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日誌>

關於寫教師培訓研修日誌

學問君 人氣:1.96W

導語:教師透過培訓研修,相信很肯定學到了很多東西,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於寫教師培訓研修日誌,歡迎大家參考。

關於寫教師培訓研修日誌

教師培訓研修日誌【1】

爲提高教學技術水平,促進專業能力發展,並貫徹執行教師繼續教育的相關政策,我在本學期參加了《資訊技術應用能力專項培訓》課程的網絡學習,透過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現代化教學技術的科學性和優越性,將資訊技術用於教學中,教師能省時省力,學生能根據直觀演示輕鬆地獲取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益。經地本階段學習有以下體會:

一、掌握資訊化教育技術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資訊化是社會發展的趨勢,資訊化的水平已經成爲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教育資訊化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大力促進教育資訊化已成爲教育發展的潮流。作爲一名教師,應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把握現代化資訊教育技術,是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把握資訊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需要 將資訊化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中,有助於教師整合教育資源,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資訊教育技術是新型的科學教育技術,能彌補陳舊教學中的不足,傳統的教育手段費時費力,不利於學生在輕鬆的狀態下把握知識,不利於提高教學效益。只有充分把現代化資訊教育技術用於教學中,才能提高教學效益。

三、積極應用資訊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技能的需要 實踐是學習的目標,也是提高應用能力的手段,教師只有在實踐中充分利用現代化資訊教育技術,才能在應用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在不段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中學習並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四、終身學習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社會在不斷進步發展,資訊化技術也在不斷更新,作爲一名教師,如果止步不前,那麼就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就不能勝任教育工作,要認清形式,勇於挑戰,樹立信心,不斷學習,用新知識和新技術來完善自身素質,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實現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續發展,在不同階段都能勝任教學工作。

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日誌

我參加了20xx年10月至20XX年1月的xx中小學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專題培訓。這次培訓,我感觸很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走到了我們身邊,認識到課堂上要把資訊技術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性能,利用網絡資源,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另外我體會到教育對教師在專業知識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進入21世紀,知識總量呈幾何數增長,俗稱“知識暴炸”,專業知識更新之快,使得一些專家昨天還是專業知識的權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說我體會到作爲一名年齡偏大的老教師,如果不努力實現在專業方面發展,將跟不上不斷變化的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教育專業發展不僅要幫助教師更深刻、靈活地理解學科知識,還要幫助教師理解學習者的言行,掌握關於學習的知識,瞭解可用的課程資源和最新教育教學技能技術,並培養教師對實踐進行分析和反思的習慣和技能,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無精打采的教學氣氛。它使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教學的組織者,教師和多媒體、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組合成了一個合理、協調、有創造性和發展性的學習整體,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了無生趣。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找資訊)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資訊技術完成任務。

最後,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透過現代教育媒體,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是一種積極的,合作的教學模式,由於其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遊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最終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做到自主學習、衝學習和高效學習。在現行教學中恰當、正確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對優化數學教學起着顯著的作用。

傳統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那麼單調,黑板加粉筆。由於有些學科自身的特點,沒有那麼形象、生動、具體。學生起來有點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隨着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確實給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多媒體計算機把語言、聲音、圖象、文字、動畫、音樂等經過處理後,形成一種全新的、圖文並茂的、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教學資訊,彌補了以往課堂教學中的某些不足,對教學中重點的講解、難點的突破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同時,化抽象爲具體,更加直觀和具體地將資訊傳達給學生,不僅把學生的聽覺、視覺等一起調動起來,使學生成爲主動參與、發現、探究和建構知識的主體,這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率。

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爲,並把這次所學的內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努力提高教育質量,讓學生快樂成長。

教師培訓研修日誌【2】

如今我們正處於高速發展的資訊社會,資訊是經濟高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而計算機是高度資訊化的主要物質承擔者和技術支援者,沒有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就沒有當今社會的高度資訊化,因此資訊技術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資訊處理能力,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

爲了適應資訊化社會的發展要求,我們要以資訊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這就要要求我們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備,提高自己的資訊素養,把資訊技術與教學課程整合在一起,創新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突破傳統教育的觀念和教學思想,廣泛應用現代資訊技術和教育技術,積極研究、探索和實踐,使自己在思想上、教育教學上得到提高。

根據資訊技術學科的基本特點,對於資訊技術教材教法,我體會如下:

一、瞭解知識體系因材施

我們認真研究資訊技術發展的歷史,反覆考察現有教材的知識體系等。仔細關注能力要求“可持續發展”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在傳授知識之前,一定要將能力要求加以明確,做到有所側重、有的放矢。全面實施因材施教方略每個學生有每個學生的特點,想用一個教案來將所有的學生“九九歸一”,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教案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這就要求教案內容應具有相當的“梯度”。這種“梯度”要能讓基礎好的學生“吃不了,兜着走”,給他們留一些有思考性的問題,以作爲課堂內容的延續;讓基礎相對差一點的學生“吃得香,不肯走”。讓他們在簡單的題目裏,找回自信心,擁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檢查教師駕馭課堂能力大小、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備好數學課的前提條件。

二、改變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學習資訊技術的興趣是提高資訊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興趣越大,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狀態越好,學習效果就越明顯。雖然現在計算機存在於家庭的普及率節節上升,但是我校的學生由於大部分來自農村,對他們來說,家裏擁有一部電腦還只是一種未能實現的夢想。因此,他們對資訊技術比較陌生,瞭解甚微。在教學中,要多向學生演示資訊技術的神奇魅力,增加學生了解資訊技術和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的慾望。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漢字輸入時,若是僅找一些字、詞和文章讓學生機械地進行練習,他們對這一部分的學習內容很快就會厭倦,甚至還會反感。而玩遊戲是他們來說,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可以爲他們準備一些難易不同,並帶有進級獎勵得分之類的打字遊戲,最好還帶有排行榜功能,激發他們求勝的心態。透過這些遊戲,使學生輕鬆愉快地掌握這種技能。

教師培訓研修日誌【3】

我們常常有這種感覺,在課堂上,我們花不少時間分析課文,講解詞語,練做習題,學生們也認認真真地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可依然有不少學生的語文水平提高不了。我想,這是我們的教學方法出現了問題,語文素養的提升不應該單單是教出來,而應是“讀”出來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閱讀能教人思考,思考會刺激智力的覺醒。”朱熹也曾經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杜甫提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名人名家樸素而富有哲理的話,給我們以啓示:閱讀,尤其是在寬鬆的課外時間裏,進行大量的閱讀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何等的重要。然而,要使課外閱讀收到一定的實效,離不開老師的正確指導。我想,應從興趣入手,使學生想讀;傳授方法,教學生會讀;正確引導方向,讓學生多讀,從而達到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以精讀帶博讀的效果。

教師培訓研修日誌【4】

一、激發閱讀激興趣,讓學生想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興趣可轉化爲可貴的自覺性。爲了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透過故事或問題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學生最愛聽有趣的故事,教師可選擇益智、有趣的符合少兒年齡、心理特點的故事作生動形象的講述,使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之時,引導他們自己去看課外書。比如:有一次我向學生們講了《醜小鴨和白天鵝》的故事,然後再啓發引導同學們說:“同學們,你們還想知道更多的童話故事嗎?”同學們回答“想”後,我就向他們推薦了《安徒生童話選》這本書。這樣一來,同學們都興趣高漲,爭着去閱讀這本書。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我有一次向學生提出了爲什麼井水會冬暖夏涼;爲什麼麻雀會站在高壓線上不會觸電;爲什麼冰棍會冒氣;爲什麼太陽早上會從東邊升起晚上又從西邊落下等問題。當學生迫切想知道原因時,我“趁熱打鐵”,向他們推薦了《十萬個爲什麼》這本書,學生就會自覺地閱讀這本書,從中去尋找答案。

(二)結合課本的教學內容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

學生在課本中所學到的課文內容,有時想更加了解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求知慾望極高。這時向學生推薦這方面的課外讀物,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況且有些課文只是節選部分在課內學習,如能夠讓他們閱讀該全本書,瞭解全貌,解除心中疑團,學生會更有興趣。如學到《田忌賽馬》,可指導學生閱讀孫臏的故事;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可向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選》;學了古詩,可向學生推薦《唐詩三百首》,這樣,學生的興趣由課內遷移到了課外。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盼望着讀,自覺去讀,甚至於手不釋卷,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之中。

(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實際推薦讀物

由於孩子天性活潑,因此必須選擇適合他們個性的,能吸引他們的讀物,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爲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愛好進行了解,推薦讀物時做到有的放矢,使每個學生的閱讀興趣都調動起來。

二、傳授閱讀方法,教學生會讀

我們都知道不要死讀書,讀死書,那麼,怎樣做才能事半功倍呢?

(一)把語文課本作爲例子,教會學生閱讀各種體裁的文章。

在閱讀教學中,要結合教材的特點,以落實重點訓練項目的課文爲“經”,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以優秀課外讀物爲“緯”,引導學生運用讀書方法從而構建“經緯”交錯的閱讀教學網絡,促進知識的遷移,使課內外相互補充,相得益彰。語文課本中敘事、寫人、寫景狀物的文章按照什麼順序寫,古詩、童話、寓言怎樣理解,都要傳授方法給學生,爲課內和課外“鋪路搭橋”,才能變“學會”爲“會學”。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方法,課外閱讀時才遊刃有餘。

(二)要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小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多數都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讀,這既不能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所以,在教給讀書方法時,我着重訓練提高閱讀速度。要求學生先把兩個字作爲一個閱讀單位,成功後增加到四個字,直到一次能看多個字,快速跳讀,一目十行,這就是瀏覽。略讀是要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領。因此,在閱讀中,對某些難點,只要不影響對整體的把握,可以繞過去,長句可以抓主幹,生字難詞只要不影響理解,可以跳過去,當然,這不等於走馬觀花,而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掃視。而精讀,就是細細品位文章的詞句,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真正讀熟讀透。任何一本課外讀物,對於小學生來說,都不需要面面俱到,隻字不漏地閱讀。要先看前言、目錄、後記等,然後抓關鍵詞句,抓線索,撥冗去繁,提綱契領,篩選出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和資訊。多種讀書方法穿插運用,效果較好。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這用在課外閱讀中能夠使學生“積蓄豐厚”,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錄在本上,自訂報刊、雜誌、可剪貼,隨着年級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識去審視、評判,就可寫讀書筆記,總之,伴隨着思考的讀書,才能真正收到實效。所以在閱讀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做讀書筆記,記主要內容,摘錄重要句、段,寫出自己的感悟、聯想,這樣把讀書和生活結合起來。對學生所做的筆記,每週一次進行反饋評價,在學生之間傳閱那些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的筆記,進行交流。有時還讓學生給文字配上插圖,更增加了興趣。在指導、交流的過程中向學生提出閱讀建議,切實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巧鋪閱讀之路,讓學生多讀

培養了興趣,教給了方法,我們還得巧鋪路,讓學生有機會、有目的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讓學生博讀。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發生興趣”。因此,我認爲首先要從教材入手,我們所使用的教材具有示範性,它是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爲主要目的、科學實用的讀物。教師在教授教材時,應抓住教材與課外讀物中存在的聯繫點,全面輻射,擴大學生的閱讀範圍。其次,必須重視第二課堂和語文教學實踐活動,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如朗讀比賽、知識競賽等專題活動課,讓學生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接觸大量的書籍,使閱讀面越拓越寬。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透過合理的,大量的閱讀課外讀物,不僅會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還會對學生的良好人格起到塑造作用。

教師培訓研修日誌【5】

這些年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深入的瞭解,同時也整理出了一套自己的心得,我覺得教學對於每個老師來說是一門很深很深的學問,教學方法尤其重要,下面我來和大家說說我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覺得要全面且充分地去了解學生,瞭解他們的個性,優缺點等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因爲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爲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爲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最重要的,我們要注意新課匯入新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匯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匯入方式。

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匯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啓學生學習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