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六年級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96W

本課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的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

小學六年級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

在教學《月光曲》這一課第二部分時,我首先讓學生回憶前邊的內容,盲姑娘愛好音樂,但音樂會的票價限制了窮人的喜愛,引起了貝多芬的同情,進屋彈琴,遇到了知音,受到感動,從當時的月光展開聯想,彈奏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接下來我放手讓學生自研讀課文第二部分,體會、想象音樂旋律可能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從音樂的旋律中變化中推想貝多芬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

1、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本節課讓學生透過反覆朗讀,邊讀邊思考,還可以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解決問題。

2、找句,認識中心句:

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找出中心句。/強調集體學習成果並引導學生對成果進行評價,尊重差異,鼓勵創新,努力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最後讓學生找出問題的答案。

3、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學習,讓學生自己動手讀讀畫畫:

課上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把問題畫出來,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出來,說出自己對這些句子的.理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貝多芬用樂曲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聽得人看着月光聽着樂曲展開聯想,感動《月光曲》的內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來的,開始我認爲這部分內容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光靠老師的將是不行的,在課堂上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盡情的讀,盡情地說,盡情地問,大膽質疑,學生從中能體會、想象音樂旋律可能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節奏:由慢逐漸到快,按鍵的力度,由輕逐漸到重,從音樂旋律的變化中推想,貝多芬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但有的學生提的問題太難,老師隨時糾正,讓學生組成兩個的問題,還要指導學生能根據盲姑娘的神態和語言,來從中悟出些什麼。

對教師而言,教學本身應是一種對話,對話中既沒有無所不知的聖人,也沒有完全無知的愚人,對話過程應是師生相互學習的過程,在以後的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陳述理由,去留意生活,大膽思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爲學生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