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楊振寧講他的故事

學問君 人氣:9.54K

在中國,楊振寧的名字從知識階層,到平民百姓,可謂家喻戶曉。一位從事自然科學的學者具有這樣寬泛的知名度,不僅因爲他是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之一(另一位得主是同爲美籍華裔學者的李政道教授),還因爲他是1949年新中國建國以後第一個回國訪問的卓有成就的美籍華裔學者。

楊振寧講他的故事

合肥小男孩從廈門走進清華園

2001年10月29日下午,楊振寧應上海市海外聯誼會邀請,在浦東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作《21世紀的科技》演講後,又以“八十自述”爲題即席演講。他用親切的語調對大家說:“按中國舊曆的算法,今天我整整八十歲!”

臺下響起一片深情的掌聲……

1922年,楊振寧出生在安徽合肥一個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家庭。當他未滿週歲時,父親楊武之先生考取美國公費留學,去了著名的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整整6年,他一直沒有見到過自己的父親,甚至不認識父親。

6年過去了,父親從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受聘於廈門大學數學系。母親帶着全家人從合肥老家出發,風塵僕僕地趕往廈門與父親團聚。他們一路水陸兼程,途經上海。當楊振寧站在上海這座東方大都市的大馬路上,望着生平第一次見到的往來穿梭奔馳的汽車,他的驚愕程度絕對不會遜於《子夜》裏那位從鄉下初到大上海的吳老太爺!爾後,他在下榻處,又第一次看到了手指一撳便會涌出嘩嘩流水的抽水馬桶。這個富於想象的孩子第一次朦朧地感受到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無比偉力!

父親任教的廈門,是一個給楊振寧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他們家住的那棟小樓就坐落在大海的邊上。在那段美妙歲月裏,他看到了藍天大海無窮無盡的變化,看到了偉大宇宙無邊無際的奧妙。這片廣袤無垠的天地,在楊振寧的心裏,種下了對大自然、對祖國河山的深深情種,以及對探索自然奧祕的無窮興趣。

後來,父親受聘於清華大學,一家人又去了北平。

楊振寧在清華園生活了8年,這8年恰恰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青春歲月。楊振寧曾多次談到,清華園的8年,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至爲深刻的印象。過了半個世紀,20世紀70年代以後,他欣然應聘出任清華大學名譽教授。近年來,在他從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香港中文大學退休後,他更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的完善和發展上。

當然,在這8年裏,楊振寧也跟所有的中國人一樣,親歷了日本軍國主義入侵祖國東北三省事件,親歷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對於一箇中國人來說,這段歷史自然是終身難忘的。

盧溝橋事變以後兩週,楊振寧與全家人一起回到了合肥。原以爲會像上海“一·二八”事變後一樣,日本人會撤退。但事與願違,幾個月後,日機開始大規模轟炸,回北平的夢成了泡影。

西南聯大的感情鏈

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隨後就是那場人類歷史上野蠻血腥、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這是一段令楊振寧,也是令整個中華民族刻骨銘心的恥辱歷史。

烽火歲月裏,父親帶着一家人從合肥經漢口等地到了昆明。楊振寧在那裏進了西南聯大,那所在戰時極負盛名的大學。父親也在那所大學任教。

西南聯大由戰前中國最有聲望的三所大學合併而成,它們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天津的南開大學。

楊振寧在西南聯大讀了4年本科,爾後,1942年至1944年,還是在西南聯大,他又完成了研究生學業。

楊振寧在西南聯大讀的是物理系。當時在西南聯大任教的教授多爲留學歐美歸來的年輕博士。他坦率直言,在西南聯大,最爲成功的當推數學系,而給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三位數學教授是:陳省身,華羅庚和許寶路。

說到物理系的老師們,楊振寧的眉宇間更是洋溢着一種難以抑制的懷念之情。那些當年親手把他引入科學聖殿的業師們,都是中國物理學界不可多得的傑出人才哪!

楊振寧是一個非常念舊重情的人,對於他來說,師恩終身難忘。他十分尊崇已故的趙宗堯教授,80年代,他曾與國內的物理學界同行共同撰文,讚揚趙老師在物理學研究和教育中取得的重要成就。還有吳大猷和王竹溪教授,在楊振寧的眼裏,這兩位老師當年的教育對他的一生都起到了重大的影響。

楊振寧在上大學四年級時,曾就畢業論文一事求教於吳大猷教授。吳大猷當時給他出了一個題目:“羣論在分子光譜學中的運用”,而分子光譜學正屬於吳大猷本人當時的研究範圍。在吳大猷的指導下,楊振寧完成了這篇論文。就在完成這篇論文的過程中,楊振寧第一次步入羣論研究這一神奇之谷,羣論在未來物理學研究空間中的重要地位,羣論所展示的那種令人讚歎的奇特的美,在這位未來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心中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自此以後,楊振寧一生所從事的研究幾乎都與羣論有關。

從美國學成歸來的上海籍教授王竹溪是從事統計力學研究的,一位優秀的教師對學生日後的學術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楊振寧一生從事的研究中,有三分之一的內容是統計力學。

韓愈曰,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楊振寧後來的事業,已被歷史證明是超過了他的老師,但是,對他而言,沒有這些優秀的甘爲人梯的老師們,就不會有他楊振寧的今天。師恩難忘哪!

1944年,楊振寧在西南聯大獲碩士學位。同年,清華公費留美髮榜,楊振寧榜上有名。

爲了護照、簽證等事,前前後後,足足拖了一年。父親雖爲教授,但戰時持續通貨膨脹,入不敷出,可謂捉襟見肘。迫於生活,楊振寧在等待出國的這一年裏,做了西南聯大附中的教師。他自然沒有想到,這一年的教職,竟促成了他一生的美滿良緣。

今天我們都同意,是她先看到我了

楊振寧說,他很感謝那一年的中學教師生活,因爲那段生活使他對中學生、中學老師的生活有了真切的瞭解。特別是,在自己任教的那個班上,他認識了後來的太太、當時的學生杜致禮。

1945年,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楊振寧決定在印度加爾各答搭乘去美國的運兵船。等了兩個月,終於等到了牀位。於是,經地中海、紅海和直布羅陀海峽……最後到達了美國。

“上岸至今,已經有56年了。”2001年10月,在浦東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的演講大廳,對着上千位聽衆、同胞,他十分有感觸地說了這樣一句話。

跟當年父親一樣,楊振寧也選擇了芝加哥大學。他希望著名的物理學大師費爾米做自己的導師,結果如願以償。

費爾米在當時已被公認爲20世紀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之一,這位非凡的科學家同時在上述兩個領域都做出了第一流的工作。

楊振寧在芝加哥大學唸了兩年半,獲得了博士學位。爾後,又留校教了一年書。楊振寧在芝大的力學老師是當時年齡還不到四十的泰勒教授,那位泰勒後來被譽爲氫彈之父。楊振寧記得,泰勒有一種非常反傳統的性格。有時候,他會在走廊上拉住你,興致勃勃地談他剛萌生的一個新見解。而此後不久,他又毫無懼色地糾正了自己。也許,在泰勒的10個新見解中,有9個半是錯誤的.。但這對楊振寧一生的科學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啓示。因爲,科學研究,發現、揭示真理,這確實需要一種異乎尋常的率真和勇氣,而在這份勇氣中,自然也包括了敢於認識和糾正自己錯誤的自信和大膽。

離開芝加哥大學後,楊振寧去了普林斯頓研究院。這所獨立的研究機構有二十幾位專職教授,沒有學生,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位研究人員。

楊振寧在普林斯頓呆了17年。這是他生命中十分重要的17年,在那裏,他邂逅了自己在西南聯大附中教書時的學生,後來成爲他太太的杜致禮。

那是1949年的一次不期而遇。

“今天我們都同意,當時是她先看到我了。”楊振寧說。也許是太太不在身邊,說這話時顯得旁若無人。

邂逅的地點在普林斯頓的一家飯店。

“楊老師,你還認識我嗎?”那天,杜致禮突然出現在楊振寧的面前,明眸含笑地問道。

人生的改變有時是從一句尋常到不能再尋常、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寒暄語開始的。 就像所有的有緣男女一樣,這對年輕人很快墜入愛河。8個月後,他們喜結連理。

在普林斯頓研究院這塊學術聖地中,最負盛名的人物,便是被公認爲20世紀人類科學史上的驕傲的愛因斯坦,以及同樣令世人高山仰止的科學大師奧本海姆。

在普林斯頓研究院的綠色草坪間,年輕的楊振寧經常能夠看到愛因斯坦步行而來。他從來不開汽車,與他同行的,是他那位傑出的助手戈登。

與偉大的前輩同飲一池之水,自使楊振寧備享“開光”之澤,獲益終生。

1957年,因提出“弱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現象”這一重大理論,年僅36歲的楊振寧與他在美國的中國同行李政道博士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居世界一流科學家的行列。

在普林斯頓生活了17年之後,楊振寧收到了來自紐約的邀約函。紐約州正在籌建一所新的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這所大學的校長懷廣納賢才共襄盛舉之心,盛情邀請楊振寧加盟,助其爲新校發展出力。

楊振寧欣然受聘,前往石溪分校走馬上任。這一年是1961年。

“乒乓外交”開啓回國之門

TAGS:楊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