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旅遊攻略>

老撾旅遊指南

學問君 人氣:1.84W

老撾歷史上曾是真臘王國的一部分。13至18世紀是南掌,之後受暹羅和越南入侵,後來又受法國入侵,1893年淪爲法國殖民地。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一起來看一下吧。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老撾旅遊需要帶什麼,一起來看一下吧。

老撾旅遊指南

海關入境:

入境時若無貴重物品則不需申報,可免稅攜入香菸200支、酒一瓶,另外,入出境時之違禁品與其他國家則相同。

老撾邊界的口岸有萬象、會曬(Houayxay)、巴色(Pakse),中老邊界的口岸是磨丁,越老邊界的口岸是老堡(LaoBao)。這樣遊客就不必一定從萬象入境。此外,簽證手續有所放鬆,所以在老撾全境旅遊沒有任何管理方面的困難。

天氣氣候:

涼季自11月至翌年4月,其中12月~2月平均氣溫爲攝氏16~21℃,3月~4月則逐漸升高至攝氏40℃以上。雨季自5月~10月,平均氣溫爲攝氏30℃,有時白天達攝氏35℃以上,但夜間則降到25℃以下,因此,晚上氣溫頗爲涼爽。每年的最多的時候,下雨往往連綿數日不止。老撾天氣炎熱,蚊蟲較多,請帶好防曬、防暑用品及防蚊藥水。

語言:

老撾語是該國的官方語言,但也使用泰語、法語和華語等,特別是老撾語和泰國語大致可以相通,因此泰國人與老撾人都能用各自的語言交談。

貨幣匯率:

老撾貨幣叫基普(LAOSKIP,簡稱LAK,又叫基樸Kip),老撾貨幣基普只有紙幣,沒有硬幣,分爲1000、2000、5000、10000、20000、50000、及100000(目前最大面額),故在老撾買東西會揣一大堆面額極高的紙幣,給人一種頗富的錯覺,部分商店可用美金及泰幣。

但老撾是一個國窮民富的國家,大部分物資都是從國外進口,所以物價與中國相比是算高的。兌換率約爲USD100.00=LAK820000,CNY100.00=LAK124500(具體匯率以當地爲準)。

有時人民幣的兌換率更合算,多問幾家再決定。儘管法定貨幣是基普,但泰株和美元也被廣泛接受,尤其在城市。在老撾境內皆可直接用美金和泰幣交易買賣,無官價和黑市的差別。

到老撾之前的磨憨的商鋪和賣水果的小販都可以換,到老撾大一點的地方有中國人的市場也都能換。而且在國外看見中國人還是很親切的,他們也樂於幫助你,和你用中國話聊聊天也是很高興的。

他們賺了老撾錢最後還是要換成人民幣,甚至在琅勃拉邦的車站買票也用100人民幣頂120000KIP。

信用卡只有琅勃拉邦和萬象可以用,不方便還要交手續費,對於中國人來講還是帶一兩千人民幣就足夠了。

時差:

比格林尼治時間早7小時,比北京晚1小時。

電壓:220伏,50Hz。

小費:小費的給法端視服務品質而定,並無一定標準,老撾人的每月平均工資所得約60-80美元之間。

重要節日:

老撾的節日一般都與佛教節日或農時有關。

1月份:寺院節。

2月份:釋迦牟尼第一次訓戒節,介紹僧侶生活基礎理論。

4月份:老撾新年和潑水節(浴佛節)4月13-15日。

家家戶戶打掃房間。

在寺院裏向佛像灑水;在街上,人們互相潑水。在琅勃拉邦,人們牽着大象遊行,還放鳥、放魚。

5月份:吠舍法節(節塞節)。

舉行釋迦牟尼誕生、成道和涅盤紀念活動。

焰火節:這是一個傳統節日、慶祝豐收,在農村,舉行煙火比賽,氣氛熱烈,人們喝着、唱着,有時也化裝遊行,敲鼓比賽。

7月份:入夏節(封齋節)。僧人從此不出寺院,一直在寺院呆三個月。

8月份:盂蘭盆會(中元節、鬼節)。

9月份:出夏節(奧薩瓦)。

封齋節結束,和尚可以恢復外出。

划船節:在河裏組織劃獨木舟比賽,晚上在湄公河裏可以看到一種神祕的蛇浮出水面。

11月份:塔鑾節,也叫“光明節”。全國數百個僧人都集中到塔鑾寺,接收祭品,並舉行遊行。同時塔鑾寺廣場還舉行廟會,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除宗教節日外,還有生日、結婚、死亡等儀式。

國慶節12月2日

防暑:因爲地處熱帶,老撾的冬季都跟北京的夏天差不離,更別說美麗的秋天了。北部山區在晚上有點涼,需要穿兩件衣服,特別是要注意防曬,帽子、太陽鏡、防曬霜,一樣都不能少。老撾是個佛教國家,即使天氣再熱也別一身短褲加吊帶就進寺廟了。進廟時一般要赤腳,拖鞋或者涼鞋是比較明智和方便的選擇。

社交習俗禮節禮儀

在東南亞地區,老撾人是最好客的。在您訪問老撾期間,每天都會邀請您喝啤酒、聊天、到農村吃飯或爲您舉行傳統的歡迎儀式。

如果您是從泰國或越南而來,會感到老撾恰似個平靜的港灣,這裏沒有像鄰國那樣的噪音、污染等問題。遊客要尊重老撾的傳統,確實,老撾不比泰國、美國式的生活方式;在萬象市場很少,在農村就更不用說了。

老撾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老撾友人重禮賓,待人態度極誠懇;傳統“栓線”迎賓客,表達情意分外親;慣同客人飲壇酒,意爲同你不隔分;大多國民信佛教,恪守“五戒”感情真;“過午不食”爲教規,忌吃“十肉”不忌葷。

老撾人與客人相見時,慣施合十禮(即雙手十指併攏合掌舉起)。

施合十禮有以下規矩:

1、對僧侶、王族、長輩、上司等向身份比自己高的人,合掌要置於額前;

2、對下輩、下級等身份比自己低者,手掌置於頜下,對平輩或普通人等,合掌要置於臉前。

3、現在一般多以平等處之。施合十禮的同時,問候“沙白迪!”(你好!),目前雖說也時興握手禮,但一般女子仍多用合掌禮。

信仰忌諱:

老撾人大多數奉佛教,其他有天主教、基督教和道教;其佛教徒主要守持五戒,但不持素,只忌食“十肉”(即:人、象、虎、豹、獅、馬、狗、蛇、貓、龜),日進二齋,過午不食。

老撾人忌諱別人觸摸他們的'頭,認爲頭是最神聖的部位,任何人都不能隨意侵犯。他們忌諱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爲左手是骯髒和的,使用左手實際上是對人的污辱。

老撾的宗教:

佛教傳入老撾以前,老撾人信神教和婆羅門教。佛教初傳入老撾時影響不大。14世紀中葉,法昂統一老撾,建立瀾滄王國,並迎娶吳哥公主爲後。隨之一批柬埔寨僧侶到老撾傳播小乘佛教,法昂並定佛教爲國教。

16世紀初,老撾國王將《三藏》從梵文譯成老撾文,在國王的扶植下,老撾佛教發展很快,併成爲當時東南亞佛教中心之一。

17世紀,老撾國王還爲佛教設立僧官制度。18世紀,老撾連連遭到外來侵略,到19世紀初老撾衰落,佛教勢力也明顯削弱。

19世紀60年代,老撾救國運動風起雲涌,老撾建立全國佛教協會,目的是團結全國僧侶和佛教徒參加救國戰爭並保衛佛教。1976年,即老撾解放後成立了老撾的惟一佛教組織—老撾佛教聯合會。

老撾全國有寺廟2000多座,過去佛寺不僅是宗教活動中心,而且也是傳播文化教育的主要場所。特別是在農村和邊遠地區,廣大農民主要透過寺廟接受知識。老撾的寺廟大多集中在萬象和琅勃拉邦。琅勃拉邦過去是老撾國王和僧王所在地,即老撾的王都和佛教中心,那裏的寺廟古老、精緻,其中最著名的是香通寺,已有500年曆史。

萬象除老撾民族的象徵—塔鑾寺外,較著名的還有玉佛寺等。大多老撾人信奉的是小乘佛教。

每天拂曉,僧人穿着桔黃色的袈裟,排隊離開寺院到街上或到村莊化齋。信佛的人都跪下,並把米飯、餅、水果、雞肉等食物送給這些僧人。他們相信這種施捨對自己未來前途至關重要。化齋後,僧人回到寺院進餐。從中午到夜晚,他們不能再吃東西。

在老撾,每個村莊和城市裏的每個街區都建有寺院。就是很貧窮的農村,也要建一個木房作爲拜佛的場所。

佛教有自己的紀律和教規,對違反者的處罰是驅逐出教。佛教教義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慾望和嫉妒是害人之源。要避免苦惱,就需要控制自己的本性,放棄貪愛慾望,就要依據佛教經典修持,這樣人就可以在智慧的道路上前進,就可以由迷界的此岸到達悟界的彼岸,進入涅磐境界。

在老撾,除佛教外,還有人信奉基督教、伊斯蘭教等。老撾的基督教徒不太多,他們主要集中在萬象老族和北方的苗族中。他們都是在20世紀中期法國傳教士發展起來的。現在在萬象還有教堂和修女教會。伊斯蘭教徒也不多,他們都集中在萬象,主要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人。他們有些是以前移民來的商人,也有一些是新移民來紡織廠工作的工人。老撾最大的清真寺在萬象噴泉廣場旁。

飲食習慣:

老撾人平時飲食比較簡單,一般都是糯米飯與鮮魚,偶爾才殺豬宰羊。卡族人最喜歡以棕櫚粑粑爲主食(這是一種以棕櫚粉製成的餅,放在燒熱的石頭上烤熟的食品)。很多人都將其視爲珍貴的食品。他們有嗜嚼檳榔和吸菸的習慣。就連婦女也不例外。他們很樂於品嚐中國菜餚。他們用餐一般都不使用刀叉和筷子,而是慣於用手抓飯。

治安狀況:

老撾(寮國)人生性溫和友善,治安良好。

古董購買:

古董是有的,但十分罕見。只有慧眼纔有可能從千百個贗品中找到幾件漂亮的真品。不過我們還是建議您寧買一件漂亮的贗品,也不從商人那裏買帶有欺詐性的所謂古董。另外,老撾明文規定禁止將古董以及佛像帶出境。如果海關發現要離境的人帶有這些物品,會當即沒收,並要您做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