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學問君 人氣:2.32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小學數學培訓的心得體會1

20XX年7月20日至21日,我參加了白銀市義務教育學段教材培訓,這次培訓的主要內容有三項,第一項觀摩三校教師和出版社邀請的專家現場做課、授課教師說課說課、參訓教師評課,專家點評;第二項是專家對新課標教材的解讀;第三項是專家講座以及和專家的互動研討。透過這次培訓,我從教學理念、教材觀念、教學方法等方面對小學數學學有了新的認識,也有了很多的感觸,現將對我啓迪最深的幾點記錄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總體印象:授課說課別開生面

觀摩課共兩節:第一節課是白銀三校骨幹教師張建兵老師講的《溫度》,第二節是吉林專家所講的《重複的奧妙》。兩位老師授課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他們善於“攻心”。兩位老師都能利用恰當的時機抓住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對學生進行最大程度的鼓勵,如在組織教學時提到:“聽說我們這個班是我們學校表現最好、最棒的一個班,相信今天同學們和老師的合作會更加優秀!”看似簡單而且與上課內容無關的幾句話,很大程度上已經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專家楊老師和學生之間透過分別說“優秀的學生”“漂亮的老師”互誇的這種互動活動,很快的和學生融爲一體,爲課堂的開展奠定了良好人緣。所以培訓完,我的感受是我們不但要會教數學,同時還應該是一位心理學家,能夠在課堂上抓住學生的心。

第二、他們善於創新:兩位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都能以學生的生活爲背景,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如張建兵老師引入時問學生現在是什麼季節,同學們都穿着短袖,能一直這樣穿到冬天嗎,爲什麼?學生都會想到冬天氣溫太低,自然引入到新課《溫度》的學習。

第三、他們善於交心:老師的授課語氣讓人倍感情切、隨和、自然、和藹可親,特別具有親和力,學生一下子就喜歡上老師了。更值得欣賞的是楊老師的語言非常豐富,準確、優美,有着比較深的文學功底和文化底韻,所以她的授課如行雲流水,輕鬆自然、不留痕跡。

二、最大亮點:授課抓住了核心問題

1、張建斌老師《溫度》一課突出的核心,是讓學生透過預習導學提出質疑,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爲核心,以三個探究任務爲主線展開教學。在具體教學有這樣一個核心環節:在孩子從地圖上認識了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後,提出了“探究一”的學習任務,讓孩子們導學單上完成以下活動: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寫出北京的最低氣溫——零下2攝氏度,最高氣溫零上5攝氏度。張老師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透過積極思考,學生們想到了多種表示方式。

(1)用最高、最低表示。

(2)用熱和冷。

(3)箭頭朝上、箭頭朝下。

(4)”+”表示最高,“—”表示最低。這樣一個環節,很好的淡化了學習的難度,巧妙地落實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使每個學生都在獲得積極啓示和引導的前提下有所發現。

緊接着讓孩子完成探究二:在溫度計上標出相應的溫度。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交流探討,完成活動後,在全班展示本小組的思路及方法。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透過各小組的展示,小組間互相補充,大家對知識有了更多、更準確、更透徹的理解。同時,這一環節又滲透了透過數學模型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在學生展示完之後,教師又提出:從溫度計上你能發現什麼?學生的思考交流互相補充後,發現零下範圍內離零越遠,溫度越低;零上範圍內離零越遠,溫度越高的結論,爲後面探究三中脫離溫度計比較溫度的大小做了良好的的鋪墊。學生在探究一、二的基礎上,很好的完成了探究三和練習題。最後在學生談了本節課的收穫後提出了一個思維拓展問題:2攝氏度與-7攝氏度的溫差是多少。透過這個問題的解決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思維得到了很好的昇華,最後的結果是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培訓的心得體會2

透過這次培訓,聽了三位優秀老師的課和姜校長精彩的講座,使我對課堂教學的方法策略,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思維的發展都有了新的認識。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

一、知識源於生活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材。三位老師都能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的現實情境入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拉近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距離,讓學生感受數學並不陌生就在身邊。如任永久老師在執教《平行線》一課時,讓學生在周圍找平行線,讓學生感受平行線無處不在。王豔老師用學生熟悉、喜愛的遊樂場創設情境,用分食物爲題材,帶領學生認識“二分之一”,結合實際情況理解“二分之一”的實際意義,化難爲易。

二、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三位老師在教學中都非常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任永久老師在執教《平行線》一課時,用學生喜愛的遊戲“找不同”抽象出,兩組直線。

王豔老師創設的遊樂園的教學情境,王蘇偉老師用學生喜愛的動漫人物麥咭套圈遊戲匯入,都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爲課堂學習做好了情緒鋪墊。

三、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和精髓,掌握科學的數學思想方法對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對數學學科的後繼學習,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學生的終身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三位教師在教學中都有意識地滲透了數形結合基本數學思想方法,藉助圖形使之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

姜校長從教師的角度爲我們開設了以《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課堂》爲主題的專題講座。姜校長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結構化的呈現材料;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加強課外動手操作五個方面進行闡述。讓我們對課堂教學的認識又上升了一個臺階。期待下一次的培訓。

小學數學培訓的心得體會3

本次培訓,我們聽了稷下小學李文美老師的《9的乘法口訣》一課,深有體會,李老師的課非常精彩。

1、在情境創設方面:本節課李老師在教學9的乘法口訣時,對教材的處理方面做了一些調整,主題圖李老師由原來的龍舟賽圖換成了《西遊記》動畫片的主題曲視頻,原因是這樣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拓展環節中,李老師藉助感恩節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充分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並滲透感恩教育。

2、在上課效果方面:在本節課中,李老師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數學的奧祕,真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規律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課堂中,學生髮言積極,思維活躍,學習氛圍高漲,自己能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做到了變重知識傳授爲主動探索,變重結果爲重過程,變重死記硬背爲靈活記憶。

3、在教法學法方面:本節課是乘法口訣教學的最後一部分,雖然教學方法與前面大致相同,但由於9的乘法口訣有其獨特的特點和規律,因此,李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找規律,透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透過教師適時、適度的引導,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熟記9的乘法口訣,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掌握找規律的數學思考方法,有利於提高學生觀察、推理和概括的數學能力。

4、在評價體系方面:本節課李老師針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面向全體學生進行了多樣的評價方式,例如:激勵的語言:“你真善於觀察!”“你的發現與衆不同!”“你具有科學家一樣的智慧!”鼓勵的掌聲:“小朋友,小朋友,你真棒!”“向你學習,爲你驕傲!”耀眼的星星:根據學生的表現,爲學生頒發智慧星、合作星等,真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5、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教學“袋鼠跳格”題的時候,李老師讓學生用加法計算出同數相加的和也就是幾個9相加的和時,發現學生計算的速度有些慢,還有出錯現象,可見學生的加法計算能力退步了,這提醒李老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加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溫習。另外,在學生的發言中,李老師總是希望學生的表現能像李老師課前預設的那樣完美,但是對於學生而言這一要求過於高了,課前“備學生”這一環節李老師對學生年齡特徵和存在的差異考慮還不夠周全,在今後的備課中還需努力。

小學數學培訓的心得體會4

透過這次暑期培訓,我的心再一次受到了洗禮,並且在與各同仁的交流中,教育思想產生了共鳴,我的思路再一次爲她們的理論而引領。

1、能力是練出來的,而不是聽出來的。孩子是有思想、有靈魂的個體,我們不能因爲他的年齡小,就顯得畏手畏腳,什麼東西也不敢給予孩子,但從我這幾年的教學歷程中看,孩子們並不是弱小的個體,而是有思想、鮮活的個體,我們要敢於大膽地給孩子們能力範圍甚至是孩子們跳一跳就能夠的着的東西,這其中就是靠反覆的、多層次的練習,以達到他們這一年齡段的能力,而這並不僅僅是聽能得來得。

2、學會——會學——樂學。興趣是學習知識的法寶,孩子願意學,有興趣學,自然會很輕鬆的學到新知,甚至還會探索到更加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東西。同時,當孩子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並能靈活的運用知識,這時,孩子在有駕馭知識的能力時,自然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3、爭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作爲一個老師,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從教育大局出發,從孩子的整體發展着手,讓自己跟着時代的步伐走。

4、孩子們的常規要做到長期抓、時時抓、細緻抓,直到養成習慣爲止。良好的習慣是孩子一生受益的財富,作爲老師要不厭其煩的幫助孩子,要與家長達成統一的教育思路,讓每個孩子都更好的發展。

小學數學培訓的心得體會5

今天有幸聆聽了侯正海和黃爲良兩位專家的講學,受益匪淺。

透過培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教師要專業地讀懂教材,要用心地讀懂學生,要智慧地讀懂課堂,這樣的課堂纔會充滿活力。

透過培訓,更加細緻地瞭解到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特點。

一、在第一學段各冊教材的主要教學單元,都安排了教學“解決問題”的例題;第二學段各冊教材的大多數教學單元,也安排了教學“解決問題”的例題。這些豐富多樣的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案例,不僅爲培養學生“四能”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也有助於學生積累探索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有效策略的經驗。

二、提供豐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爲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問題解決”的課程目標,修訂教材大大豐富瞭解決問題方法的教學內容。

三、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編排,注意題材廣泛、聯繫實際解決問題的內容結合各部分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數的運算部分仍保留傳統應用題內容中合理的部分,但又注意突破傳統應用題教學內容的束縛。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思維水平,選擇學生將會面對且結合所學知識能夠解決的問題作爲例題。

這次培訓對今後的教學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給我提供了更爲科學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