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人生價值取向

學問君 人氣:2.74W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受其人生價值取向的高度制約,在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的人生價值取向往往會直接導致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都是很好地將個人理想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的結果。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社會、學校及學生都必須重視人生價值取向的作用。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人生價值取向

關鍵詞:大學生;人生價值取向;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規劃

一、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據《中國統計年鑑》等資料統計,十年來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由1999年的84.8萬人上升到2009年的611萬人,而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連年持續下滑。據全國人才流動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9月1日,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是74%。這兩組數字的一增一減,非常直觀地告訴人們:大學生就業形勢很嚴峻,每年都會有大批的大學畢業生不能及時就業。實際上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30餘萬人,加上往屆未實現就業的,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這些都促使人們對目前的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進行更多的思考。從理論角度分析,大學畢業生的職業崗位不是一個常數,而是一個變數。一方面,隨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職業崗位必將增加;另一方面,大學畢業生進入社會,推動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進步,可能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基於此,美國著名教育社會學家、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教授馬丁·特羅在考察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大衆化進程之後說:“幾乎沒有畢業生過剩的證據。”

那麼,我國爲什麼會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呢?又到底“難”在何處呢?仔細考察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現狀,不難發現兩個鮮明特點:一是在總量上,我國大學生仍然滿足不了現代化的需要。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高等教育仍然很落後。如美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高達82%,日本、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均在50%以上,韓國、菲律賓等國也在30%以上。而我國2007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只有23%,因此,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將繼續擴大,以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另一個特點是,局部高新技術人才供不應求,人才分佈不太合理。在我國7億多龐大的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針對這一問題,我國一些專家學者和大學及有關機構開展了相關調查。

2005年北京師範大學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對北京市34所高校的6000名大學生進行了就業行爲和意向調查。課題組將單位劃分爲8類,即黨政機關、國有大中型企業、外企、鄉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研機構、學校和其他。調查結果顯示:外企是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首選單位,佔近30%,選擇黨政機關的將近20%,高新技術企業則排在了第三位。

2006年河北大學對全國11所大學在校大學生的擇業意向及行爲進行了調查。在擇業標準上,有46.3%的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把“工作條件好,能發揮個人才幹”放在了第一位;有23.4%的大學生在擇業時首先考慮的是“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有19.7%的大學生要求所選職業要“學習條件好,有利於深造”;在就業地域的選擇上,35.9%的大學生選擇沿海開放城市,32.6%選擇直轄市,願意回家鄉的學生也只有3.2%。

衆多的調查都表明,大學生理想中的職業,收入因素佔據相當重要的位置。擇業時,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實惠和功利化傾向。在職業取向上,他們把擇業範圍定在都市或大機關、大單位;在職業的去向上,不僅要選城市、選職業、選單位,而且要講條件、講福利、講待遇。

由此可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不具有普遍意義,也就是說,這種就業難並不是說大學生什麼工作都找不到,更多的是指大學生在發達地區和大城市及高薪崗位就業難。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大學生價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偏頗密切相關,或者說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是影響其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因素。

二、1949年至今我國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與職業選擇

價值取向是人們在自身一定的價值需求、價值標準、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作用下,在一定場合以一定方式採取一定行動的價值傾向。個體不同的人生價值取向往往會直接導致不同的職業規劃。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要受其人生價值取向的高度制約,在不同的政

治、經濟、社會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的人生價值取向往往會直接導致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

我國大學生價值取向大致經歷了塑造與一元、極端與破裂、再造與分化、現實與多元四個時期。

1.人生價值取向的塑造與一元時期(1949年至19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