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考研>

2017年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研究生考試科目內容範圍說明

學問君 人氣:1.86W

隨着2017考研的到來,考研相關資訊也開始公佈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收集的關於2017年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研究生考試科目內容範圍說明的相關內容,僅供大家參考。

2017年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研究生考試科目內容範圍說明
考試內容 範 圍 說 明
611體育基本理論體育管理學體育基本理論 旨在從宏觀和整體的角度揭示體育的本質特點,闡明體育的思想基礎、科學基礎和組織基礎,剖析體育與各種社會文化現象之間的關係,論述體育的功能、體育的目的任務,以及實現體育目的任務的原則和途徑,闡明體育科學管理體制、體育的手段以及國際體育的意義。內容包括:體育的概念、體育的產生與發展、體育與社會文化現象之間的關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教育、軍事)、體育與體育科學、體育的功能、我國體育的目的和任務、體育的組織管理、體育的手段、國際體育以及當前體育發展出現的新現象、面臨的矛盾與問題。
體育管理學 是一門系統地研究體育領域管理現象、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學科。它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爲體育管理基礎理論,具體包括管理與體育管理的相關概念、體育管理基本原理、體育管理方法、體育管理的過程與職能等。第二部分爲體育管理實務,具體包括體育管理體制及發展戰略,社會體育管理、競技體育管理、學校體育管理、體育市場及其開發、體育俱樂部經營管理、體育賽事經營管理、體育場館經營管理等。
612運動生理學及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 擬着重瞭解和評價考生對運動生理學基本理論掌握程度和運用該理論分析、解決運動生理學實踐問題的能力。內容包括:運動生理學的研究熱點與發展;骨骼肌機能;運動對血液及血液循環的影響;運動對呼吸機能的影響;運動中的能量供應與消耗;腎臟機能及運動對其影響;運動與內分泌功能;肌肉活動的神經調控;運動技能的學習;身體素質的生理學分析;運動性疲勞的產生機理與判斷;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變化規律;運動訓練週期的生理學原理;運動機能的生理學評定;年齡、性別、環境與體育運動。
運動解剖學 人體9大系統的組成與功能,各系統中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態結構以及結構與功能的關係;人體運動器官(骨、關節和肌肉)的位置、形態結構、功能和運動特徵,其形態結構對人體運動的制約以及體育運動對其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影響,骨、關節和肌肉產生運動損傷的解剖學機理;骨骼肌的運動原理;對運動技術動作進行解剖學分析的基本原則、方法以及實例分析;脈管系統和神經系統中各器官的基本結構、功能及其與人體運動的相互關係;運動解剖學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
613運動生理學及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擬着重瞭解和評價考生對運動生理學基本理論掌握程度和運用該理論分析、解決運動生理學實踐問題的能力。內容包括:骨骼肌與運動;運動對血液及血液循環的影響;呼吸機能與運動;運動中的能量供應機理、評價及訓練;運動與激素調節;肌肉活動的神經調控;運動技能的學習;身體素質的生理學分析;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變化規律;年齡、性別、環境與體育運動。
運動訓練學 重點考察考生掌握運動訓練基本理論的程度,以及發現、分析和解決訓練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內容包括:運動訓練學基本概念、基本內容以及學科特點和發展趨勢;競技能力的含義、結構以及各種競技能力子能力的含義、分類、評價及其訓練;運動訓練原則的含義、理論體系、各具體原則的含義及其應用;運動訓練方法的含義、分類及其應用;運動訓練計劃的含義及其分類,以及多年、年度、周、課等訓練計劃的制訂和實施要求。
614公共管理學公共管理學重點考察考生對公共管理學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其運用相關理論分析和解決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的能力。內容包括: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公共管理的契約與適應性;公共行政學派及其主要模型;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與能力結構;公共部門的戰略管理;公共組織管理;公共預算與財務管理;公共服務的績效管理;公共管理者的責任與倫理;福利制度與政府再造;公共部門的契約主義;公共政策與執行。
616舞蹈基礎理論舞蹈基礎理論着重考查和評價考生對舞蹈學科基本理論掌握的程度和運用該理論分析和解決訓練實踐問題的能力。內容包括:舞蹈理論的基本定義、理論體系、基本內容及其舞蹈學科特點和發展趨勢;舞蹈的發生與發展的基本歷史、舞蹈的特性、舞蹈的功能、舞蹈的形態等基本概念,以及舞蹈學科特點和發展趨勢;舞蹈的訓練法與教學法體系;中外舞蹈作品賞析和審美特徵;舞蹈藝術與體育藝術融合;舞蹈藝術與體育藝術的比較分析;舞蹈藝術的體育服務實踐探索。
615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 一、物質統一性原理揭示的唯物主義一元論思想及其對樹立科學世界觀的啓示;二、唯物辯證法關於發展的觀點及啓示:發展的含義和實質;發展的三大基本規律;科學發展觀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三、認識的辯證過程、真理的相對性和絕對性以及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態度;四、馬克思主義價值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包括價值、價值觀、核心價值觀等基本含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涵;五、歷史唯物主義的主要觀點:意識形態建設;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包括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階級鬥爭、改革等;歷史虛無主義批判;六、勞動價值論及其爭論:商品經濟內在矛盾和價值規律,以及對反對勞動價值論的觀點的批判;七、剩餘價值論基本內容:剩餘價值的實質及其爭論;剩餘價值與利潤的區別和聯繫;再生產理論的內容及其啓示;剩餘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哪些弊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等等;八、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揮作用的形式、作用和實質;九、全球化的含義及各民族國家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十、資本主義歷史趨勢:兩個必然和兩個絕不會的基本含義,原因分析及現實意義;十一、馬恩的社會主義觀、列寧的社會主義觀、鄧小平社會主義觀的基本內容和相互關係;十二、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
618運動康復專業綜合肌肉骨骼康復考查學生對肌肉骨骼系統功能障礙的康復診療過程和思路,評價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內容包括:肌肉骨骼系統的常見損傷的診斷要點與分類,主觀檢查和客觀檢查思路與評定方法,康復治療計劃的制定、運動康復治療方法及難度推進,重點要求掌握以下損傷和功能障礙:肩周炎、肩袖損傷、肩峯下撞擊綜合徵、肱骨內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綜合徵、手部肌腱損傷、非特異性腰痛、頸椎病、脊柱側彎、髖關節撞擊徵、髖關節置換術後、髕股疼痛綜合徵、前交叉韌帶損傷、膝關節置換術、踝關節扭傷、跟腱病變、足底筋膜炎等。常見骨折的康復評價方法及康復治療措施。骨質疏鬆症病人的分型、症狀、功能障礙,骨質疏鬆症康復及護理措施。
康復評定學考查學生對康復評定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臨牀思維方法的掌握程度,內容包括:康復評定的基本概念及內容、作用與目的,ICFSOAP原則,三期評定,康復評定的類型及方法;關節活動度的基本概念及分類、影響因素,測量的目的、適應證及禁忌證、步驟和注意事項,各關節的具體測量方法;疼痛的定義及主觀成分、分類和影響因素,疼痛評定的目的、評定方法和結果記錄;肌力的概念和影響因素,肌力評定的目的、適應證、禁忌證、注意事項,上肢、下肢、軀幹各主要肌羣的徒手肌力評定方法與步驟;軀體感覺的分類和評定方法,感覺障礙的臨牀意義,注意事項;反射的檢查方法,反射異常的臨牀意義;平衡、重心、支撐面的概念,維持平衡的基本條件,平衡功能的分類,平衡評定的目的、適應症及評定方法;協調功能的評定方法與步驟;步態及步態週期的概念,正常步態特徵及參數,步態分析的方法,異常步態的原因及表現;肌肉骨骼損傷的主要功能障礙,肌肉骨骼損傷客觀檢查的要素(觀察、觸診、主動運動、被動運動、抗阻運動、特殊檢查、臨近關節篩查)。
運動解剖學人體9大系統的組成與功能,各系統中重要器官的位置、基本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間的關係;人體運動器官(骨、關節和肌肉)的位置、形態結構、功能、運動特徵以及血液供應和神經支配特點,運動器官的形態結構對人體運動的制約以及體育運動對其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影響,骨、關節和肌肉在運動中容易產生運動損傷的解剖學機理;骨骼肌的運動原理;對運動技術動作進行解剖學分析的基本原則、方法和實例分析;神經系統中重要器官的基本結構與功能,脊神經損傷定位的解剖學基礎。運動解剖學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
814行政學及公共政策行政學 擬着重瞭解和考察考生對公共行政學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其運用相關理論分析和解決行政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內容包括:公共行政學的發展歷史、行政管理體制、公共行政學的基本理論發展、學科特點及其與相關學科的關係;行政職能及行政環境;行政權力;行政領導;行政組織;人事行政;行政決策與行政執行;行政溝通;行政方法;機關管理;公共財政;行政行爲與法制行政;行政效率;行政發展與發展行政等。
公共政策 重點考察考生對公共政策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其運用相關公共政策理論分析具體社會公共問題的能力。內容包括:公共政策學的基本含義、產生和發展過程;公共政策的本質、特徵、功能及其相關概念;公共政策系統的構成;公共政策問題的界定及其構建程序;公共政策的規劃、方案的抉擇及其合法化、公共決策體制;公共政策執行的含義、基本理論、執行的過程及影響因素;公共政策的評估的含義、作用及其主體,評估的過程、方法與監控;公共政策的調整、終結的含義、原因及策略。
815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一、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研究對象、學科體系、基本範疇、學科特點、理論體系、研究方法;二、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直接理論依據;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務;五、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概念、特點、分類及其影響;如何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六、思想品德形成發展過程及形成發展規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環節、矛盾及規律;七、思想政治教育者、職能及素質;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特徵及分析方法;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關係;八、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確定的原則;世界觀、政治觀、人生觀、法制觀、道德觀教育;九、思想政治教育原則確立的依據、主要原則;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含義、基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藝術的含義及主要體現;十一、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含義、載體的地位及特徵;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載體及其特徵和功能;十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含義和特徵;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基本內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過程中的決策、執行和反饋。
306西醫綜合參考西醫綜合考試大綱,確定考試範圍。生理學機體的內環境和穩態,神經和骨骼肌細胞的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神經-骨骼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橫紋肌的收縮機制;血細胞的數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紅細胞的生成與破壞;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臟的泵血功能,動脈血壓的正常值,動脈血壓的形成和影響因素;肺容積和肺容量,肺換氣的基本原理、過程和影響因素,氧解離曲線及其影響因素;基礎代謝和基礎代謝率及其意義;神經系統對姿勢和軀體運動的調節;胰島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調節。病理學細胞與組織損傷;修復、代償與適應;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變化及其機制、臨牀表現、全身反應,炎症經過和炎症的結局;高血壓病的概念、發病機制、分期及其病理變化;動脈粥樣硬化的病因、發病機制及基本病理變化、後果;COPD的發病機制、病理變化和臨牀病理聯繫。內科學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原發性高血壓、COPD、糖尿病、肥胖症、骨質疏鬆的基本病因、流行病學、臨牀類型、臨牀表現、診斷標準、鑑別診斷、併發症和防治措施。外科學無菌術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及無菌操作的原則;疼痛的分類、評估、對生理的影響及治療;骨折的臨牀表現,X線檢查和早晚期併發症;骨折的癒合過程,影響癒合的因素,臨牀癒合標準;骨折的急救及治療原則,骨折復位標準,開放性骨折和開放性關節損傷的處理原則;肩關節脫位、膝關節韌帶和半月板損傷、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的定義、病因、臨牀表現和分型、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原則;常見運動系統慢性損傷的發病機制、病理、臨牀表現、診斷和治療原則。
617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心理學導論主要內容包括: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任務,歷史與現狀;心理的神經生理基礎;認知過程的基礎知識、發生機制及相關理論;情緒、動機的基礎知識及主要情緒理論、動機理論;能力的基礎知識及相關理論;人格的基礎知識及主要人格理論;個體心理髮展的理論及各個階段的年齡特徵;學習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學習理論等。(約佔35%實驗心理學主要內容包括:實驗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心理學實驗研究的倫理,心理學實驗研究的一般程序;心理學實驗中的變量,實驗設計,實驗研究的效度;反應時的含義與種類,反應時的影響因素,反應時技術;閾限測量的方法,心理量表法,信號檢測論;主要的心理學實驗和常用心理實驗技術。(約佔20%心理統計主要內容包括:數據的整理及描述,具體包括統計圖表、集中量數及差異量數;推論統計,具體包括抽樣分佈,參數估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與線性迴歸分析,非參數檢驗等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及方法。(約佔20%心理測量主要內容包括:心理測驗的性質與分類;信度、效度的概念與檢驗方法,項目分析的內容與方法;心理測驗編制的一般程序,測驗的實施和使用,分數的合成與解釋;常用心理測驗工具的主要特點和適用條件。(約佔15%運動心理學主要內容包括:喚醒、焦慮與運動成績關係的理論;運動活動的感知、記憶、思維、注意的特徵;運動員的心理技能訓練;鍛鍊行爲的動機;鍛鍊行爲的理論;鍛鍊活動的心理效益等。(約佔10%
346體育綜合運動生理學擬着重瞭解和評價考生對運動生理學基本理論掌握程度。內容包括:內環境的穩定及其調控;運動生理學的研究熱點與發展;骨骼肌與運動;運動對血液的影響;運動與心血管系統及其影響;呼吸的過程及呼吸機能與運動;運動中的能量供應與消耗、評價、訓練;運動與激素調節;肌肉活動的神經調控;運動技能的學習過程及其影響因素;身體素質的生理學分析及其評定、訓練;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變化規律;運動機能的生理學評定;年齡、性別、環境與體育運動。
學校體育學本科目旨在結合體育教學實際,掌握並深入理解學校體育的基本知識,形成現代體育教育理念。主要內容包括:學校體育的起源與發展;學校體育的地位、功能與價值;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競技體育的關係;教師與學生;體育課程與教學;學校課餘體育鍛煉;課餘體育訓練與競賽;學校體育管理;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等。
運動訓練學重點考察考生應用運動訓練理論發現、分析和解決運動訓練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內容包括: 運動訓練學概念體系;競技能力的含義、結構以及各種競技能力子能力的含義、分類、評價及其訓練;各具體運動訓練原則的含義及其應用特點;運動訓練方法的含義、分類及其應用;運動訓練計劃的含義及其分類,以及多年、年度、周、課等訓練計劃的制訂和實施要求。
334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是在新聞學、新聞採寫、新聞編輯、音視頻多媒體制作等新聞傳播技能類課程的基礎上,對考生在技能方面所進行的綜合考查。另外,體育新聞傳播領域所要求的專業技能,也是重要的考查範圍。因此,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的考查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新聞傳播學技能,主要包括新聞採寫編評技能的認知和掌握;對新聞傳播中新聞策劃、實施以及效果評估的技能掌握。第二部分是體育新聞傳播技能,主要包括體育新聞與評論寫作以及特點分析、體育視頻與體育圖片的製作技能分析、體育營銷傳播領域中的策劃與效果評估技能、體育新聞與傳播技能的特殊性認知與分析。
440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是在新聞理論、新聞史、傳播學、新聞法律法規與職業道德等理論課基礎上,對考生的基礎專業理論素養所進行的綜合考查。體育新聞傳播領域有着自身的規律和知識體系,也是重要的考查範圍。綜上,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主要考查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新聞與傳播基本理論,主要包括中外新聞史基本知識;新聞學基礎理論;社會新聞熱點問題分析;傳播學基礎理論;傳播學研究中的前沿問題。第二部分是體育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主要包括體育新聞學概論中的基礎理論知識;體育新聞學中核心問題分析;體育傳播學基礎理論;中外學者在體育傳播學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體育傳播學主要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