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考研>

2017考研:5大財經院校綜合分析

學問君 人氣:2.24W

財經類專業歷年都是考研熱門專業,當前代表中國財經類院校的當屬四大211財經院校以及貿大,詳報考這些院校的考生一定要結合自身實力做好分析,下面本站小編就綜合來看看這五大財經院校的情況。

2017考研:5大財經院校綜合分析

一、歷年錄取分數線及院校的全國影響力比較

中國財經類大學的第一梯隊無疑是“兩財一貿”,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這三所院校,可謂長期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爭奪全國各地的優質生源,不輸C9高校聯盟的生源質量和畢業生就業口碑,使得分數線水漲船高。

如果按照經濟學領域、會計領域排名,上財應排第一。上海不同於北京,一來沒有清華北大人大社科院等諸多院校光環碾壓,二來也沒有貿大、北師等傳統強校,所以上財在長三角的影響力是有口皆碑,但是當前重點學科建設與評估成績落後於中財。

如果從發展速度以及應用經濟學(金融、保險、財政、稅務等學科)學科水平來看,中財毋庸置疑應是榜首,畢業生流向國企和事業單位的比例,高達80%左右,足見中財在體制內的認可度;

中國財經類大學的第二梯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這兩所院校分別在華中地區和西部地區擁有較高口碑,特別是西南財經大學曾是央行嫡子,擁有足夠的歷史底蘊和校友優勢。

(注:中國財經類大學的第三梯隊:則是原財政部部屬高校的,江西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雖劃歸地方,沒有入選”211“,但在全國人民眼中,仍是不輸於一般的985高校,強於傳統意義上的211高校。)

二:各校畢業生就業去向(參考2013-2015各校公佈的就業報告)

總體出路狀況,出國升學以貿大最爲領先,近30%;國內升學以央財最爲領先,近30%;總深造率以央財貿大最爲領先,在50%-55%之間。其他各校總深造率多在25%-40%之間。升學質量來看都差不多,除去每個高校都有15%左右本科生就讀本校研究生,中南財比其他四所略差。

每個院校就業地域偏好明顯,貿大央財集中在北京,上財集中於上海及長三角,西財中南財集中在各自所在大區,西財與中南財在廣東就業也佔相當比例。這與各個院校往屆學生的就業偏好以及招生政策有關,除了貿大和央財在全國各省較爲平均的招生並給予西部少數民族10%-15%的比例,其他各校本省或附近區域生源比例較高。

從就業方向來看,央財在國有銀行、財經部委、地方官員中傑出校友較多,上財培養的基金經理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貿大在商務部、外交部、海關以及駐華外資企業有較大影響力,西財在四川政界、一行三會比較有影響力,中南財大培養出最多的財務總監,校友遍佈財稅系統。

三:師資狀況

按照教授總數、教授比例、博導數、長江學者等等,四個財經基本是一檔,貿大由於學科偏向外語,博導數據差一些。上財西財央財大力引進海歸,課程改革步伐加快,貿大國際化程度較好,中南財這方面較爲滯後。

四:院校歷史背景淵源

(1)招生規模和歷史上畢業生的存量都是中南財最多。

(2)外經貿1960年和1978年兩次入選國家重點大學,其他院校均未入選。上財西財外經貿進入211時間較早,爲1997年,中南財和央財爲2005年。央財上財進入985平臺時間較早,分別爲2006年和2007年,西財中南財於2011年進入,外經貿未入選。

(3)央財上財中南財以及東北財經大學爲教育部、財政部和所在省市共建,外經貿爲教育部和商務部共建,西財目前沒有共建協議。

(4)學校背景方面,央財上財中南財以及東財曾直屬於財政部(1978、1979、1980-2000),西財直屬於央行(1980-2000),外經貿長期直屬於對外貿易部(後與國內貿易部合併爲商務部)(1951-2000)。央財和外經貿同時兼有央行背景,外經貿併入了央行直屬的一所本科學校中國金融學院(1986-2000),央財曾爲財政部和央行共管(1954-1978)。

總的來說,這些財經類院所無法做一個單純的綜合對比和排名,大家在選學校時要結合自身需求,綜合考慮生源師資、硬件環境、學校知名度、學校的發展歷程、現狀和發展前景,也要正視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地域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