,然後鑽進父親的被窩裏,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

看了這個故事後,有沒有觸動到你的心靈呢?在我們許多小讀者眼裏,父母似乎只是給我們“服務”的: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輔導功課……這一切在小朋友的眼中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認爲這是父母必然要做的。而我們自己呢?只要享受就好,誰叫她們是父母呢?的確,父母對我們有養育的義務,同樣,我們是不是也有責任和義務去回報她們呢?想想自己,是否曾經給父母煮過一次飯,泡過一碗麪?爲什麼同樣9歲黃香有這麼孝順?

看看我們生活的環境多好,煮飯,有電飯煲;熱菜,有微波爐;熱了,有空調、冰箱……生活條件蒸蒸日上,可我們的心靈卻荒廢了,長滿了自私冷漠的雜草,不懂得關心別人,還認爲父母的關心不夠而滿腹牢騷,耿耿於懷。相比之下,難道不自慚形穢?其實,只要我們一個小小的舉動,一句輕輕的問候,我們的父母就心滿意足了。

用心地想想父母對自己的好吧。如果這種與生俱來的愛我們都不珍惜,又怎麼可能懂得珍惜其她人給你的愛?愛人,要先學會愛父母。

三字經讀書心得1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人們耳熟能詳,代代傳誦。它朗朗上口,就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背上幾句。但是,《三字經》中一個個經典故事及其蘊含的深刻道理,並不是每個人都知曉的。這幾天,我認真閱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細細品讀《三字經》,我發現書中的每一行字,每一段話,都在講述着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有教我們學習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的意思是玉石不經過精雕細琢,是不能變成美玉的;人不勤奮學習,就不會懂得知識和道理。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意思是一個人把螢火蟲裝進紗袋裏,以此照明看書,家雖貧窮,但從來沒有停止過讀書。這讓我感受到古人對讀書的熱愛。沒有燈,用螢火蟲當燈,家裏貧困,也堅持讀書,爲了長大能成爲有用的人才。古時候的條件那麼艱苦,人家學習卻那麼用功。而今,我們的條件又是何等的優越,所以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段話講的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焐暖後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啓發,我覺得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爲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經》不僅僅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讀完了《三字經》,我懂得了很多,成長了許多,與書爲友,其樂無窮!

讀書更是一種享受,我願永遠在這書香中享受着陽光的沐浴,快樂成長。

三字經讀書心得13

週末,我重溫了《三字經》這本書,這次的閱讀,讓我加深了對書中許多句子的理解。思想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覺悟,我感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根深源長。

一開啟書本,我被裏面的每句話給吸引住了,比如:“人不學,不知義,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幾句話,我印象深刻。說的是:一個人,如果你不去學習,就不懂得道理,一個不知道倫理道德的人,活在世上就沒有人尊重你。而後面的幾句話說我們年幼時要向老師,向長輩朋友學習禮儀。這些話讓我受益匪淺。

以前我不懂事,在學校裏總以爲學習不重要,上課不僅容易走神,不認真聽講,還常常惹老師生氣。成績必然一落千丈,每次的考試,成績總是倒數,班裏的同學都在進步,而我一直原地踏步。每次的成績排名,都讓我受到沉重的打擊。從此我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漸漸的改正自己的缺點,開始認真聽課了。過了一段時間,果然成績提高了,我感嘆的說:“當初我不該上課不聽講,而耽誤了學習”,幸好後面我能懸崖勒馬。

平時我還認爲,有些禮儀太繁瑣了,總覺得做與不做又有什麼區別呢?有一回,我家中來了一位客人,爸爸叫我給客人端水倒茶,還對客人說:“叔叔請慢用”,那位叔叔笑着對我說:“謝謝,你真有禮貌”。我聽了叔叔的讚美,心裏真高興,一整天整個人都是飄乎乎的,嘻嘻……

《三字經》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做事。大家都一起來讀讀吧,讓中華的傳統文化永駐你我心!

三字經讀書心得14

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學習《三字經》。《三字經》中有很多故事都能給我以啓迪,其中“子不學,斷機杼”的故事還幫了我的大忙呢!

早些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個滑板。我真是太高興了。寫完作業就拉着爸爸陪我去學滑滑板。可是雖然我的學習熱情很高,但滑板就是不聽我的話。爸爸讓我先學習滑行,可是滑板不是跑得太快,就是左右傾翻,就是不讓我好好使用它。但想到學會後踏在滑板上那種飛翔的感覺,我還是一遍一遍地嘗試,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我想:“我原以爲學這個很容易,沒想到這麼不容易。”就這樣練習了一整天,滑板依然不聽我的話。爸爸看到我沮喪的樣子,鼓勵我說:“天天,你不要灰心,剛開始學,的確需要努力,但學會後你就可以自由地滑行了!再堅持,你一定可以成功!”我聽後想:“好,我再堅持,我就不相信我學不會。”

可是,在以後的幾天中,雖然我也不停地嘗試,我依然沒有感覺,仍然需要爸爸扶着我才能站在滑板上,身體拼命地扭動,滑板好像不認識我一樣,就是不和我配合。想到這幾天的努力竟然換來這樣的結果,我對爸爸說:“我累了,不學了。”爸爸說:“天天,你不是剛剛讀過‘孟母斷織’的故事?”我氣呼呼地說:“是,可是和我有什麼關係!”爸爸說:“孟子怎樣做的呀?”我一下想到了孟子由於對學習感到了厭倦,便逃學回家,他的母親爲了教育他,就氣憤地把織布機上的線剪斷了。是啊,如果中途放棄,半途而廢,不就像織布機上的線剪斷一樣嗎?我要是現在放棄了,還能體會飛翔的感覺嗎?,我對爸爸說:“爸,走,開始!”

堅持就是勝利。第二天的下午,正在滑板上扭動的我突然有了輕鬆的感覺,我高興地對爸爸說:“爸爸,我好像學會了!”

《三字經》真是幫了我的大忙啊!我一定要認真地讀讀這經典!

三字經讀書心得15

從幼兒園開始,媽媽、爸爸和老師就讓我不斷地接觸了不少國學經典,如:《三字經》、《論語》、《增廣賢文》、《弟子規》、《三十六計》……

到現在我已經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了,這些經典的中華文化就像是最好的貨幣,陸續存入我這個大腦銀行,伴隨着我健康成長,從中受益。在所接觸的國學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三字經》了。第一次見到它應該是從三歲多開始的,那時候我還小,什麼也不懂,但是很樂意參加每天睡覺前的“親子活動”——全家誦唱《三字經》!媽媽讀一句,我就跟着讀一句,爸爸背上句,我就接下句,只覺得像在讀順口溜一樣,朗朗上口。有時我們讀着讀着,居然還搖頭晃腦地唱了起來……

那時我還不明白媽媽爲什麼把《三字經》作爲我的“訓蒙”讀本,只是有一天清早吃早餐的時候,我若有所悟地向全家宣佈:“我會寫‘曰’字啦!就是把‘日’字寫胖一點就變成了‘曰’!”全家人先是一愣,過了一會兒,不禁一起哈哈大笑。再次拿起它是在小學的第一個寒假,班主任李老師佈置了一個特殊的寒假作業——背誦《三字經》。因爲腦海中有似曾相識的模糊印象,加上又學了拼音,所以我只利用二十幾天的時間就全部背完了。

這一次,我的收穫可真不小,不但比別人認識的生字多,還閱讀了“孔融讓梨”、“鑿壁偷光”、“獻之練字”等許多勵志的故事,懂得了孝敬長輩、勤奮學習、從小立志的重要。到了今年三年級假期的一個傍晚,因爲不滿媽媽的嚴厲批評而悶悶不樂的我,不由自主地又在書櫃裏找到了它——我的良師益友《三字經》。當“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些親切的字眼映入我的眼簾時,心裏變得十分沉靜,回想起自己的過錯和長輩們爲我付出的一切,終於體會到了媽媽的用心良苦。

現在,國學誦讀已經成爲了我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暢遊在中華博大精深文化的海洋裏,融入到古聖先賢仁義禮信的心靈中,我明白了這些經典就像春天的種子,播種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發芽、長葉開花,始終伴隨着我的成長,必將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