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獲獎感言>

普利策獎獲獎作品精彩感言

學問君 人氣:2.7W

普利策獎也稱爲普利策新聞獎,現在,不斷完善的評選制度已使普利策獎成爲全球性的一個獎項,被稱爲“新聞界的諾貝爾獎”。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普利策新聞獲獎作品的感言,歡迎閱讀。

普利策獎獲獎作品精彩感言

《新聞與正義——14項普利策新聞獎獲獎作品全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是一本新聞工作者的“必讀書”。爲什麼這樣講呢?因爲普利策新聞獎獲獎作品不是官方評出來的,換句話說,沒有意識形態標準,沒有宣傳任務,不是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自己評自己。新聞工作者,首先必須是一個有社會良心的人,如果做新聞報道的人是無恥的人,人民就會整天聽到無恥的語言,就像在電視上與課堂上某些被灌輸的語言那樣,那麼,長期以往,人民不但同樣可以是沒有良知的、無知的,更有甚者,也可以是腐朽的。

一時性急,沒有把話說清楚,回到普利策新聞獎獲獎作品,當我說他不是官方評出來的,是一句帶有“中國特色”的判斷,而且,怎麼能說不是官方評出來的新聞作品,就是好作品呢?其中包含的意思太多,我一時還真不知道從哪裏說起。我們單位新近調來了一個留學美國的博士,在美國生活了十幾年,經常與我們幾個“國內民主派人士”面紅耳赤地爭論,看來他是受盡了“美帝國主義”的殘酷迫害,他的意思是,沒有在資本主義真正長期生活的人,不知道那裏有多麼“罪惡”,像我們這樣的“國內民主派人士”的想法太烏托邦了。

但是,我當時對他說了一句話,事後,這位留美博士也是點頭稱許的,我說,也許我們不知道什麼是好的,但是我們卻清清楚楚地知道什麼是壞的!我說的這句話,是一句不對稱的判斷,是用心說出來的,而且有點說不清道理——既然你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憑什麼就知道什麼是壞的呢?邏輯上不通,但這不要緊,我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

我曾經細細地品味過書中提到的某些獲獎作品,無論是文字作品還是攝影作品,儘管題材多樣,但是其中表達的基本特徵有二:

其一,是非常人性化,都是一些貼近人本性的東西,如果說謊也是人的本性之一,那描述撒謊的作品也會震撼人心的。問題是你不能以故意說謊的心態描寫說謊,一旦讀者覺得你在愚弄他,你文字的命運,就算終結了。接近人性,就是要回歸真實,人最終還是被人的行爲感動的,雖然人對自己的寵物也會有非常深厚的感情,甚至情急之下認爲與人的惡行比起來,人都不如一條狗,但是,這話只有瞬間的真理性,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人真的比狗更加善良,不是的,只是因爲與人最貼心的其實還是人,而不是狗。儘管那個與你最貼心的人會欺騙你,但是他同時也最瞭解你,這些又愛又恨的情感製造了人間的悲歡離合。問題不在於某人是壞人,而在於他是一個人。一旦我們把他當人看待,距離立刻就拉近了。比如,當你對他有種種不滿甚至仇恨時,你同時要清楚地知道,你自己其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也是那樣的人(有種種卑劣的念頭),不同的只是你可能沒有他那樣的運氣或者能力,所以你還不是億萬富翁或當上大官,如此等等。如果我說,大家其實都不怎麼地道,或者說沒有什麼好人,就算是說了一句真話,等於戳穿了官場上、電視上、課堂上一切所謂神聖說教的畫皮。這是很悲壯的結論,就像人必須面臨死亡一樣,在這裏任何出於膽怯的掩蓋都無事無補。於是,我們開始膽大起來,開始嘲笑自己,嘲笑虛僞,並堅決認爲在人性的一切弱點中,不誠實是最不可容忍的,可是,人還是虛僞如舊。我非常自大地認爲,如果一箇中國的新聞工作者讀到這裏,會對他的工作有所幫助。

其二,是非常注意細節,雖然人的感受具有細膩化傾向,但是也要啓發。我經常發現我們出於宣傳目的的新聞圖片中,人們總是面帶微笑,以至於在拍攝各種全家福或各種會議的集體照片時,攝影師總是習慣地招呼大家齊聲喊“茄子”,因爲漢語普通話說“茄子”時,口型是樂觀向上的樣子。可是,在我看來,“茄子”第一次被使用時,應該是一個創舉,現在被成千上萬次模仿時,就成了千人一面的俗套,人之間細膩的差異感覺不見了,似乎大家都很如意,很快樂,這怎麼可能呢?這樣的攝影照片下意識地掩飾差異,也就是隱瞞事實,抹殺個性,所以它只是照片,而不是攝影作品。《新聞與正義》一書記載了1987年的普利特新聞獎,就頒發給了這樣一幅攝影作品:在畫面中,前菲律賓總統馬克斯在自說自話的就職演說儀式之後,他的夫人伊梅爾達的淚水險些奪眶而出,幾個小時之後,他們逃離了菲律賓。當然,上面那幅新聞圖片,也可以換成一篇很好的文字報道,只不過照片暴露出人活生生的肢體語言的瞬間,顯得更加真實可信。

我總感覺,在國人周圍,有巨大的精神空缺,從來就沒有人說到它們,因爲國人太容易下意識地“別人舉手我也舉手,別人講什麼我也講什麼,而且做得高高興興”。這句話,是巴金老先生講的,他在晚年反思自己“解放後”的真實行爲時,痛心地說了這句話。這裏最關鍵的,也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而且做得高高興興”。什麼意思呢?腦子被清洗過了,沒有自己的腦子了。和大家一樣就高興,有自己的個性,是一件多麼值得痛苦的事情啊!因爲你想和大家不一樣。什麼意思呢?與人不一樣的想法,通常總是有些創造性思維的苗頭在裏面,可是這怎麼就成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呢?也許沒有人這樣說過,但我們的文化習慣,使有個性成爲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就像上面列舉的例子,大家照相時都齊聲喊“茄子”,你怎麼好意思在那快門按下的瞬間做一個鬼臉,從而掃了大家的興呢?!也就是說,在我們的文化氛圍裏,你出於爲自己個人興趣的考慮,不去做人家都津津有味在做的事情,在效果上,等於壞了人家的事情,從此,“人家們”就不願意搭理你了。這樣的後果當然很嚴重,因爲人不能萬事不求人,沒有人搭理你不但意味着你行將孤獨,更意味着你今後的生活品質會出問題。在堅持個性與生活的物質質量面前,絕大多數人是選擇後者的,也就是不得不妥協。

但是,上面的選擇,究竟是令人高興還是不高興呢?真是酸鹹苦辣,說不清楚。但是,我又想起來上面的`話,“也許我不知道什麼是好的,但是我卻清清楚楚地知道什麼是壞的!”一個人沒有自己的見解,不會獨立思考,就不得不選擇以別人的想法作爲自己的想法,而且還顯得那就是自己的真實想法一樣。一個人除了模仿什麼都不會,而且模仿得高高興興——我的意思是說,這樣的人雖然也還是人,但是,卻是被改變了人性的人。人性是可以被改變的,當被改變了人性的人,一致認爲在堅持精神個性的人看來是裝腔作勢的事情非常美妙的時候,那件事情就是美妙的,這就像倘若一個人說慣了假話,慢慢就會忘記了什麼是真話,於是他說假話時,就會說得高高興興。但是,細心的讀者會批評我自相矛盾,因爲我上面說過,“即使過了一萬年,說假話的人自己心裏還是感覺彆扭的,因爲它違背了人的天性”。我承認我說了自相矛盾的話,但是我堅決認爲這兩個矛盾的判斷同時都是真的。就像人同時既是天使又是魔鬼。

應用到新聞作品,則不完全相同,真實始終是新聞的生命線,即使是習慣於在新聞中說假話的人,他也不敢於公開說:“我就是說假話了,你能把我怎麼樣?!”不過,我的性情是寫哪到哪裏卻不是想到哪裏,經常是想起一件別的似乎無關的事情,我想說的意思,是網絡上最近盛傳一句大實話,卻被人當成假話,那句話出自一個有點權力的公務員之口——鄭州市城市規劃局逯軍副局長質問採訪的記者: “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準備替老百姓說話?!”這可是大大不利於選舉造勢啊!