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心得體會>

部編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學問君 人氣:3.08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部編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

20xx年9月初,我在本校參加了部頒新編初中歷史科目教材的培訓,觀看了視頻。經過這次培訓,我對教學方法與技能,以及所使用的教材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透過培訓讓我受益非淺,它使我的教育教學理念得以進一步更新,對於自己今後的教學工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透過主編的講解及教學案例的展示,我們發現新教材與舊教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教材內容生動,教師的啓迪作用更加凸顯,真正體現了過程與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實施新教材過程中,教師尤其應該當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一般來說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是:確立學習動機---積累歷史知識---培養認識能力---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對相關歷史知識、方法和理論的應用。新教材爲構建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奠定了基礎。

隨着學習的逐漸深入,我們逐漸接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在今後的教學中,無論教學思路、教材處理、教法選擇、學法指導、能力培養、師生關係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開拓進取,內容上要推陳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因此,對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漸釋然。

1、對歷史新教材的認識。

把知識目標放在教學的首位,“以知識傳承爲主”。在新理念指導下要“以學生髮展爲主”。以學生的學習爲主體,把教材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學本”。發揮教材資源優勢:利用導語、正文、資料、“史料研讀”、“相關史事”、“課後活動”、“課後知識拓展”。歷史新教材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突出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爲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2、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認識。

要倡導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要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於強凋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課文中的“相關史事、史料研讀等欄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將學生活動直接引入教科書體系和課堂學習過程之中。利用課程內容的生動性、啓發性和開放性,突出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體現在每一節歷史課教學中。

3、對教學方式和方法的認識。

教師要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與學生平等交流,教師也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中。在授課中注意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如注意讓學生列表進行縱橫比較、中外對比,注意引導學生讀圖、填圖,使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從中提取有效資訊。注意運用史料,幫助學生理解某一問題,並能用所學內容解答與材料有關的歷史問題。

部編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

這兩天,我和同事們觀看了部編語文教材培訓直播,感觸頗深。與之前一直在用的蘇教版教材相比,部編版教材“好教”,但“教好”不易。“好教”,是因爲它和現行語文教材相比,有自己明顯的`優勢,它的編排體系更利於教師的教授,更加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1、以閱讀策略爲主線組織單元內容,這是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的一大突破。

2、以習作指導編排獨立的習作單元,是部編小學語文的一大創新點。

由此可見,部編教材目標更加明確,聚焦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努力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努力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解決了教師總是糾結的“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難題。這是所有語文老師的幸福。但是要教好這套教材,又絕非易事,需要我們有更強的專業基礎,更深的文學底蘊,更具有鑽研精神。

“增強目標意識,強化訓練意識”是我們新教材的一個“根”。教材是以“雙線”來組織單元內容的,所謂“雙線”,就是“寬泛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條線均衡遞進。語文要素即“語文學習的目標和要求”。教材編寫以語文要素爲主線、明線,這就體現在單元的導語上,它揭示了本單元語言訓練點。

從一線課堂來看,普遍存在着弱化訓練,淡化文體訓練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不管是什麼文體基本上按照記敘文的方法進行教學。這套教材中非常強調文體意識,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解讀,表達不同的主題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語言特色等等。比如小說的教學我們要抓住哪幾個方面呢?我們抓人物的形象、環境的描寫、情節的發展,只要把這三個要素抓住了,小說的目標就清晰了。所以不同的文體要有不同的目標和不同的方法。

教材三至六年級的課文由原來的三十幾篇減少到二十幾篇,但是閱讀量卻增加了,其增加的地方就在課外閱讀上,開設了“和大人一起讀”和“快樂讀書吧”等欄目。這套教材把課外閱讀作爲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了課外閱讀課程化,克服了課外閱讀的邊緣化,促進了兒童的閱讀進教材、進課程,體現了親子閱讀、全民閱讀、自主閱讀的思想。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單憑一本國文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國文教材以外多看一些書,越多越好。”部編教材倡導讀整本的書,這也是部編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倡導親子閱讀,希望家長參與學生的閱讀過程,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篇目,減少閱讀的功利性,不要給學生規定寫讀後感的任務,讓閱讀真正變成“悅讀”。所以建議儘可能把孩子帶到圖書館,給他們提供最安靜的讀書環境。

當然多讀書、讀好書還得要有好的方法來引導。在書的選擇上要科學,體現梯度:第一學段就推進了讀童謠、讀兒歌、讀情節簡單有趣的兒童故事,讓學生對書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到了中段,我們就可以讀童話、寓言、民間故事,到了高年級我們就開始讀整本書。

老師們在平時引導兒童讀書的時候要關注書的名稱、書的作者、書的目錄、書的封面,還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怎麼樣愛護圖書。

在要求學生廣泛閱讀的同時,教師更要跟學生同步閱讀,跟他們交流讀書心得,這比要學生寫讀後感有趣多了,不僅利於師生之間的交流,更能把讀書指導寓於無形之中。

主體意識是課程改革以來老師一直掛在嘴邊的話,但是實際實踐起來確實不能盡如人意,要麼太過自由,要麼太過約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教學的主導,語文的訓練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體現自得、自悟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慾,要重視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去,自主閱讀、自由表達。作爲老師“該扶就扶,該放就放,扶放結合、扶放適度”,這是處理好“主體”與“主導”兩者的關係我總結出來的十六個字。

科研意識是編者對廣大一線教師的殷殷希望,希望老師們要重視資料的收集和經驗的積累,從教學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要有問題意識,要把這些問題提煉出來形成課題,進行專題研究。

帶着新教材培訓學習的點點星光,即將踏上又一個輪迴的教育之旅,期待着與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美麗相遇。

透過專家講解,我真正瞭解了現行教材在內容體系、活動方式、組織形式和考覈評價等方面留給教師較大的空間,教師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進行個性化的整合與重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應手。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認真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學習目標,根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繼續學習的能力要求進行教學設計;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繫,學習環節完整,聯繫緊密,銜接自然。課堂教學要能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完整地呈現出來,讓學生明確“學什麼?怎麼學?解決什麼問題”,注意對學生加強訓練,數量要合理、梯度恰當,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在閱讀部分,更加註重生活語文理念的樹立,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向學生滲透語文與其他各學科之間的關係,例如教材中的一些童話故事。另外,本次培訓中專家還提出了幾點建議:要加強學生的朗讀培訓,如《白鷺》中標點符號的作用,讀長句子時怎樣停頓,學生在理解之前讀,在理解之後再讀等,顯現了朗讀的層次感。在語言積累與運用方面,有時需要學生藉助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句子的訓練應有說有寫,培養雪神的語感,注意培養語言運用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