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求職故事>

“用人不疑”是一個美麗童話

學問君 人氣:2.22W

企業管理和政治運營中有一個詞叫:“用人不疑!”但每個人捫心自問:你果真做到了“用人不疑”嗎?“用人不疑”產生的根源在哪裏?產生的後果又是什麼呢?

“用人不疑”是一個美麗童話

首先,我來解釋一下“用人不疑”的含義。

什麼叫“用人不疑”?即:對於自己不願做或不想做或很重要的事情,全權交付給某個組織或個人去辦理、執行,從不懷疑其忠誠度及執行力的一種處世態度與方式。但在現實生活和日常管理中,當自己把自己的一件重要事情交付給某一個人去辦理時,自己完全能夠放心,從不過問,全權託付嗎?我以爲,處於中國這種講求“中庸之道”、“陰陽之道”的文化環境內,這完全是不可能的。而這種“中庸之道”、“陰陽之道”正是產生中國這種“用人不疑”這種“口是心非”的根源。“中庸之道”講求在對與否之間,還有個對中有錯,錯中有對的地帶;太極的“陰陽之道”更是講求在陰與陽之間,還有個非陰非陽的灰色地帶。而這種傳統的文化與處世基因,正是養成了中國人“口是心非”的爲人哲學。正如目前的敘利亞戰爭,在贊成與反對國際力量界入敘利亞戰爭的投票中,中國人明明就是反對,便偏要投一個棄權票,其中庸與陰陽之道可見已影響到上至社會精英階層,下至黎民百姓了。說這類人是“口是心非”的小人吧,其又具有良好的品格修養與高尚情操,而說這種人是君子嘛,又與中國傳統的“言行一致”的道德標準相違背,因此,最終,很多人便落得個既不是小人,也不是君子的稱號。

其次,我們要來分析一個在企業管理與政治運營中,“用人不疑”到底執行到什麼樣的程度。

翻開中國歷史長河之書券,中國人到底有幾個人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的呢?就連中國最爲人稱頌的三國時的孔明劉備配和盛唐時的唐太宗魏徵配,都時而互相猜忌,不能完全做到“用人不疑”,不敢完全授權,何況於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在快速的職場輪換中搭起來的“臨時配對”呢?在我們日常的企業與政府管理中,雖然很多時候往往說“我信任你,既然用了你,就會全權授權予你”,但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千萬不要爲自己的“被感動”衝暈了頭腦,而要學會如孔子所說的要“危言危行”,學着“慎言慎行”。因爲,一個老闆或一個上級,說這樣的話,只代表其與你的關係比與別的人更親近一層,但並不代表其完全是在信任一個人。造成這個上級說這句話的背景或原因無非三點:第一,你是一個很能幹之人,他需要你爲整個組織創造更大的價值,他不用你,其組織或企業將會受到較大損失;第二,你是他比較信任的人,他希望任用你,作爲其左膀右臂,然後攜手共創更大的成果,一道享有;第三,私心作怪,希望透過此種方式,達到自己瞭解對方或其他人的目的。但是,無論是哪種原因,都體現出該上司對你是比較信任的,是優於其他人的,而我要提醒的只是:在這種狀態或背景下,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更要明確自己的職責,更要有“終日乾乾,夕惕若厲”與“履霜堅冰至”及“含章可貞”的憂患意識,即使是上司明確授予了“或從王事”的授權,也應該具備一個有智慧、理性的職業經理人應有的“括囊,無咎”的精神,這樣,才能達到:一,對上不辜負上司領導的重託;二,對自己不陷入盲目樂觀的感性旋渦,保持自己職業經理人的智慧與成熟幹煉本色。

接下來,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用人不疑”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形式。

本人以爲,在幾千年中國太極的“陰陽之道”和“中庸之道”薰陶下,一個人說我對你任用,就是對你完用“用之不疑”,但實際操作中,往往與此相反,在表明信誓旦旦的“不疑”立場之內,其實內在裏仍然存着一個“疑”字——如“疑”任用之人的能力與才幹,“疑”任用之人的品行修養,“疑”任用之人的忠誠度,尤其是“疑”任用之人的忠誠度上,在中國的“用人不疑”的處世哲學上,最爲神祕與形態百異。正如三國時期,當劉備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後,雖然諸葛亮當時已小有名氣,但當真的把諸葛亮推上“軍師”——現在叫總經理位置上時,劉備仍然是“心有餘悸”,害怕自己用錯了人,以至再次被曹操打得一敗塗地;當兵敗夷陵之戰,在白帝城託孤時,也不是一味地、完全把劉阿斗全部交給了諸葛亮,雖然說了句讓今天仍然無法解密的模凌兩可的“如其不才,自行取之”的遺言密碼,但在諸葛亮團隊之間仍然安插了個李儼做副丞相。一個歷史上,最佳的“上下級絕配”都不能做以“用人不疑”,對於企業管理和政治運營中,我們每個人有什麼能力去說:“我完成做到‘用人不疑’的地步了呢。

最後,我再說一個“用人不疑”既然是一個口號和美麗的童話,其具有兩面性,那它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我認爲,一個上級和老總在某個人面前表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立場,首先其要目的純正,而在這種目換純正的前提下,其提出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可以代表着這個人的人生的處世智慧,是一種人生的.修養與處世哲學。在這種情況下,它就不能完全等同於“口是心非”的小人行徑與嘴臉了,它有很好的方面。具體表現在以下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