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人生感悟>

關於人生感悟的作文錦集五篇

學問君 人氣:1.62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生感悟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人生感悟的作文錦集五篇

人生感悟的作文 篇1

人的一生是由色彩交錯而成的,有仁慈的利劍,沉靜的藍,熱情的紅,希望的綠和溫順的紫。它們散發出的光榮,則是我們的生命。

人的一生也能夠是那一杯香醇的酒,垂垂地享受,細細地品嚐,天然也能夠韻出生命的味道。

媽媽曾經問過我:“你想要擁有一個怎樣的人生?”那個簡潔的回答,令我本人都爲之暢快:“一個充實、快樂、出色的人生。”

當然,不管將來的命運如何,我希望在我回憶生命的時候,不會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爲碌碌終生而傷情,更不會爲留下遺憾而失落。

人的一生是多變的,也許你此時正在進階利劍領的辦公室裏享受咖啡,明天卻因爲某些事情而釀成一個失業者;也許你此時是一個正愁找不到工作的沉痛者,明天,說不定就有一個合適你的工作在向你說:“Hi!”還有那遠在山區的孩子們,也許你們被大山擋住了視線,也許你們因爲貧窮而和書本失之交臂,也許你們和父親和母親生離死別,不要傷悲,不要怨恨生活,無論發作什麼事,都不要放棄,燃起你生活的鬥志。生活的磨練與敲打,會讓你——一個在順境里長大的孩子多一份堅強。

相信生活,只要付出,就有收穫。

世界因爲有了生命而出色,出色在於生命締造有價值的人生,在於締造無數的奇蹟。

人生感悟的作文 篇2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獎後所說的一番話引起了很多我的思考。他說“我所從事的文學相對於科學來說是毫無意義的,而文學的意義就在於他的毫無意義。”

人經常會像思考文學的意義一樣去思考人生的意義。

蘇軾說“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相比於宇宙,世間萬物細如塵埃,所存在的便似乎沒有了意義。他又說“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萬物皆爲永恆,那你我所存在的意義似乎也是渺小而不可見了。人在這樣的迷惘之中不禁會問“人生意義在於何處?”

莊子說一節的有用皆立足於無用之上,而你我生命的無意義或許在成就着另外的有意義。

玻璃杯有用?當然!可以盛水,但若無水,玻璃杯豈不是無用。腳下土地是否有用?當然!能支撐着自己不至墜下,但若除去所有的土地,只留你腳下的塊,那土地豈不是也無用。正如莫言那句話“它的無意義,便是它最大的意義。”

人都在思索人生的意義,有人說是金錢,有人說是權力,也有人說是功成名就。

但在人以這些爲人生意義而追求時,在他的眼中便沒有了春秋與陰睛。即使在冬日的雨季,人們也依然在街道上流着,如不在河道上流着一樣。你流過雲,我流過來。在紅燈處稍作停留,流過人行道,在下一個綠燈分手。

“你來自哪裏。”有人會問你。

“你將去向何方?”你也不必回答、漠不關心,便是人最大的悲情,而這悲情只源於以功名利祿、錢權財勢爲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究竟爲何?有人說是清歡。

陶淵明清歡吧!蘇軾清歡吧!李白清歡吧!但在他們死後似乎又有一種遺憾。他們一心想求得清歡,喧囂別離,但似乎得到清歡之後在他們的心中的某一個角落有一絲失落與不甘。

由此觀之,“清歡”是一種人生的意義,但似乎又少了些什麼。

若人生真存在什麼意義的話,或許是人在人生之路上對人生意義不斷思索。

於我而言,人生的意義似乎是看破萬物的實相,而看破實相併不是遠離或者是逃避,而是留有心中清白、寧靜;看破實相也並非無離成功或是放棄追逐成功,而是成功時淡然,失敗時坦然。

如梁實秋先生的那句話“有一個人便有一種散文”,一樣“有一個人便有一種人生的意義。而任何一種意義都不可奉爲真理,我們只能相信人生的意義中有一項是亙古不變的,這便是不斷地追尋生命的意義。

人生感悟的作文 篇3

看着蝸牛在陽臺上緩緩爬過,我的視線就被它吸引住了。

不是因爲討厭它,而是對它身後一條長長的“線”產生了興趣。我不清楚小小的蝸牛要到哪裏去,但它分泌的黏液卻告訴我它曾經到這過裏,這是它留下的痕跡。

我在學習的道路上緩緩地前進着,我知道前方的困難會隨處可見,我知道討厭的絆腳石會越來越多,但是我擁有一分堅定的信念:衝破困難的牢籠,不到終點絕不停止!我要將我的腳印留在探究的路上。

蝸牛已經爬過了陽臺,它正在向屋頂出發,緩慢的它更加慢了,小心翼翼地,勇敢地向上爬,它身後的痕跡依舊存在,讓人聯想到了它前進的艱辛。我很想幫它一把,剛想伸出手卻又不自由主地停住了,腦中蹦出一個想法:不曾體味過程的艱辛,勝利的'終點對它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沉浸在一片茫茫的題腦中,想空閒一下,手中的筆卻遲遲不肯放下。休息之餘,想到兩點一線的生活,想到堆積如山的作業,心中一陣煩悶,怪自己太笨,不懂得“複製”別人的作業,讓自己放鬆一下,可這個念頭才一出世,就被理智給抹殺了。是啊,我要的是才學,並不是那紙上的分數。

夕陽西下,柔和的金色光芒灑滿了大地,白色的牆也變成了金色。小小的蝸牛 還在向上爬着。我幾乎已經不能看到那小小的一點了。但我知道,它一定會到達屋頂的。它身後那條長長的痕跡就見證了它的努力。它讓我明白了,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時光飛逝,中考的日子轉眼已經到了,一路的艱辛就要化作成功的光束,我很興備。

蝸牛如我,在不懈地努力着:我似蝸年,爲小小的夢不斷地拼搏着。

蝸牛告訴我:留下的痕跡,便是最好的註腳。

人生感悟的作文 篇4

隨着黃色的網球又一次飄向界外,煩躁之情再一次涌上心頭。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了,曾經那麼熱愛的網球,卻一次次地偏離應有的軌跡。

教練爲我叫喊得聲嘶力竭,媽媽在旁看得搖頭嘆氣。少不了的教導與規勸,教練說我有網球的天份但缺少認真的拼勁兒,媽媽說打球如人生,這樣的歷練是我人生的瑰寶。而我,如一頭霧水,我不知道該怎樣認真、該怎樣歷練、該怎樣走出自己的心魔。很想暫時忘卻網球,忘卻這讓我快樂的小傢伙,於是隨手翻起舊物,準備整理歸納。忽然,一卷褐色的東西映入我眼簾。原來是老爸“五一”期間,去山東遊玩,從曲阜孔子故里給我帶回來的竹簡。記得老爸興沖沖地交給我時,正暢遊在QQ空間的我,只是隨手一扔,就再也不曾想起。開啟這由竹片串成的竹簡,忽有懷古的情懷縈上心頭,不說竹簡上孔子的畫像似在善誘有聲,不說“三字經”的楷書字型字正圓潤,單是我將竹簡開啟與合上的瞬間,那一片片竹與竹的碰撞發出的聲音,彷彿時間在這瞬間凝固,我穿梭在遠古與現實的空間,正如北京奧運開幕式上那幅畫卷一樣開啟與閉合。許是竹片、許是絲線、亦或是畫像、字型,我驚奇地發現這竹簡的魅力是我從來不曾領悟的,它用它別樣的韻味似乎在告訴我什麼。於是我帶着一種新奇的心懷去簡中字裏行間搜尋着它的含義。我細細研讀着這兒時就背得滾瓜爛熟的字句,也許是兒時的少不更事,也可能是因爲少年對知識的渴望,今天,當我再次捧起這“三字經”時,我卻深深體會到其中的寓意。“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古人在幾千年以前就告訴後人,學無止境,今天的我,不正像是一塊需要雕琢的玉石,需要經歷不斷的磨練,就像一棵幼樹,經過時間的雕琢,必須不斷地去掉枝丫,才能長成今後的參天大樹。而我們,如果不將這個道理銘記在心,從自己的內心去嚴格要求自己,又怎能經歷時間的磨練,成樹成玉呢?

忽然間,恍然大悟。媽媽說得對,打球如人生,學習亦如人生。對網球的摯愛,如果不加上努力的拼搏鍛鍊,怎麼能取得驕人的成績;對知識的渴望,如果不加上刻苦的鑽研,怎麼能做到學無止境;對人生的追求,如果不加上執着的信念以及堅強的意志,怎麼能達到“有爲”、“知義”,怎麼能實現自己的絢麗的人生價值。經過歲月的流逝,手中的竹簡有了自己的新生,希望我也能夠經過時間的考驗,擁有自己的“新生”。

人生感悟的作文 篇5

誰知道?人生坎坷、風雨,永不停歇。誰能?感悟人生,戰勝自己,青春無悔。

曾經他是一個無拘無束的人;曾經他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曾經他是一個孤傲不羣的人。

曾經他的手中遞來榮獲北京一等獎的信件,他拿下獎金。但,他放棄了屬於自己的獎盃,他拋棄了屬於自己的處女作……似乎傲眼望穿秋水般的望穿世間的一切。他曾經對任何人都沒有好感,包括他的親人;他曾經覺得包圍他的是污濁的虛僞和莫名的空虛,濃郁的黑暗。他甚至曾經憎恨父母讓他降臨於這個世間,抱怨造物主爲何賦予他自己怎麼一個平凡的“軀殼”。

時間的沙漏,不停的輪迴流轉。不同的事物,時間的同化。

也許,也許他因爲環境的改善,他因爲身心俱累,他因爲思想的變遷……他似乎隨時間的飛逝,隨花朵的凋落,漸漸的變幻着,甚至是變幻得近乎於簡單,平凡,猶如秋季中的最後一片泛紅楓葉……雖然他依存一絲孤傲,不過他學會了感恩……

現在的他無需掩飾心中的某些情緒,現在的他可以隨意的談笑風生,現在的他可以在快樂的時候像他們一樣盡情的“瘋狂”。因爲他現在不再是曾經……

日曆被一頁一頁地撕去,他還在一天天的變幻。他漸漸的變得有一絲多愁善感,他會爲《生命制高點》中身殘志堅的人們感動;他會爲《紅樓夢》中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悲慘結局感到遺憾;他甚至還會因爲一些情感交集久久不能入眠。

現在的他遠離了曾經的他。現在的他學會了面對,學會了就算做不了耀眼奪目的太陽,也要當一輪微茫四射的明月,哪怕是一輪殘月也要拼盡氣力綻放出屬於他自己的璀璨星光……

儘管他沒有超人的智慧,神化的軀體;儘管他沒有迷人帥氣的面容;儘管他沒有像周圍的人那樣受羨慕與享幸福……但他起碼掌握了命運,而不是被命運所掌控。

曾經的他,一個獨來獨往的人,從不受任何束縛,高傲不羣的孤高,但他也未曾輕易放鬆過自己,苦練……現在的他,似乎不同了許多……現在的他視乎傾向於簡單,平凡,猶如秋季中的最後一片泛紅楓葉……

每一片落葉的背後都有一個不朽的故事,也許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永存記憶的傳奇……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