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應求真不求高

學問君 人氣:1.93W
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應求真不求高
近日,有應屆大學畢業生在網上發帖稱,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就業了,就業協議書上赫然是一個從沒聽說過的公司名稱和該公司的公章。他“太興奮了”,發帖慶祝自己“被就業”。除了“被瞞着就業”,部分高校的畢業生甚至“被要求就業”,即學校要求沒就業的畢業生自己隨便找個章蓋在協議書上證明自己就業。

不久前,教育部公佈了今年高校的就業情況: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68%,與去年同比基本持平。數據公佈之後,雖然質疑聲不斷,但回想起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舉國上下對大學生就業的重視程度及出臺措施之多之重,這一結果似乎還是可信的。但“被就業”怪象的現身給了高校就業率當頭一棒,許多人開始懷疑各校就業率的真實性。

近一年來,促進就業是所有高校的頭等大事。一方面,就業工作在各校熱火朝天地開展;而另一方面,這也成了個別高校借製造虛假“政績”向國家、社會邀功的絕佳時機。高就業率能給高校帶來諸多好處:上級部門重點表彰;媒體輿論大力宣傳;在就業率與招生規模掛鉤的前提下,高就業率還能保證擴招……而統計就業率的主要根據卻只是一紙就業協議書。這還不簡單!於是,深諳“欺上瞞下”之道的某些高校,輕而易舉地讓就業困難戶們迅速“被就業”。

統計高校就業率本來是爲做好就業工作提供參照,而不論是何種統計數據,最重要的`就是真實。爲了學校的形象、私利,製造虛高數據,這不僅有悖於國家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初衷,更坑害了部分學生。這些“被就業”的畢業生其實仍未就業,按照相關規定,他們本能獲得一些就業幫扶、援助,但現在既然他們已“被籤”了就業協議,就只能穿着“皇帝的新裝”,自己四處謀求出路。

顯然,在虛高就業率的指引下,就業工作只會越走越偏,甚至忽略了本來最值得關注的就業困難羣體,各方出臺的優惠政策也可能會脫離真實情況,淪爲擺設。爲今之計,有關部門只有在徹查“被就業”怪象的基礎上,揭開高校就業率的數字面紗,瞭解各校真實的就業情況,才能確保將就業工作落到實處。至於高校就業率的統計,也可在摸清學校實情後重新進行,只不過這次一定要“求真”不“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