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長征的故事有哪些

學問君 人氣:2.04W

長征,生命寫就的英雄史詩;長征,人類精神堅定無畏的象徵。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的長征的故事,供大家參考。

長征的故事有哪些

長征的故事一

我們來到大雪山下。當地的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說除了“神仙”,就連鳥也飛不過去。還有的說,有一年天旱,人們擡着菩薩上山求雨,事先沒有吃齋,“神仙”一怒,把人都扣下了,一個也沒下來。我們不信什麼“神仙”,但也感到大雪山有點神祕可怕。

毛主席知道了這情況,教育大家說:“神山”不可怕,紅軍應該有志氣,和“神仙”比一比,一定要翻過山去。這些話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軍團首長也向我們講明瞭雪山的情況。

出發前,上級規定每人要準備兩雙鞋,把腳保護好,而且特別強調要認真執行。

我除了腳上的爛草鞋,就剩一雙拴在皮帶上的“量天尺”了。我把它解下來,用手掂量着,心頭涌起很多感想。一首在江西中央根據地流行的山歌在耳旁縈繞着。

送得哥哥前線去,

做雙鞋子贈送你。

鞋上繡了七個字:

紅色政權萬萬歲。

想起這首山歌,也就想到我們離開老根據地時的情形。那時候,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十分難過,捨不得離開那裏的親如骨肉的人民羣衆。老鄉們的心情也和我們一樣,知道我們要出發,清早就擡着各種慰勞品來送別。一位老大爺拉着我的手,把一雙“紅軍鞋”塞給我。這是雙非常結實的布鞋,鞋幫上繡着“慰勞紅軍戰士”“殺寇立功”的字句。他嘴角抽動了半天才說:“孩子,帶上這雙鞋吧!這鞋一到紅軍的腳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廣,山再高,你們也能把它“量”完。”我看着老大爺,看着手裏的鞋,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從那以後,這雙鞋就掛在我的腰間,成爲我最好的夥伴;在艱難困苦的時候,它常常鼓舞着我奮勇前進,去消滅敵人。

記得在離開江西的最後一次戰鬥中,我的腳負傷了,當時既沒有醫藥,也沒有擔架,我只得每天拖着負了傷的腳,艱難地走着。實在堅持不住了,才第一次從腰間解下“量天尺”,穿在腳上。鞋底軟綿綿的,特別舒服。一穿上它,就想起了老根據地人民的希望,也就忘了傷痛。不久傷好了,我的鞋底也磨去不少,捨不得再穿,就又把它包起來掛在腰上。

打遵義,我們連擔任攻城任務。打得正有勁,我突然感到腰部有些疼痛。仔細一看,原來從遠處射來的一顆子彈,穿過鞋子,緊挨在腰骨旁的面板上。要不是這雙鞋,這顆子彈一定夠我受的。同志們都替我高興,說這雙鞋真是“救命鞋”。沒有負傷,我心裏十分高興,可是又很惋惜,因爲鞋子被穿了個窟窿。以後,我就更加珍惜它。

現在要過大雪山了,我拿着鞋又想起那位老大爺說的話,心裏充滿了力量。是的,老根據地人民做的鞋是“量天尺”。我們就是用這個“尺”。從瑞金一步一步“量”到四川來的。今天我們又要用它來“量”這座連鳥也飛不過去的大雪山了。

天矇矇亮,我們就開始爬山。朝上望望,只見雲霧濛濛,山頂直插雲霄。再往上走,天氣突然變了,狂風吼叫,雪花飄飄。我是江西人,很少看到下大雪,起先,東瞧瞧,西望望,倒覺得蠻有趣。誰知越向上爬,地勢越陡,天氣也越發變壞了。狂風夾着雞蛋那樣大的冰雹,吹打在我們只穿一件夾衣的身上,真象刀刮的一樣。我看雪的興致早就消逝得無影無蹤了。這時,只覺得呼吸緊迫,渾身無力,只要稍微一鬆勁,腳就擡不起來了,但又不敢坐下來休息。我親眼看見有三個同志作下來抱在一起想暖和一下,但他們再也沒有站起來。我暗地裏留着眼淚,懷念着被大雪吞沒的同志,心裏十分難受。我是個炮兵,肩上扛着四十五斤重的迫擊炮筒,走起來就更難了。我踏着前面象雪梯似的腳印,一步一步往前移,腳被雪冰得失去了知覺,曾幾次跌倒。每倒下,看到腳上的“量天尺”,心裏就感到一股熱勁,好象有許多老根據地的老鄉扶起我,在背後推着我前進。

終於爬過了雪山。我坐在山根下的一棵樹旁邊,低頭看看那雙“量天尺”,沾滿了冰泥,髒得不成樣子,真有點心痛。幸好除了子彈打的那個洞以外,別處還沒有破,我趕忙把它脫下來,磕掉泥巴,又掛在腰上。文/江耀輝,選自1975年10月17日《解放軍報》,有改動。

長征的故事二

這是紅軍長征路上損失最爲慘重的一戰。

蔣*石憑藉湘江天險設下第四道封鎖線,總數25個師超過30萬人的國民政府軍隊,在桂北越城嶺和都龐嶺之間的湘江兩岸佈下絕殺之陣,等待着一個多月中連續突破三道封鎖線的中央紅軍。

1934年11月27日,紅軍先頭部隊突破湘江界首防線,拉開了湘江血戰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紅軍苦戰5晝夜,終於渡過湘江,粉碎了蔣*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然而,掩護主力的紅5軍團34師、紅3軍團18團被敵人阻斷,官兵大部分陣亡……是役後,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餘人。

長征的故事三

紅軍媽媽們的艱辛付出和犧牲,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她們在革命戰爭年代捨棄了兒女情長,才使新中國億萬兒童幸福安康。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即便是碩健的紅軍兒郎,要戰勝人間罕見的種種險阻也是難以想像的。然而,長征路上的紅軍媽媽們,爲了中國革命的成功和婦女自身的解放,果敢地承載着更多的苦難,顯示出一種超出母性的偉大的愛。

筆者曾見到世界上也許最奇特的紙條:“我們是爲萬千人服務的工農紅軍,今在苗家借地生子,實在出於萬不得已。因軍情緊急,此子無人攜帶,深望老鄉將其撫養成人,不勝感激。”署名:“紅軍休養連董必武留。”這個留在苗地的孩子是毛澤東與賀子珍的骨肉。而在長征開始時,他們已將愛子毛毛留在了江西老鄉家,後來音訊全無。長征中生下的這個孩子,毛澤東與賀子珍十分喜愛但又十分爲難。當時爲了避免與圍追堵截的敵人遭遇,部隊每天急行軍90多公里,有時不得不打仗。帶着孩子,無疑困難不少;送給老鄉,又於心不忍。思忖再三,賀子珍還是把警衛員叫來,聲淚俱下地吩咐:“孩子不能帶,把她寄養在老鄉家裏吧!戰爭是殘酷的,不能怪我們不喜歡後代,實在是沒有辦法,讓孩子在人民當中長大也好。”毛澤東、賀子珍夫婦爲了中國革命共失去了5個子女。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哪有母親不疼愛子女的?而紅軍媽媽們卻在那個非常時期,腆着肚子,艱難地行進在長征途中。生下骨肉,又將其留在邊遠的不知名的少數民族地區,這是何等感天動地的壯舉!這是何等氣壯山河的精神!長征中的紅軍媽媽們將“奉獻”二字演繹到了極致。

紅軍使命是北上抗日,解放全國。“但有使命,萬死不辭”。紅軍媽媽們跟隨紅軍大部隊從瑞金出發到達陝北,一路上爬過18條山脈,渡過24條江河,經過11個省份,突破10道封鎖線。紅軍媽媽們在長征中所表現的使命高於天的精神千秋不朽,與日月同輝。

長征出發前已婚的紅軍女戰士,在長征路途上儘量避免與丈夫在一起生活,只有在部隊休整時間比較長的時候,才小心翼翼地聚上幾天。她們雖然受到分離的煎熬,大多數人卻免除了懷孕生孩子的痛苦。但也偶有失誤的,這使她們不僅面臨生死考驗,同時也面臨親情分離的痛苦。即使如此,爲履行神聖使命,紅軍媽媽們強忍苦痛,捨生取義,鞠躬盡瘁。1928年參加湘南騷動的曾玉,在長征途中生下一個胖娃娃,但部隊要緊急出發,孩子不能帶,只得忍痛放在稻草上。伴着父親寫的字條,孩子在空屋子裏聲聲啼哭。曾玉被人攙扶着,告別了親生骨肉,一步一回頭地走出了屋子。孩子在屋內嘶啞地哭叫,曾玉在屋外掩袖抽泣。嬰兒的啼哭像錐子刺着她的心,像繩索拴着她的腿,她那如同灌了鉛的雙腿怎麼也邁不動。但不走是不行的,後面有追敵,心中有使命,這個時候哪裏還容得兒女情長,曾玉堅毅地走了。剛生完孩子就要走路,又沒有擔架,而且頭一站便要過河,橫在眼前的河水浪濤翻滾。強烈的使命意識,使曾玉咬緊牙關下河,在幾個女戰士的攙扶下趟了過去,向着陝北,邁開雙腿,載着使命疾行。

對很多紅軍戰士來說,明天是個神聖的字眼,令人憧憬,催人奮進。紅軍媽媽們的未來觀是爲了國家的明天、人民的未來、萬千的後代而矢志不渝,孜孜以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即使自己流血犧牲,也在所不惜。在長征勝利20週年時,廖承志畫了一組再現長征感人情景的畫送給女兒廖茗。畫面上一位紅軍媽媽忍痛將孩子送給當地一位老漢,她親吻着孩子,盯着孩子那張小臉,生怕忘記了似的。忽然,她像想起了什麼,掀起衣襟給孩子餵奶。淚水和着奶水,把孩子餵飽後,便把他輕輕地放下,頭也不回地追趕隊伍去了。廖承志隨畫還寫給女兒一封信:“千萬不要忘記革命是千辛萬苦,無數犧牲纔得到勝利的。你們是在一帆風順、溫暖暖、軟綿綿的溫室中長大的,千萬要警惕,不要忘了本。”

因爲有許多紅軍媽媽們已經失去過自己的親骨肉,長征路上,她們不想再失去自己的孩子。儘管許多人再三動員她們留下來或者把孩子寄養在老鄉家,但爲了新的生命,爲了明天,紅軍媽媽們憑着堅強的意志,爲長征路上誕生的那些爲數不多的孩子營造着“安全港”。任弼時的妻子陳琮英在長征路上生下了他們的女兒遠征。朱德總司令聽到遠征誕生的消息後,非常高興,他跑到河邊去釣魚,並親手給陳琮英做了一碗魚湯。陳琮英產後沒幾天,部隊又要進行艱苦行軍。任弼時對陳琮英說:“把孩子留給苗家兄弟吧!”陳琮英緊緊地抱着女兒,默默垂淚。兩人的前幾個孩子都已夭折了,此刻,陳琮英多麼想帶女兒一起行軍啊!可這將會給部隊帶來很大的麻煩。紅軍戰士聞訊後,堅決反對將遠征留下,爭着要求背遠征行軍,並搶着逗她玩。這樣,遠征方纔留下,並一起來到了延安,來到了北京,爲新中國的未來留下了少數幾個長征路上誕生的兒女。

紅軍媽媽們的艱辛付出和犧牲,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她們在革命戰爭年代捨棄了兒女情長,才使新中國億萬兒童幸福安康。長征偉大,參加過長征的母親們同樣偉大,讓歷史這樣告訴未來吧!

長征的故事四

1935年1月下旬,劉應啓所在的紅四方面軍發動了廣昭戰役,爭取在廣元與昭化之間撕開一道缺口順利渡江嘉陵江,向川甘一帶發展。22日,廣昭戰役打響,由於兩城敵軍固守,紅軍進攻數日數未下,後主動撤出,準備創造條件渡江,配合中央紅軍北上抗日。

3月28日,部隊再次渡江。27團二營是尖刀營,四連一排擔任打先鋒的任務。宣傳股長劉應啓也被派出趁着夜色渡江。32個人坐着5艘小船和8只牛皮船,劈波斬浪飛快地駛向對岸,不料到了對岸被敵人發覺。危急時刻,劉應啓對排長說,我們人少消滅不了敵人大部隊,不能死打硬拼,你先帶領大家衝到對面山上,隨時準備接應後繼的渡江部隊,我在後邊掩護。

“紅軍過來了,紅軍過來了,正在上山”。這時,5名敵人在隊伍後面大叫。駐守的敵軍得知我軍行蹤,後繼渡江部隊面臨更大的危險。劉應啓急中生智,朝亂叫的敵人扔去一個手彈,正好在叫聲中爆炸了,那些敵人馬上就無聲無息了。先鋒隊到了山頂,天已經亮了,大家發現大部隊還沒有過江,突破口被敵封鎖,都很焦急,劉應啓一邊穩定軍心,一邊思考對策。

山下兩邊各有一個營地,在山頂能清楚地看清敵人動靜。下午兩點鐘,兩個送信的敵人到山對面的營地,剛上山頭就被先鋒隊殲滅了,敵人發覺不對勁,隨後調來一個連包圍了山頂,敵衆我寡,情況非常危急。劉應啓果斷地帶領大家與敵人戰鬥。混戰之中,一個頭上戴着大蓋帽的軍官舉起大軍刀向劉應啓頭上砍來,在這萬分危險時刻,兩聲槍響,敵人應聲倒下,原來他和敵人背後一名戰士同時開了槍,敵人的軍刀砍在他的左肩上,把棉襖砍破了。這次在戰士們英勇頑強的戰鬥下,共消滅30多名敵人。

劉應啓決定帶着隊伍撤回,準備渡江與大部隊會合。他們一路打到江邊,後面敵人追上來了。“快跳下江游過去。”劉應啓喊着,一個小號兵、小衛生員不敢下水,被衝上來的敵人抱走了。敵人又衝上來抓他,他對着敵人放了3槍,縱身跳下江裏,在水下向左遊了幾步,再轉向右。敵人邊向江裏開槍邊喊叫:“快回來,不回來會死在江裏餵魚的。”有的往回游到江邊被敵人用刀砍死了。他在水上游一會,再沉到江底用一隻手抓江底泥爬幾米後再上來呼口氣。一次當他露出水面,只覺得着頭皮一麻,身邊的江水漸漸變紅了,這才知道被一顆子彈擊中了頭頂,把頭皮和腦骨掀了一塊下來。他忍着劇痛上了岸,爬着回到了大部隊,就昏死過去了。那次行動,32人先鋒隊只有他一人生還,那顆子彈在他頭頂永久地留下了一條“彈溝”。

TAGS: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