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面試經驗>

Cisco面試經歷

學問君 人氣:2.16W

不管能去與否,總之算是長見識,開眼界了,與大家共享,以利後人吧。呵呵

Cisco面試經歷

一共五面,全英文,4輪技術,1輪人力(總體時間:9:00--12:30左右),每輪原則上45分鐘,其中包括5分鐘的提問時間。

人力就不用多說了,介紹自己,你做項目或工作中遇到最tougher的人是誰,如何處置的。

技術面試中,有3位老外,1位中國人。

第一位:美國來的,發音非常標準,聽起來不費力,可以很放鬆的交談。基本問些你簡歷上的東西,讓你大概介紹下你做過的一個項目,再問些你與應聘職位相關的技術的基本概念或名詞術語,並未深入討論。比如習慣哪種語言C、C++,以前做過那些項目等等(非常友好的一位,時間大概20分鐘不到,包括咱提問,他回答的時間)

第二位:來自歐洲非英語國家,也在美國cisco工作。發音有些家鄉味,說快了聽不清。所以請他慢慢來。問的問題較多,涉及軟件流程過程,test plan,write test case,test types,how to lift software quality,提到了一個bug report軟件,畫出一個趨勢圖,當第5周故障數量到5時,該被測軟件是否應交付用戶使用,給出交付或不能交付的原因。(非常仔細、認真的一位,態度也不錯,當我說I am sorry時,他說“no sorry,just be happy”。給出了5分鐘提問時間,總面試時間基本45分鐘)

第三位:中國年輕帥小夥,問的問題較多,基本都是Tcp/Ip和Linux,還有OS問題。進門剛說完你好,一坐下就說“咱們還是英文吧”。唉。先自我介紹;兩選一編程:數據結構或網絡編程,我選的後者,要求15分鐘內,完成一個能接受很多UDP數據包連接的程序(很久沒看,頭大,咱只寫出接收1個連接的程序);問我Tcp很熟吧,問了Osi七層協議;network layery有哪幾種路由,它們之間的最大區別(distance-vector和Link-State,前者路由以間接方式獲得路由資訊,後者是每個路由器都有一個一致的全網拓撲圖);問我對Unix還是linux熟,我答Linux。問了process 和 thread的關係和區別;process 間通信有幾種方式,threads 間通訊有幾種方式;signal 和semaphore各自用途;什麼是pipe,寫出一個pipe的應用例子;查找cpu資源應用情況的幾種方式(2個命令: ps 和 top);執行一個程序時,一個故障導致程序崩潰退出,如何找出此故障(當時說用GDB,step by step rerun,他說效率太低),大概這些吧。(總體感覺:此人技術大牛,態度80分,但不如老外開朗,總之,年輕有爲啊。他也給了5分鐘提問時間)

最後一位:沒問何處來的老外,屬於外冷內熱型,也很友好。對着簡歷看了下,讓前面的.小臺子上介紹一個俺做的項目;(俺又畫圖又比劃,我作的他不太懂,大概意思講出來就可以了,一下子過去了10多分鐘);看我以前又做過development,也做過testing,問我更喜歡哪個(當然選和應聘職位相關的了,並給出了選擇的原因以及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問我test plan做過否(no);問我戶口在哪,如去上海有problem否?(戶口在北京,但咱有同學在那邊,常聯繫,不會Lonely的,no problem);最後看到簡歷上寫着愛好有singing,他笑着問我喜歡singing,我說是,想聽不,他說no。我反問,其實我只會一首英文歌,他有興趣了,咱就唱了幾句,他也知道的這首歌,他很高興,說唱得還可以。呵呵。

最後,本來應該12:45才結束的,因爲有的時間沒用完,故12:30左右就結束了。

前身體驗的經驗教訓:

基礎知識很重要,不論筆試還是面試,尤其是常用容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很重要。
個人以前做過的東西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熟悉又熟悉,不管你喜歡與否,它們纔是在關鍵時刻能拉你一把的。切記,切記。
平時要進行ppt講解的鍛鍊,至少要訓練在做presentation時,自己不怯場。
面試時面試官說得都不快,常用的日常英語能熟練就足夠交流的了,聽力要平時多鍛鍊才行。
好了,不管最後結果如何,也算一次經歷,希望能爲後來人帶來些許方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