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糉》教學反思範文

學問君 人氣:2.1W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糉》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糉》教學反思範文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糉》教學反思1

《端午糉》這篇課文選自屠再華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十分貼合學生的童年生活,課文圍繞着端午糉,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糉子的樣子、味道、花樣以及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透過圖文結合,聯繫生活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糉子的樣子和種類時,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大部分同學都非常喜歡吃糉子。於是我便讓同學們展開討論,聯繫自己的所吃過的糉子,爲大家介紹一下糉子的樣子、味道、花樣等,由此也可以鍛鍊一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本節課的長句子比較多,我便讓同學們反覆閱讀,邊讀邊學邊體驗,剛開始有同學讀不準字音,例如,“一”字的變調掌握得不是很好,還有一些同學停頓處把握得不是很好,我便先對長句子進行內容分解,明白句所表達的內容,再進行反覆練習。例如,“糉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裏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這個句子比較長,但是是有一定邏輯順序的。在指導讀長句子時時,首先,引導孩子想一想這句話寫了糉子的哪些特徵,找出關鍵的事物(箬竹葉、糯米、棗),然後再引導學生髮現這些事物的具體特徵(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並讀好這些“的”字短語,最後透過找關鍵詞,引導學生關注作者介紹時的順序(用……包的,裏面,中間),從而發現這句話從外到內,由表及裏地描寫了糉子的樣子。透過這三個小步驟,學生對這個長句子便有了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反覆閱讀,達到了不錯的效果。

本課最後一段還講到了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教學過程中將端午節吃糉子的傳說以放視頻的形式講給同學們,他們都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還有同學聯繫生活經驗分享了關於端午節的其他習俗,例如,賽龍舟、編五色花繩、佩戴香囊等,加深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潛移默化之中也激發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糉》教學反思2

《端午糉》選自作家屠再華寫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

課文調理清晰,圍繞端午糉,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糉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第1自然段先介紹端午節,外婆會煮好糉子等我們回去;第2自然段具體介紹了糉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點了糉子的花樣多;最後點出了端午吃糉子習俗的由來。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活動之一。上課伊始,課件出示端午節的活動場景,出示各種糉子圖片,帶學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節品糉子的節日氣氛。透過看圖“品嚐”端午糉,學生們對端午糉從外形、種類及端午糉的由來有了初步的認知。然後直接學習第2自然段,引導學生弄清本段有幾句話,每句話主要寫了糉子的哪一方面的,結合課件,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了糉子的顏色、味道等特點。

“品”糉從“讀”糉開始,透過多種形式、方法的朗讀,增強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並提高了閱讀的能力。本課的朗讀主要有兩個重點,一是讀好帶“的”的短語,另一個是學習讀好長句子。教學時,採用了“內容分解法”,引導學生對長句的內容進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達的內容,再運用各種方式練度、鞏固。此外,生字的教學也和讀結合起來,以讀代講,在讀中進行識字教學,使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糉》教學反思3

進入線上直播教學已有近一個月的'時間了。直播教學帶來的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一是教師又變成了知識的傳授者,課堂又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因爲師生互動連麥收到網絡穩定性的影響,課堂不得不減少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二是學生又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一方,教學效率堪憂。三是教學活動又在由師生、生生的多邊活動向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迴流。四是教學方式的千篇一律容易讓學生產生疲憊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怎樣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線上課堂的關注度,進而提高網絡教學的效率呢?我做了如下嘗試:

1、充分利用前置作業,讓學生預習課文,以語音和視頻形式提交作業。

學生宅家三個月最想見到自己的好朋友、同學、老師,對他們用不同方式展示的知識也很感興趣。完成作業的過程,動手又動腦,還要組織語言,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這樣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怎樣展示交流。

2、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多設計一些有趣的學習活動,在集中識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隨文識字,深層次,多角度地識字學詞。這樣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習興趣就得到了提高。連麥和語音回答的交替使用增加了師生的互動。

3、在學習過程中滲透學習的方法,識記生字,理解詞語,讀好長句,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這些都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教學中透過不同形式向敘述滲透學習方法,有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當然本節課的教學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思考也很多,留待今後進一步改進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糉》教學反思4

這一週我們聽取了低年級組仇老師的《端午糉》聽評課教學,我更是受益匪淺,他的教學水平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學習,幾乎整堂課沒有瑕疵。針對仇老師的這節課,我做一個簡單粗略的評議,敬請仇老師指正。

本節課的優點很多:

1、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仇老師讓學生讀書時,比較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能及時提醒學生在讀書時端好書本,坐正姿勢,讀書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詞短語的層層深入訓練。

如先緊扣課文內容:()的竹葉,()的糯米,()的棗。

拓展填空成: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

再增加難度:()的()

這樣層層加深,達到擴展訓練的目的,又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在這中間還借用猜謎的形式填空,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獲取知識,增強能力。

3、注重在學文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

如學習糉子的色、香、味時,能告訴孩子們是由外到內的去寫,這就有意識地指導了孩子的寫法,初步潛意識地有目的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適時的板書也清晰、簡潔、重點突出。仇老師的聲情並茂,激情飛揚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體現了樂學教育。

4、注重用動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小孩子最喜歡看動畫片了,所以仇老師就抓住孩子們的喜好心理適時運用動畫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比如,出示問題說,人們爲什麼要在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就用動畫片告訴孩子們答案。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學得認認真真。使整堂課都在仇老師的激情教學和孩子們的樂學中完美收官。真可謂是興趣充滿了課堂,課堂在笑聲中結束。我們也被這好看的動畫所吸引,所以這堂課取得了聽課老師們的一致好評,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仇老師的這節評講課優點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敘述。

鑑於以上的評價是我本人對仇老師這節聽評課的粗略看法,有說的不恰當的地方敬請原諒。我今後一定多向仇老師請教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做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