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寄語大全>

幼兒園開學老師寄語「彙編」

學問君 人氣:2.02W

幼兒園開學老師寄語如何寫,老師們有頭緒了嗎?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分享幼兒園開學老師寄語,希望大家鑑賞!

幼兒園開學老師寄語「彙編」

幼兒園開學老師寄語1

各位家長:新學期好!

很高興看見我們的寶寶們成爲一名小班的小朋友了。開學後有的寶寶可能還會有些許的不適應,家長不用着急,這也是在情理之中,不妨讓我們老師給您幾支招:

1、 學會開口說自己的需求對於3歲的孩子,自己會不會吃飯、脫衣服,或表達能力夠不夠強都不是最重要。這些問題在經過一段集體生活之後,都能自然地解決。當孩子生活在一個陌生環境裏,看着別的孩子一天天能幹起來,他自然有與人交流和學習的動力。不過,爸爸媽媽並不是沒有任務,應該在家時教會孩子兩項基礎本領:

當有大小便、口渴、飢餓這些生理需求時,會透過語言或動作向老師表示。

根據即將要去幼兒園的作息來調整孩子生物鐘,讓他提前適應。

對孩子適當做一些如廁、吃飯的簡單培訓。如果不會穿衣服,那至少得教會孩子認識自己的衣服。

2、 別用“送幼兒園”嚇唬孩子有些爸爸媽媽對付在家哭鬧的孩子愛用嚇唬這一招:“再不乖,就送你去幼兒園”或“我要去告訴你的老師,你不乖。”但這樣會增加孩子對幼兒園的恐懼感。

把上幼兒園當件喜事來討論,讓孩子覺得入園是件高興的事。給孩子描述幼兒園的有趣之處,比如,可以學更多本領、交到新朋友,玩更多玩具等。

帶孩子去參觀幼兒園。參觀班級活動,觀看小朋友們上課、玩耍等,要讓他感覺到,幼兒園是一個美好的地方,幫孩子建立起“幼兒園”的概念。

不如帶孩子一起去買個可愛的小書包。對剛入園的孩子來說,書包裏裝什麼是無所謂的,但能揹着書包上幼兒園,他會有一種成就感。

3 、送園後家長不能“心太軟”

孩子入園哭鬧是必經的過程,家長不能“心太軟”。

看到孩子哭,別胡亂猜測:是不是有小朋友欺負他?幼兒園的飯菜不合胃口?是不是老師不喜歡他?

孩子央求:今天我不去了好嗎?家長一定要態度堅決。否則經常請假逃避上幼兒園,會延長孩子入園適應期,得不償失。

送孩子去幼兒園,別表現得太依依不捨。一會親一下,一會抱一抱,走了還在門口偷看半小時,“黏黏糊糊”的樣子使老師的安慰穩定工作全失效。

其他準備把不易穿脫的裙子和揹帶褲收起來,也不要給男孩子們穿前門襟裝拉鍊的褲子,以免他自己拉拉鍊時夾傷生殖器。在老師那裏準備一兩套內衣褲,當孩子尿褲子時可替換。

幼兒園開學老師寄語2

新學期開始了,歡迎小朋友回到藝術幼兒園大家庭!假期已經結束,希望家長能在小朋友入園前做好充分準備,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1、 在入園前的一段日子,讓孩子回憶幼兒園裏多種多樣的玩具,回憶老師、小朋友一起的愉快體驗,以引起孩子對早日回幼兒園的嚮往,消除孩子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

2、有目的地引導孩子與居住在周圍的同齡小朋友一起遊戲、交往,使孩子進一步積累與人交往的技能與經驗。如果有條件,最好讓孩子們結伴上幼兒園。

3、要進一步加強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如:獨立吃飯、喝水、上廁所等。()儘量按幼兒園的生活制度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培養遵守集體生活規則的習慣,便於孩子在新學期裏趕快適應集體生活。

4、入園時家長要向老師交代孩子假期在家中的情況,有利於老師與孩子的溝通。

5、入園的頭幾天,家長可以稍早一些接孩子。接孩子時,向老師瞭解孩子在幼兒園一天的情況,及時表揚孩子的進步。

6、家長首先要克服自身的焦慮不安情緒,歡歡喜喜地送孩子上幼兒園,用積極樂觀的情緒感染和鼓舞孩子。

7、必須堅持天天送孩子上幼兒園。進園後將孩子送到班裏後儘快離開,要相信老師是有辦法安慰孩子的。一般幾天,最多兩週,孩子就能基本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如果父母送送停停,孩子就會長期不能適應集體生活。

新學期,希望每個寶寶都健康、快樂、進步!

非常感謝家長們一直以來對幼兒園的支援與信任,我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快樂的成長,渡過他們黃金般的童年!

幼兒園開學老師寄語3

各位家長朋友:您好!

孩子們過了一個愉快的暑期,又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學年,回首過去的一年裏,我們的教育工作得到了您極大的支援與配合,在這裏我們老師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謝!

現在孩子們上幼兒園大班了,對孩子來說又開始了正常的集體生活。由於過了一個暑假,大多數孩子在家比較鬆散 ,可能一下子是不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了。爲了使孩子儘快步入正常的生活軌道,給您以下幾點建議:

1、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幫助孩子早睡早起,提醒孩子按時入園。

2、幫孩子準備一件暑假裏的小作品,帶到幼兒園進行交流。

3、和孩子回憶暑假裏的收穫,鼓勵孩子進行講述,使孩子表述清楚、有條理。

4、歡迎家長朋友積極上飛信和老師交流,及時瞭解孩子的情況。

讓我們共同營造愛的環境,創設更多適宜他們發展的舞臺,幫助他們愉快、健康地成長,做個快樂、心理健康的孩子,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創一個美好的明天。我們堅信,孩子們會沉浸在有趣的集體生活之中,體驗到老師、同伴、家長帶給他們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