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清明節掃墓七百字作文

學問君 人氣:2.09W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總是一個讓人傷感的日子。下面本站小編跟大家分享幾篇清明節掃墓作文,以供參考!

清明節掃墓七百字作文

清明節掃墓七百字一

沿着繁華熱鬧的汴河街旁,走過宏偉壯麗的岳陽樓,再向前走,拐彎,一直走到最冷清的一個小角落裏,就到了魯肅墓。

正是陽春三月,天空中紛紛揚揚地撒下點點雨絲。朦朦朧朧的小雨,讓周圍的景物也朦朧起來,顯示出清明的色彩,透出清明淡淡的憂傷。

在朦朧的春雨中慢行,心已略帶悲傷,不是小雨溼潤了我的眼睛,而是對這位已故人的懷念。此刻,我正置身於崇拜的三國時代吳國名將魯肅的墓前。這墓是我和媽媽費盡周折,從岳陽樓找起,一直找到市一中,終於在3517工廠裏面找到了它。

眼前的景象如此破敗不堪,紅漆剝落的大門緊閉着,斑駁的石碑上刻着好幾行字。我和媽媽仔細辨認了好一會兒纔看清。最頂上刻的是”威恩大行”,右邊刻着”扶帝蜀曹奸所見在荀□公”,左邊刻的是”倚吳親漢胃此心與武侯同”。我用力推開大門,裏面的景象更爲醜陋,幾座小型的廟宇已爲人房,破牆上貼滿了廣告,一間沒被改造的大殿也灰塵僕僕,中間坐着個威嚴無比的魯肅像。

大殿旁邊是一個圓形的大土堆,高高隆起於樹木下的荒草中,上面修了個亭子,亭子邊是一個墓碑,上面刻了幾行字,但在風雨的沖刷下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了。墓裏墓外都是窮人,四周都是臭味撲鼻的垃圾堆,院牆上,小孩爬上爬下,魯肅墓彷彿成了窮孩子們的天然遊樂場。

顯然墓已被人遺忘。四周環境惡劣,年久失修,沒有高大的墳堆,沒有精美的碑石,沒有墓誌銘,完全是荒野之中的一丘無名的荒塚,然而,這簡樸到極點的荒塚,怎麼能掩蓋住魯肅那輝煌的42歲人生呢?

魯肅一生都在爲東吳效力,他老實忠厚,認準了賢君就一生相隨,從無謀反之心。他的計謀通通對東吳有幫助。他力主抗曹,後又提拔呂蒙,爲孫權奪回荊州立下汗馬功勞,幾次大戰都離不開他的策劃,特別是決定三足鼎立之勢的赤壁之戰,更離不開魯肅的無私贊助,簡直堪稱三國史中最偉大的贊助商……

肝膽相照的魯肅在歷史的天空中畫上了他最濃重的一抹色彩,其輝煌的人生將永遠被後人敬仰!想到這,我的耳邊又響起了那恢弘而略帶傷感的詩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清明節掃墓七百字二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逢清明節,人們都會來到死去家人的墳墓前掃墓。而我是陪着媽媽來到我最愛的姐姐墳前。

那是一段悲傷的回憶。那本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正陶醉在夢鄉的我,突然唄一陣急促的電話聲驚醒了,此時我的心情爲何感到如此糾結?

電話的那頭傳來一個消息,我抱着話筒,愣愣地好久沒有反應過來。他們說大姐“走”了,怎麼可能?大姐在昨天晚上,我還看她好好的,她還伏在桌子上給我講題。他們是騙我的。對!我緩過神來,衝着電話喊:“你們騙我,我大姐好好的。”

“美辰,你大姐真的沒了。你快來吧。”此時的我感覺手腳無力,就像癱瘓了一般。好不容易來到現場,看她,我那笑起來嘴漂亮的大姐,躺在血泊之中,頭髮依然那樣飄逸,面板依然那樣滑嫩,留下的只有那沒有知覺的雙手,毫無表情的臉龐。我站在那裏,周圍一切都安靜下來。爸爸媽媽的哭喊,周圍人的圍觀,我充耳不聞。在我眼裏只有大姐那孤單的身影。一句話總迴響我的耳邊:“辰辰,大姐帶你玩去。”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血順着雨水流走了雨水順着我的臉頰流下,掩飾了我的眼淚……

站在大姐的墳墓前,很多場景出現在我眼前:燈下,大姐爲我補習功課;大姐爲我扎辮子;大姐跑到冰激凌店爲我買冰激凌;大姐爲我打那些欺負我的男生;大姐爲我攢錢買玩具做生日禮物;大姐爲我捱了媽媽的打;大姐……

我眼前早已模糊一片。細細尋找大姐的身影,卻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座座碑孤零零地立在那裏。看着大姐的'墳墓,總覺得大姐就站在旁邊一樣,似遠似近,似近似遠,彷彿一伸手就能抓到,一陣風吹過來,還是被吹走了。

墳墓上的草多了,總是要拔的,大姐喜歡花,於是我在周圍種了許多花,我每年都會來看大姐,爲大姐梳理頭髮,她的頭髮如今變得如此糙,連花都在漸漸枯萎,我摘下一朵,連根都斷了。

仰望星空,總會看見一羣星星照亮着我,中間最亮的那顆是大姐的嗎?那顆星星真的好美好美。

看着那遠去的墳墓,大姐,我們又要明年再見了。

清明節掃墓七百字三

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溼雨。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着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這雨或是風狂雨恣,或是和風細雨,從清晨開始,至黃昏之際,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風冒雨,點綴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扶老攜幼,或一二個孤影,跚跚獨行。遠山隱在雲霧裏,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愁鴉悲啼,雨洗清秋,風吹哀愁,唯見煙雨一片蒼茫,不見人家與炊煙。好一個傷感寂寥的行旅,好一個悽迷彷徨的畫面。擡頭偶望,墓地黯然見:百墳拱起,千碑林立;煙雨朦朦,青草何離離。一片荒涼,一片悽迷,一片死寂!山孤煙霧薄,樹小雨聲稀!風飄飄,雨瀟瀟,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銷魂,何處暗香盈袖?拔淨一片亂草,擺下幾杯冷酒,燒上一把紙錢,風雨愁煞人,杯土帶愁,雜草含煙,竟無言以對,唯有心底彌滿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昔日種種,猶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隨緣到天涯,念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着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着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遙遙指着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爲什麼“斷魂”?因爲“古墓花影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我無憂的歲月裏,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這首詩,今天讀來仍然那麼哀怨,那麼親切。古往今來,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生者總是會不斷地成爲逝者。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纔會成爲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纔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又是清明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但對親人綣綣的思念,灑下所有的淚,回憶就不僅僅再是生活的負擔。我們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心與溫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我們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援手於他人危難,自己在挫折中保持樂觀,只要心中有愛,愛就會沒有遺憾,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