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日誌>

過年傷感日誌大全

學問君 人氣:9.41K

篇一

過年傷感日誌大全

要過年了,不管在外工作的,上學的,遊玩的都要回家過年了。

回家過年,那是多少遊子一年的期盼,在外漂泊久了,我們多想回到那日夜思念的故鄉,多想看看那天天爲我們擔心的父母。曾多少的日日夜夜想及這些,我們可以做的只是一壺濁酒而後在心底默默的祝福。記得還小的時候我們是多麼的喜歡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拿,好多好吃好玩的。而今我們盼望着過年的團聚,可以陪父母說說心裏的話。同時我們又多麼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害怕看見父母那漸漸發白的黑髮。曾幾何時,我們爲了我們的學業、工作離開他們,透過他們那充滿希望的眼神可曾讀懂那背後的寂寞。那充滿笑容的深處隱藏着多少孤獨的等待。

回家過年,那是多少父母心中的等待。快過年了,我知道父母雖然嘴上不說,但在心裏天天掰着手指頭在算。隨着年關逼近,閉上眼睛我可以感覺的到他們那漸漸舒展的皺紋。。。。。。

快過年了,回家吧!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回家了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小孝心。

 

篇二

在我們的記憶中,可還記得自己有多久沒有回到兒時居住的地方,與爺爺奶奶相聚在一起,度過一個團圓年

回憶裏2008年的這場風雪阻擋了多少回家的夢想,大人們在外工作了這麼多年,年是回家的期盼,家是永遠的夢想。當人們帶着多年的期望,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可風雪阻擋了人們回家的道路。留在外地工作的人,有誰不想念家這個溫馨的字眼。有誰不想念母親包的那熱氣騰騰的餃子,年,也就只有短短的幾天。或者有人說年這幾天他能掙很多的錢,可爲什麼,人們能爲了這幾天趕回家裏,因爲,春節是中華人民以持續了五千年的歷史,節日是生命的盛典。若人們把節日的時間拿來掙錢,那豈不是侮辱了“節”這個神聖的字。

在中國的某個角落裏,有一戶人家正在收看春節晚會的節目,他們已經離開家有幾年了,也想回家和家人們一起過年,但是……

他們在吃着年飯,看着電視裏的那些歡歡喜喜的場景,兒子突然說了聲:“我也想回家過年。”兒子的一句話深深地震撼了母親的心。“是啊!自己已經出來幾年了,兒子也是。”母親於是下了決心,明年一定要回家過年……

回家過年,是我們的期盼,也是我們在努力的去作到的事情。讓我們大家一起希望,一起實現今年回家過年的願望,過一個快樂和開心的春節!

 

篇三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約五歲,那時提起過年,我們差不多同齡的夥伴們高興得就像一隻頑皮的貓兒,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興奮勁兒——簡直像當上皇帝一般。

像我們那時的孩子,因爲過年會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餓,大一點的孩子更可以擺脫平日的“勞役”,因此會開心個不停。

或許怪那時的日子太過清貧,平日裏要吃得上一頓好的是極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貴客來的時候,孩子們才勉強可以解一解饞;或就是在走親戚,“吃酒”的時候。那時候,寨裏要是誰家有紅白喜事,幫忙的大人總是帶着孩子,並且趁人不注意把一兩片豆腐或其他什麼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裏。

又或許是那時的生活過於枯燥,所以人們在玩的都比較簡單,快樂也簡單,但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過,日子順順溜溜地流。那時過年,大人們總喜歡湊在一起玩紙牌,玩牌的方式簡簡單單:一副撲克變換着玩“上游”、“怪嚕”、“三五反”之類,輸了的就罰站或鑽“板凳腳”。(我就是那時常跟在父親身邊問這問那的,現在還清晰記得那些玩牌的花樣。)大家共娛共樂,輸了牌卻贏回快樂,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勝利者。

父親喜歡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間手抄或刻印的《柳蔭記》、《八仙圖》之類的`書唱個不停,他周圍就圍着媽和其他年輕年老的婦女,動情處大家唏噓喟嘆,有的還流眼淚,聽不明白的時候大家就議論紛紛。我們那一帶像父親年齡差不多的男女都會“唱書”,幾年前回家過春節還聽父親給媽唱了幾段,很是動聽。

對我而言,那時爸唱書的聲音就是最好的音樂,所以對一些如“攢十字”、“蓮花落”之類的唱腔至今還有印象。那時寨裏有一臺唯一的收音機,音樂從那個小東西里飄出——很悅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陽城——湖上——”,偶爾也飄出“何日君再來”的感慨。但這種奢侈的聲音我們很少聽到,有時只是在較遠處聆聽。有收音機的那戶人家很少放歌給我們聽,一般要有客人來或過年的時候才能聽到,更別說是親自看看摸摸那“小傢伙”了。我的記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聽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頭,寨裏沒有通電,收音機只能用乾電池,捨得買電池的人家很少——別說用收音機了,就是用手電筒的人家也很少,我們家那時點的是煤油燈。用油燈燈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飯後就洗腳熄燈就寢;有時熄燈後坐在火爐邊聽母親講“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間傳奇或鬼故事。那時聽鬼故事時尤其着迷,但一定用坐在爸和媽之間,不敢靠近門,生怕有個東西推門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從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麼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時最佩服他了!妹妹還在呀呀學語,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聽故事的高興和怵悚。但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卻用纏着媽一遍又一遍的講,自己就一邊聽一邊幻想一邊害怕了。

至於玩的呢,就簡單得過分了。除了“抓瞎貓”、“躲貓兒”或學唱花燈外再無其他花樣,但那時過年,我們就成天跳來跳去,唱來唱去,變換着玩熟悉的遊戲,快樂無窮。有時被大一點的孩子欺負,哭一陣鼻子,又笑眯眯地跟着玩去。

“過年”這一詞在那時是什麼概念?我只記得那種興致了。以至以後長大在寨里老祖公那裏聽他“擺大傳”,讀那些《徵東》、《徵西》的幾百部“大傳書”都無法把兒時的記憶抹滅。

但這些年,從我九八年起異地求學直到工作數年後的今天,我對過年的興致淡得很,真有“過年如過關”般艱難的感覺,真正感受到一個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說這幾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裏不比兒時的條件強?家裏不是早有了彩電、音響了嗎?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歡嗎?但總覺得少了些實在。

過年真正的快樂是屬於孩子們的。但我對他們的玩法有些不一樣的感觸。很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對武俠大戲裏的動作津津樂道,大一點的孩子們聚在一塊玩着紙牌輸壓歲錢,也有湊在屋子裏看大人們“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現在的娛樂也只是看看春節的電視節目和玩玩麻將了,偶爾對着麥克風唱幾首歌。回家過年又有什麼好玩的呢?不過是爲了陪着雙親,一家人吃湯圓,一塊看“春晚”,話話家常,如此的簡簡單單。只是給兒時給我唱書講故事的父母一絲寬慰,讓他們在年老的時候感受到全家團圓的滿足——作爲父母,或許他們每年的願望不過如此,質樸而平凡。

但留在我們心上的無聊、死氣、沉寂是過年的鞭炮聲爆炸不去的。如果可以,我還是想去看“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鄉土戲,聽寨裏的老人將“西遊”、說“水滸”,聽大叔的笛聲,學着一兩首新鮮的曲兒……只是如今事過經年,一切恍在夢中。

而今天,書還少嗎?音樂還少嗎?可就是沒有那時的探求慾望了。

這就是長大的煩惱吧——也恰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悲哀。

但我們還得回家過年,爲久盼兒歸的年邁、鬢白的雙親——爲兒時給我唱書、講故事的雙親。

當然,還爲我們的孩子。

我又得思考,我該爲他們做些什麼了。

……

 

篇四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過年倍受人們的歡迎。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象徵着和諧,美好與團聚。一提到年,我的心中就充滿了期待。

“歸”之焦急

過年的鐘聲即將敲響,然而我與爸爸仍身處他鄉。爸爸爲工資發放忙碌,而我一直在工地期待他忙完。有時甚至做夢都會想到與親友團聚的情景。我也深深領悟到了王維“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傷感。

“追”之後果

今天在明媚陽光的照耀下,我們踏上歸途。由於天氣原因道路積雪,路面結冰,車輛行駛困難。加之車輛衆多,駕駛技術和疲勞駕駛等原因,造成交通事故高發期。

本來每一輛車都井然有序的行駛着,突然有一輛小車加快了時速,由於路面結冰,小車的後視鏡掛在了前方一輛卡車尾部;還有的車輛想進入服的後視鏡掛在了前方一輛卡車尾部;還有的車輛想進入服務區,但由於慣性,撞在了高速公路的護欄之上;有的想超車,在超車道上飛快行駛着,由於來不及減速與另一輛車發生追尾……

“聚”之喜悅

看着這一起起觸目驚心的事故,我與爸爸的神經系統進入高度緊張狀態。經三四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平安到達家中。在家中,我感受到了過年的喜慶,與家人團聚的喜悅。一路上的疲憊之感頓時煙消雲散……

TAGS:傷感 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