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讀名人的勵志故事

學問君 人氣:9.36K

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 到某種憂患。下面有本站小編整理的讀名人的勵志故事,歡迎閱讀!

讀名人的勵志故事

一切困難都是爲了讓我們更強大

好像是在一次電話採訪中,一個記者曾經問過我一個很好玩的問題:李連杰,你這些年都是一帆風順,你是怎麼變得這麼強大的呢?

這位記者,採訪我之前肯定沒做過認真的準備。首先,我從來不是一帆風順,我在朋友中有個外號,叫”死過一百次的生還者“。從小我父親就過世了,家境實在太差,只好加入武術隊,靠每個月微薄的補貼養活全家;11歲開始我連續5次拿到全國武術比賽冠軍,18歲拍了《少林寺》一夜成名,但立馬,第二年我就摔斷了腿,差點成爲廢人;好不容易等到《黃飛鴻》系列電影大賣,我的經紀人又遭黑道槍殺,事業再次陷入低谷......這些都不說,2004年印尼海嘯時,我差點妻離子散命喪異地,當洪水就在你眼前肆虐時,那種內心的驚恐與不捨,又有多少人面對過呢?

也可以理解,問這個問題的人估計從來都只是在電影中瞭解我,覺得我就是電影中那些硬漢,身懷絕技,從精神到肉體都是天生的強大.事實上,我只是一個血肉做成的普通人,甚至,我比很多人還脆弱,有一段時間,我天天想着出家當和尚。

但是,少林寺的一位高僧卻不同意我這樣做,因爲出家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佛家還講究入世修行呢!後來,我去好萊塢發展時,他要我記住一句話:一切困難都是爲了幫自已變得更強大!

這話聽起來實在不像是什麼祝福。果然,到了好萊塢,事情並不順利,雖然臺灣老闆楊登魁花了上億元幫我打造形象,創造機會,但傲慢的好萊塢並不肯接納我這個身高才170CM的華人。我忍着,直到一次在片場,導演把劇本摔到我臉上,冷冷地問我:你是不是不懂英文,所以劇本沒看懂?

那個晚上,我打電話給那位高僧。他淡淡地說:這些年你吃了不少苦頭,但回過頭來想一想,是現在的你強大,還是過去的你強大?我一愣,想着自已這半生的經歷,的確,那些困難現在看起來都不值一提了,可當時,又何嘗不是逼得自已無路可逃?可見,困難的確在讓我變得強大,至少,讓我的承受能力越來越強!

從那以後,我不再懼怕任何困境,對困境內外甚至抱着一種“歡迎”的態度。朋友都說我瘋魔了,但我心裏知道,這不過是在困難中修煉自已。

拍攝《英雄》的那段時間,章子怡很是受非議,甚至在劇組中也被某些人孤立。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剛出道的自已:衝動、愛憎分明,心裏有什麼臉上從來藏不住......於是,我把自的體驗告訴她,慢慢地,她也從流言中脫胎換骨,開始表現出一個堅強的章小妹。

這兩年,我對武術之道越來越有想法,很想和觀衆分享這種想法,於是,我請人編寫了宣揚和平的電影《西藏武僧在紐約》。很多片商對名字很感興趣,但一看劇本就都不肯投資,因爲裏面的武打場面太少了,不夠商業化。到哪裏去找投資商?每晚這個問題都折磨得我無法入睡,實在沒辦法了,我找到法國的着名導演呂克貝鬆,想自掏腰包自已拍。拍完後,我看電影前90分鐘十分精彩脫俗,但後30分鐘就落入了武打片的俗套,就要求改結尾,別人都覺得我瘋了,改結尾是自殺行爲,會讓票房一落千丈。呂克貝鬆也十分驚奇地問我:“你真想得罪你所有的觀衆嗎?”我笑着說:“那就試一次吧。”

事實是,電影還沒有公開放映,就受到了不少電影專家和媒體的關注,慢慢地,隨着《霍元甲》的再度追擊,大家也開始知道:哦,原來李連杰並不是一個武打機器,他也是有自已的想法的;中華武術除了實用外,裏面還有博大精深的東西啊!

這就是我的目的。既要表達內心、又要保證票房,的確是一件太困難的事,但我知道,困境總會過去,而經歷困境的人,卻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樂觀、更有力量。

盡力而爲還不夠

在美國西雅圖的一所着名教堂裏,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師――戴爾·泰勒。有一天,他向教會學校一個班的學生們先講了下面這個故事。

那年冬天,獵人帶着獵狗去打獵。獵人一槍擊中了一隻兔子的後腿,受傷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獵狗在其後窮追不捨。可是追了一陣子,兔子跑得越來越遠了。獵狗知道實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獵人氣急敗壞地說:“你真沒用,連一隻受傷的兔子都追不到!”

獵狗聽了很不服氣地辯解道:“我已經盡力而爲了呀!”

再說兔子帶着槍傷成功地逃生回家了,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它:“那隻獵狗很兇呀,你又帶了傷,是怎麼甩掉它的呢?”

兔子說:“它是盡力而爲,我是竭盡全力呀!它沒追上我,最多挨一頓罵,而我若不竭盡全力地跑,可就沒命了呀!”

泰勒牧師講完故事之後,又向全班鄭重其事地承諾:誰要是能背出《聖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他就邀請誰去西雅圖的“太空針”高塔餐廳參加免費聚餐會。

《聖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有幾萬字,而且不押韻,要背誦其全文無疑有相當大的難度。儘管參加免費聚餐會是許多學生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淺嘗則止,望而卻步了。

幾天後,班中一個11歲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師的面前,從頭到尾地按要求背誦下來,竟然一字不漏,沒出一點差錯,而且到了最後,簡直成了聲情並茂的朗誦。

泰勒牧師比別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誦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見的,何況是一個孩子。泰勒牧師在讚歎男孩那驚人記憶力的同時,不禁好奇地問:“你爲什麼能背下這麼長的文字呢?”

這個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盡全力。”

16年後,這個男孩成了世界着名軟件公司的老闆。他就是比爾·蓋茨。

泰勒牧師講的故事和比爾·蓋茨的成功背誦對人很有啓示:每個人都有極大的潛能。正如心理學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潛能只開發了2-8左右,像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大科學家,也只開發了12左右。一個人如果開發了50的潛能,就可以背誦400本教科書,可以學完十幾所大學的課程,還可以掌握二十來種不同國家的語言。這就是說,我們還有90的潛能還處於沉睡狀態。誰要想出類拔萃、創造奇蹟,僅僅做到盡力而爲還遠遠不夠,必須竭盡全力才行。

科學家霍金的勵志人生

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當今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爲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爲“宇宙之王”。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爲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爲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着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聯繫在一起。

史蒂芬·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個時候他的家鄉倫敦正籠罩在希特勒的狂轟濫炸中。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霍金誕生後又回到了倫敦。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爲複雜的玩具,據說他曾做出一臺簡單的電腦。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倫敦附近的幾個小鎮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後,他們的鄰居回憶說,當霍金躺在搖籃車中時非常引人注目,他的頭顯得很大,異於常人——這多半是因爲霍金現在的名聲與成就遠遠異於常人,鄰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記憶裏重新刻畫一下天才兒童的形象。

霍金熱衷於搞清楚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當他看到一件新奇的東西時總喜歡把它拆開,把每個零件的結構都弄個明白——不過他往往很難再把它裝回原樣,因爲他的手腳遠不如頭腦那樣靈活,甚至寫出來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歲時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他仍舊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而這種態度與當時其他同學是一致的,這是戰後出現的青年人迷惘時期——他們對一切厭倦,覺得沒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東西。霍金在學校裏與同學們一同遊蕩、喝酒、參加賽船俱樂部,如果事情這樣發展下去,那麼他很可能成爲一個庸庸碌碌的職員或教師。然而,病魔出現了。

病魔出現了

從童年時代起,運動從來就不是霍金的長項,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變得更笨拙了,有一兩回沒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從樓梯上突然跌下來,當即昏迷,差一點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劍橋讀研究生後,他的母親才注意到兒子的異常狀況。剛過完21歲生日的霍金在醫院裏住了兩個星期,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他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症”,即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

大夫對他說,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只有心臟、肺和大腦還能運轉,到最後,心和肺也會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兩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這種病惡化得相當迅速。這對霍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他幾乎放棄了一切學習和研究,因爲他認爲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碩士論文的那一天。

輪椅出現了

霍金的病情漸漸加重。1970年,在學術上聲譽日隆的霍金已無法自己走動,他開始使用輪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沒離開它。

永遠坐進輪椅的霍金,極其頑強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但48小時後,他又回到辦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鄉間別墅,上坡時拐彎過急,輪椅向後傾倒,不料這位引力大師卻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叢中。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惟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着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衝直撞”;在莫斯科的飯店中,他建議大家來跳舞,他在大廳裏轉動輪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當然,霍金也嚐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來自直覺的啓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對象是宇宙,但他對觀測天文從不感興趣,只有幾次用望遠鏡觀測過。與傳統的實驗、觀測等科學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覺。

“黑洞不黑”這一偉大成就就來源於一個閃念。在1970年11月的一個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牀時開始思考黑洞的問題。他突然意識到,黑洞應該是有溫度的,這樣它就會釋放輻射。也就是說,黑洞其實並不那麼黑。

這一閃念在經過3年的思考後形成了完整的理論。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佈,黑洞不斷地輻射出X光、伽馬射線等,這就是有名的“霍金輻射”。而在此之前,人們認爲黑洞只吞不吐。

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霍金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霍金獲得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愛和愛我的親人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一位女記者提出一個刁鑽的問題,但霍金還是以恬靜的微笑這樣回答)霍金不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學界,也以他頑強搏鬥的精神征服了世界。勵志照亮人生,成功改變命運!

TAGS:勵志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