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華羅庚小時候的故事

學問君 人氣:1.82W

同學們都知道,華羅庚是一位靠自學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數學家。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的華羅庚小時候的故事,供大家參考。

華羅庚小時候的故事

華羅庚小時候的故事一

中學畢業後,他因交不起學費被迫失學。回到家鄉,一面幫父親幹活,一面繼續頑強地讀書自學。不久,又身染傷寒,病勢垂危。在牀上躺了半年之後,病雖然痊癒,卻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左腿的關節變形,瘸了。當時,他只有19歲,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絕望的日子裏,他想起了雙腿後著兵法的孫臏。“古人尚能身殘志不殘,我才只有19歲,更沒理由自暴自棄,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青年華羅庚就是這樣頑強地和命運抗爭。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關節劇烈的疼痛,拄着柺杖一顛一顛地幹活,晚上,他油燈下自學到深夜。

1930年,他的論文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這篇論文驚動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以後,清華大學聘請華羅庚當了助理員。在名家雲集的清華園,華羅庚一邊做助理員的工作,一邊在數學系旁聽,還用四年時間自學了英文、德文、法文、發表了十篇論文。

數學成績不好引起華羅庚的警覺,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趕上去。於是,一有空他就抱着數學課本看,尋找數學題來做,漸漸地對數學產生了興趣。

有一天,數學老師李月波把課講完,亮出了一道趣味題讓大家去做。題目是:“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當其他同學還在冥思苦想時,華羅庚卻很快舉手回答:“23!”李老師頗爲驚訝,走過來詢問:“你看過《孫子算經》,它是中國的?剩餘定理?,傳到西方後被稱做?孫子定理?”。老師又問:“是你自己算的,那你說說,你是怎麼算出來的?”華羅庚不緊不慢地陳述了他的思考演算過程:“我是這樣想的:這個數三三數之剩二,七七數之剩二,這道題的答案可能就是3×7+2,我又一算,23用5除之正好餘3,所以23就是所求的數了!”老師興奮地告訴同學們:“華羅庚同學的答案是正確的,演算的思路也是完全正確的。”從此,全班同學對華羅庚刮目相看了。

華羅庚的數學智慧,讓老師大爲驚喜。老師的鼓勵又使得華羅庚興趣大增,在數學上加倍用功,於是,數學成績便突突地往上衝。

華羅庚小時候的故事二

華羅庚,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現代數學之父。在他成名之後,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馬上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老師。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老師請上主席臺就座,進會場時讓老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老師的下首。

由於青年時代受到過“伯樂”知遇之恩,華羅庚對於人才的培養格外重視,他發現和培養陳景潤的故事更是數學界的一段佳話。

華羅庚小時候的故事三

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刻苦學習,然而,華羅庚卻被叫去看店(賣棉花的鋪子)。

有一次,有個婦女去買棉花,華羅庚正在算一個數學題,那個婦女說要包棉花多少錢?然而勤學的華羅庚卻沒有聽見,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個婦女尖叫起來:“怎麼這麼貴?”,這時的華羅庚才知道有人來買棉花,就說了價格,那婦女便買了一包棉花走了。華羅庚正想坐下來繼續算時,才發現:剛纔算題目的草紙被婦女帶走了。這下可急壞了華羅庚,於是不顧一切地去追,一個黃包師傅便讓他坐車追,終於追上了,華羅庚不好意思地說:“阿姨,請……請把草紙還給我”,那婦女生氣地說:“這可是我花錢買的,可不是你送的”。華羅庚急壞了,於是他說:“要不這樣吧!我花錢把它買下來”。正在華羅庚伸手掏錢之時,那婦女好像是被這孩子感動了吧!不僅沒要錢還把草紙還給了華羅庚。這時的華羅庚才微微舒了口氣,回家後,又計算起來……

華羅庚十二歲那年,民國政府已經存在十多年了,民國政府採取了新式教學方式,在各地興建學校。華羅庚在這期間,他進入江蘇省新式學校金壇縣立初中學校讀書。剛剛人學,每個孩子都會對陌生的課本愛不釋手,華羅庚就對數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華羅庚對自己的興趣持之以恆,在數學上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被人稱爲“神童”。

可能是兒童的共性,上初中時,華羅庚一度學習不認真,有些貪玩,甚至連數學考試也有不及格的時候,我國着名教育家王維克後來說,華羅庚雖然貪玩,但勝在思維敏捷,對數學題解題技巧有十分獨特的見解。

華羅庚小時候的故事四

華羅庚是一名世界有名的科學家。在他20歲時,他得了瘟疫,奄奄一息,發了高燒,大家都以爲他可能會死了,誰知奇蹟涌現了,華羅庚的燒退了,但全部左邊半身全都痛起來,成果,左腿曲折變形,最後便落了個終身殘疾。初中畢業後,華羅庚給父新當助手,在工作之餘,他仍然刻苦研究數學。當時,他發表了一篇論文,引起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的主任——熊慶來的注意。1936年,華羅庚在清華大學任教之後,去劍橋學習,哈代告知他,兩年內能獲得博士學位。正常情況下,博士學位要三年才幹獲得,而且可以在國內可以謀一官半職。可華羅庚就說了一句話:我來劍橋是求學問的,不是爲了得學位。後來,由於他的刻苦,獲得了卓絕的造詣,成爲了美國一所大學的終身教授。但他沒有自滿,而是經常到各地講學,這位數學家的最後一刻就是倒在主席臺上。

在當時,有這樣一句話: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華羅庚說過一個笑話:一個小偷想偷教授的東西,可那位教授一說:“我是教授”,那小偷一聽,就走了。這個笑話不就闡明,當時教授不僅待遇差,而且不受人尊敬。華羅庚很多著作就是在“燈”下完成的。後來,他的待遇才慢慢的好了起來,這闡明,華羅庚學數學並不是爲了錢,而是爲了民從,爲了大衆,他一直工作到最後一刻。

我一直記住華羅庚對哈代說的那句話:我來劍橋是求學問的,不是爲了得到學位的。知識是無價的,能讓自己受用一生。而混一張文憑,只能讓你誇耀一時。時間如流水,在你還沒有因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而感慨時,快學習吧!只要你學習華羅庚的精力,抓緊時間學習,說不定有一天,你的名字也會在史冊上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