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考研>

2016年寧夏醫科大學考研調劑資訊

學問君 人氣:1.03W

寧夏醫科大學已經公佈了2016年第三期碩士研究生調劑資訊,請有意調劑的考生透過調劑平臺申請調劑,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檢視。

2016年寧夏醫科大學考研調劑資訊

各位考生:

我校臨牀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生物學、藥學、公共管理等一級學科尚有極少量缺額,具體缺額專業見研招網調劑系統,

有意向者從速申請填報,基本條件見第一期調劑資訊。

寧夏醫科大學簡介:

寧夏醫科大學位於美麗的塞上湖城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學校與自治區同齡,於1958年建校。1962年,併入寧夏大學,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1972年,上海鐵道醫學院搬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併,重建寧夏醫學院。2002年,寧夏衛生學校、寧夏護士學校併入寧夏醫學院。2008年8月學校更名爲寧夏醫科大學。建校半個世紀以來,經過幾代寧醫人的奮鬥拼搏,學校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特別是2007年新校區建成投入使用後,學校的教學、科研、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改觀。校區內湖光粼粼、綠草茵茵,與宏大的建築羣構成了銀川市南大門一道亮麗的風景。目前,學校新、老兩個校區佔地面積共83.4萬㎡,建築面積32.3萬㎡,資產總值10.7億元。圖書館藏文獻79.61萬餘冊,建成了萬兆主幹連樓宇、百兆交換到桌面的校園網絡,其規模、速率、服務等均達到了國內同類院校先進水平。

學校現有臨牀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中醫學院(回醫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管理學院、理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研究生院、檢驗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體育部(國防教育中心)、外國語教學部、高等衛生職業技術學院17個教學機構,6個教輔機構,4個科研機構。

有10所附屬醫院(直屬附屬醫院2所,直屬專科醫院3所);有11所教學醫院,90餘所實習醫院和實踐教學基地,分佈於寧夏各地市及北京、上海、重慶、山東、遼寧、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等省市區。其中總醫院是寧夏最大的集醫療、教學、科研和自治區領導幹部保健基地等多種職能的一所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年門診量94萬餘人次,業務水平較高,對內蒙、甘肅、陝西等毗鄰地區具有強大的輻射影響力,1995年醫院躋身全國500家大型醫院之列。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及醫護人員4400餘人(含總醫院),其中專任教師665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的396人,有雙聘院士1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達到64.36%、博士學位教師比例達到26.47%。教師中有雙聘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17名,碩士生導師345名。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2人,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6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二、三層次人選11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自治區“313”人才27人,入選自治區“海外高層次人才百人計劃”5人,教育部新世紀創新人才支援計劃4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7人。

學校緊緊圍繞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突出寧夏回族特色,堅持“整體規劃、發展內涵、突顯品牌、創新特色”的方針和“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積極調整學科專業設定,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形成了以醫學爲主、中西醫並存,涵蓋管理學、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目前學校有臨牀醫學、預防醫學、中醫學、鍼灸推拿學、中西醫臨牀醫學、醫學影像學、麻醉學、護理學、藥學、醫學檢驗、口腔醫學、中藥學、公共事業管理、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市場營銷、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生物技術等17個本科專業,有臨牀醫學、中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藥學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自治區級特色優勢專業,學校於1978年在寧夏高校中首先開展研究生教育。

目前,擁有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個專業學位點,並承擔着教育部研究生教育改革試點項目。學校有溫病學、中醫脾胃病學、中醫心病學、中醫肝膽病學等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等9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2010年2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成爲立項建設的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標誌着學校的辦學層次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學校現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自治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有自治區級精品課程28門;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臨牀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教學團隊),有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科技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在脊柱結核、地方包蟲病研究、生殖遺傳、顱腦疾患等研究方面成績顯著。“十一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728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132項,並且在國家“863”、“97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自治區重大項目等方面均有較大突破。學校2011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3項,國家社科基金3項,自治區級科研項目148項,並首次作爲牽頭部門承擔國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基層及少數民族地區高發疾病防治事宜技術研究及示範》。

學校依託民族地區優勢,積極開展回族醫學教育與研究,並依託中醫學碩士點,招收回醫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成立了寧夏醫科大學回族湯瓶八診亞健康療法職業培訓學院,2011年回族醫學教育中心更名爲回醫學院,回族醫學被確立爲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學科,並面向寧夏區內招收回族醫學方向的本科生。先後組建了回族醫學研究所、寧夏回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醫科大學回醫藥研究院等科研機構,2011年中華回醫藥文化博物館落成,逐步形成了科研、教學、臨牀以及對外宣傳與交流回族醫藥文化的新局面。

學校現有各類在校學生21600餘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8995人,學校生源覆蓋全國25個省(區、市),碩士研究生1185人、留學生55人。近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位於自治區高校前列,至今已連續三年被評爲自治區就業工作先進集體,並被教育部評選爲“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學校一貫堅持開放辦學的理念,十分重視與國內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先後與日本島根大學、山形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堪培拉大學,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意大利費拉拉大學以及國內的山東大學、上海交大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廈門大學等數十個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開展了廣泛的人才培養與科研合作。

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學校在學科專業建設、基礎設施、師資力量、教學和科研水平等方面有了長足發展,已成爲一所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在全國同類院校中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高等醫學院校。學校將緊緊抓住目前的大好機遇,進一步狠抓內涵建設,紮實推進“建博”工作,不斷突出辦學特色,提高教學水平,爲實現“兩個一流”(西部一流、有一流學科)和建設西部地區有特色、現代化、高水平的綜合性醫科大學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