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爲什麼》的幼兒園教學反思範文

學問君 人氣:1.07W

在對活動的不斷調整和演繹過程中,我們有以下幾點體會和收穫:

《爲什麼》的幼兒園教學反思範文

 一、對知識的梳理要把握時機、選準形式

活動中所涉及的六種動物,它們的外形特徵分別與獲取食物、抵抗外敵、適應氣候有關聯。整個活動中我們一直跟隨孩子們的選擇,根據他們的發現來協助他們獲取經驗。當孩子們對所有問題都有所瞭解、並有了一定的經驗時,教師再對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這時孩子們纔有話可說、有物可想,對知識的掌握起到了鞏固的作用。

大班孩子雖有了抽象思維的萌發,但仍處於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活動中我們藉助動物外形本身及語言來梳理不同動物生存的需要,如大象和長頸鹿長了長鼻子和長脖子是爲了吃到食物等。最後藉助“吃到食物、身體不受傷”等關鍵字的提取來幫助孩子理解動物外形與生存的關係。圖文並茂的梳理形式可幫助大班孩子直觸經驗的核心,建立清晰的思考路徑。

二、活動環節的設定流暢而有邏輯性

有效的課堂教學一定既如行雲流水,又能環環相扣。環環相扣的教學設計體現爲教學中學習邏輯的層層遞進。我們的教學由這樣幾個環節組成:找找“爲什麼”(回憶再現問題)→想想“爲什麼”(透過討論和思考獲取問題的答案,梳理小結“爲什麼”的.原因,學習對問題本質的歸納和提升)→看看“爲什麼”(繼續尋找問題,獲得答案)。這些環節在難度上不斷提高,在思維上逐步推進,使整個教學由淺入深,有序地展開,保證了活動的流暢。

三、教學資源的運用動態與靜態相結合

動靜相宜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是因爲幼兒園孩子注意保持時間短,有意注意容易轉換。這一原則也同樣適用於對教學資源的分配和利用。

活動中我們有時利用圖片讓孩子進行觀察,有時運用動態的視頻供孩子猜測、傾聽,選用不同的教具,都是從動物的特徵出發。

學習中孩子的思維會不斷有新的生成,爲了滿足孩子學習的需要,加深他們的理解,我們還選用了動態的體驗活動,如當孩子們討論大象是否一定要長長長的鼻子這個問題時,我們讓孩子們來模仿大象,做“沒有鼻子的大象”的遊戲。孩子們學大象笨重地走路,但卻需要摘樹上的香蕉。孩子們使勁擡頭、伸脖子卻拿不到香蕉。“累壞”了的孩子們嘆息說:“這樣下去,大象一定會餓死的!”動態的體驗使孩子們可以親身體會長鼻子對於大象生存的意義和作用。

動靜交替的活動,讓孩子們有鬆有弛,對活動的順利開展和對知識的掌握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