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名人勵志簡短故事

學問君 人氣:3.29W

生命是一場從矇昧到清醒的追尋。若能時時刻刻保持察覺,我們將可以在痛苦中找到恩典,可以少一些懷疑,多一些相信。下面有本站小編整理的名人勵志簡短故事,歡迎閱讀!

名人勵志簡短故事

李斯特義收學員的故事

有個姑娘要開音樂會,在海報上說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現在姑娘面前。姑娘驚恐萬狀,抽泣着說,冒稱是出於生計,並請求寬恕。

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彈給他聽,並加以指點,最後爽快地說:“大膽地上臺演奏,你現在已是我的學生。你可以向劇場經理宣佈,晚會最後一個節目,由老師爲學生演奏。”李斯特在音樂會上彈了最後一曲。

管寧與華歆割席分坐

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爲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廖昌永熱愛音樂

廖昌永7歲那年,父親病故了,這對本來就十分貧困的廖昌永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上學後,廖昌永漸漸地喜歡上了音樂,他對音樂的最初瞭解,來自於農村的大喇叭,每天清晨村頭電線杆的喇叭裏傳出的歌聲,如同細雨一樣,滋潤着他那顆熱愛音樂的.心。

從此,廖昌永不放棄任何學習音樂的機會。雖然他也曾失敗過,但音樂那優美的旋律一次次漫溼了他枯乾的心靈,最終他從陰影中走出來了,成爲一個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法國記者博迪眨眼寫書

博迪是一名法國記者。他在一次心臟病發作後四肢癱瘓,只有左眼可以活動。但他決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潛水衣與蝴蝶》寫出來,於是他要求筆錄員門迪寶協助他,每天花6小時筆錄他的著述。而他們之間的溝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動來完成。

每次,門迪寶按順序讀出法語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確,眨兩次表示錯誤,然後拼成詞語。這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寫作”終於在數月後奇蹟般地完成了。

吳敬梓晚年夜間行走暖身

《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晚年生活很貧困,他住在南京大中橋時,只有古書幾十冊,日夜誦讀自娛。最後,連這些書也拿去賣掉買米。

冬天,吳敬梓缺衣少食,當然談不到買酒禦寒。他便邀請五六個好友,乘月色走出南京城南門,繞着城牆走,一路上唱歌、吟詩,你歌我和,直到天亮,走進水西門而散,夜夜如此。由於走了幾十里路,全身就暖和了,吳敬梓幽默地稱夜間之行爲“暖足”。

 曾子殺豬的故事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在學習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他認爲這纔是對待學習的正確態度。

曾子也是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後,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着,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司馬光睡“警枕”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爲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爲了早早起牀,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牀。

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牀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牀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爲一個學識淵博、寫出《資治通鑑》的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