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旅遊攻略>

平湖旅遊攻略

學問君 人氣:1.67W

平湖隸屬於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地處長江三角洲,位於杭嘉湖平原東北部,南瀕杭州灣,東臨上海市。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平湖旅遊攻略,歡迎大家閱讀。

平湖旅遊攻略

澳多奇農莊

平湖市澳多奇農莊,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位於浙江省平湖市西郊,跨海大橋北岸出口處,東臨上海,靠近杭州灣、緊鄰乍嘉蘇高速公路,與周邊景區嘉興南湖、海鹽南北湖、九龍山旅遊度假區、莫氏莊園相隔不到30分鐘的路程。農莊總體規劃佔用土地十五萬六千平方米,總投資1800萬元,開發建設18個景點,是一家集生態養殖、休閒觀光、餐飲服務科普教育爲一體的生態型農莊。

澳多奇農莊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農莊發展全局,以維護生態平衡爲目標,堅持以人爲本,和諧發展的方針,創建“面向未來,面向生態、服務三農”的旅遊模式,別具匠心的設計規劃和景觀營造,自然與人文的巧妙結合,參與性活動與體驗性節目的互動,讓人感受自然、體驗綠色;縱情在小橋流水、瓜果藤蔓之間;遠離城市的喧囂,自由呼吸天然氧吧的舒暢!

中國蟲草博物館

中國蟲草博物館,由平湖市浙江泛亞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佔地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總投資1000萬元,展館融匯蟲草的科研展示、科普教育和體驗購物於一體,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以民營資本投資建設的科普類蟲草博物館。

館內共設蟲草森林(仿真環境)、蟲草酒窖、蟲草世界等6個展區,是以展示蟲草標本、還原蟲草生長環境、推廣普及蟲草知識爲主題內容的蟲草博物館;這裏集中展示了全球已發現的約500餘種蟲草,包括冬蟲夏草、蟬花蟲草、蜂頭線蟲草、螞蟻蟲草、金龜子蟲草...等等,是目前世界唯一、品種最齊、規模最大的蟲草博物館。

蟲草博物館集中展示1900年以後中外科學家,包括真菌學家、醫學家和藥學家對蟲草的研究成果,學術文獻、專著,以及在醫藥、養生、美容、生物防治方面的應用。

嘉興九龍山莊園

九龍山莊園位於上海、杭州、寧波經濟發達的長三角中心“浙江平湖乍浦港”,度假區依山傍海而建,集湖光、山色、峽谷、森林、島嶼、海浪等景色於一體。依靠得天獨厚的稀缺資源、優美環境以及便捷的交通,透過大師級的設計,移步換景,把歐洲文化的符號和精髓結合在一起,建成包含旅遊度假、體育運動、商務、娛樂等多功能的度假區西沙灣南面臨海,面依靠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地理環境得天獨厚。

金龍門生態休閒園

金龍門生態休閒園位於浙江省平湖市廣陳鎮龍萌村,地處浙江省東北部邊緣,南頻杭州灣,北與上海市毗鄰,地屬長江三角洲的黃金地帶。是一座集種植養殖、特色餐飲、商務會議、住宿度假、休閒娛樂、科普教育、拓展培訓和道教文化弘揚等爲一體的現代化農業休閒莊園。

農莊佔地面積1500畝,其中陸地面積1200畝,水域面積300畝,是浙北地區最大的生態農業休閒園。金龍門以"注重生態、崇尚自然"爲特色,將旅遊業和現代觀光農業接軌,是都市人休閒度假的理想地。

莊橋墳遺址

莊橋墳遺址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林埭鎮羣豐村,是一處大型的良渚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遺址於2003年5月被發現,出土有橢圓形豆、蓋豆、泥質紅陶罐、盉、高柄豆等物品。2013年5月,被國務院覈定公佈爲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莊橋墳遺址是一處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遺址。發現三座人工土臺,清理墓葬236座;共出土陶、石、玉、骨角、木等各類器物近3000件。同時出土的帶木質犁底的`組合式分體石梨,石梨反映了良渚文化時期梨耕農業和梨耕文化發達程度。一起出土的還有大量的炭化米,以及葫蘆、梨等植物的果核;鹿角、狗、豬、魚類等動物骨骸。同一遺址明顯分爲居住區、墓葬區、農業區、生產區和四大片,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發現。它們之間存在着比較合理的功能分區,對於認識良渚文化時期的聚落形態,規模和社會組織結構等具有重要意義。

李叔同紀念館

李叔同-弘一法師(1880-1942),幼名成蹊,學名文濤,祖籍平湖,生於天津。李叔同是我國著名的愛國高僧、書畫篆刻家、音樂家、戲劇家、教育家、詩人、學者,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驅,二十世紀中國十大書畫家之一,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世祖。李叔同是一位曠世奇才,他將諸多學科門類集於一身,爲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坐落於東湖景區的大瀛洲內,大瀛洲建於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舊有九水相匯互繞其間,宛若九龍戲珠於滄溟瀛海間,故有九龍戲珠之美稱,紀念館就建於洲畔湖上,其建築造型爲一高雅、潔白之蓮花,是東湖風景區的標誌性建築。二OO七年被評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南灣炮臺

南灣炮臺,位於乍浦鎮東南1公里的燈光山與西常山之嶴,面臨大海,氣勢雄偉。

據民國十二年《平湖縣續志》記載:“光緒二十年甲午中東一役,海軍戰敗,南北震驚,沿海各省相率-,邑之乍浦鎮爲浙西第一門戶,舊設營汛半已就裁,巡撫廖壽豐閱視各海口要隘,親蒞乍鎮擇險設防,當檄乍浦鎮兼統領寅宇全軍及嘉協水師營務處楊美勝添築南灣炮臺一座,秋間開工期年而成,安設阿姆斯脫郎洋炮一尊。沿海築起長圍扼要之處開挖地道,樹以松木柵其海塗上,則間插竹籤,並於全家灣龍王堂等處設有地雷數具暗中埋伏……..又撥練兵百名分駐邑城,遙相策應,蓋自英人入寇後數十年來乍鎮海防以次爲最重要。”

現遺存混合土(糯米、明礬、石灰、砂等)澆築炮臺2座,配有機械裝置後膛鐵鑄大炮1尊,總重約16.7噸,炮身上鑄有“光緒戊子年(1888年)江南製造總局”銘文,除炮臺表面風蝕剝落、鐵炮部分構件損缺外,基本儲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