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考研>

考研與就業

學問君 人氣:2.74W

近年來不少大學生進行考研,那麼面對考研與就業的關係大家對了解嗎?在進行考研時大家都瞭解相關資訊嗎?下面是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考研與就業,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考研與就業

考研與就業

話題一:考研與就業——是紅玫瑰,還是白玫瑰?

張愛玲在她著名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中說: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牀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這就是一種艱難的取捨,也是一種生活的矛盾,正如我們的考研和就業。兩者一個是紅玫瑰,一個是白玫瑰,藏在心中,但是不知應該追求哪個,應該放棄那個。考研之於學歷、就業之於經驗,兩者同樣重要,同樣誘人。考生們既想要研究生的美,也想要工作的實,左右搖擺。

一、我要考研

在我們拋出這個話題的時候,網友X給我們發來郵件說:“一開學,我突然決定要考研。身邊很多人覺得太意外,因爲在這之前,我可是一直嚷嚷着畢業後馬上找工作,是鼓吹大家早日實現夢想的人啊。其實,我在暑期裏一直都在努力找工作,還在朋友的介紹下進入了一家軟件公司實習。可真正到了找工作的環節,我才發現:適合我的工作並不多,自己的能力也有限。2000元、3000元的工作我不夠滿意,而5000元、6000元的我又不夠條件。”

二、我要就業

廣州大學應屆畢業生阮傍根並不打算考研,他不否認考研對以後發展有很大幫助,但研究生連續幾年擴招造成的就業前景不明朗,促使他最後還是選擇了更爲“實際”的就業。阮傍根算了一筆賬:“現在出去就業,兩三年後我可以獲得很多實踐經驗。如果是去讀研,我兩年後同樣要面臨就業的壓力,而現在單位最看重的就是工作經驗。”

三、建議

大學生曾經是天之驕子,他們爲社會貢獻的力量不可小視。如今高等教育的普及,招生規模的擴大,上大學只能獲得進入社會入場券。怎樣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爲自己謀取更好的崗位,走出自己完美的人生呢?考研教育網專家老師建議廣大考生,合理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考研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就業不一定能給自己帶來更好的機遇,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己有什麼樣的人生規劃,自己要走什麼樣的道路。

1.人生規劃

每個人,尤其是進入大學之後都應該有自己的人生規劃。這個人生規劃不是擺設,是實實在在爲自己的人生做指南針和方向標的。制定人生規劃的時候你會知道,自己的知識停留在哪個層面上,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爲了這樣的生活你要爲之做出怎樣的努力。有了它,在畢業的前夕你就能客觀評價自己,看到底是要考研還是就業。

2.綜合考察

考察的因素包括很多種,實力、專業、家庭情況等。

首先,實力的考察很重要。自己的實力決定了你考上的機率,因爲考研就是爲了考上,如果完全沒有基礎的考生硬要考全國最熱最難的專業和院校,那麼他的成功率可能是個問號。除此之外,因爲考研的性質決定了考生必須要有足夠的毅力堅持下去,如果不能坐住冷板凳,那麼最後的成功也可能很遙遠。

其次,考研專業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有的專業學術性比較強,讀研之後能夠學到更多、更系統的知識,當然對最後的就業也是有幫助的,但是有的專業更加側重於實踐性,那麼即使考上研究生,讀了三年,那麼最後一樣需要從頭積攢經驗,不如直接畢業去工作更好!

另外,經濟因素不容小視。部分高校開始試行“收費”後,雖然有健全的獎助學金政策,但還是會給家庭帶來一定壓力,所以家裏的承受能力也應該是考生考慮的因素之一。

話題二:考研與名校情結——是信仰,還是資本?

決定考研有很多理由,考研教育網在對網友進行調查時,統計顯示很多人因爲名校情結選擇考研。

一、名校情結

“名校情結”,是考生在報考學校時,對知名高等院校抱有的一種帶有強烈偏愛的主觀意願和報考傾向,這種傾向甚至會持續影響考生的報考選擇。所謂“名校”,是無論從學校的硬件條件還是軟件環境來看都具有相當實力的高校,它們對考生無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由於報考人數衆多,競爭也非常激烈。

小雨和小林都有“名校情結”,卻在考研過程中作出了不同的選擇。

小雨第四次考研中如願考上了國內首屈一指的師範類院校。雖然前三次考試他都以失利告終,但他依然堅持繼續報考該校並最終獲得了成功。在談到前三次考研的失敗經歷時,小雨似乎並不放在心上:“前三次的失敗就當是積累經驗吧。”

小林和小雨一樣,前兩次也是沒有考上,眼看着周圍的同學都找到了工作,結束了學生生活,他還要靠家裏人養活,加上自己家境不是很好,很是慚愧,導致最後情緒失控,差點走上歪路,結束自己的生命。

小雨選擇名校,是爲了獲得一種考上名校的快感,即獲得一種完成高難度任務所帶來的高成就感。爲了獲得這種成功體驗,即使面對數次挫折也無悔無怨。而小林顯然心理壓力太大,不只是實力阻礙了他成功的道路,相信壓力也成了他最大的包袱。

1.“名校情結”之利

從心理機制來看,考生“名校情結”的背後是高成就動機的驅動力。

人具有追求卓越、實現目標、爭取成功的需要。具有強烈成就慾望的考生追求考試成績的提高,喜歡設定較高挑戰性的目標,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靠運氣來獲得成功,這對於保持一種持久的學習動力非常有利。

從集中複習的效果來看,一部分有“名校情結”的考生,由於目標明確地集中於少數幾所“名校”,有利於節省時間和精力,提升複習效果。

2.“名校情結”之弊

“名校情結”背後的高成就動機會給考生帶來高心理壓力。

根據心理學的“耶克斯—多德森法則”,人們在從事像學習這種高要求、高複雜度的活動時,適度的壓力將使學習效果達到較好的程度,而過高的心理壓力反而會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二、建議

“名校情結”有其可取之處,也是大家在報考過程中需要謹慎對待的。

1.摸清家底

我國共有各類高校1000多所,考生在報名時,最好查查該校的科研實力、校園環境、師資力量、學校聲譽、專業設定等,還要看看該。校歷年報考的人數、錄取的比例、分數等,同時,還要分析一下當年考研的形勢,查查報考該院校的考生的數量及錄取的比例,預測一下報考該校競爭的激烈程度及自己在衆多報考該校的考生中的排位,分析自己距離該校錄取分數的差距和需要再努力的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做出理性的選擇,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

2.保持良好心態

選擇了名校,那麼就應該選擇良好的心態。考研七分靠實力,三分比心態,這已經成爲常理。良好的心態不僅爲複習增加成功的砝碼,還能保證身體和心理健康。

3.找準定位

如果你想要比較“安穩”地考上研究生,完全不能承受考研失敗的打擊,那麼你應該儘快放棄“名校情結”,選擇一個更有把握的學校。只有冷靜和獨立的`思考,纔會使考研變得有靈活性。

話題三:考研與專業選擇——是熱門當先,還是興趣在前?

很多學員來電諮詢,說什麼專業比較熱門,哪些專業比較好考,跨專業考研成功的機率有多大等。相信這種現象在全國範圍來講,也不是新鮮的事情。

一、專業選擇

鄭之華,本科就讀淮南師範學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在2008年的研究生入學考試中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專業。談論自己考研目的時他說:“國家需要懂經濟的人,同時我喜歡經濟,這是我選擇經濟專業的原因,同時南開大學是高等學府,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所以我選擇南開!”

綜合分析鄭之華考生的情況,他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很詳細,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專業、做什麼樣的工作,可以說,他把跨專業考研、熱門專業、興趣愛好很好得結合在一起,最後達到了自己的預期,他成功了!

1.跨考之利

(1)有的人高考失利,有的人專業和院校是父母代填的,這些都成爲跨考的理由。這時候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和院校不僅能彌補缺憾,還能增加自己的心理滿足感。

(2)如今的就業冷熱不均,很多考生透過跨考爲自己的就業增加砝碼,跨考一定程度上可以透過院校的名氣和專業的熱門程度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2.跨考之弊

(1)有的專業伸縮性很大,向其他行業滲透的可能性也很大,因此跨專業考研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今年的熱門專業到明年可能就變成了冷門專業。

(2)跨校考研因爲對所跨學校缺乏瞭解,單純看到學校的名氣,不去衡量自己的實力,很容易造成最後的失利,對以後的人生規劃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影響。

二、建議

跨專業、跨院校考研一直都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透過考研去追逐自己的興趣愛好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在熱門專業面前,很多人紛紛去搶一杯羹,有的時候還不顧自己的實際能力去搶,顯然是不可取的,我們也不值得提倡。

在跨考生面前,我們給出以下參考意見:

1.興趣優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做學術研究,就要有坐冷板凳的準備,因此對所學專業沒有興趣,難以有學習的樂趣和研究的資訊。

2.切實評價自身實力

跨專業跨院校考研存在很大的風險,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不確定性——學校的不確定性、專業的不確定性。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就是自己的實力。考生需要了解對所選專業的研究領域是否熟悉,對自己所跨的專業自己有沒有認真學過,學的過程中是否能消化吸收等,綜合分析自身能力才能應對跨考的實際問題。

3.多方探究院校和專業

在掌握自身實力之後,建議多瞭解目標院校和專業的情況,包括院校的招生、就業、師資、環境、學費等,考生可以到網上搜集相關資訊,也可以實地考察,總之掌握的越多越好。有了這些資訊可以綜合起來給自己做個預測,如果各方面都很強大,說明你要付出12分的努力,如果綜合起來排中等,可以給自己增加信心,踏實複習,如果條件綜合起來不是很強,那麼只要放平心態,好好準備,可以說這個研究生就算是上定了!


TAGS:就業 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