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2017高考志願指南的書簡介

學問君 人氣:2.99W

引導語:高考填報志願是一件大事情,做任何決定都需要深思熟慮。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2017高考志願指南的書簡介,歡迎閱讀!

2017高考志願指南的書簡介

2017高考志願指南的書簡介

第一步:熟悉政策

整體把握本省高考政策。明白那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政策和自己密切相關;重要政策當年是否有變化。

第二部:收集資訊

資訊的來源渠道至關重要。權威渠道大致有:陽光高考資訊平臺、當地考試院及高校網站、高考高招類報紙、廣播電視節目等。

第三步:精準定位

定位是填報志願中很重要的一步。填報志願前考生可以將平時成績或模考成績作爲參考依據,看看自己在班、學校、區甚至整個省市所處的位置。

第四步:知己知彼

彼即是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知彼的過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規之外,還要弄清各個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包括高校全稱、校址、層次、辦學類型、招生章程、招生計劃、專業線、往年在本省的提檔線、師資力量、專業設定、學科特長、就業及深造情況等。

除此之外,還要了解院校招生的特殊要求,如單科成績、錄取規則、身體健康要求等。

第五步:初選志願

結合自己的成績定位,確定目標院校。完成三、四步後,考生可以大致劃定一些院校,並認真閱讀招生章程,比較各院校之間專業的招生人數、錄取分數等數據,選擇和自己興趣、分數、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第六步:模擬填報

真實的模擬,減少失誤。模擬填報要根據本省、市的志願設定情況,將考生的高考志願草表完整的呈現出來,做一遍真是的模擬。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減少失誤。

高考報考到底看什麼

選城市:你認真考慮過嗎?

中國的家長是很看重大城市的,例如北京、上海、南京等,總認爲到這些在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極具優越性的城市讀書,不僅能夠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享受優質的教學資源,而且還大大增加了未來就業的競爭力。這樣的思路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卻也同樣忽略了一個問題:我們究竟是不是有這樣的實力?這些大城市高校在錄取上一再凸顯“三高”分數高、要求高、消費高。考生和家長真該多掂量掂量,千萬不要衝高冒險。

另外,還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距離換分數”原則。這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填報志願的術語,主要針對某些考生和家長“非本省院校不上”的認識誤區提出的。

選學校:兩大誤區你有沒有?

填報志願之前,很少有家長和考生會去研究一下高校的歷史和實力。往往是拿到志願填報的“大本”之後,看哪個順眼就報哪個。對於高校的理解充其量停留在從校名上“下定義”:比如看到“交通”大學,就覺得一定與公路、鐵路相關。“望名識大學”成爲選大學時最容易出現的誤區之一。

誤區之二是根深蒂固的“名校情結”。很多考生和家長非常在意學校的排名,總給人一種非名牌或非重點不讀的感覺。實際上,名校情結本不是什麼壞事,可理想和現實總會存在差距。211大學雖然有100多所,但是具體分配到各省的招生計劃就屈指可數了。冷靜地分析一下,你的分數確有競爭力嗎?

選專業:什麼叫冷門什麼叫熱門?

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往往願意選擇熱門專業,但卻不知一些現在看起來熱門的專業,隨着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不熱門,甚至畢業的時候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不管是冷門還是熱門,都首先應該瞭解專業的內涵,也就是說,針對一個專業,我們要知道該專業的一些常識,比如學什麼,今後可以怎麼深造等。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所謂的熱門,還是應該從自身情況出發,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填報志願時,一般都流行這樣一句行話,即:高分考生優選學校,中低分的考生優選專業。其實在高考志願填報中,每一個分數段上都存在一個“最佳選擇”的問題。

選擇好的學校不能忽略好的專業,選擇好的專業同樣不能忽略好的學校,將兩者結合起來方是最佳選擇。

兩種觀點針鋒相對

對首選學校還是首選專業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有兩種觀點。

1。認爲要首選專業

自上個世紀70年代末恢復高考以來,從就業市場的檢驗和就業方面的情況來看,社會上一直流行一種觀點,即填報志願選學校不重要,關鍵要選個好專業,這樣將來好就業。

在持這種觀點的人當中,尤以中學老師爲甚。其主要理由是:一個人的發展和成才主要靠專業打天下,而不是依賴學校打天下,本科學習階段只能在大學度過四年的時光,而專業將伴隨人的一生。

專業對人的影響,往往會持續一生。因爲專業選擇得恰當,就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愛好、興趣、特長。首選自己喜歡的專業,濃厚的興趣便會帶着自己在這個領域盡情地遨遊,能更主動地、高效率地學習專業知識,並且充滿了樂趣,做出更大的成績,促進自己今後的長遠發展。

從現實的情況看,目前各高校對專業的建設都十分重視,配備優良的師資,加大教學設備的資金投入,加強專業的研究力度,使得專業的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

可以說,專業建設已經成爲各高校的工作重點,現在不僅名牌重點大學有自己的重點和特色專業,就是一些不太出名的地方高校,也有自己的品牌專業。

目前很多考生和家長認爲,清華大學冷門專業的畢業生也肯定比三流大學的畢業生更容易找到工作。於是,有些同學爲了邁進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大學,不惜選擇非常冷僻的專業,而往往到就業時就遇到了麻煩。

因爲這些同學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即如果能考上清華大學的冷門專業,一般也都能考上吉林大學、山東大學等名牌學校的重點、熱門專業,在將來的就業競爭中會有更大的優勢。

如果考生不能進入符合自己發展潛能的專業,也要選擇相近或相關的專業,這樣可以爲今後的發展夯實基礎。更重要的是,要想在未來社會的競爭發展中得到長足、持續的個人發展,選擇適合的專業比選擇學校更重要。

2。認爲要首選學校

其主要理由是,隨着社會的發展,科學與技術的進步,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由單一專家型人才轉爲基礎理論紮實、綜合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用人單位在挑選畢業生時,已不再是過去計劃經濟時代那種只強調專業對口了,而更注重同學的知識結構、綜合素質。

爲了適應這一變化,高等院校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在辦學模式上進行了較大的調整,提出了“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等新的教學方法。因此,考生、家長在填報志願時,應首選學校次選專業。

只有學校學科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纔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好專業,同學們才能學到好的學習方法。如果狹義地理解專業的重要性,把專業看得太重,只會給自己留下終生遺憾。

某專題調查顯示,專業與高薪沒有必然的聯繫。令人吃驚的是,大部分人獲得高薪的原因是其基本素質的優勢。

從綜合調查分析來看,絕大部分人是“學非所用”,即專業不對口,是在工作中邊學邊幹,良好的教育經歷和比較合理的知識結構使他們能融會貫通、順勢而變。

名氣較大的大學,有精良的辦學條件,有衆多的著名教授、學者和國家級研究機構,儲藏量龐大的圖書館,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育人模式,正好能實現上述目標。

丟“車”保帥二選一

上述兩種觀點孰對孰錯呢?都有道理!它們闡述的正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即所謂的辯證統一。然而,當選擇專業與學校發生衝突,“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時,同學則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以下四種情況應優先選擇專業

1。成績不太理想的考生,可供選擇的學校層次相差不大時,應該將報考的重心、重點轉向選擇專業上。

2。在所報專業和就讀學校發生矛盾時,應該優先考慮專業。因爲升學最終是爲了就業,選擇一個畢業後能用得上、更容易就業的專業,比選擇學校更重要。

3。學校各方面情況差不多時,優先考慮專業。現在有的高校實行按大類招生,同學入校後到大二或是大三才選專業,在這種情況下可優先選擇學校。

4。如果大學畢業後想繼續深造,則應該打好專業基礎,爲今後的長遠發展目標做好規劃。可能同學選擇的專業所處學校的牌子不是太響亮,但是如果同學能把專業學得很好,本科就讀的學校不僅不會帶來負面影響,而且還可以爲同學以後考入更好的學校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選學校的情況也有四種

1。學習成績優秀,在省級重點中學年級排名位於前列的考生,應首選名牌綜合大學,在此前提下選擇自己相對喜歡的專業。切忌以專業定學校。因爲在名牌綜合大學裏,即使同學對專業不滿意,在入學後仍有很多轉系、轉專業、修第二學位、第二專業等二次選擇的機會。

如果是以專業定學校,這部分同學的某些能力就可能得不到發揮,特別是選擇了那些操作性很強、專業面很窄的工科專業,當想跨學科學習或轉系、轉專業時,便會發現由於專業的限制,困難重重。

2。學習成績中等的考生,似乎可選擇的學校數量多,專業也多爲操作性很強的工科、社會科學及相關專業,機會要多於學習成績優秀的考生。

但事實上是,由於這部分考生爲數衆多,高攀不上去,低又不肯屈就,可選擇的餘地就變得很小了。對於這部分考生的`志願,應選擇地理位置相對較偏遠的名牌學校,這樣可選擇的餘地會變得更大,競爭會小些,同時也有益於今後的發展。

3。對於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考生,選學校更爲重要。特別是那些考試成績在當地一般本科或專科錄取批次控制線上下浮動的考生。

應當承認,這部分同學的高考競爭能力相對於前兩類同學要弱一些,所以,選擇一所位置較偏、所設專業又不太“熱”的學校,就很有可能被錄取,甚至還有可能提高一個批次錄取。

每年都會有部分農業、林業、石油、地質、礦業、師範院校由於生源不足,導致降分錄取,而那些處於專科分數段的第一志願報考這類學校的本科專業的考生,則都順利地被這些院校錄取到相關的本科專業就讀。

4。如果同學大學畢業後打算直接就業,可以考慮優先選學校。因爲大學畢業後直接就業,應聘時學校的牌子相對而言顯得更重要。

結合實際好選擇

上面說的是一般原理,當然不能一概而論,大家要綜合起來考慮。根本的一條還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做出選擇。

如果同學有明確的專業方向,就要對開設這個專業的院校進行一番認真考察,進行比較後再選擇。有些大學名氣雖然很大,卻有可能在某個專業上“輸”給學有專攻而名氣稍遜的其他大學。

舉例來說,清華大學的名氣肯定比中國人民大學的名氣大,但如果同學要學新聞專業,中國人民大學就是首選。因爲中國人民大學的新聞專業是我國唯一的新聞學重點學科,其畢業生是我國新聞界首選。

清華大學的新聞專業起步較晚,在教學經驗和實力上都不如中國人民大學。即使考慮到綜合素質的培養,中國人民大學與清華大學的綜合實力相差也並不是很大。所以綜合權衡,在中國人民大學讀新聞專業更好一些。

另外,專業方向也可以決定選什麼類型的學校。例如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如果想做一名教師,因爲需要有教學實習經驗和教師修養課程,選擇師範類院校會比綜合類院校更容易就業;如果想做文祕或記者,在綜合類院校就能得到多元文化的薰陶,比較適合文祕或記者工作。

2017高考志願填報技巧

高考志願填報選專業,隨着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每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數量在不斷地增加。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特別是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就業率成了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選擇專業時關注的焦點,部分考生和家長甚至把就業率的高低作爲選擇專業的惟一考慮因素。筆者認爲。考生及家長在選擇專業時對就業率的高度關注說明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時更加考慮考生未來的發展,也是考生理性填報志願和進行職業規劃的表現,但就業率不是萬能的指標。填報志願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考生和家長應該考慮得更爲全面,就專業選擇和就業的關係,筆者個人覺得考生和家長填報志願時,參考某高校或者某行業的就業率數據時,對“就業率”本身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1、學校就業率不等同於就業質量

高考志願填報選專業,一所高校的畢業生就業有多種形式,就業率包括正式簽約就業率也稱協議就業率、靈活就業率和升學出國率等多個部分。協議就業是指畢業生透過高校與用人單位簽訂正式就業協議,領取就業報到證,到用人單位去報到就業。協議就業率基本反映一個學校或專業的就業質量。靈活就業是指畢業生以靈活方式就業,其中包括自主創業、自由職業等。也包括短期工作等。除了藝術專業等特殊情況外,靈活就業率過高一般反映的是一個學校或專業就業質量不高。升學出國率指本科畢業生赴國內外大學繼續深造。對一些想報考重點或研究型大學的考生來說,這組數據尤其值得關注,它反映了考入該校後學生能繼續深造的比率。能體現出一所高校的本科生培養質量。

在某些媒體公佈的各大高校就業率排行榜中,考生和家長可能發現一種很奇怪的狀況,即一些並不太知名的普通高校常常排在前列,而一些名校則排在靠後,與人們對學校的傳統印象大相徑庭。其實,就業率高不等於就業質量高,有的專業看似總就業率很高,但協議就業率和升學出國率卻不高,整體的就業質量並不高。

2、專業就業率不能完全反映社會供需

就業率是反映社會供需的一個方面。但並不十分準確。就業率還受畢業生擇業觀念、社會輿論導向以及學校就業指導方向等因素的影響。從某些就業部門的統計資料看,某些專業供需比達到50:1,但這並不能真實反映這些專業就業就一定不好,這些專業的社會需求量就一定不大,因爲學生在畢業時可能會因爲種種原因不願意就業,而導致這些專業的就業率數據並不高。因此,考生在填報某個專業志願時,參考相關部門出臺的專業就業率數據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影響某個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的因素很多,並且要知道某個專業的就業率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着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而有所變化。

3、同一專業在不同學校的就業率和就業層次各異

同一專業在不同學校的就業率和就業層次並不一樣。這主要是由學校的師資、辦學歷史及相應的社會認可度決定的。一些具有某些專業培養優勢與特色的院校,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比較受青睞。一方面,這些院校開設的優勢專業或者特色專業經過很多年的積累在相關行業已經有很高的知名度,用人單位如果要招聘新人就可能會優先選擇這些院校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如東北大學是原冶金部所屬,其主體專業(冶金類、採礦類、機械類、資訊類和自動控制類)是該校的傳統強勢專業,有着深厚的行業背景,這些專業的畢業生社會認可度也高,畢業生的就業率自然也很高。另一方面,一些比較知名的企事業單位和外國企業。在選擇畢業生時更注重畢業生的受教育環境和綜合素質,因此在招聘時。更習慣圈定學校範圍。而這也可能導致某些院校的某些專業的就業率高於其他高校相同專業的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