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總結>

烹飪培訓總結

學問君 人氣:2.19W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律,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那麼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烹飪培訓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烹飪培訓總結

烹飪培訓總結1

20xx年8月2日至20xx年8月9日,我參加了江蘇省職業學校烹飪專業技能競賽培訓班7天的培訓,這次培訓班是由江蘇省教育廳委託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江蘇省教學研究舉辦的。在這次培訓中有針對20xx年全國中職烹飪技能大賽的總結;有中國烹飪大師的示範;有專業技能訓練的交流;有我們學員的實踐操作;更有對20xx年江蘇省職業學校烹飪大賽創新的討論。這次技能競賽培訓是以提高教師技術理念爲中心,以發展教師的業務水平爲目的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繼續教育手段。與其他培訓形式相比較本培訓時間、地點更集中,培訓的目的更明確,培訓效果更鮮明。它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技術理念和知識結構,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水平發展和終身發展。因此,這次技能競賽培訓工作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也不爲過。

此次技能競賽培訓的時間雖短,但內容安排緊湊、形式多樣,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由於各位烹飪大師精心準備,省教育廳的高度重視,全體培訓學員的大力配合,此次技能競賽培訓進行得非常順利。幾天的學習,大家認真傾聽,認真記錄,認真思考,孫應武老師、周曉燕教授等對烹飪技能大賽規則要求的解讀,以及各位專家,教師對烹飪的發展、技能的訓練、經驗交流使大家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資訊,實現了資源共享。相信每一位老師無論在大賽要求、教育理念、教育傳授技能方法,還是對菜餚盛器、原材料的理解上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高,都有了不小的收穫,這必然爲今後的烹飪教育教學工作積累了寶貴的財富。“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古人在一千年前就告訴我們要學會反思。七天培訓中各位老師雖然有了一定的收穫,但這遠遠不夠,因爲你所聽到的是別人的先進理念,豐富的技術經驗都不是你的,或者說還只停留在理論層面,沒有落實在你的教學實踐中,所以我不僅僅是做好筆記,而是聽完後還要認真反思,從各位專家、大師身上學到了什麼?適不適合自己?爲什麼把烹飪競賽中的訓練看作是日復一日的重複勞動,總是抱怨工作繁重,學生不好教而別人卻能把教學當成一種享受,爲什麼有的老師工作時間沒有你長也可以達到相對較高的教學水平?你的教學有哪些優點?你的哪些做法是可以肯定的?更多的是你有哪些做法是與新理念、新觀點不相符的,需要改進的,怎樣去改進?可見反思即是對你自己的肯定,同時又是挑你自己的刺,大家應該有挑戰自我的勇氣,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和行動,這樣才能使自己以後的教育、教學更完美。

職業學校專業技能發展是目前職業教學的共同課題,它是指我們專業教師個人不斷髮展的過程,本質上是個人成長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和增長專業業務能力的過程,但從表面上講是對每個學生的成長、成才的一個必要的保障,現在教育部提出“普高有高考,職教有大賽”,把職業學校的技能比賽提高到了和高考同一的水平線。對我們職業學校有了一個發展的空間,對職業學校的學生有了一個進上步提升的機會。

經過這次技能競賽培訓,應怎樣來做好以後的大賽?怎樣來教育我們中職的學生?個人總結如下幾點:

1、提高自身職業素質、技術水平

古往今來,對教師這一職業都具有雙重的要求,即“教書育人”。“其身正,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高尚情操,人格魅力等因素將會對學生起着終身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職業道德將會成爲教師專業化發展成敗的關鍵。教師自身技術水平的提高直接影響着學生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學生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怎樣來提高技術水平?這次競賽培訓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認識了很多的烹飪老師、烹飪大師,以後多多的交流,共同的探討,那麼在我們的技術水平上肯定會有提高。

2、提高教學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教學能力,其中包括教師要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熾能主題鮮明,做到技法、手法簡明扼要,富有條理,把技術儘可能有效的教給學生。教師還要具備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組織處理方式,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理論聯繫實踐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

3、制定發展規劃

人生要有規劃,工作也要有計劃,教師要根據自身的情況確定專業領域和崗位,樹立專業認同感,給自己作出發展的合理規劃,這樣纔有專業發展的意識和追求,發展纔有方向和動力。當然這個規劃不是終身的一成不變的,而應該有階段性的自我設計、自我發展步驟。

4、進行教學反思

能否進行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的進取心、責任心、勇氣和意志力的表現。不難想象一個缺乏進取心,沉於現狀的教師是不能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長時間和有效的反思,透過反思可以對自身的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寫到這裏,使我想起了今年的'全國中職學生烹飪大賽,在這次大賽中我有幸擔任了江蘇省熱菜組教練,我指導的學生中有一位是我05烹飪班的學生,這位學生從選拔到進入省隊吃了很多苦。訓練中,我們也不時的定菜、設計、換菜,最後定下的當時緊貼奧運主題的“鳥巢祥瑞雙味魚”和冷拼“秋色雙鷺”,在比賽時,當這兩個菜出現在展廳時引起了全場的轟動,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孫應武老師專門到評委室叫來全體評委們點評:“這是一幅國畫”。但令我們遺憾的是取後只得了冷拼銅牌、熱菜優勝獎。後來從菜餚的製作以及用料方面、菜餚的設計、盛器方面、菜餚的要求等方面都作了較全面的反思,看到了很多的不足之處。我相信透過努力以後會有更大的進步的。

培訓已經結束,周曉燕教授說的:“做好烹飪要有不斷更新的理念和烹飪原料的新元素”。現在這句話還不時的在我的耳邊迴盪。周教授認爲在6、7十年代,烹飪主要考慮的是可以食用,可以吃飽肚子,8、9十年代是向着好吃、吃好,到現代烹飪已經達到了一個頂峯,向着營養、藝術靠近。所以我們應隨着時代的發展,烹飪理念要不斷的更新。我本人也要在平時學習教學的基礎上加上自己敏銳的思考,做出自己的風格,我想這樣纔是有意義的纔會起到學習的目的。

烹飪培訓總結2

中職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採用“基地培訓+企業實踐”的方式。注重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目的是造就一大批專業理論水平高、實踐教學能力強,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起骨幹示範作用的“雙師型”優秀教師和一批高水平的職業教育教學專家。

作爲從行業走進學校的非師範型教師,重點需要在專業、行業與教育教學的完美融合。在爲期一個月的企業實習中,不僅讓我瞭解了一家企業的運作模式和菜品製作中的種種。更重要是讓我更加深入的瞭解到,當今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中職學生能作爲企業更爲合適員工,爲我們如何培養出更多“實用型”學生提供了有力的現實依據。

根據基地的課程安排,20xx年11月11日至12月6日,爲期四周,我與其他幾位同學在首旅旗下全聚德集團的四川飯店實習。從集團到企業的重視可以看出,行業對中職教育是支援的、大力協助的,最終也是能夠受益的。

一個月的時間,以與專業對應的烹飪技術工作爲基礎,觀摩大廚們的烹煮蒸炸烤,親手經歷老字號企業的規劃範菜品製作技藝,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與廚房工作人員、管理人員和企業的經營管理、人事行政等相關人員的交流切磋。經歷和收穫如下:

一、依據所在學校的學生培養模式和學生就業去向,就這次實習飯店經歷,對今後教學工作中,我們會爲學生講解集團餐飲的運作模式,中央廚房、中心廚房與工廠化輔助,快捷廚房快速出菜的純餐飲企業廚房運作,對他們進行模仿教學與實踐,可以畢業後快速上手。

二、就類似四川飯店這樣在餐飲集團下運作的企業的地方菜系菜品結構分析,作爲老字號企業,數十年的菜品積累和與時俱進的創新與適應。透過與相關人員交流、溝通,可以將這些經驗和變化,在合適的時候,用適當的方法告知學生,學校專業教學的傳統菜、基礎菜和時尚菜除了掌握相關技能技法外,逐步的向不同就業去向的不通變化和適宜層度。

三、在有限時間裏,利用工作之餘時間,走訪了類似實習企業的多個省份駐京辦如貴州大廈、雲南大廈、廣西大廈、安徽大廈等,瞭解更多地方菜系在京的種種狀態,瞭解他們在保持地方特色和適宜經營需求中的共同點、如何找到對接點等方法,也走訪了幾家設計平時教學需用到的西餐企業和他們的菜品結構與走向。希望將這些來自各方面的資訊彙總後,傳授給即將畢業的學生,讓他們就業後能夠更快的走上合適的工作崗位。也採訪一家正在做美食節的酒店和一家新川菜。撰寫的《赤水美食飄香京城》的三個版本分別發表在貴州日報時政新聞版、中國食品報餐飲世界版和中國烹飪雜誌上。撰寫的《蘇東坡的烹飪哲理》、《味裏蘊含儒雅風》、《三蘇酒樓眉山川菜》等即將在中國食品報、中國烹飪雜誌、四川烹飪雜誌發表。

四、對實習的思考:在因崗設人往因人設崗變化的當下,作爲平時教學中跨門類較多的實際情況下,更希望能夠一週一輪換或者兩週一輪換實習企業的模式更佳。當然如果是非烹飪專業轉崗烹飪的學員,則需要一個較爲確定的崗位實實在在的練習,達到回校後即能上崗的目的。

以上是此次實習的總結與個人思考,請老師和同學們多多指點,最後感謝爲我們實習做安排和服務的各位老師。

烹飪培訓總結3

一、“五步教學法”

“五步教學法”是指烹飪實訓教學的整個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組織教學、入門指導、巡迴指導、展示作品、總結點評”五個步驟有序地進行教學,它對於提高學生的技能,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五步教學法”的實施

1、組織教學,貫穿始終

烹飪實訓教學一般安排在烹飪操作室進行,學生一旦進入工作環境,有較多的新鮮感,缺乏組織性、紀律性,課堂紀律較混亂,影響教學。因此,爲保證教學順利進行,組織教學應包括以下內容:

(1)操作室工作臺的擺放應區別於傳統的課堂教學排列模式,操作檯應採用U字型排列,這樣學生能很清楚地看到教師的示範,更有利於教師觀察和了解到每個學生的操作情況,有利於巡迴輔導教育。

(2)檢查學生的出勤情況並記錄在案。首先,教師根據學生能力高低進行綜合分組,合理編排,如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和弱的同學、性格內向和外向的同學分在一組,即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長由學生自薦。其次,學生自我檢查本組實訓所需的烹調用具是否齊全,並由組長向教師彙報,如有不足,及時補充。

組織教學應貫穿於教學的全部過程,使學生做到:動腦想,動手做,忙而不亂,議而不吵,論而不聊,樂而不鬧。

2、入門指導,示範講解

在烹飪實訓教學過程中,入門指導最重要的一環是示範講解。教師的示範講解要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較牢固的動作表象,明白“做什麼”、“怎麼做”、“爲什麼要這樣做”,爲其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1)用語言進行指導。教師講解的主要任務是提示學生觀察的要點,分析示範動作的結構,從而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教師在講解時要注意到目的明確、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條理清晰、生動形象、講解適度。

(2)示範要規範、準確、速度適中。在講解動作的名稱和作用時,教師要讓學生先建立起正確的動作概念,再加以示範。在示範過程中,教師要力求示範動作準確、規範、技藝嫺熟,並掌握好示範的節奏,必要時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放慢分解動作。例如:筆者在指導學生要求他們看好鍋中糖漿的氣泡變化同時,用手勺在糖漿中攪動,感覺有黏、滑時即可,這樣的方法學生易掌握,而且印象深刻。

(3)示範方式多樣化。在教師的示範操作過程中,爲了使學生獲得清晰的感受和視覺形象,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和要領,教師可以根據操作技能的性質,採取多種示範方式交替進行,如慢速示範、分解示範、整體示範、師生協同示範等。此外,教師在完成規範的操作後,爲了使學生切身感受“一步之差”導致作品失敗的體會,教師可讓學生操作一個因做法不當而未符合工藝要求的作品,

3、巡迴指導,做到“走”“觀”“講”“示”

這一步驟是烹飪實訓教學的中心環節,是培養學生技能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所用時間較長,因此有些學生往往精神比較分散,獨立操作過程中問題也較多。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操作情況,有計劃、有重點、有目地地指導,要做到“走”“觀”“講”“示”幾點。

4、展示作品,提高學習

學生進行作品展示,是滿足學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樂趣和喜悅。在展示作品過程中,學生透過交流、品嚐、對比、點評等一系列自評互評活動,找到差距,提高歸納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也鞏固了學生對技術要領的掌握。

5、總結點評,多加激勵

教師的總結點評主要是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啓發學生獨立探尋規律,找出實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點評時教師要將問題講到點子上和關鍵處。如:烹調技術“大翻鍋”練習中,關鍵在於“拉、送、揚、接”四字;講到關鍵處,就是在點評時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訓練效果的評價要多表揚、多鼓勵、多幫助,達到目標的學生給予表揚,基本達到目標的給予鞭策,未達到目標的給予鼓勵,評價的結果不能讓學生留有失敗的陰影。

高質量的實訓課教學是職業學校的生命線,堅持“五步教學法”,並結合過關性考覈,是提高烹飪實訓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烹飪培訓總結4

烹飪是膳食的藝術,講得通俗一點就是做菜、燒菜家常菜譜。雖然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都在做菜、燒菜,但做什麼菜,各有特色;怎麼做,各有方法;做得怎樣,各有味道。話說做菜,也是要講學問的。在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裏,說到做菜,不得不提及商朝的伊尹。據典故記載,伊尹初至殷時,爲祈求神靈保佑,成湯曾特意爲伊尹舉行盛大祭典,歡迎伊尹的到來。祭祀完畢之後,成湯虔誠地向伊尹請教關於“治國平天下”的策略。

對此,伊尹並未冠冕堂皇,坐而論道,更未談高深玄妙的大道理,而是“說湯以至味”,爲使自己的言說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伊尹選擇了人世間最爲平常,而自己又最爲擅長的飲食烹飪來現身說法。於是就有了“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的說法。民以食爲天,透過品嚐人間美味,伊尹以烹飪中精妙細微的奧祕,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深入淺出地教給了成湯許多治國之道,爲湯治國提供了寶貴的經略。事物都是有共通性的,烹飪與法學也不例外。

烹飪與法學都要求具有實踐性。理性認識來源於實踐,但又對實踐活動進行指導。下廚做菜,用什麼火候,放什麼調料、何時放調料、放多少調料,何時出鍋,都需要在多次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林淡秋在《馬逢伯》中說道:“小菜還是平常的小菜……但一經過這位女廚師的神手烹飪,的確有一種不平常的滋味。”是的,小菜還是那樣的小菜,但是經過多次下廚實踐,熟能生巧,慢慢領會出做菜的奧妙,做出來的菜才美味可口。

作爲一種知識,法學也需要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探索和總結出來。法學是司法具體實踐的總結和昇華。脫離實踐的法學,就像是沒有放油鹽醬醋的菜,苦澀無味,會讓人產生排斥,甚至是厭惡,源於實踐的法學,才更具有生命力。近年來,司法機關建立與法學院校雙向交流機制,對於總結和提升司法實踐的理論層次,加深和促進法學研究的具體應用,實現司法實踐與法學理論研究的互動大有裨益。

烹飪(做菜)是家常便飯,法學也應該通俗易懂,成爲老百姓的拿手“好菜”。在法學理論著述中,“陽春白雪”當然不可缺少,但“下里巴人”亦是不可或缺。因此,法學應該走出超塵脫俗的“象牙塔”,步入尋常百姓家,讓法理在具體生活中運用自如。作爲法律人,我們不是生活在紙質的法律之上,而是生活在現實社會裏。法律本身是整個社會體系中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法律與社會的良好執行息息相關。

因此,我們不能將法律從社會體系中剝離開來。法律人只有以社會的背景爲考量,用社會常識、常理、常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法律,進而做出更爲準確的判斷。民國時期的法學家孫曉樓說:“只有了法律學問而缺少了社會常識,那是滿腹不合時宜,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即不能算作法律人才。”用老百姓的話,說老百姓的事,談老百姓關注的問題,講老百姓生活中的法理,應該是我們作爲法律人的追求。烹飪的靈感、法學的理性都來自老百姓的生活中。好吃的菜和法學理論要用於百姓尋常生活之中,烹飪與法學都需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法學不能只是文人墨客的言說,更應該是尋常百姓口中的談資。

TAGS:烹飪 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