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開題報告>

建築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學問君 人氣:2.46W

大學生活將要謝下帷幕,大家都知道畢業前要透過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一種比較正規的檢驗大學學習成果的形式,那麼寫畢業論文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建築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築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建築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

現代建築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給我國的建築業得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本文對建築技術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術、混凝土預製樁的建築技術以及低碳建築的高科技技術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分析。

1、建築工程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術

在建築工程中土方工程包括一切土的挖掘、填築和運輸等過程以及排水、降水、土壁支撐等準備工作和輔助工程。最常見的土方工程包括場地平整、基坑(槽)開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築及基坑回填土等。設計標高一般要求:大型工程項目通常都要確定場地設計平面,進行場地平整。場地平整就是將自然地面改造成人們所要求的平面。場地設計標高應滿足規劃、生產工藝及運輸、排水及最高洪水水位等要求,併力求使場地內土方挖填平衡且土方量最小。

設計標高確定方法:一般方法如場地比較平緩,對場地設計標高無特殊要求,可按照挖填土方量相等的原則確定場地設計標高。實際工程中,對計算所得的設計標高,還應考慮下述因素進行調整,此工作在完成土方量計算後進行。考慮土的最終可鬆性,需相應提高設計標高,以達到土方量的實際平衡;考慮工程餘土或工程用土,相應提高或降低設計標高;根據經濟比較結果,如採用場外取土或棄土的施工方案,則應考慮因此引起的土方量的變化,需將設計標高進行調整。場地設計平面的調整工作也是繁重的,如修改設計標高,則須重新計算土方工程量。

2、混凝土預製樁的建築施工技術

在現代的建築工程中,一般多層建築物當地基較好時多采用天然淺基礎,它造價低、施工簡便。如果天然淺土層較弱,可採用機械壓實、強夯、堆載預壓、深層攪拌、化學加固等方法進行人工加固,形成人工地基。打樁前的準備工作:打樁前應做好下列準備工作:清除妨礙施工的地上和地下的障礙物;平整施工場地;定位放線;設定供電、供水系統;安裝打樁機等。樁基軸線的定位點及水準點,應設定在不受打樁影響的地點,水準點設定不少於2個。在施工過程中可據此檢查樁位的偏差以及樁的入土深度。打樁技術要點如下。

打樁機就位後,將樁錘和樁帽吊起,然後吊樁並送至導杆內,垂直對準樁位緩緩送下插入土中,垂直度偏差不得超過0.5%,然後固定樁帽和樁錘,使樁、樁帽、樁錘在同一鉛垂線上,確保樁能垂直下沉。在樁錘和樁帽之間應加彈性襯墊,樁帽和樁頂周圍四周應有5~10mm的間隙,以防損傷樁頂;打樁開始時,錘的落距應較小,待樁入土至一定深度且穩定後,再按要求的落距錘擊。用落錘或單動汽錘打樁時,最大落距不宜大於1m,用柴油錘時,應使錘跳動正常。在打樁過程中,遇有貫入度劇變、樁身突然發生傾斜、移位或有嚴重回彈、樁頂或樁身出現嚴重裂縫或破碎等異常情況時,應暫停打樁,及時研究處理;如樁頂標高低於自然土面,則需用送樁管將樁送入土中時,樁與送樁管的縱軸線應在同一直線上,拔出送樁管後,樁孔應及時回填或加蓋;多節樁的接樁,可用焊接或法蘭錨接。

目前焊接接樁應用最多。接樁的預埋鐵件表面應清潔,上、下節樁之間如有間隙應用鐵片填實焊牢,焊接時焊縫應連續飽滿,並採取措施減少焊接變形。接樁時,上、下節樁的中心線偏差不得大於10mm,節點彎曲矢高不得大於1‰樁長。打樁的質量控制:打樁的質量檢查包括樁的偏差、最後貫入度與沉樁標高,樁頂、樁身是否打壞以及對周圍環境有無造成嚴重危害。樁的垂直偏差應控制在1%之內,平面位置的允許偏差,對於建築物樁基,單排或雙排樁的條形樁基,垂直於條形樁基縱軸線方向爲100mm,平行於條形樁基縱軸線方向爲150mm;樁數爲1~3根樁基中的樁爲100mm;樁數爲4~16根樁基中的樁爲1/3樁徑或1/3邊長;樁數大於16根樁基中的樁最外邊的樁爲1/3樁徑或1/3邊長,中間樁爲1/2樁徑或邊長。

3、低碳建築中的施工技術

低碳建築是指在建築材料與設備製造、施工建造和建築物使用的整個生命週期內,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築已逐漸成爲國際建築界的主流趨勢。低碳建築採用結構體系、地能熱泵系統、智能佈線配電系統、太陽能綜合利用、節能門窗、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及其他低碳使用技術。

低碳建築技術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同時可使建築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低碳建築主要有以下幾種技術形式,外牆節能技術:牆體的複合技術有內附保溫層、外附保溫層和夾心保溫層三種。

我國採用夾心保溫作法的較多;在歐洲各國,大多采用外附發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國,外保溫建築佔建築總量的80%,而其中70%均採用泡沫聚苯板;門窗節能技術:中空玻璃,鍍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熱玻璃)高強度LOW2E防火玻璃、採用磁控真空濺射方法鍍制含金屬銀層的玻璃以及最特別的智能玻璃;屋頂節能技術:利用智能技術、生態技術來實現建築節能的願望,如太陽能集熱屋頂和可控制的通風屋頂等。製冷和照明是建築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熱泵系統、置換式新風系統、地面輻射採暖;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光電屋面板、光電外牆板、光電遮陽板、光電窗間牆、光電天窗以及光電玻璃幕牆等。

4、結語

總之,隨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將會有更多優良的建築材料和先進的建築技術被運用到現代建築施工工程當中。在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科技創新,實現更好的建築技術開發,爲我國的建築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此外還有更加註重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低碳建築。

建築畢業論文開題報告2

結構設計的基本任務,是在結構的可靠與經濟之間選擇一種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價,使所建造的結構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使用期限內,能滿足預定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爲達到這個目的,人們採用過多種設計方法。以現代觀點看,可劃分爲定值設計法和概率設計法兩大類。

1、定值設計法

將影響結構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載、材料強度、幾何參數、計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隨機變量,而且採用以經驗爲主確定的安全係數來度量結構可靠性的設計方法,即確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況下結構的荷載效應s(內力、變形、裂縫寬度等)不應大於結構抗力r(強度、剛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前,我國和國外主要都採用這種方法。

2、概率設計法

將影響結構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隨機變量,而且採用以統計爲主確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標來度量結構可靠性的設計方法,即非確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觀念來設計結構,也就是出現結構荷載效應3大於結構抗力的概率應小於某個可以接受的規定值。這種方法是20世紀40年代提出來的,至70年代後期在國際上已進入實用階段。我國自80年代中期,結構設計方法開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過渡。

3、面向對象編程

使創建windows程序較爲容易的關鍵技術是面向對象編程,或oop。這種技術可以創建可重用組建,它是程序的組成模組。

4、幾個定義

控件提供程序可見介面的可重用對象。控件的示例有文字方塊、標籤和命令按鈕。事件由用戶或操作系統引發的動作。事件的示例有擊鍵、單擊鼠標、一段時間的限制,或從端口接收數據。方法嵌入在對象定義中的程序代碼,它定義對象怎樣處理資訊並響應某事件。例如,數據庫對象有開啟紀錄集並從一個記錄移動到另一個記錄的方法。對象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義其特徵的屬性,定義其任務和識別它可以響應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體是visualbasic中所有對象的示例。過程爲完成任務而編寫的代碼段。過程通常用於響應特定的事件。

屬性對象的特徵,如尺寸、位置、顏色或文字。屬性決定對象的外觀,有時也決定對象的行爲。屬性也用於爲對象提供數據和從對象取回資訊。

5、設計主要內容

平面鋼架分析程序的改造對結構力學教研室版平面鋼架分析程序進行修改和補充。要求:

(1)編寫自動生成節點座標和單元節點編號的程序,或以圖形方式輸入計算簡圖。

(2)修改程序,使之適合多工況內力計算。

(3)根據輸入、輸出數據的特點,設計適當的人機介面。輸出應可選的顯示各構件端力和內力圖。

建築畢業論文開題報告3

一、設計依據及研究意義:

依據:

所學教材:房屋建築學,建築製圖,混凝土結構,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施工技術與組織管理,土力學,基礎工程,建築抗震設計等;

圖集:建築製圖標準,中南地區標準圖集等;

國家現行有關規範和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建築結構何在規範,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建築抗震設計規範,建築製圖標準等,建築防火設計,建築防火規範,建築工程標準荷載學;

其他:多高層框架結構,高等學校建築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等。

意義:對於框架結構,在結構建築特點方面:它是由鋼筋混凝土樑、柱、節點及基礎爲主框,加上樓板、填充牆、屋蓋組成的結構形式,樓板和橫樑連在一起,橫樑和柱透過節點連爲一體,形成承重結構,將荷載傳至基礎,力的傳遞路線比較明確。對於整個房屋全部採用這種結構形式的稱爲框架結構或純(全)框架結構。框架可以是等跨或不等跨的,也可以是層高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有時因房屋佈局和空間使用要求等原因,也可能在某層抽柱或某跨抽樑,形成缺樑、缺柱的框架。牆體是填充牆,僅起圍護和分隔作用,所以框架結構的最大特點是承重構件與圍護構件有明確分工,建築物的內外牆處理十分靈活,應用範圍很廣,因此能爲建築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

在結構受力性能方面:框架結構構件截面較小,因此框架結構的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它的受力特點類似於豎向懸臂剪切樑,樓層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層框架在縱橫兩個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所以框架結構屬於柔性結構,自振週期較長,地震反應較小,經過合理的結構設計可以具有較好的延性性能。

二、設計主要研究內容、預期目標、完成期限和預期進度

主要研究內容:

設計構思:在體系選擇方面

1、架結構的柱與樑宜上下左右貫通,不宜採用複式框架;以及磚混框—剪結構。

2、填充牆的佈置方面:宜採用輕質材料,且應避免形成上、下層剛度變化過大;避免形成短柱;減少因抗側剛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轉。

其次,在建築設計方面:

1、要先對建築外觀、建築面積、建築高度、層高和室內淨高進行設計;

2、然後對局部進行設計,如樓地面、頂棚、屋面、樓面、坡面及樓梯位置,消防要求等進行設計。各部分都要按照規範要求進行設計。

3、最後要明確框架結構的抗震級數,採用規則結構以利於房屋抗震,按照“三統一”的原則,確定柱網尺寸,確定材料及截面尺寸,以及基礎的選定。

預期目標:

三個月的工作時間,完成綜合教學樓的建築設計,結構設計和施工組織設計,建築方案力求新穎,適用,美觀,結構設計力求概念清楚,計算方法和結果準確合理,最終形成設計計算書和建築,結構施工圖等設計成果。

完成期限和預期進度:

1———3周:完成開題報告,建築設計,並繪製出建築施工圖;

4———8周;完成結構設計,繪製結構施工圖以及結構計算過程;

9———10周完成施工組織設計,整理設計資料,打印計算書和圖紙,準備答辯。

三、設計的研究重點及難點

設計重點爲框架結構內力計算和框架樑,柱構件設計。框架結構內力計算方法爲: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內力計算擬採用彎矩二次分配法:水平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內力計算擬採用D值法。手算結果與電算結果的差別及原因分析。

設計難點爲框架結構的抗震設計和承載力及變形計算。內力組合,框架樑,剪力牆,柱的設計計算等。選擇符合建築設計原則(功能、美觀、經濟)的結構形式和構件佈置,結構設計中的基本概念。

四、設計研究的方法及步驟:

畢業實習調查

資料收集和文獻查閱

建築方案設計

結構選型

結構平面佈置,繪製草圖

荷載統計

手工框架設計

電算結構設計,施工圖設計

施工組織設計

整理設計計算書,打印圖紙和計算書,指導老師審批簽字。

五、進行設計所需要的條件:

1、所學課程的熟練掌握。

2、查閱圖書館的相關書籍與文獻。

3、個人勤奮努力、不懂就問、敢於挑戰的精神。

4、指導老師的諄諄教導。

5、組員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

6、舒適安靜的設計環境。

指導教師意見:

簽名:

**年**月**日

建築畢業論文開題報告4

1 什麼是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是指在建築的全壽命週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爲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

2 綠色建築的內涵

綠色建築的基本內涵可歸納爲:減輕建築對環境的負荷,即節約能源及資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與自然環境親和,做到人及建築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

3 開發綠色建築評價體系的意義

建立綠色建築評價體系是建築學領域的一次革命和啓蒙運動,其意義遠遠超過能源的節約.它從多個方面進行創新和有機綜合,從而使建築與自然和諧,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創造健康、舒適和優美的生活空間.它對於建築領域的革命意義可以從技術、社會、經濟等角度來審視.

3.1技術意義

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着對綠色建築認識的逐步深化和成熟,人們索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環境理念,環境與資本的結合成爲未來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新方向,綠色建築由此也進入一個從生態倫理提倡向生態實踐研究深化的新階段.綠色建築技術策略的深化與發展在材料、設備、形態學等不同的領域展開,在技術發展的同時,技術與其它設計元素的整合也開始從過去的簡單疊加、更多關注外圍護結構本身的設計向技術與建築整體系統的有機結合轉變,逐漸成爲了綠色建築系統.綠色建築評價體系的建立是綠色建築技術逐步完善和系統化的必然結果,它爲綠色建築技術的有機整合搭建了一個平臺,使綠色建築技術、資訊技術、計算機技術等諸多學科能夠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發揮各自的作用,建立一個綜合評價系統,爲設計師、規劃師、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簡便易行、規章明確的綠色建築評價工具和設計指南.

3.2社會意義.

綠色建築評價體系的社會意義主要體現在新的生活方式的提倡、公衆參與意識的增強和地方文化的延續兩個個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綠色建築評價體系的首要社會意義是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是基於將綠色建築的設計與建造看作是一個社會教育的過程.綠色建築評價體系的原則是在有效利用資源和遵循生態規律的基礎上,創造健康的建築空間並保持可持續發展.

公衆參與意識的增強.綠色建築評估體系不是爲設計人員所壟斷的專業工具,而是爲規劃師、設計師、工程師、管理者、開發商、業主、市民等所共同擁有的評價工具.它的開發打破了以往專業人員的壟斷局面,積極鼓勵市民等公衆人員的參與.

3.3經濟意義.

綠色建築評價體系的經濟意義可以分爲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在宏觀層面,綠色建築評價體系從系統全壽命

關於綠色建築方面論文範文集 340;角度出發,將綠色建築設計所涉及的經濟問題整合到從建材生產、設計、施工、執行、資源利用、垃圾處理、拆除直至自然資源再循環的整個過程.綠色建築目標的實現不完全是政府機構的責任,作爲從事設計工作的建築師同樣對於制度的健全負有提出建議的義務,將相關的政策問題納入綠色建築設計策略中,成爲系統解決建築所面臨的經濟問題的重要方面.在微觀的層面,目前從經濟角度出發的設計策略都更充分考慮項目的經濟運作方式,並據此對具體的技術策略進行調整.

3.4倫理意義.

綠色建築評價體系的理論基礎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因此無論各個國家的評價體系在結構上有多大差異,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減小生態環境負荷,提高建築環境質量,爲後代發展留有餘地.這就從根本上扭轉了長期以來人類一味向自然索取的態度,體現出人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由對立向統一的轉變.

4 綠色建築設計理念

綠色建築設計理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節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採用節能的建築圍護結構以及採暖和空調,減少採暖和空調的使用.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設定風冷系統,使建築能夠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建築採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平面形式及總體佈局.

節約資源:在建築設計、建造和建築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節約水資源,包括綠化的節約用水.

迴歸自然:綠色建築外部要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5 綠色建築的效果分析

5.1綠色建築的效果分析組成

綠色建築的效果分析包括內部效果和外部效果,直接效益和直接費用稱爲內部效果,間接效益和間接費用稱爲外部效果,按照工程經濟學的觀點:內部效果可進行財務評價,外部效果應進行國民經濟評價,所謂國民經濟評價是按合理配置稀缺資源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從國民經濟全局的角度出發,考察項目所耗費的社會資源和對社會的貢獻來評價工程項目的經濟合理性,外部效果一般包括產業關聯效果、環境和生態效果,技術擴散效果,外部效果會造成私人成本(內部成本或間接成本)和社會成本不一致,導致實際價格不同於最優價格.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分析,評價綠色建築效果主要是外部效果指標.

由於綠色建築剛剛開始發展,統一性的量化指標體系還沒有確立,筆者認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1)嚴格控制建築產業規模,限制從業人員數量.粗放型增長模式的集中表現爲各地爭上建築項目、建設過程中採用人海戰術,一旦國家限制建設規模,將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導致機械化程度降低,勞動力水平低下.(2)加大科技投入,更新技術水平,建立和完善科技裝備投入機制.着力建築科技開發和應用研究,結合工程項目,針對未來建築業特點,有計劃地組織科技攻關,研究開發新機具、新工藝、新材料,積極引進、吸收和消化國際先進科學技術科技成果,提高機械化水平.(3)在城市規劃、勘察設計中貫穿“綠色建築”的思路.家庭住宅和城鎮建設必須保留在建或改建的餘地,從採光、通風、排水等方面控制對環境的破壞.(4)精心施工,降低資源消耗,在建築生產過程中,應採用節能降耗措施,防止過多地消耗土地資源、水資源、電力資源等.

5.2外部效果給建築經濟帶來的挑戰

在政府的干預調控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加強建築工程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的監管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建築節能監管體系,強化以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貫徹執行爲主要內容的工程全過程監管,特別要加強對大型公共建築的建築節能監管,在項目成本上體現爲將部分外部成本轉化爲內部成本,使得“非綠色建築”項目的內部成本提高,內部效益降低,綠色建築的外部成本降低,外部效益提高,使有效資源向綠色建築經濟領域合理流動.

6提高綠色建築外部效果的措施

企業建築經濟要想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只有不斷挖掘提高外部效果的方式方法,提高外部效益,降低外部成本,其基本思路和原則爲:(1)建築在壽命週期內自然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小化,(2)減少建築壽命週期內污染排放,(3)保護生態(自然)環境,(4)形成一個健康、舒適和無害的室內空間,(5)建築的質量、功能、性能與環保相統一.

總結:上文中介紹了綠色建築的內涵設計理念以及它的效果分析和提高綠色建築外部效果的措施.但是在未來的設計中如何掌握綠色建築的一個度還需要大家在實踐中揣摩,相信綠色建築必將成爲未來建築的一種趨勢.

建築畢業論文開題報告5

一、選題的意義:

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對自身健康開始更加關注,相應的對醫療建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設計選題南陽市第七人民醫院擬建於南陽市高新路與工農路交叉口,該用地位於城市繁華路段,東面和南面臨城市道路,西面和北面臨居住區,總用地面積1.44ha,地勢平坦,建築高度將控制在50m以下。第七人民醫院每日設計最高容量爲1000人次,內部停車場,按平均每10人次設計一個停車位,停車位可佈置在地下。另醫院配置有4輛急救車,應設定專用停車場。南陽市第七人民醫院的建成,將會完善該城區的建設,並改善當地居民的醫療衛生條件,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醫院建築功能複雜,流線較多,潔、污流線必須嚴格分開,從總平面佈局到單體設計都有一系列的功能問題需要解決。透過本次設計瞭解醫院建築設計的基本方法和造型構成方式,熟悉醫療建築的防火設計、結構設計及相關規範。同時,透過深入的實地考察與調研分析、相關資料的檢索與利用,以及隨着方案的不斷深化,我們將接觸到有關醫療建築設計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不但可以運用和發揮所學理論,而且將會大大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完善我們的知識結構、提高設計能力、表現技法及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另外透過該課題的綜合性訓練也將爲走上工作崗位後儘快適應實際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研究狀況:

(1)《建築設計資料集》(七)對醫院各科室的診療程序、相應的傢俱器械設備、平面空間組合佈置、流線分析、出入口的佈置要求等設計要點進行了講解,並有相關設計示例、器械佈置圖片、室內透視等資料。

(2)《現代醫院建築設計》從總體上宏觀地論述了醫院的發生、發展;功能結構和建築形態;區域衛生規劃與總體佈局,並對醫院建築的“變”與“應變”規律作了系統的分析評述。另外,還分別對醫院的門診、醫技、住院、後勤供應等部門,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論述和分析,注入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內涵,並有案例插圖,例證分佈涉及我國港臺地區及亞歐、南北美洲的國家,基本上反映了當今世界醫院建設的最新成果和發展動向。

(3)加強醫院綠化。中醫院熬藥間的大量藥渣和廚房肥料可製作有機混合土肥,可用於屋頂花木或藥苗養植,如北京同仁醫院;巴西坎多納利大學醫院將臺階式的屋面綠化與地面綠化組成富於起伏變化的有機整體,擴大了樓層病人的戶外活動空間和自然景觀介面。

(4)高低層結合的雙向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有兩種類型:A、爲底層部分全封閉連續板塊上的高層塔樓,如丹麥哥本哈根的赫利夫醫院,該方案還將護理單元的'醫、護值班室與住院醫生宿舍合一,既方便就近護理,有免去空間的重複設定。B、底層部分開若干光井,或留出一條條槽口,強調自然採光通風,底層部分大體同層,條帶之間根據需要,長度自由,佈置瀟灑。如瑞典桑茲伏爾醫院。

主要內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主要內容:

1、規劃要求

(1) 用地的東、南兩面建築控制線由用地紅線後退10m,(如圖中紅線所示)。建築物不得突出建築控制線。道路交叉口黃線標示區域不得開出入口。

(2)建築層數不限,建築高度控制在50m以下。

(3)第七人民醫院每日設計最高容量爲1000人次,內部停車場,按平均每10人次設計一個停車位,停車位可佈置在地下。另醫院配置有4輛急救車,應設定專用停車場。

2、設計要點

(1)本次規劃用地位於南陽市高新路與工農路交叉口。該地段位於城市繁華路段,東面和南面臨城市道路,西面和北面臨居住區,總用地面積(不包括職工生活區)爲1.42公頃,醫院總建築面積控制在12000 m2以內。

面積分配 門診部:醫技部:住院部=1:0.8:1.8

(2)總平面綜合解決分區、出入口、殘疾人坡道、停車場、綠化、道路、日照、消防等問題。平面設計由公共部分、內科、外科、面板科、婦產科、五官科、兒科、理療科、急診科、辦公區等組成,要求功能分區明確,科室佈置合理人流避免往返交叉。 (3)綜合考慮醫院建築在安全和衛生方面的特殊要求。

3、主要建築功能空間

(1)公用部分:主門廳、掛號室、病歷室、候診室、門診辦公室、接待室、公用廁所、雜用室、保健室、中藥房(帶劃價)、西藥房(帶劃價)門診化驗

(2)內科:診察室、治療室、注射室(包括鍼灸)

(3)面板科:診察室、治療室

(4)兒科:預診室、掛號及取藥室、候診室、診察室、治療室、專用廁所

(5)功能檢查:心電圖、超聲波、基礎代謝

(6)理療科:光療室、電療室、激光室

(7)放射科:X光室、暗室、登記存片室、讀片室、機修室、值班室

(8)外科:診察室、治療室、門診手術室、換藥室、準備及消毒

(9)婦產科:產科門診、婦科門診、婦科治療、專用廁所、婦產手術室

(10)五官科:眼科診室、眼科暗室、耳鼻喉科診室、口腔檢查室、鑲牙補牙、技工室

(11)傳染病:肛道門診、肝炎門診

(12)急診部:診察室、治療室、值班室、觀察室、搶救室、專用廁所

(13)行政辦公:宿舍或辦公、會議室

(14)住院部:病房及附屬套用房

二、研究方法和思路:

1、結合自己所學和相關資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地與他人進行交流,進行比較學習,並得出結論,進一步修改完善本次設計:

(1)透過查閱資料、實地調研、調查和訪談了解當地地理氣候、民俗文脈、經濟政策和場地內外部環境。

(2)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運用優秀案例中符合我國國情和本地經濟、技術、地理氣候、文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本設計中的實際問題,並儘可能推陳出新,提出建設性方案。

(3)將各科分散的知識點結合成一張知識網,系統地看待和解決問題。該設計涉及多個學科,如結構、構造、施工、美學、心理學等,研究問題時應儘可能客觀全面、並抓住主要矛盾,從總體着手,層層深入,有計劃的、目標明確的完成每一個步驟。

2、藉助我校現有實驗室、研究設備、圖書館相關資料及下載各種相關軟件對結構、構造、經濟技術指標等進行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