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健康>

請你別再“同情”我

學問君 人氣:5.22K

同情是一個什麼樣的詞呢?你介意被人同情嗎?請你別再“同情”我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歡迎大家閱讀。

請你別再“同情”我

最近,“出軌”這個要被說爛的話題,讓羣衆們一次次激憤不已。言論自由時代,評論永遠比內容更精彩。一撥人在罵出軌者道德敗壞、不仁不義;另一撥人在抒情感慨:還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女人啊...

在今日的評論中,有這麼一段話:陳赫生女當爹,陳赫女兒滿月...蕾拉小姐又被拉出來同情一場,微博再次被刷爆,爲她不值,爲她傷心,爲她怒火再燃。可以說從陳赫出軌被罵成篩子的同時,許婧也被同情的牢籠關了無期。

最後一句話簡直不能再形象!

網友們真的是發自內心地同情蕾拉小姐,爲她感到可惜,感到不值得嗎?發自內心這點也許不用懷疑,是不是真正的同情就不好說了。

首先,到底什麼是同情?

從學術的觀點來講,同情是指對他人的苦難、不幸產生關懷、理解的情感反應。同情是以移情作用爲基礎的。同情有着什麼樣的特點呢?狹義的同情中常常針對弱者、不幸,而且偏重於同情者本身的情感體驗(意識),但對“弱者”“不幸”的判斷常常帶有過多的主觀成分。

由此,我們可以捕捉到很重要的一點:同情以移情爲基礎。所謂移情,是將自己在生活中對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的過程。換句話說,也就是人們把自己的情感需要投射到了別人身上。很多時候,正是由於自己的內在情感的壓抑,人們纔會充當那個人的代言人,要爲他搖旗吶喊,伸張正義。於是,他們把道德敗壞者綁在恥辱柱上,反覆鞭撻;把受害者囚禁在同情的牢籠中,一次次告訴對方,你好可憐。

其實看下來,羣衆們的“同情”無外乎這麼幾種模式:

一種人:你好可憐,你被背叛了,而我沒有。我可以同情你,需要同情你,你應該怎樣做,也許就不會如如何;

另一種:你遭受了背叛,其實我也是這樣,咱們真是同命相憐,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感受。這種壞人就該...此處省略一萬字。

剩下的一種,不說也罷,爲噴而噴,也許TA只是需要一個生命的出口吧。

蕾拉小姐在離婚之後過得好嗎?好像還不錯,一路旅行看美景,重新出發。那爲什麼執着的網友們依然熱度不減、樂此不疲地獻上自己誠摯的“同情心”呢?她真的需要這樣的所謂“同情”’嗎?

靜下心來想一想當下的社會狀態,也許能夠理解。物質資源的豐富,道德底線的不斷重新載入,錯誤成本的相對降低讓之前不普遍的現象變得普遍;離婚率越來越高,幸福感越來越低;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等等。如是種種都讓當下的.人們呼吸困難,但這種事情終究是不方便與人分享的,那我們就分享別人吧。

如果我比你強一些,我能帶着那麼一點可憐的優越感說,“我還算幸運”;如果我和你相似,我慶幸有人和我一樣,彼此做個伴。

因爲有你,我能表達我的不滿、恐懼、不安和憤怒;因爲你,我能光明正大地訴說我的委屈和不堪;也因爲你,我能大膽地咒罵,讓那些人不得好死!

所以讓我同情你吧,好嗎?

就這樣,人們忘了什麼是二次傷害,什麼是尊重,什麼是感同身受,而將自己眼中的受害者的苦痛徹底無視。

有人說,那到底什麼纔是真情的同情?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似乎有些難,但是,我始終認爲,我們沒有資格同情一個高尚的靈魂。有些人,可能並不需要別人的同情,因爲她們在摔倒的同時就已經選擇勇敢地站起,我們能給她們的可以是讚賞和掌聲;有些人,身有缺陷卻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讓自己的生命活出不一樣的色彩,這種人我們更同情不起,也沒有資格同情。對勇者報以敬佩,對弱者報以鼓勵。這纔是我們需要的輿論氛圍吧。

不要再把“同情”當做療傷的面具,一再傷害。

請你別再“同情”我!

TAGS: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