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學與生活>

端午節:每個節日都是一個增進親子溝通的好機會

學問君 人氣:1.53W

端午節馬上要到了,小編跟大家說說關於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的心理學常識吧!

端午節:每個節日都是一個增進親子溝通的好機會

1、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

“因爲糉子好吃啊!嗯,可是紅燒肉也好吃啊!對哦,爲什麼?”

“我小時候,我媽媽告訴我:早在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忠臣名叫屈原,他不僅文采卓越,而且忠心愛國,可是有人嫉妒他的才能,在皇上面前說他的壞話,他被趕出都城,流放到了偏遠的地區。後來秦國攻佔了楚國,屈原非常難過,爲了表達他的忠君愛國之情,他在農曆的5月5日這天,抱着石頭跳入汨羅江自盡了。當地的老百姓們非常難過,擔心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於是就包了飯糰、食物投到江中餵魚吃,希望魚兒們吃飽了,就可以不用去吃屈原了。然後這個5月5日吃糉葉包的飯糰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可是,麻麻,你不是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論發生什麼事情,熱愛生命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嗎?那屈原跳江是不想報答父母了嗎?”

“這個,呃呃,在他們那個年代,忠誠於國君就是對父母、對國家最好的報答吧。和我們現在的價值觀不一樣吧。”

“可是,你不是也說過,以前的人也認爲: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嗎?他爲什麼不等待時機再去報效祖國呢?”

“呃,這個,估計屈原當時沒想到這個好辦法吧?要不,難不成他得了抑鬱症?不行,麻麻不能亂說,咱們還是查查度娘吧!”

“好嘞!”

“哦,myGod!網上說: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吃糉子的習俗早在屈原去世前400多年就有了。也就是說屈原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好幾代前就開始吃糉子了!而且,民間還流傳着紀念伍子胥、紀念孝女曹娥等的傳說,另外,也有一種說法是源於古越民族的圖騰祭。”

“也就是說,我們也可以理解成端午這天吃糉子就是個風俗習慣,要紀念這些人,也是要記得他們好的品質,但不可以不愛生命,不然就吃不到好吃的糉子了對嗎?”

“那當然!麻麻覺得你總結得棒棒噠!那麼,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經典少年遊》之《屈原——不媚俗的楚大夫》吧。”

囉嗦兩句:

推薦《經典少年遊》系列,這裏在介紹歷史人物時,不僅僅會介紹他們的詩詞、爲人,還會將其所處的.時代、與他相關聯的文化元素、地理知識等綜合性地呈現。

2、爲什麼要掛艾葉和菖蒲?

“麻麻你點的那個艾條就是艾葉做的嗎?你當時說這個味道可以殺菌消毒是嗎?”

“嗯。端午時,大家在門前掛艾葉,用艾葉菖蒲洗澡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其實,端午節的由來和這個“端”字很有關聯,如果你看到甲骨文中或者小篆中寫的“耑”字,就可以看出:這個字上半部分代表着植物的枝葉,中間是地平線,下半部分是植物的根,這是個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在努力生長的狀態,從二十四節氣上也可以看出,5月5日至7日是立夏,而立夏這個節氣對於大地來說就意味着生長。可是不僅僅是植物在這個時間開始生長,昆蟲、動物也是。所以呢,蚊蟲增多也是這個時期的特點。人們習慣用艾草煮水洗澡,來防止身上癢,也會把一些驅蟲的藥材做成香囊掛在身邊。”

“就像我們用花露水,帶防蚊手環一樣是嗎?”

“可以這麼說吧。”

“古人那個時候肯定是沒有花露水吧?”

“沒有,所以他們發明了造型可愛多樣的香囊啊。我還記得我小時候你外公曾經給我買過一個一串小娃娃、小水果形狀的香囊,特別精緻可愛,我珍藏了好多年。”

“那我們也自己做香囊好不好?”

“好啊”

囉嗦兩句:

每個節日都是一個增進親子溝通的好機會,趁着休息,放鬆一下大腦,勤快一下肢體,陪孩子做個小香囊吧,既可以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又可以留作紀念,還可以饋贈親友,一舉好幾得。一起來跟着視頻學習吧!

3、爲什麼飲雄黃酒?

“幸虧小孩子不可以喝酒,不管爲什麼,我都不要喝。”

“沒人逼你喝,以前每逢端午節時,大人們會用雄黃酒在孩子們的額頭上畫個“王”字。也有的在鼻尖、耳垂上塗上一些,一方面想借助雄黃酒驅毒,另一方面“王”字代表虎,可以借猛虎來鎮邪。也有人將雄黃調入白酒加熱後直接喝下肚或者抹在身上,說這樣可以驅邪,避免“疫癘”之氣。雄黃酒有很強的除害作用,它是我國古代夏季除害滅病的主要消毒藥劑之一。經常將它噴灑在牀下、牆角等陰暗地方,可以避免毒蟲危害。”

“那它不是和殺蟲劑差不多?它有毒嗎?真的可以喝嗎?”

“我們的中醫上有以毒攻毒的說法,據說雄黃如果外用,就是塗抹在面板上是可以治療蛇蟲咬傷的,但是如果真的喝的話,的確是有毒的,最好還是不要喝吧。還記得有句歇後語叫:白娘子喝雄黃——原形畢露嗎?講的就是白蛇娘娘爲了報恩嫁給了許仙,還用草藥給當地百姓救死扶傷,可是金山寺的法師法海認爲她是蛇妖,一定要抓她,就讓許仙逼白娘子在端午節這天喝下雄黃酒,可憐白蛇娘娘當時還懷了寶寶,但又沒法推脫,結果即便她有很高的法力,還是一喝雄黃酒就現原形變回白蛇了。”

“可是,麻麻不是說有寶寶的人是不能喝酒的嗎?她要是告訴許仙她有寶寶了,那寶寶的粑粑還會逼她喝嗎?”

“唉,古代的人沒有這些科學常識啊,他們也不知道是可以用有寶寶來做藉口的。”

“哇,古代人好可憐!看來,我們多學些科學知識還是很有用的哦。”

“是有用。但是還要看你怎麼用。要學會思考,將學到的科學知識用在幫助到別人的事情上纔有意義哦!”

超級囉嗦:

不論是風俗也好,古代傳統也好,科學地接納,審慎地鑑別還是有必要滴。就比如這個雄黃酒,究竟是否對人體有害,可以透過做實驗來判定,沒必要親自去嘗試吧。

4、爲什麼賽龍舟?

“這個我知道。因爲好玩唄!我還記得有一年賽龍舟的時候,粑粑他們的船翻了,所有的人都變成落湯雞,戰鼓也破了,實在是太好玩了!”

“哈哈哈!事情都過去幾年了你還記得,看來真的是太太太好玩了。有人說賽龍舟也是因爲屈原投江,百姓們划着船在江上敲鑼打鼓、想嚇退魚蝦而起;也有人說,古代有個民族叫百越族,這個民族的部落圖騰是龍,最早就是古越祖先將部落圖騰繪製在獨木舟上,又划着這種舟去探親訪友,有時大家遇到一起,便會趁興比賽看誰劃得快。隨着龍神觀念逐漸成爲炎黃子孫共同的意識後,圖騰舟也就演變成了各式各樣的龍舟,並從中產生出競渡的遊藝形式,此後漸漸形成爲中國各地的傳統風俗。也就是說屈原從小過端午節時也參加過賽龍舟的活動。”

“好像我們在德國的時候也看到過龍舟比賽吧?”

“是啊。1989年,龍舟活動傳入德國,並在漢堡舉行首屆“龍舟節”,1991年後,龍舟比賽改在德國金融中心法蘭克福舉行並一直延續到現在;自從美國人從上世紀80年代起了解到這個活動以後,賽龍舟運動也已經逐步成爲美國發展最快的流行體育娛樂項目之一;另外,新加坡過端午節時也賽龍舟。所以,龍舟比賽現在不只在咱們中國有啦。不過都是從咱們這裏傳出去的。”

“太好啦,過兩天端午節了,我們又可以去給粑粑他們賽龍舟加油嘍!但願這次他們不要掉到水裏。”

“可是,你不是覺得因爲他們掉進了水裏所以特別好玩嗎?”

……

超級囉嗦:

那年端午賽龍舟時,我家爸爸所在的船進入決賽,可是在賽前因爲做動作不當心,船突然翻了,二十幾個船員齊刷刷落水。當一個個落湯雞從水裏鑽出來時,有的人開心地大笑,嘴裏還叫着岸上的親友:“幫我拍照了嗎?拍到我落水了嗎?”有的人則氣得臉都綠了。因爲大家都是業餘去玩的,所以根本沒想到應該在上船前把手機掏出來。所以,生氣的人主要也是由於手機進水了。在這裏,提醒去划龍舟的爸爸媽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要把手機手錶這樣的東西寄存在岸上比較好。另外,無論怎樣,如果這樣的小意外已成事實,我們就坦然微笑面對吧,讓它成爲美好回憶中的小插曲,多有趣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