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日誌>

數學教師研修日誌

學問君 人氣:8.81K

及時記錄研修日誌可以幫助當事人及時調整自身狀態,總結優缺點,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師研修日誌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數學教師研修日誌

篇一:數學教師研修日誌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爲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小學生,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對他們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例如:《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的教學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單元的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的。

一、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記得第一節課剛開始的時候,剛走進教室就看到講臺上整齊的擺放新華書店補發的《課外閱讀》書。便靈機一動,何不就利用這一現成的教學資源呢?就拿起其中一本,告訴大家這本書有74頁,如果現在有12本這樣的書,一共多少頁呢?怎樣列算式解答?15本呢?20本呢?並指名學生板書。分別讓學生列豎式解答。這樣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爲生活服務的緊密聯繫,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運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由於學生前面已經會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和整十數乘整十數,所以對於本單元的內容完全可以運用遷移學習方法,透過自己嘗試計算,然後比較交流總結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認爲在課堂上,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儘可能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師給與肯定。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纔可以作補充說明,教師不必要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做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又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

三、題組訓練,以舊帶新,發現規律。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學,主要是利用題組,運用遷移的方法,總結出積的末尾的0的確定。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規律,並鞏固簡便的筆算方法。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

篇二:數學教師研修日誌

數學來自生活,而高於生活,最後又迴歸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與靈性,用生活的理念構建數學課堂,正是《小學數學課堂標準》中提出的新境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只是自己不能把這些生活經驗轉化爲數學知識,這些教學環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直接經驗轉化爲間接知識,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一些身邊的數學問題,使學生了解了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從而使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學而有用的喜悅感,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來自生活、迴歸生活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要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聯繫生活實際,積極尋找身邊的數學,把教學歸樸於實踐,歸樸於生活,那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而且能較好的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迅速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自己不能把這些生活經驗轉化爲數學知識,這些教學環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直接經驗轉化爲間接知識,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一些身邊的數學問題,使學生了解了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從而使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學而有用的喜悅感,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來自生活、迴歸生活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要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聯繫生活實際,積極尋找身邊的數學,把教學歸樸於實踐,歸樸於生活,那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而且能較好的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迅速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篇三:數學教師研修日誌

我也是一名小學教師,一個不起眼的鄉村小學校,我覺得作爲一個好老師,首先要愛孩子們,包容孩子們,用孩子的心和孩子們相處,我不是神,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或許在工作中也有這樣那樣的失誤,但我會努力去愛我的小不點們。本學期,我們數學組結合學校有效教學的研究、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確立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主題。

秦老師和劉老師在低年級實施“口算教學生活化”,孫老師和趙老師在中高年級嘗試“估算教學生活化”及學寫數學日記,收效顯著。透過十幾節的課堂教學研討,我們反覆試講、反覆評課,老師對學校主課題的理解思考走向深入,對有效課堂教學有了科學的定位思考,對如何有效教學形成了獨特的見解。

1、上課,一般採取三個層次:一是個人自己試講,備課組全體聽課、研修組長參與;二是第二次試講,研修組全體聽課,教導處參與;三是公開課,學校公開課,全體本學科老師、學校領導參與。

2、評課,首先是個人說課,談感受;第二是參與聽課老師評課,評課的重點圍繞課標理念、圍繞研究點突破、圍繞學生主體參與,所有聽課老師必須人人發言;第三是主任點評總結,由聽課的領導進行點評。雖然在工作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離我們所追求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集體備課、研修活動培養了教師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喚醒了教師推進新課程的意識,小學數學研修組正在逐漸由“經驗型”向“反思型”和“研究型”羣體發展。在我們看來,課改與教研是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下學期,我們還要把教後記只注重對具體實踐結果的粗淺回顧,提高到對實踐本身(實踐過程)的深入反思,使“研”更有深度;同時有效地利用數學教師的博客,與同行交流思想,爲學生提供服務。

篇四:數學教師研修日誌

傾聽了專家的講座,我感悟很深。其實數學本身就被看作一種工具,是人類認識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的眼睛和鑰匙,數學用量化和邏輯爲描述事物的運動變化提供了統一的和嚴密的基礎,並透過不斷衍生新的數學分支來表述人類已經擴展極大和績效的世界體系提供強大而有力的工具。在日常數學教學中涉及的應用工具很多,但我們教師每一次要用得好並不容易,因爲它需要了解這些工具的應用範圍和教學價值。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過程。數學活動的過程是學生收穫知識的過程,是發展思維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努力爲學生的數學活動創造條件,“數學工具”則是學生數學活動的重要媒介,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可以爲學生提供實踐的空間。數字尺子,數軸,座標系,百格圖,方格紙等都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要的基本工具,用好這些“數學工具”,學生便有了“做”數學的機會,用好這些“數學工具”學生將有機會體驗數學、經歷數學。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數學工具就是“水源”、是“指南針”、是“地圖”,可以帶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數學工具”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還將有助於學生習得數學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面對新問題、新挑戰時,心中有“招”。

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作爲教師,要善於運用數學工具,是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的策略之一。讓學生藉助數學工具去解決問題。把握好基本的數學工具,運用好數軸和座標系的度量作用,用數軸生成新的單位去度量長度;用方格紙生成直尺去量平行,生成移動的尺子去量圓,像座標系一樣去量方向與位置,圖形的面積,生成三角板去量直角,並自己創造特殊角……

由此可見,數學工具能夠充分體現教學中的有用價值。有用的,有價值的,纔是最好的!讓我們的學生能經常看到數學工具,勤於運用,成爲學習中的好朋友。這樣學生就能對其理解,最後達到主動使用。所以,像專題中說道的,數學用量化和邏輯爲描述事物的運動變化提供了統一的和嚴密的基礎,並透過不斷衍生新的數學分支來表述人類已經擴展極大和績效的世界體系提供強大而有力的工具。

但是課堂上工具永遠只是工具,它只是幫助我們學習的一種手段,不是每一節課都能運用,特別是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要注意運用數學工具幫助學習,不能總是停留在低層次的思考上,注意對學生的思維的訓練更加重要。

篇五:數學教師研修日誌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數學教師,作爲一個教師,首先要愛孩子們,包容孩子們的不足,用愛心和孩子們相處。也許我們工作中也有這樣那樣的失誤,但我會努力去愛我的學生們。我也要讓我的學生知道課堂教學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

我現在是教四年級,家長都知道四年級是一個爬坡的年級,但爲什麼是爬坡的年級各位家長並不十分清楚。這是因爲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什麼都不懂,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既要教給他知識,又要培養他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而四年級的學生則由低年級剛進入到中年級。這一年同學們要掌握的知識就像氾濫的洪水一樣蜂涌而至。而這時孩子們的發育卻處在緩慢階段,這也就是爲什麼四年級的學生成績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造成了孩子學習成績的下降。相信經過我剛纔的解釋,大家已經對四年級有了新的認識。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教學中,構建數感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換角,今年新課程全員培訓又到了,怎樣創新培訓模式,才能使民族地區鄉村小學教師先教學生做人,後教學生學數學。我認爲,學生成長髮展,做人是根本,學做人比做學問更重要。大家都曉得陶行知先生吧,他有句話讓我很有想法:“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所以,本學期的數學課堂先從最基本的課堂常規,作業常規培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認爲,學生成長髮展,做人是根本,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積千累萬,不如有個好習慣。

上課時注意新課匯入新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匯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數學,讓學生明白我們的數學來源於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處處有數學。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匯入方式。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匯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啓學生學習之門。讓他們主動去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雖然在工作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離我們所追求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集體備課、研修活動培養了教師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喚醒了教師推進新課程的意識,從而能更好的爲學生提供服務。

篇六:數學教師研修日誌

透過研修學習,我對於數學教學有了深入的認識。數學教材進行了改編,課堂教學要改革,這樣,我們老師就要更新觀念,再備課,教學目標,教學行爲、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都要進行改變。

1、教學目標變了,是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創新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想象能力等。教師要更新觀念,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上,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學理念。因此,數學課程的目標不止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它還應當包括在啓迪思維、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強調學生“經歷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讓學生願意接近數學、瞭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發展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3、老師成了學生學習的服務者和引領者。

2、課堂上,教師的角色變了,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成了學生探究的合作伙伴,成了學生課堂學習的引領者,成了個性化教學的創新者等。素質教育強調,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爲學生今後學習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瞭解每一個學生;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長,瞭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甩掉思想包袱、消除後顧之憂,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學習上,以便更好地提高學業成績;在學生的學習探究活動中,教師扮演着指導者和服務者的雙重角色。

3、數學課程建立在促進學生髮展,反映現實社會,適應社會需要、實施素質教育的新版本。新教材在編寫上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以前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在此思想的指導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題、習題等形式出現,而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安排,從而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

4、數學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透過情景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掌握好教材的使用,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能力。

5、新課程的評價方式變了,由原來用分數的方式反映學生成績,變成用不同等次量化成績,體現了個人的能力佔主要地位。

6、作業佈置變了,按學生的學習差別分層佈置。如:暑假期間,學困生和中等生按時完成暑假作業,優秀生則提高難度,完成下學期的新課程的作業。

7、課堂的形式更科學開放了,更活躍,充滿生機了。如:學生可以自己操作探究討論、總結回報數學結論,課堂位置可以按教材的需要零時調整。

透過這次學習,進行實踐反思,學以致用,自己定會成爲優秀的教學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