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求職寶典>

人際交往建立清晰界限-《2010應屆畢業生求職指南》

學問君 人氣:4.64K

  阿九則相反,喜歡找別人幫忙,是個人際資源“挖掘機”。前者自己被“開採過度”,後者則“過度開採”別人。

人際交往建立清晰界限-《2010應屆畢業生求職指南》

  無論是幫助別人還是找別人幫忙,都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處理好自己和別人之間的界限,要不然會遇到很多麻煩。

  自我界限是自我意識的一個方面,指人們意識到自己與其他人或物又都是互相獨立存在的不同個體。個體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利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 

  我們都知道,面板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邊界,透過面板,我們可以免受外界的傷害,保護我們內在的器官。當有外界危險危及到我們時,面板就會發出警告,讓我們逃離危險——這個機制的作用其實是很容易理解和把握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邊界”又是什麼呢? 

  這個邊界不像面板那樣,看得見摸得着,這個邊界在每個人的心裏。我們每個人和他人交往時,都會感知着自己和他人的邊界。但是這種感知的個體差異卻很大,有的人能明確地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裏,他人的邊界是什麼,但是還有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晰,尤其是在比較親近的關係(好朋友、夫妻等)裏,更是如此。 

  處理不好人際交往的界限,往往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很多麻煩,就像案例裏的元元和阿九一樣,爲自己的人際關係資源付出慘痛的代價。 

  結構派家庭治療的創始人米紐慶認爲,一個功能良好的個體,應該有一個清楚的界限。界限是用來規定哪些人可以參與到哪些活動中的規則,其作用是保證每個人都有其獨立性,但又能融合到周圍的生活中去,有人形象地把界限比做“細胞膜”。 

  米紐慶認爲界限主要有以下三種: 

  1.清楚的界限。清楚的界限使每個個體都能保有獨特性,但也不會犧牲屬於集體的感受。每個人應該清楚自己在人際交往活動中的活動和領域,不會超出範圍而活動,這是最好的一種狀態。 

  2.混亂的界限。沒有界限和很少有界限,人際關係像一張糾纏不清的網,成員是網上的點。混亂的界限使人分不清別人和自己,就像個案中的兩個主人公一樣,前者是將別人的事看成自己的事,後者是將自己的事看成也是別人的事,還有的人認爲你的就是我的,在辦公室隨便用別人的東西,人和人之間完全沒有邊界,混爲一體。

  3.僵硬的界限。個體之間很少或者根本沒有相互作用,使他們感覺不到相互之間的聯繫,處於疏離狀態。在人際交往中,往往這類人會疏離於羣體,讓人覺得冷漠,不近人情。 

  混亂的界限和僵硬的界限都會給我們人際交往帶來很大的困擾,最好能夠在人際交往中建立清晰的界限。不是老死不相往來或者事事依賴他人、事事幫助他人,而是與人保持“適度距離”。那麼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要如何保持“適度距離”呢?

  元元和阿九都屬於前面說的“混亂的界限”,所以她們應該試着採取增加距離法。元元認爲別人的問題就是我的問題,所以在人際交往中不懂得拒絕別人的請求,久而久之大家有什麼問題都會找她幫忙,所以她需要學會拒絕,讓對方爲自己借褲子、買火車票、買電腦等事情的後果負責,而不是替他們代勞和負責。而阿九則需要自己更獨立,自己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對於幫助別人,不要越俎代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儘量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資訊和方法,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對於求助別人,也要看看對方是不是願意,是不是方便,是不是爲難等等。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況,當你感知到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遠時,不妨試試減少距離法。人與人之間距離較遠時,彼此的交集非常少,所以要儘量增加一起活動的時間,比如一起吃飯,一起逛街,一起運動等等。人際交往是一門藝術,當兩個人距離比較遠的時候,找別人幫點小忙或許會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但也要注意“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