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26W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反思1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3課《古詩兩首》中的《所見》這首詩,簡單明瞭的語句展示了“意欲捕鳴蟬”的樂趣:那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想去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啊!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下面是《所見》這首詩的教學反思:

我在《所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這樣做的:

在學習生字的環節中,我請同學們看“蟬”字。讓學生理解蟬是一種昆蟲,所以有蟲字旁。同時讓學生結合《金蟬脫殼》這篇文章,讓學生如體會那小牧童想捕蟬時的神態。學生們對於接下來的學習更有興趣了。

由於《所見》這首古詩比較淺顯,所以我告訴學生們說:“這首古詩給我們講了一則有趣的小故事,誰能試着把它用自己的語言講給大家聽聽呢?”

學生們大都能理解,在圍繞“意欲”一詞的商討後,就用自己的語言把《所見》的意思快速地講述了出來。而且發現經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後再記憶,學生背誦古詩的勁頭更大了,速度也快了很多。

學生的感受是透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所見》的教學片斷中,我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這種教學方式符合新課程提倡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小學一年級語文《所見》教學反思2

在備《所見》一課時,我在最後設計了“續編故事”這一環節。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呢?在思考了一番後,我決定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個講故事的氛圍,讓學生覺得學古詩是很有趣的事。首先,我說:“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十分愛聽故事,所以今天這節課上,我們就來講故事、聽故事,大家喜歡嗎?”學生齊答:“喜歡!”

接着,我出示教學課件,請學生仔細觀察後編故事。我是這樣啓發的:“同學們,這是一幅畫,這幅畫畫了一個故事,你們能講講嗎?請仔細看這幅畫,把這幅畫所畫的故事講出來。這是大家的強項,相信大家一定能講好的,我就等着聽故事啦!”於是學生開始自己練習講。幾分鐘後,大部分學生舉起了手,我請了兩個人來講。這兩個人既把畫面上的情景全講了出來,而且還十分流利,這是我沒有料到的,也許是我的啓發起了作用。在表揚了一番後,學生想講的興致更濃了。緊接着,我引出了作者和詩題,我是這樣說的:“清代有一位詩人叫‘袁枚’,他來到鄉間,正好看到了這一幕,就用詩把它記錄了下來,題目叫《所見》。”我就介紹了詩人,開始學詩。由於有了前面的鋪墊,我就放手讓學生兩人小組自學,效果很好,學生對詩句理解得很到位。

最後,我讓學生續編故事:“這個有趣的故事我們透過看圖和讀詩已經弄明白了,可故事似乎還沒有講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你能發揮合理的想象,編下去嗎?”學生開始輕輕地說,漸漸地聲音大起來了,我知道學生已經進入了情景。不一會兒,有學生躍躍欲試了。我等幾乎沒有聲音後請了五個學生講,有的說蟬被牛的叫聲驚跑了;有的說牧童很聰明,回家拿工具把蟬捉住了;有的說牧童很性急,徒手去捉蟬,結果嚇跑了蟬;有的說蟬被牧童捉住後又放了。說得頭頭是道,條理清楚。我不禁感嘆:學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師去激發、培養。我還追問學生:“那你希望看到什麼結果呢?爲什麼?”大部分學生都說蟬逃走了,因爲他們不想看到蟬被人捉住後的可憐樣,希望人和動物和諧相處。多麼好的理由啊!我想:這教書又育人的目的應該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